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下游厂商的目标竞合影响企业核心能力吗

2016-09-05杨林波

中国科技论坛 2016年5期
关键词:动态性厂商竞争

杨林波,周 星

(1.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2.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与下游厂商的目标竞合影响企业核心能力吗

杨林波1,2,周星1

(1.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福建厦门361005;2.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文章基于合作与竞争理论,旨在建立“目标—互动—结果”理论模型,探讨企业与下游厂商的目标竞合对企业核心能力产生影响的路径机制,并明确外部技术环境的调节作用。通过对来自国内233家企业数据进行结构方程建模,研究发现:企业与下游厂商的合作目标通过促进下游整合加强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进而提高企业核心能力;企业与下游厂商的竞争目标通过阻碍下游整合对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减弱核心能力;技术环境动态性加强探索式创新对核心能力的积极影响,削弱利用式创新对核心能力的正向作用。

合作目标;下游整合;探索式创新;核心能力

1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逐步推进,创新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此背景下,国家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得企业面临的技术环境不同于以往。为应对这种变化,有远见的企业大都想方设法构建具有价值性、难以模仿性和稀缺性特征的核心能力,求得生存和发展。核心能力是企业在研发、生产和营销等方面长期积累的能力及其整合,使得企业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提高企业绩效。持续性地开展创新能为企业增强核心能力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量。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作为企业相互对立而又互相补充的内部创新过程,前者重在对未知的探索,后者强调对内部已有知识的整合,都有助于核心能力的加强。近年来,两类创新逐渐受到学界和实践界重视。已有研究表明:与下游厂商建立伙伴关系,有助于企业分享到有用信息、获取匮乏资源、增强整合能力,进而促进创新。

本研究认为,双方展开合作能促进创新,进而增强核心能力。然而,企业与生俱来的自利性,使得企业与下游厂商之间的合作易受机会主义行为的破坏。不过Wong等认为,企业追求自利的动机不一定会导致合作失败[1]。相反,自利动机是实现有效合作的价值基础,这与企业之间的目标竞合性有关。

根据Deutsch[2]提出的合作与竞争理论,主体间目标竞合影响双方期望并决定双方的互动模式,继而决定各自的结果达成。考虑到企业与下游厂商之间的关系,合作与竞争理论的“目标—互动—结果”逻辑是否仍然适用?尽管少数学者已将该理论引用到组织间关系层面,探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外包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目标竞合对资源交换、信息分享和长期关系等产生的影响,却没有研究成果探讨企业与下游厂商之间的目标竞合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同时,供应链整合作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基于合作与竞争理论的目标竞合研究领域中,仍缺乏相关探讨。有鉴于此,本研究基于合作与竞争理论,建立企业与下游厂商间的目标竞合对企业核心能力的作用机制,探讨顾客整合、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在路径上的传导作用,明确企业外部技术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

2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2.1与下游厂商的目标竞合对下游整合的影响

下游整合是企业深入下游厂商,了解其产品、营销以及文化等各方面内容的行为,有助于企业与下游厂商建立起基于信息整合、资源互补、组织协调和长期关系的战略合作,促进信息流、物质流和资金流高效运转[3]。

企业与下游厂商建立合作目标促进下游整合。首先,根据合作与竞争理论的观点,合作目标激发出双方的合作动机,进而产生合作行为[2]。同时,下游整合是企业间通力合作、高度联盟的行为。双方基于合作目标将有助于彼此在资金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其次,根据Wong等[4]的观点,双方建立合作目标能加强开放式交流,增强互信并促进长期关系的建立,便于企业与下游厂商联络以发现其所需产品和服务;最后,双方建立合作目标促进双方建设性讨论和积极互动,进而帮助企业分享到下游厂商信息,进一步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

企业与下游厂商之间的竞争目标阻碍下游整合。首先,根据合作与竞争理论的观点[2],竞争目标导致企业双方利益冲突,相互拆台、互相阻挠,产生竞争型关系,双方采取损人利己的策略,不利于展开合作;其次,竞争目标阻碍资源交换,对双方在物质流和技术共享产生消极影响;再次,竞争目标促使双方将信息资源据为己有、堵塞信息分享渠道,甚至令彼此采取机会主义行为阻碍对方目标的达成,不利于信息共享的同时,降低了互信感;最后,Wong等[4]认为竞争目标通过对双方开放式交流产生消极影响阻碍企业与供应商之间长期关系的建立,同理,竞争目标也会不利于企业与下游厂商长期关系的建立。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1a:合作目标对下游整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1b:竞争目标对下游整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2.2下游整合对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的影响

