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城市和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比较*

2016-09-05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400016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13期
关键词: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患病率

黄 翼,雷 寒,黄 玮(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400016)

·论著·

重庆城市和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比较*

黄翼,雷寒,黄玮△(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400016)

目的了解重庆城市和农村居民高血压相关流行现状,探讨城市和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的差异,为更好地防治高血压、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2~2015年重庆市8个区县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15 280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城市居民高血压前期总检出率(40.2%)和高血压总患病率(17.6%)均低于农村(分别为46.8%和23.6%)。年龄、高血压家族史、体质量指数、腰围、身体脂肪率为城乡居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饮酒为城市居民的危险因素,睡眠时间为其保护因素;吸烟和食盐摄入量则为农村居民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为其保护因素。睡眠时间在7~<10 h时,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降低。结论重庆城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血压前期检出率均低于农村,应针对城乡差异采取相应的高血压防治措施。

高血压/流行病学;患病率;危险因素;市区人口;农村人口;抽样研究;高血压前期;重庆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据估计,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约2.7亿[1]。引起高血压的确切原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其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如吸烟、高盐饮食等有关[2]。高血压前期是2003年由美国预防、诊断、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7)提出,指未服用降压药,连续2次或2次以上不同时期测量收缩压为120~<140 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为80~<90 mm Hg[3]。高血压前期作为高血压预防的关键时期已引起广泛重视[4]。本研究旨在了解重庆城市和农村居民高血压、高血压前期相关流行现状,探讨城乡居民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差异,为防治高血压提供科学依据,以便更好地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按照国家民政局2010年城乡划分方法,将区定义为城市,县定义为农村,自2012~2015年,在重庆市大渡口区、永川区、合川区、黔江区、潼南县、璧山县、梁平县、荣昌县8个区县抽取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15 280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其中城市人口7 518人(男3 728人,女3 790人),农村人口7 762人(男3 871人,女3 891人);年龄15~99岁,平均(45.2±19.4)岁。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经受试者知情同意后入选本研究,完善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采用标准问卷收集受试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生活习惯及高血压家族史等,生活习惯包括吸烟、饮酒、食盐摄入量及睡眠时间等资料。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质量、腰围、身体脂肪率、静息脉搏、收缩压、舒张压等。吸烟指平均每天吸烟超过1支持续1个月以上,有过饮酒史即为饮酒。以文化程度(高中以下、高中及以上)作为社会经济状况指标,将受试者分为7个年龄组(15~<25、25~<35、35~<45、45~<55、55~<65、65~<75、≥75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按体质量指数(BMI)将受试者分为3类:BMI<25kg/m2为体质量正常,BMI25~<30 kg/m2为超体质量,BMI≥30kg/m2为肥胖[BMI=体质量(kg)/身高(m)2]。

1.2.2血压测量主要采用电子血压计(欧姆龙HBP-1300)由专业人员测量,要求受试者至少静坐休息5 min后测量血压3次,每次测量至少间隔1 min,取平均值进行数据分析。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5]标准,正常血压:收缩压小于120 mm Hg,舒张压小于80 mm Hg;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40 mm Hg和(或)舒张压80~<90 mm Hg(等同于JNC-7对“高血压前期”的定义);高血压: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 mm Hg和(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 mm Hg。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olmogorov-Smirnov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正态分布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不服从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高血压及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评估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向前法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重庆城市和农村居民人口学特征分析本次调查的15 280名受试者中,城市居民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超体质量率、肥胖率及腰围、睡眠时间等均高于或长于农村居民,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饮酒率等均低于农村居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城市居民性别、年龄、高血压家族史、身体脂肪率、吸烟率、食盐摄入量等与农村居民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重庆城市和农村居民高血压前期检出率和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在城市居民中,高血压前期总检出率为40.2%(男性47.8%,女性32.8%);高血压总患病率为17.6%(男性17.0%,女性18.2%)。在农村居民中,高血压前期总检出率为46.8%(男性51.8%,女性41.9%);高血压总患病率为23.6%(男性23.4%,女性23.8%)。农村男女性居民及居民的总体高血压前期检出率、高血压患病率均分别高于城市男女性居民及居民总体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重庆城市和农村居民总体高血压前期检出率为43.6%(6 662/15 280),总体高血压患病率为20.7%(3 156/15 280),随着年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逐渐提高,女性高血压的总体患病率(21.1%,1 617/ 7 681)略高于男性(20.3%,1 539/7 59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重庆城市和农村居民人口学特征分析

