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旅游环境容量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6-09-05陈雪王海滔郭明友
陈雪,王海滔,郭明友
苏州园林旅游环境容量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陈雪,王海滔,郭明友
(苏州大学建筑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国家旅游局颁发的《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已于2015年4月生效,《导则》为规范著名热点旅游景区管理提供了制度依据。苏州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其旅游环境承载力,不仅关乎其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关乎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和管理。文章对照《导则》分析了近年来苏州园林旅游的系列现实数据,揭示出苏州园林当前在旅游环境容量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为管理部门解决问题提供了相应的参考对策。
苏州园林;环境容量;测算;问题;对策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自20世纪90年代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后,更成为旅游热点目标地,旅游经济急速升温,开放旅游资源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具体表现为大量游客蜂拥而至,苏州各园林常处于过载状态,旅游品质急剧下降。在旅游旺季,甚至于出现了景区内外的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难以保障的现象,不仅无法正常游览,甚至对园林花木、山石等产生人为的破坏。因此,亟需计算和确定苏州园林合理的环境容量,以便其合理健康发展。
一、研究旅游环境容量的意义
环境容量又称环境承载量,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在保障景区内每个景点旅游者人身安全和旅游资源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景区能够容纳的最大旅游者数量。2014年12月,国家旅游局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指导和规范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工作,制定了《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2014)》(以下简称《导则》)[1]。《导则》于2015年1月正式颁发,同年4月生效,为保障旅游者的人身安全,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一步提高景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提供了制度规范。
苏州园林里充满“诗情画意”的空间,珍贵的园林古建,都是历史文化的凝固之作,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活动面积有限,游客流量过大便会破坏意境。因此,科学合理预测容量标准,既是响应了《导则》的要求,也是苏州古城风景旅游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也可以提升苏州园林的旅游品质。
环境承载量涉及多因素,包括空间容量、生态容量、设施容量和社会心理容量。对于不同的旅游地和景点景区,环境容量指标核算的决定性因素是有差别的,因此研究侧重点不同。苏州园林以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主,在建设开发和管理方面相对比较成熟,因此空间容量和设施容量起决定性作用。本文依据《导则》,以及苏州市古典园林遗产保护与监管机构的相关统计数据,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和退思园九处园林为研究对象,对苏州园林的空间容量和旅游者感知容量进行研究和分析。
二、苏州园林旅游环境容量测算与分析
(一)苏州园林空间容量的测算
关于空间容量,《导则》采用了面积测算法,其公式为:C=(A/a)×D×K;[1]
C表示园林合理的旅游环境容量,单位为人/年。合理的容量是指游客舒适游览的环境容量。合理值不反映淡旺季实际的最低和最高游客量,而是代表全年所能接待的游客总量。
A表示园林内可供游览的实际面积,单位为平方米。从园林构成来看,苏州园林包括建筑、绿地和水面用地三部分,其中水面无法乘船游览,故不计入可游览面积。园林可游览总量较少,为简化计算,所有建筑和绿地均计入游览面积。如此,实际可游览面积A就约等于园林总面积减去水面面积的差(见表1)。
a表示每个游客最低限度活动面积,单位为平方米。参照《导则》中古典园林类景区的人均空间承载指标,以颐和园为例,游步道0.8 M2~2M2/人,其他区域>60 M2/人,考虑到苏州古典园林与北方皇家园林的环境氛围和游览方式不同,且从旅游旺季的游客量统计和实际观测来看,一日之中人均活动面积在20M2以上的时间占全日的20%,游人感觉不拥挤的比率为20.9%,两者较为接近[2],则苏州园林内人均活动面积20M2左右较为舒适。因此,每人最低限度活动面积确定为20M2。
D为园林每日开放时间/平均每人游览时间,即园林周转系数。其中,苏州园林开放时间一般从早上7:30到晚上5:00,全天开放9.5小时;个别如网师园,开通了夜花园游览,分时段共开放14小时。苏州园林的平均游览时间一般与游览路线长度和服务设施数量成正比。园子大,服务设施多,平均游览时间就长。经过对游客的追踪调查,拙政园平均游览时间2小时,D值为5;其他园林D值见表2。
表1 苏州古典园林实际可游览面积测算(单位:M2)
表2 苏州古典园林周转系数测算
表3 苏州古典园林环境容量测算
K表示园林全年可游览的天数。苏州园林由于建筑密度较高,且多有连廊相接。调研发现,有时雨天游客量超过晴天。因此,园林游览受气候影响较小,d可按365天计算。
