循证药学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中的作用
2016-09-06何兆红
何兆红
(台山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广东 江门 529200)
循证药学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中的作用
何兆红*
(台山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广东 江门529200)
目的:探讨并评价循证药学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循证药学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管理,选取2014年(管理前)和2015年(管理后)台山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门、急诊或住院伴细菌感染患者各247例,比较管理前后患者治疗第3、5、7日的有效率、感染复发率,以及联合用药、细菌学检查或药物敏感性试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其不合理使用情况。结果:治疗第3、5、7日,管理后患者的有效率高于管理前,感染复发率低于管理前;管理后患者的抗菌药物胜率、联合用药率、抗菌药物持续使用时间均优于管理前,细菌学检查率或药物敏感性试验率高于管理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低于管理前。结论:循证药学可有效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从而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减少药物滥用及药品不良反应等情况的发生,对临床药物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循证药学;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循证药学是指临床药师在评价药物研究文献中获得的相关药物的经济性、安全性及疗效性等方面的资料,并以此来评估其在制订用药方案时的价值,是一种既重视临床经验又强调具体证据的药学实践[1]。在我国,抗菌药物已成为临床上使用较多的药物,且普遍存在滥用现象,这样不仅浪费医药资源,使治疗效果降低,还会发生药源性疾病及药品不良反应等,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2]。为促进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台山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在2015年将循证药学用于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中,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选取2014年(管理前)、2015年(管理后)我院门、急诊或住院伴细菌感染患者各247例,其中男性152例,女性95例;年龄3~71岁,平均(35.7±2.3)岁。将患者的基本信息、细菌学检查或药物敏感性试验情况、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合理性评价结果等录入表格中,对管理前后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1)循证支持:①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分析其病情,从而明确需解决的问题;②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了解抗菌药物的使用要点,找出解决问题的循证药学证据;③为确保循证的准确性,排除与目标问题无关的资料;④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讨论,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进行评价,最后确定结论。(2)评价指标:①管理前后患者治疗第3、5、7日后的有效率及复发率;②管理前后处方联合用药、细菌学检查或药物敏感性试验及抗菌药物使用率;③管理前后处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2 结果
2.1管理前后患者治疗第3、5、7日的有效率及感染复发率比较
管理后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管理前,复发率低于管理前,见表1。
表1 管理前后患者治疗第3、5、7日的有效率及感染复发率比较[例(%)]
2.2管理前后患者联合用药、细菌学检查或药物敏感性试验情况及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
管理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率明显低于管理前;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中,管理后患者进行细菌学检查或药物敏感性试验率明显高于管理前;管理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管理前;管理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明显少于管理前,见表2。
表2 管理前后患者联合用药、细菌学检查或药物敏感性试验情况及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
2.3管理前后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比较
管理后患者溶剂选用不当、用法与用量不当、用药档次偏高、不合理联合用药、无适应证用药及用药疗程过长等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均低于管理前,见表3。
表3 管理前后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近年来,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数不断增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预防性用药、联合用药的普遍应用。国家药品检测中心报告显示,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报告数约占所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的50%,且严重程度高于其他各类药品[3]。循证药学的基础是多项临床研究结果及药物实践,其可为临床药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提升临床药师合理用药相关专业素质,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因此,循证药学是药物疗效评价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4-5]。从应用学的角度而言,循证药学虽然不能确定药物具体的使用规范,但是能给予药物应用最基本的评价支撑,是药物的主要使用证据[6-8]。本调查根据循证药学的证据来确定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案,结果显示,管理后患者的有效率为97.5%,高于管理前的87.9%,复发率为2.4%,低于管理前的12.1%。可见实施循证药学管理后所制订的药物治疗方案疗效显著,且能有效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在药物治疗的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患者存在不合理联合用药、用药起点偏高、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等情况[9-10]。另外,个别仅普通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却使用了广谱抗菌药物,导致不良反应发生[11]。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早期治疗不当的感染患者,即使换用较为敏感的抗菌药物,仍不能提高其治疗有效率[12]。因此,在临床治疗感染患者时,应明确致病菌,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具有针对性的窄谱抗菌药物,以节约医药资源、减轻患者负担、减少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防止细菌性耐药及滥用药物的发生,但目前许多医院这方面的工作还并不到位[13]。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医院的不同时期,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敏感性均不同,耐药菌谱也存在较大差异,如参考经验对患者进行用药,则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14]。本调查结果显示,实施循证药学管理后,患者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率明显低于管理前,这样可降低由于用药种类过多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细菌学检查或药物敏感性试验率较管理前明显升高,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抗菌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管理前,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明显缩短。同时,在实施循证药学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管理后,包括溶剂选用不当、用法与用量不当、用药档次偏高、不合理联合用药、无适应证用药及用药疗程过长病例数均少于管理前,提示管理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得到了有效抑制。
综上所述,实施循证药学管理,可有效减少由抗菌药物滥用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对临床药物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1]周建芳.循证药学在抗生素治疗方案及其临床实践效果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251-252.
[2]林桂荣.医院抗菌药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8):1647-1648.
[3]王莉,袁强,李鸿浩,等.循证临床药学实践——概念、实践模式及步骤[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10):1103-1105.
[4]张伶俐,梁毅,胡蝶,等.循证药学定义和文献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1):7-13.
[5]骆林海,吕江.药师工作应以病人为中心 合理用药为核心[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8,14(6):348-350.
[6]van Roozendaal BW,Krass I.Development of an evidence-based checklist for the detection of drug related problems in type 2 diabetes[J].Pharm World Sci,2009,31(5):580-595.
[7]邢小燕,马永刚,孙玉琦,等.循证药学在中药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药学杂志,2006,37(8):1269-1271.
[8]肖永红,王进,赵彩云,等.2006—2007年Mohnarin细菌耐药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0):1051-1056.
[9]童荣生,陈岷,黄晓波,等.循证药学在碳青霉烯类药物临床使用中的应用[J].中国药师,2009,12(11):1606-1609.
[10]丁玉峰,杜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策略[J].医药导报,2011,30(2):140-142.
[11]王淑洁,闻满华.我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研究概况[J].中国药事,2008,22(2):170-174.
[12]陈荣玲.关于普外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研究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9):45-46.
[13]王丽华,孙亚玲.肝胆外科512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1):3403-3404.
[14]吴红燕,孙业桓.Meta分析方法在循证药学中的作用[J].安徽医药,2007,11(2):102-104.
Effects of Evidence-based Pharmacy in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HE Zhaohong
(Dept.of Pharmacy,Taish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Guangdong Jiangmen 52920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and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evidence-based pharmacy in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METHODS: Evidence-based pharmacy was adopted to manage the clinical use of antibiotics. 247 patients from outpatient, emergency department or hospitalization with bacterial infection were selected from Taish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our hospital”), in 2014(before management) and 2015(after management). The effective rate, infection recurrence rate, drug combination, bacteriological examination,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 use of antibiotics and the irrational use were compared after treatment of 3 d, 5 d and 7 d. RESULTS: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3 d, 5 d and 7 d, compared with after treatment, the effective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before management,and the infection recurrence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before management. Meanwhile, the use rate of antibiotics, drug combination rate, administration time of antibiotics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rate of bacteri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before management, and the irrational use rate decreased. CONCLUSIONS: Evidence-based pharmacy can effectively standardize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which can avoid the waste of medical resources,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drug abuse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t is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clinical medication treatment.
Evidence-based pharmacy; Antibiotics; Rational use of drugs
R978.1
A
1672-2124(2016)08-1135-03
10.14009/j.issn.1672-2124.2016.08.044
2016-04-24)
*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E-mail:24783229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