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2016-09-05刘福华
刘福华 黄 河 刘 良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宜宾 644003)
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刘福华黄河刘良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宜宾 644003)
本论文结合宜宾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主要就课程设置及开发、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重要环节进行深入的研讨和分析,以期为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高等职业教育 新能源汽车技术 培养体系
1 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背景
我国是汽车产销量第一的国家,随着环保、能源等问题的日趋严重,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为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国家部委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四部委(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和发改委)发布的《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新能源汽车不限行限购等措施。国内各个厂家也都积极加大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开发。新能源汽车从2012年的不足1万辆到2013年的2万辆,再到2014年的7.4万辆。2015年1-10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达11.06万辆。在这种形式下,全国都急需大量的新能源汽车技术高级专业人才。但是,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行业相关岗位人才几乎都是在原汽车行业岗位转移的人才,层次、学历参差不齐。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工业化+电子科技化+互联网”的新型产业,因此要求学生不仅懂传统汽车技术,还要懂电池、电机、电控,甚至是网络通讯技术。所以,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是未来几年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2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定位、目标
2.1专业定位
通过调研,该专业面向的专业就业岗位(群)为:汽车维修企业、新能源汽车机电维修、新能源车辆性能检测、新能源汽车维修业务接待、新能源汽车销售、维修顾问、技术管理等相关职业岗位。
2.2培养目标
掌握现代汽车车载网络、驱动电机及控制、动力电池管理与维护、纯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基本结构原理与检修知识,以培养具备新能源汽车制造装配、检测维修服务能力、能够从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制造装配、检测、维修技术服务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结合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路线、关键技术、岗位需求及复合型人才规格的需求,在职业教育新的理念支撑下,我们应按照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来构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
3.1构建基于“汽车产教合作联络部”的专业建设与运行平台
图1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依据行业技术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需要,专业可与合作较好的企业深度合作,在政、校、企的支持下,实现多方投入,多元合作。一是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制定委员会章程,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二是成立校企双方人员组成的“产教合作联络部”,实现“双向服务,互利互惠”。“产教合作联络部”集生产、教学、培训和技术服务四位一体,作为专业建设与运行的平台。为了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产教合作联络部”由学院和企业共同组建,接受学院和企业的指导和管理。
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委员会指导下,联络部下可设教学管理办公室、产教合作办公室、技术培训办公室,以开展相应的生产、教学、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该联络部主要负责校企合作相关制度建设,运行机制建设,教学计划执行以及工学交替、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运行管理,并协调相关运行工作。
通过构建“汽车产教合作联络部”,深入推进校企合作育人,积极引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培养实施、人才培养过程监控与质量评价,以融生产工作任务于教学,通过工学交替、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环节,创新办学机制。
3.2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在真实企业环境中,通过基于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工作过程的项目设计与开发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素质训练、能力培养的工学交融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在校企结合中让学生感到职业氛围,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以及社会能力。教学中采用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引领,以模拟或真实的汽车维修、服务为载体,实施基于维修过程的教学实践、技能训练、管理规范和能力评价,使学生具备规范化的汽车维修和服务能力。“工学结合、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应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开放式学习环境、职业化工作体验、规范性操作流程和创新型实践过程四个方面。
3.3构建完善的“工学结合、能力递进”课程体系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应建立在掌握燃油发动机为动力的汽车技术基础上,课程设置应侧重在电机、电池及电控技术(三电)上。同时,要根据车联网、车网融合和智能电网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趋势,在课程设置上考虑引入网络技术内容。通过学习,学生应取得中高级汽车和高压电工的技术技能水平。具体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如图2所示。
图2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在课程资源建设上,应按照就业岗位(群),围绕职业活动的工作任务,通过校企共同参与和建设,共同开发项目课程,开展教学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为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做好资源准备。依托特色教材建设,课程资源开发主要围绕核心能力模块课程(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机、动力电池)进行,同时积极开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使学生通过平台进行学习。因此,可以通过网络延伸课堂教学,让网络学习贯穿整个学习、实践过程。
3.4打造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专业骨干教师为核心、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
建设一支理论水平高、业务素质好、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要条件。因此,应以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为切入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规划和建设。鼓励、支持教师参加高学历进修和专业培训,采取“送、下、带、引、聘”等多种形式,提高“双师型”比例,进一步完善兼职教师资源库,对核心课程可实行双课程负责人制(即每门专业核心课程各由一名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负责)。通过聘用与引进、选拔和培养并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教研教改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从而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德才兼备、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此外,建立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体系,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与质量,以形成专、兼职教师分工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培养汽车专业人才的良好机制。
3.5加强实践条件建设,构建“厂校共育”的实践育人体系
在实践条件建设上,我们着重从基础实验实训室、校内生产性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三个方面进行建设。要重视实践教学条件的整体规划与设计,注意整合校内外资源。新能源汽车技术还存在技术不成熟、开发与应用难度较大等问题,因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践条件的整体设计、发展规划及过程建设绝不可以闭门造车。可以聘请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具体的规划与实施。另外,实践条件的建设,不仅要考虑本专业、本学科的发展规划,也要充分考虑本学院汽车类专业群的总体发展规划。
同时,在校内生产性基地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上,我们应探索和实践“多元投入、共建共享”模式,以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其教学与生产交替实施,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和生产一体化。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企业文化和职业体验劳动下,按真实的生产要求进行作业,实施企业的管理标准、质量标准和评价标准,是更好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趋势。
依托“校企合作联络部”专业建设与运行平台,通过引企入校的方式,可与合作单位建设形成“前厂后校,厂校一体”的办学模式。通过健全校企合作教学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形成企业导师和学校专业导师的“双导师制”,从而形成相对完善的“厂校共育”的实践育人体系。
在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上,我们应着力“三电”技术培养的实训室建设,可按照动力电池及电源管理、纯电动汽车室、混合动力汽车、新能源整车维修与检测、节能汽车几个板块进行实训室的规划和建设。
同时,我们应利用实践条件平台,开放实训室,给学生提供高效的模拟实习环境,强化毕业专题实践,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开展“创业创意”“新能源汽车技术小组”“汽车电子产品设计”“机械创新设计”等实践活动,积极挖掘开发创新性实践教学的有效载体,扎实培养创新人才。同时,结合科研,面向社会,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
4总结
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是随汽车行业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构建好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除了重视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条件等关键因素的建设,还应在校企合作、技术资源建设等环节上提高投入,从而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使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能随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健康成长。
[1]胡田田,王宏臣.高职院校实践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6):213-215.
[2]贺大松.基于典型任务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研究,2013,(7):47-48.
[3]刘春月.高职汽车技术服务及营销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才智,2013,(32):105.
[4]贾中印,纪春明.高职院校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研究[J].成人教育,2009,(10):66-67.
Vocational Training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LIU Fuhua,HUANG He,Liu Liang
(Yib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ibin 644003)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automotive industry, to vocational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brought great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how to build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new energy automotive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training system to become a professional building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e essential.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ergy vehicles, combined with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hospital, mainly on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rriculu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teaching constructi on conditions, construction and other teacher s were m ore in-depth discussion and analys is,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vocational professional to provide a reference.
vocational education,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culture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