根据容量测算方法和各项指标测算值,计算拙政园和退思园的合理环境容量。
拙政园:A=43750,a=20,D=5,K=365。C= 43750÷20×5×365=3992188人/年,日环境容量为10937人/日。
退思园:A=6046,a=20,D=12.5,K=365。C= 6046÷20×12.5×365=1379244人/年,日环境容量为3779人/日。其他园林测算汇总结果见表3。
(二)苏州园林空间容量测算结果与旅游人次比较分析
根据相关管理部门统计的实际游客总量,将以上计算的年合理容量与之对照,可以发现,拙政园基本符合容量控制,狮子林略超合理容量,而同里镇退思园则严重超出合理容量值,其他如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艺圃和耦园等,游客明显低于合理容量值,还具有挖掘旅游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上升空间(见图1)。
将以上计算的日合理容量与2014年各园林公布的日容量比较分析,测算的拙政园最佳日容量为10938人次,而《拙政园游客流量控制数据公示》显示,最佳日容量17100人次,最高日流量42750人次;可以发现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合理日承载量数据偏高于测算数据,难以真实反映容量值,如此便降低了公布数据的可信度,且易误导游客。
图1 各园林与2014年实际游客量对比图
(三)苏州园林旅游心理容量分析
旅游心理容量,主要考虑旅游者感知的满意程度。研究选取拙政园作为调研地区,发放并收回游客意见征求表500份,其中480份为有效问卷。根据统计分析,游客心理体验如表4所示。在调查时间段内,拙政园内的游客大都觉得人数一般或人数较多,视觉上有阻碍,听觉上有吵闹,触觉和行为上,常与他人接触。选择人数少和拥挤不堪的占比较小。因此,在旅游旺季时,游客在苏州园林的感知容量基本已趋于饱和。
表4 游客在拙政园的心理体验统计
(四)苏州园林旅游环境容量分析结果
根据木桶原理分析,苏州园林的旅游空间容量和旅游心理容量已经接近饱和,而据现场调研和经验判断,苏州园林的设施容量和生态容量也已饱和。经分析,由于苏州园林目前开放的可供游览面积小,游览时间短等因素,导致游客分布集中,部分园林环境容量超负荷,而另外一些园林环境容量尚未饱和,尚未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的最大化。因此,需要针对容量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三、苏州园林旅游环境容量存在的问题
(一)游客量大幅增长,逼近容量底线
据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动态信息系统和监测预警系统平台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苏州古典园林客流量呈现整体增长趋势。游客总人次已从2009年的663.64万人次,增加到2014年的1356.53万人次,绝对增长了692.89万人,平均年增长率为20.88%(见图2),已逐年趋近容量底线。
图2 苏州园林年度游客总量变化趋势图
图3 2014年苏州园林月度游客总量统计图
(二)游客游览月份集中,淡旺季明显
从2014年各月份的游客量来看,高峰月集中在4月、5月、10月,为旅游旺季,其中10月客流量最大,达203.91万人次,占到全年15.03%。1至3月、11至12月为淡季,6至9月游客量居中(见图3)。虽然休假体制经过改革,但游客量仍集中在重大节日,国庆节为最高峰,其次为清明节和五一国际劳动节。平日游客相对较少,周末游客量居中。
(三)园林开放数量少,占地面积小
从苏州古典园林的保存数量来看,曾在历史鼎盛期达到三百座之多,但经过多次破坏和侵占之后,多数园林已不复存在。到清末苏州留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仅十九处。并且大多园林是私家园林,占地面积普遍较小,大的有十几亩,小的仅有一两亩。因此,园林开放数量少且占地面积小,与游客量大的矛盾便十分突出。
(四)园林布局分散,游客分布不均
苏州园林布局分散,虽大多集中在苏州古城区,但由于交通区位条件限制,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多数园林无人问津,而大量游客却集中在几处名园。从苏州9处古典园林的游客量来看(见表5),拙政园、狮子林和退思园最多,年游客量都超过了170万,其中退思园由于与同里古镇联合发展,游客量最高,占比达46.93%(见图4);拙政园和狮子林由于距离相近,拥有良好的区位、便捷的交通、齐全的设施等多方面优势条件,占比分别达23.38%和13.22%。其次,留园占比8.35%,虽然交通不便捷,但其拥有“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知名度,保证了其旅游生命力旺盛。除此以外的几处园林,因区位、交通、知名度等处于相对劣势,而致游客量较少。
表5 2014年各园林游客量统计表(单位:万人)
图4 2014年各园林年度游客量饼状图
(五)环境质量下降,影响园林健康发展
苏州园林本是私家园林,容量有限,然而盛名之下,现在的苏州园林在节假日人满为患,场面拥挤混乱。咫尺山林在人群的摩肩接踵中只能暴露出假山假水的真相,至于园林的深奥意境体验只能成为一种奢望。因此,亟须提高环境品质,促进园林可持续发展。
四、苏州园林旅游环境容量问题的解决对策
第一,增加开放空间——加大A值。目前大部分古典园林只开放花园部分,如拙政园、留园、耦园等。苏州园林常称为“宅园”,住宅部分占用面积很大,如能全部收回,加以修缮开放,等同于扩大游览面积,即加大A值,将其住宅与花园共同开放,有助于加强两者的有机联系,保证古典园林的风貌完整。目前拙政园已经正在加快李宅恢复工作。
第二,延长开园时间——加大D值。目前古典园林中只有网师园有夜花园项目,延长了开放时间。为缓和拥挤状况,建议其他园林在旺季阶段增加游览项目,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第三,控制售票,有效疏导人流。有效控制游客量,可以采取一系列应急措施,如暂停售票、暂缓入园、提前预约、限制时间等方法提高参观效率和景区参观品质,避免拥堵让游客心情大打折扣。具体可尝试采用预约制、双限制,以及尽快启动智能化客流统计系统等一系列措施。
第四,基于区域规划视角,调整园林环境容量布局。从规划的空间视角来看,苏州古典园林不应是车水马龙旁的“孤岛”,“高于自然”不应只是得到盆景的意向。苏州古典园林必须摆脱独立发展的模式,从区域发展的高度和所在古城城市空间环境做整体思考。
