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断手再植》科教片的改拍
2016-09-06黄克毅
黄克毅
亲历《断手再植》科教片的改拍
黄克毅
这已经是四十三年前的事了。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但我依然记忆犹新。
1973年,当时还在“文革”期间,但人们早已厌倦了派与派的对峙,你争我斗的相互攻击,在复课的高等院校、国家机关、街面上,大字报早已销声匿迹。
其时,我在国家卫生部(北京后海北沿45号)科教组(“文革”期间将“司”改为组)筹办了两年的“全国医药卫生科研成果汇报展览”,展出地点设在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二楼,全国各省市陆陆续续地报送材料,然后汇总、改编、设计、绘制、书写在展板上,这项工作由我独自完成。记得北京送的是广安门医院应用针刺麻醉进行手术,抢救北京花炮厂工人王世芬大面积烧伤的内容。山西送的是山大一院妇科主任于载畿非手术方法治疗宫外孕及焦顺发的头针疗法。上海送的是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外科主任陈中伟“断手再植”及川沙卫生状况的内容。
1972年、1973年,停滞了六七年的外事活动突然间松动了!比如: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9月田中角荣访华,墨西哥总统埃切维利亚访华,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以及武文瑾为团长的越南政府卫生代表团来华交流。南斯拉夫歌舞团在天桥剧场演出,朝鲜大型歌舞剧《卖花姑娘》在人民大会堂公演,英国、加拿大、瑞士、意大利、罗马尼亚一个接一个地在北京展览馆展出,北京市人大代表候选人名单中有了邓小平,而且排名第一。中国与德国是第100个建交的国家。笔者写这段历史,是为了使老一辈人回首那“形势大好”的岁月。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世界教科文组织邀请我国于1973年夏赴日内瓦参会。讲演稿当然是必备的,但仅有这还是不够。于是想到带科教片《断手再植》和《川沙县依靠人民群众大搞环境卫生》的宣传片,放映时间长度限在10分钟之内,这是会议规定的时间,没有商量余地。这桩差事原本是交给林福明与北京医学院的王镭,鉴于林老年迈,才换成了我。于是,我才有了参与《断手再植》等片的改拍工作。
1973年4月20日,我们带着16毫米的黑白影片前往上海,下榻于江西中路的新城饭店,这里离外滩很近,白天忙于跑斜土路上海科影厂,又要联系上海第六医院的陈中伟。我们的原则是尊重原作,尽量不动,上海科影厂与我们的思路一致,同时我们也感到他们工作既敬业又严谨。陈中伟当时很年轻,帅气聪明。
在补拍接电话的镜头时,惊讶的表情十分逼真。重拍看X光片时既眉头紧锁又展现出不畏困难、充满信心的神志,大有影视演员的艺术修养,摄影机的镜头、胶片的转动声,对他毫无影响,许多镜头都是心领神会,一次成功。
对于声音的处理,同期声保持不变,类似政治观点的解说词,我们自作主张改成含蓄些、温情些,因为这是医学科学,不是对中国观众的,是国际场合,双方达成共识,观点一致,改起来十分顺畅。对于川沙县的卫生宣传片几乎没动,因为没什么可改的。
郭沫若《断腕重生》手迹
王镭在上海还有些事要办,4 月24日,我带着片子回京复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断手再植,在上个世纪60年代是轰动国内医学界的头号新闻,国内各大媒体都报道了这一壮举。郭沫若为此写下《断腕重生》的感想及《满江红·断腕再植》:“上海机床钢模厂工人王存柏同志,右手腕部被机器完全轧断,上海第六医院外科主治医师陈中伟,外科副主任钱允庆等同志,及时施行手术,将断手接好,已能书写操作,喜而赋此,调寄满江红。一九六三年八月八日于北戴河。
断腕重生,新奇迹,传来上海。复原后,能书能用,无多滞碍。扁鹊换心留幻想,华陀刮骨输文采。向何为,着手果成春,歆中外!三结合,几超迈。决心大,操作快,使人间,有了新兴真宰。喜也王存柏同志,大哉毛泽东时代!颂红专,政治是灵魂,长挂帅。”
这两部片子为中国卫生代表团增添了光彩,展示了中国的医学成就和卫生面貌,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作者为山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责任编辑 张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