表2 重庆城市和农村居民高血压前期检出率和高血压患病率比较(%)

2.3重庆城市和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重庆城市和农村居民中,与高血压患病率有关的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高血压家族史、BMI、腰围、身体脂肪率、吸烟、饮酒、睡眠时间等。在城市居民中,与高血压患病率相关的因素为年龄、高血压家族史、BMI、腰围、身体脂肪率、饮酒、睡眠时间等。在农村居民中,与高血压患病率相关的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高血压家族史、BMI、腰围、身体脂肪率、食盐摄入量等。见表3。

表3 重庆城市和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4重庆城市和农村居民每天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及各睡眠时间段的构成比与睡眠时间7~<10 h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城市为15.0%(904/6 022)、农村为19.4%(1 125/5 801)、重庆市居民总体为17.2%(2 029/ 11 823)]比较,睡眠时间少于7 h者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升高[城市为29.9%(319/1 068)、农村为36.9%(551/ 1 494)、重庆市居民总体为34.0%(870/2 562)],睡眠时间大于或等于10 h者高血压患病率也显著升高[城市为23.4%(100/428)、农村为33.6%(157/467)、重庆市居民总体为28.7%(257/8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时间在各时间段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城市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睡眠时间少于7 h时,以及睡眠时间为7~<8、8~<9 h时,城市和农村居民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

图1 重庆城市和农村居民每天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

图2 重庆城市和农村居民各睡眠时间段构成比比较

3 讨 论

重庆城市和农村居民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可能使其高血压患病率、血压水平和危险因素等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城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17.6%)比较,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更高(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庆市居民总体高血压患病率为20.7%,高于2002年全国调查数据(18.8%)[1],低于国内其他研究[6-7];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农村居民收缩压[(129.4±20.0)mm Hg]、舒张压[(75.3± 10.2)mm Hg]水平均高于城市居民[(124.3±18.6)、(73.7± 10.1)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结果显示,重庆市农村居民高血压前期总检出率高于城市居民(分别为46.8%、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居民的总体高血压前期检出率为43.6%(6 662/15 280),高于国内其他研究[8-10]。从目前研究来看,城市和农村各年龄段男性的高血压前期检出率均高于女性。本研究发现,45岁以后,城市和农村居民高血压前期检出率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而高血压患病率则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前期人群在逐渐向临床高血压转化。城市居民在65岁以后高血压患病率高于高血压前期检出率,而农村居民则在55岁以后高血压患病率即高于高血压前期检出率,这可能是城市居民的社会经济状况、医疗条件等方面的优势,使其高血压前期向高血压的过渡有所减缓。提示应加强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危机意识,通过采取生活方式的调整等措施,减缓其向高血压发展的速度。

与国内众多研究类似[4,7,11-12],在本研究中,年龄、文化程度、高血压家族史、BMI、腰围、身体脂肪率、吸烟、饮酒和睡眠时间等均为与重庆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相关的因素,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睡眠时间7~<10h为保护因素。

在城市居民中,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病无关,而在农村居民中,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病相关,可能是由于城市高血压预防相关知识较农村更普及,城市居民的低盐饮食意识更强,加之农村居民多喜用食盐腌制的方法保存肉类、蔬菜类等,故其食盐的摄入量较城市居民有所增加,高盐饮食导致其更易患高血压。在城市生活中,工作交际应酬普遍较农村频繁,饮酒增加,故饮酒为城市居民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而城市禁烟、戒烟等相关宣传和实施力度优于农村,因此,相较于农村,吸烟并非城市居民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在农村居民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居民患高血压的危险度低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居民,而在城市居民中,二者间差异不显著,可能是由于城市居民获得讯息的途径更广,资源的分配也较农村平衡,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更易深入到社区,缩小了文化程度造成的差距。

本研究中,重庆市城乡居民的睡眠时间为7~<10 h者高血压患病率均较低,随着睡眠时间减少或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均有所增高,患病率与睡眠时间之间呈U型[13-15];同时,在城市居民中,与睡眠时间少于7 h的居民比较,睡眠时间7~<10 h者患高血压的危险度更低,睡眠时间大于或等于10 h者患高血压的危险度与睡眠时间少于7 h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睡眠时间在7~<10 h是城市居民高血压发病的保护因素,而在农村居民中,睡眠时间与高血压发病不相关。本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各睡眠时间段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城市居民,睡眠时间少于7 h的居民中,农村居民的比例远高于城市居民,在睡眠时间为7~<8、8~<9 h的居民中,城市居民的比例均高于农村居民。城市居民工作时间较农村居民固定,作息时间相对规律,能更好地保证合适的睡眠时间,而农村居民,尤其是从事农业劳动的居民,因为自然环境因素,往往会通过减少睡眠时间来增加工作时间以获取更多收益。