一是协调各园林客流量。为合理布局环境容量,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应从系统上平衡各园游客量和园林利用率。首先,加快古典园林修复进程,增加开放园林数量,平衡过溢的旅游需求;其次,对于游客量大、利用率接近饱和的园林,采取疏导办法,分散游客入园时间。对于利用率低的园林,可以举办专题展览(如盆景、花卉、书法等)来吸引游客,减轻主要园林的压力。
二是重新整合园林资源。探索苏州园林区域发展新思路,可以尝试采用城市规划中的区域发展理论。园林类似于一个个城市,古城环境即为区域空间,围墙如行政边界,不应成为园林发展的限制线。因此,园林的区域发展首先应建立古城中一定尺度的片区,每个片区由数个园林和一定的城市区域组成,以步行可达性作为划分的尺度依据。其次,在每个片区组织主要流线和可供选择的其他个性化路径的复合网络,以满足不同人群不同时间长度的需要,其中,园林是节点,城市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展示古城特色风貌,并提供所有的服务支持[3]。如此在古城空间组织上的重新整合,实际上是通过区域为园林提供自我造血功能,保证可持续发展。
尽管旅游开发不是造成苏州园林环境被破坏的唯一因素,却对园林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因此,平衡保护与开发,始终是苏州园林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本文依据模型测算出苏州园林合理环境容量,尝试分析苏州园林旅游环境容量存在的问题,试图从苏州园林个体和区域整体视角下探讨环境容量和布局的调整措施,建议苏州园林从系统上平衡彼此客流量,从区域空间上重新整合,走园林区域发展的道路,以获得园林和城市的协调共生。
[1]国家旅游局下发《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EB/OL][2015-04-01].http://society.huanqiu.com/shrd/2015-01/ 5375533.htm l.
[2]赵红红.苏州旅游环境容量问题初探[J].城市规划,1983(3):46-53.
[3]夏健.关于苏州园林区域发展的思考[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2001(2):23-29.
[4]温立欣.苏州园林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10):162-164.
[5]杨林泉,文正祥.旅游环境承载力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5):76-79.
[6]米阳.开放型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7]黄萍.保护与开发:遗产地数字化管理协同功效实证研究:以“数字九寨”为例[J].旅游学刊,2007(8):23-28.
(编辑:赵刘张雪梅)
Suzhou TraditionalGardens'EnvironmentalCarrying Capacity:Problem s and Countermeasures
CHEN Xue,WANG Hai-tao,GUO Ming-you
(School of Architecture,Soochow University,Suzhou,215123,China)
The new Guidelines for the Maximum Carrying Capacity of Scenic Spots,issued by the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took into effect in April,2015,which provide a system guarantee for the regularmanagement of well-known scenic spots.The study of the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of Suzhou traditional gardens,which are listed on the catalogue ofworld cultural heritage,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but also to the scientific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After analyzing the data of recent years according to the new guidelines,this paper points out many problems in the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of Suzhou traditional gardens,and provides the management department involved with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Suzhou traditional gardens;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measurement;problem;suggestion
F 590.31
A
1671-4806(2016)02-0033-05
2016-01-20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SJB521)
陈雪(1991—),女,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及其理论;王海滔(1991—),男,江苏无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及其理论;郭明友(1972—),男,安徽蚌埠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艺术学理论、中国园林艺术历史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