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北京市鲟鱼种业发展报告(四)

2016-09-05杨华莲张黎徐晓玲王宾胡庆杰常宝全申慧卿张俊平赵睿

中国水产 2016年8期
关键词:鲟鱼亲鱼苗种

文/杨华莲 张黎 徐晓玲 王宾 胡庆杰 常宝全 申慧卿 张俊平 赵睿

北京市鲟鱼、鲑鳟鱼创新团队专栏

2015年北京市鲟鱼种业发展报告(四)

文/杨华莲1张黎1徐晓玲1王宾2胡庆杰3常宝全4申慧卿5张俊平6赵睿1

北京市鲟鱼、鲑鳟鱼创新团队组建于2012年4月,由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牵头,整合了驻京中央科研院校和市属渔业研究单位科技资源,专门从事鲟鱼、鲑鳟鱼繁殖育种和养殖技术研究,先后成功突破了施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鲟的人工繁殖和育种技术。为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促进渔民增收致富,北京市鲟鱼、鲑鳟鱼创新团队成员于2015年对全市鲟鱼种业概况和从业者需求进行了再一次深入调研,摸清了产业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此,本刊将分期刊载2015年北京市鲟鱼种业发展报告的相关内容。

(上接2016年第6期)

三、 鲟种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北京市鲟种业发展SWOT分析图

1.优势(Strength)

(1)独特的气候环境

水温变化对于鲟繁殖有显著的作用。在人工养殖环境下,要成功进行鲟的繁殖,需要在最后成熟阶段提供冷水源(9℃~12℃),一般从11月份开始,持续整个繁殖季节。温度升高会影响鲟鱼卵子发育,导致卵泡闭锁,雌二醇下降,还使卵泡的颗粒细胞肥大。

北方是鲟养殖的发祥地,现在已向南扩展至两广、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江浙一带,向西扩展至青藏高原、新疆、甘肃等地。从水温和地域状况看,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年平均水温偏低,在8℃左右,春夏秋季水温在10℃~14℃的北方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新疆、西藏、山西、陕西、内蒙古等,这些地方适合进行鲟亲鱼培育和苗种生产,也可以进行食用鱼的养殖;二是平均水温在16℃~20℃的山东和长江流域及以南水温偏高的地区,约经180天~250天的养殖期,即可达到目前食用鱼的规格(平均0.75kg/尾~1kg/尾,实际上鲟商品鱼最好在5kg/尾以上)。在水温偏高的地方,亲鱼虽能采卵繁殖,但效果不好,仅适于从事食用鱼的生产。

北京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9.6℃~12℃,无霜期173天,高温时间比黑龙江、吉林、新疆等地方长,既适合鲟鱼的生长,又能缩短亲鱼培育的时间,还具备鲟最后成熟阶段需要的冷水源条件,非常适合鲟人工繁殖的条件。

(2)科技力量雄厚

北京市拥有中央级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以及北京市属单位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和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等水产科研推广院所,拥有一大批高学位、经验丰富的科技人才,无论是在鲟鱼的人工繁育、人工养殖技术,还是病害防治等方面都有着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撑,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这些都是鲟种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此外,北京市科教资源丰富,在科技、研发、人才等方面在全国都占有显著优势。

(3)技术水平优势

北京市拥有一大批有丰富的鲟繁殖技术和经验的技术人员,特别是位于房山区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的两个国家级鲟鱼原(良)种场一直是国内鲟繁殖技术领航者。近年来研发了有关反季节人工繁殖技术、冷冻精液保存技术、种质鉴定技术、鲟亲鱼饲料、鲟仔稚鱼开口饲料等,居于国内先进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

(4)亲鱼种群量大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现拥有鲟亲鱼约12704尾,后备亲鱼28800尾,而且,北京一直以来都是国内种业生产地,苗种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苗种需求量会不断增加,种业会有更大的发展机会。

(5) 养殖模式日趋多样

北京市鲟养殖时间较早,养殖基础好,目前主要有“流水养殖”、“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及“温室微流水养殖”四种养殖模式,其中,流水养殖和池塘养殖仍占大多数,但工厂化养殖及温室微流水养殖的模式正逐渐扩大发展规模。可以预见,鲟养殖模式日趋多样,多品种和多元养殖模式将更加有力地推动鲟产业的发展。

2.劣势(Weakness)