综上所述,农村居民的高血压前期检出率和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城市居民,吸烟、饮酒、肥胖等因素仍是重庆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睡眠时间在7~<10h时,高血压患病率较睡眠时间少于7 h和大于或等于10 h降低,提示应加大重庆地区高血压防治教育力度,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针对农村和城市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隋辉,陈伟伟,王文.《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要点简介[J].中国高血压杂志,2015,23(7):627-629.

[2]Ordunez P.Cardiovascular health in the Americas:facts,priorities and the UN high-level meeting on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Cardiovascular Health in the Americas:Facts,Priorities and the UN High-Level Meeting on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J].MEDICC Rev,2011,13(4):6-10.

[3]Chobanian AV,Bakris GL,Black HR,et al.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J].Hypertension,2003,42(6):1206-1252.

[4]金楠,李革,李会,等.中国大陆地区成年人高血压前期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33(12):1738-1743.

[5]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8.

[6] Wang J,Zhang L,Wang F,et al.Prevalence,awareness,treatment,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results from a national survey[J].Am J Hypertens,2014,27(11):1355-1361.

[7]Gao Y,Chen G,Tian H,et al.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a crosssectional study[J].PLoS One,2013,8(6):e65938.

[8]Huang Y,Qiu W,Liu C,et 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rehypertension in Shunde District,southern China[J].BMJ Open,2014,4(11):e006551.

[9]Yang G,Ma Y,Wang S,et al.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prehypertension and hypertension among adults in Northeastern China:a crosssectional study[J].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16,13(1):82.

[10]邱蕾,钟晓妮,宋文丰,等.重庆市中青年人高血压前期流行现状[J].重庆医学,2012,41(16):1619-1622.

[11]黄晓波,胡蓉,乐庆荣,等.重庆市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25-27.

[12]赵小兰,张亚兰,陈虹.重庆地区高血压发病率及其与睡眠时间的关系[J].重庆医学,2015,44(30):4262-4264.

[13]Fang J,Wheaton AG,Keenan NL,et al.Association of sleep duration and hypertension among US adults varies by age and sex[J].Am J Hypertens,2012,25(3):335-341.

[14]Guo X,Zheng L,Li Y,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sleep duration and hypertension among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Clin Cardiol,2011,34 (12):774-781.

[15]Lu K,Chen J,Wu S,et al.Interaction of sleep duration and sleep quality on hypertension prevalence in adult chinese males[J].J Epidemiol,2015,25(6):415-422.

Comparison of prevalence rates of hypertension and its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s in Chongqing*

Huang Yi,Lei Han,Huang Wei△(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16,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related prevalence situation of hypertension and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in prevalence rate and its risk factor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s in Chongqing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bette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hypertension and improving the patient′s prognosis.MethodsThe stratified multistage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as adopted to conduct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 on 15 280 permanent residents aged 15 years old or more extracted from 8 districts or countries of Chongqing City during 2012-2015.ResultsThe total detection rate of prehypertension and hypertension in urban residents were 40.2%and 17.6%respectively,which were lower than 46.8%and 23.6%in rural residents.The age,family history of hypertension,body mass index(BMI),waist circumference(WC)and body fat percent (FAT%)were the risk factors of hypertension i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drinking was the risk factor and the sleep duration was the protective factor in urban residents;whereas smoking and edible salt intake amount were the risk factors in rural residents and the cultural degree was the protective factor.When the sleep duration was 7-<10 h,the prevalence rate of hypertension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ConclusionThe detection rates of prehypertension and hypertension in urban residents of Chongqing City are lower than those in rural residents.Therefore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 of hypertension should be adopted by aiming at the urban and rural difference.

Hypertension/epidemiology;Prevalence;Risk factors;Urban population;Rural population;Sampling studies;Prehypertension;Chongqing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3.002

A

1009-5519(2016)13-1957-04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I11B01)。

黄翼(1989-),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肺血管疾病、高血压及冠心病的研究。

△,E-mail:weihuangcq@gmail.com。

(2016-03-14)

猜你喜欢

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患病率
基于轨迹数据的城市居民出行活动规律提取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乌鲁木齐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调查研究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
自发性体育组织参与对城市居民社区信任的影响——基于乌鲁木齐市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