(1)水资源短缺

鲟是淡水养殖品种,而近年来北京市水资源不足的现象日趋严峻,淡水养殖面积连年下降,养殖区域水流量越来越小,水位以每年1米的速度不断跌落,直接影响到北京市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成品鱼不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优势。利用现有的技术优势、地域优势发展种业,向全国甚至周边的国家提供优质的鲟苗种将是北京鲟产业发展的方向。

(2)技术因素制约

一是疾病和药物残留问题。集约化养殖导致疾病上升,养殖滥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在苗种孵化环节,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水霉的药物,有些养殖者仍会使用禁用药(如孔雀石绿),因此产生药物残留和质量安全问题。

二是饲料生产技术问题。国内企业为了节约饲料成本,生产的鲟饲料存在蛋白含量普遍偏低、含有激素和熟化程度不够等问题。极易引发鲟肝脏疾病(如苗种脂肪肝)等一引列疾病,导致用药增加,进而影响鲟产品质量安全。同时,还会造成鱼卵孵化率低、水花成活率低、鲟鱼籽酱质量低等问题。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相对落后。鲟属高耗氧、高窒息点鱼类,主要采用流水养殖方式,水资源消耗量大,成本较高。近年来在京郊也大力发展工厂化鲟养殖模式,开展节能、节水的循环水养殖,大幅度降低了水资源消耗,如怀柔杨宋镇梭草村的“鲟鱼世界”和“北京利康万茂种养殖有限公司”。但是,由于对循环水系统核心技术的研究相对滞后,相应的设备和设施还不能达到规模化应用水平。

(3)种质保护意识差

不重视亲本选育:目前国内的鲟鱼繁殖企业所选留的亲鱼和后备亲鱼,主要有两种来源:第一,大部分是从本场养殖的大鱼中选留生产性能较好的鱼,没有考虑亲本的种质和遗传性能;第二,有些企业也考虑从国内或国外引种,但是对所引亲鱼的遗传背景并不清楚。由于亲本的遗传背景模糊,影响繁殖苗种的纯度和杂交品种的优势,最终会影响鲟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种质退化影响苗种质量:原种资源减少、种质退化和相应的技术标准缺乏是导致苗种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人类的过度捕捞和引进鲟品种入侵自然水域,威胁土著鲟的生存,使原种资源减少。国家缺乏对鲟种质保护的长期规划,国内鲟杂交育种缺乏控制,企业与养殖户随意生产杂交苗种,已经严重影响鲟品种的纯度,造成种质基因污染,鲟繁殖中出现的孵化率、成活率降低除了与饲料质量有关外,与种质退化也有很大的关系。另外,在亲鱼培育、苗种孵化和苗种培育环节中,至今没有形成相关的技术标准,对苗种质量没办法控制。

(4)育种研究管理环节薄弱

国家没有统一的育种计划,研究机构和人员比较分散,导致重复支持一些低水平的项目,开创性、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较少。虽然近年来各研究单位研发了多个杂交鲟鱼品种,也没有申报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

(5)限制鲟鱼消费的管理政策

鲟属保护水生动物,受《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限制,尽管许多鲟品种的养殖技术已经成熟,养殖产量也很大,但是,各地渔政执法部门对所有鲟品种均按照保护动物的政策进行管理,经营者(特别是饭店、商场)仍需申办经营许可证,致使很多商家放弃经营,限制了国内市场的培育速度,也制约了我国鲟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3.机遇(Opportunity)

(1)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高

鲟具有营养价值高、有机、绿色、无公害的商品性质,因其对水质要求极高,“污水”是无法养殖的。如果养殖得当,它们将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在生活品质与食品质量安全备受消费者关注的今天,鲟能够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居民收入提高,价格承受能力提高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价格承受能力在不断提高,消费者能接受的价格区间也在不断提高。这对于价值和价格相对较高的鲟产品而来,不啻为发展的良好机遇。

(3)科研、政策扶持扩大产业发展空间

中央财政设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新成立了北京市鲟鱼、鲑鳟鱼创新团队,吸纳了7个农业科研教学单位,12位农业科研专家,这将为鲟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另外,北京鲟种业列入了北京市种业发展规划。科技的发展和创新,以及高新技术在实践中的转化和运用,必将为北京市鲟产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助力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4)鲟产品开发促进产业的发展

鲟全身都是宝,通过鲟的肉、皮、骨、鱼籽酱等产品的开发,带动鲟养殖发展的同时,也促进种业的发展。

4.威胁(Threat)

(1)恶性竞争

自1990年以来,鲟市场价格经历了从高档消费到理性价格,再到目前因恶性竞争造成过度低价的两次跌落过程。90年代初最高价格甚至达到600元/kg,目前跌落到24元/kg,2014年塘边价最低达到20元/kg,已经低于鲟鱼养殖成本(约24元/kg)。成鱼价格的跌落直接导致鱼苗价格下降,2011年到2015年5年间鲟水花价格和大规格鱼种价格下降幅度达到50%,水花最低价格达到0.15元/尾,远低于成本(0.3元/尾)。这会严重影响鲟繁殖企业对种业的投入,企业如果连年亏损,我国的鲟产业将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2)繁殖力下降

由于不重视鲟种质的保护,使亲本种质退化;饲料营养不合理,过量投喂,导致鲟雌性亲鱼性腺脂肪化现象日益严重,出现“油包卵”现象,导致怀卵量降低,繁殖力下降。

(3)工厂化设施水平低

鲟孵化和育种主要是在工厂化模式下进行,由于养殖水处理水平较低,只有简单的初级物理过滤,病菌、病毒、寄生虫和有害生物不能彻底消灭等;另外,换水的水量也较小,回水曝气不够,使水中溶解氧严重不足。致使鱼苗种长期处于病菌包围,溶氧量不足的环境,容易感染病害。致使受精卵、苗种的孵化率和成活率很不稳定,最高孵化率和苗种成活率有时能达到90%以上,有时甚至全军覆没。

(4)行业运转模式不规范

鲟种业目前存在过度自由发展和自由竞争,已初步露出行业产能过剩和经济效益下降的苗头,如不加以控制,势必会制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于SWOT分析的鲟种业发展对策

1.利用机遇发挥优势(SO组合)

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高以及消费者价格承受能力提高的机遇下,利用中央财政和农业部资金以及政策倾斜的机会,通过培育产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和专业营销公司,做大做强龙头,形成规模和辐射效应,带动全产业链发展。

发挥北京市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建立国内、国际鲟种业科技园及孵化器,重点突出品种研发、繁育和示范,占领国内乃至区域的制高点,从而大力发展鲟种业。

2.利用机遇克服劣势(WO组合)

利用财政资金、政策扶持的机遇,克服北京市缺水的劣势,发挥北京市科研力量大的优势,建立鲟原良种场,建种质资源库,保护优质的种质资源,生产优质的苗种,苗种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机会。

3.利用优势克服威胁(ST组合)

利用北京市科研力量雄厚、多样化养殖模式的优势,提高养殖科技含量,减少病害发生,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效益。

4.克服弱势和威胁(WT组合)

搭建信息平台,提高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品牌建设,加强宣传推广力度,以期提高消费者对鲟的认知程度;

加快研发鲟杂交新品种,增加优良的养殖品种。

通过科研人员技术攻关及创新养殖模式提高养殖科技含量,实现标准化养殖,尽量降低养殖成本。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从调研结果看,北京受资源环境约束,鲟产业发展应以种业为重点。

(二)建议

1.产业定位及发展方向

经过20多年的发展,鲟产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已经基本形成品种繁育、养殖、流通及消费等产业体系,也成为北京都市农业特别是怀柔、房山、密云等区域的水产经济核心产业,带动了北京市社会、经济和旅游的发展。

但同时,北京市鲟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繁育技术和养殖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短缺,自然风险较高;产业链条短,加工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销售渠道窄,市场盈利空间小,市场风险大等,这些因素都在影响和阻碍着北京市鲟产业的发展。

应对这些挑战,未来北京市鲟产业将沿着资源节约型、科技型和生态型方向发展,积极提高生产繁育、养殖环节的科研技术水平,发展多样化养殖模式,提高产业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提升产业的综合效益、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使北京市鲟产业迈向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台阶。

(1)资源节约型种业

近20年来,北京鲟产业出现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这个过程中也付出了一定的资源代价,水域生态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水域生产力下降,并带来了养殖户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市多数养殖户使用地下水进行养殖,对养殖容量形成限制,已逐渐成为了我市鲟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针对这种现状,解决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我们必须大力发展节水型渔业,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加强对养殖用水的循环利用,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增加养殖户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养殖水体的利用率,保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水产养殖用水方面,要推广先进适用的水处理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降低养殖用水量。二是发展规模化养殖,节约渔业养殖用地。第三,鼓励科技创新,加快构建养殖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研究开发提高产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增强对渔业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重点开发一批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比如工厂化综合养殖技术、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生态养殖技术、养殖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水产养殖容量等,努力取得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构建起水产养殖资源节约的技术支撑体系。要进一步加快资源节约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比如对标准化养殖技术的推广、对优质高效渔用饲料的生产和推广、对优良水产品种的繁育和推广等。第四,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体从业人员的资源节约意识。

(2)科技型种业

在渔业领域中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加强可持续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优化选育养殖品种构建高效健康养成体系;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这是目前北京市鲟种业高速发展的根本保证。科技的发展程度决定了北京鲟种业发展的后劲。

第一,制定北京鲟种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科技进步,保障产业经济科学可持续发展,利用已有技术优势,向国际领先水平进军;第二,重视北京鲟种业各项关键性可持续高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特别是在实际中的实践和应用,使之转化为源源不绝的生产力,积极带动整个产业的高速发展;第三,从根本上重视北京鲟种业科技教育的投入,培养产业技术人才,适应高科技发展要求。

总之,北京市鲟种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技术优势,突破繁育环节的关键性科学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3)生态型种业

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的鲟种业是实现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目标。

一、开发并应用全面的环保型饲料,降低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二、加强对养殖水环境和水产品的监测力度,特别是加强养殖水源、养殖后排放水的监测,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规范养殖户;三、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增加养殖户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养殖水体的利用率;四、减少养殖产品的药物残留,加强对养殖户病害防治知识的培训,规范养殖过程中的用药,提高无公害认证率;五、政府加大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监管力度,促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建设环境友好型渔业,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态资源,努力改善目前的养殖环境,使整个产业朝着生态型、效益型不断迈进。

2.工作重点

主要是建设种质资源库、选育真正意义的新品种(选育种、杂交种,目前的杂交鲟推广都是不合法的)、解决饲料等问题。

(1)建立种质资源库

主要是借助国家级原良种场的力量,加强保种、育种的力度,充实原种、良种的数量和质量,综合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评估和选育,提高鲟的种质水平、优良杂交选育技术水平。

(2)重视种质相关标准的建立

种质是鲟鱼养殖产业的基础,亲鱼培育的好与差是人工繁殖成败的关键。在加速鲟良种选育研究的同时,应该加大鲟亲鱼培育研究的投入,研究内容包括亲鱼的入门条件、培育的环境要求、提供的营养标准等,建立切实可行的亲鱼培育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使种业生产有章可循。

首先,要对目前主要用于繁殖的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和育种评估。重点建立西伯利亚鲟、施氏鲟、俄罗斯鲟、小体鲟和达氏鳇亲鱼的种质标准,从形态生物学、细胞学和生化遗传指标等方面建立和国际接轨的种质标准。

其次,进行亲鱼种质鉴定和管理。对北京市主要养殖种类西伯利亚鲟、施氏鲟、俄罗斯鲟和达氏鳇等养殖亲本进行种质鉴定和遗传多样性评价,并用条形扫描码进行唯一性个体标记,建立纯系,并建立亲鱼档案;避免近亲繁殖。

还有,引进纯种扩大繁殖亲鱼的遗传多样性。通过从原产地(国内外)引进西伯利亚鲟、施氏鲟和鳇鱼,增加繁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防止种质退化。

(3)加强优良杂交品种选育的研究

用西伯利亚鲟、施氏鲟、俄罗斯鲟、小体鲟以及达氏鳇培育6种以上的杂交品系,比较各纯种和各杂交种间的经济数量性状,筛选与性腺发育、生长、耐高温或抗病等相关的优质杂交品系。

(4)亲本专用饲料及优质仔稚鱼开口饲料配制技术

研究磷脂、虾青素、高度不饱和脂肪酸(PUFA)等特殊营养素对鲟亲本和仔稚鱼阶段的营养需求和饲料标准,提高繁殖力和仔稚鱼存活率,研究并推广全人工饲料开口技术。

(5)加强统筹规划和产业组织内部联合

为保证鲟鱼种业在北京地区持续健康地发展,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统筹规划,引导龙头企业牵头成立产业合作组织,并且加强与产业组织内部联合。

作者单位:1.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2.北京市房山区养殖业服务中心3.北京市密云县水产技术推广站4.北京市怀柔区农业局5.北京市延庆县水产服务中心6.北京市平谷区农业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鲟鱼亲鱼苗种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历史时期长江上游鲟鱼资源的开发研究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促进家鱼亲鱼性腺发育提早成熟的关键技术
黄颡鱼亲鱼培育的技术要点
花䱻亲鱼池塘套养培育及规模人工繁殖技术
泥鳅苗种繁育及疾病防治(上)
100岁的鲟鱼
注水在四大家鱼亲鱼中繁育的作用
广东沿海驯养条石鲷的全人工繁育及苗种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