探索式创新是大幅度、激进式的创新活动,强调对现有知识基础的突破,目的在于探索新的可能性。企业通过探索式创新设计新产品、开辟新细分市场、发展新分销渠道;利用式创新是小幅度的、渐进式的创新活动,目的在于提炼、整合和利用企业现有知识,如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挖掘产品新功能等。两类创新被认为属于企业过程[5-6]。

下游整合促进企业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首先,下游整合中的信息整合既有助于探索式创新也有助于利用式创新。下游整合是企业跨边界与下游厂商展开深度合作、高度联盟的过程。根据知识获取理论的观点,下游整合有利于企业跨组织边界与合作伙伴交换有价值的信息。获取到的新知识不仅有助于企业利用和提炼现有知识,提高利用式创新水平;还有助于企业根据有价值的异质性信息,展开突破现有知识基础的探索[7]。例如:通过与下游厂商建立信任和长期关系,企业从下游厂商获取消费者需求信息和突破创新瓶颈的技术信息。其次,下游整合为企业两类创新提供智力和物质支持。下游整合是企业积极邀请下游厂商参与企业各项活动的过程[8],是企业开放式创新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顾客参与能促进企业创新[8]。同理,下游厂商参与企业的创新,能为企业在产品设计、功能改进等方面提供人力支持,推动企业通过提高产品或服务的稳定性,寻求新产品或新服务满足顾客需求。最后,下游整合意味着企业与下游厂商建立起惯例性作业程序和数据分享平台[3],这些措施提高企业与下游厂商沟通效率,便于及时掌握外部环境技术信息和顾客需求信息,促进企业开展两类创新。因此提出假设2a:下游整合对探索式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2b:下游整合对利用式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3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对企业核心能力的作用

核心能力是企业为顾客提供价值的多种单一技能的有效整合,具有价值性、难以模仿性、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9]。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核心能力维度进行划分,普遍认为研发、生产和营销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三个主要内容。研发能力是企业推陈出新、持续改进的能力,为企业创造出具备快速商业化能力的产品;生产能力是企业敏捷制造、按时交付和保证品质的能力;营销能力是企业营销促销、快速反应和保障售后的能力[9]。

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增强核心能力。企业创新有助于获取和转化资源并塑造资源差异,是提升企业能力的重要方法。首先,探索式创新强调对新知识的探索和创造,全新的知识或技术具有差异性,促进企业在研发、生产和营销方面进行根本性思考和改善,为企业带来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整合优势,提高核心能力。其次,利用式创新强调企业对现有知识基础的开发和利用,挖掘出已有资源的潜在价值[5],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令企业为满足顾客需求在生产、研发和营销方面持续改进,提高企业研发、生产和营销能力。因此提出假设3a:探索式创新对核心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3b:利用式创新对核心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4技术环境动态性在两类创新与核心能力间的调节作用

技术环境动态性是指技术变革的速度和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程度[5],反映新技术变化对企业运营和技术开发的影响。首先,技术环境动态性加强探索式创新对核心能力的正向作用。当技术环境动态性较强时,企业面临技术的迅速更新[5],将资源投放于探索式创新开发出新的技术解决方案,使企业在技术水平上处于领先地位,提高企业应对环境挑战的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当技术环境动态性较弱时,企业面临缓慢的技术革新速度。尽管通过投放大量资源到探索式创新,也可能为企业带来全新知识,但会使得价值实现周期过长,不利于企业商业化,减弱企业核心能力。其次,技术环境动态性减弱利用式创新对核心能力的积极影响。在高度动荡的技术环境中,企业仅利用已有知识基础,难以应对环境挑战。因此,当技术变化较为迅速时,企业仅将大量资源投入到诸如产品质量提升而非新产品研发之类的活动,将难以为自己赢得差异化能力。相反,当技术环境动态性较弱时,企业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利用、整合即可快速地实现顾客价值。企业通过充分利用现有知识基础,在研发、生产和营销能力方面整合性地改进将足以令企业获得差别于竞争对手的能力。因此提出假设4a:技术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探索式创新对核心能力的影响;假设4b:技术环境动态性负向调节利用式创新对核心能力的影响。

3 研究设计

3.1数据收集

我们采用问卷调研方式获取研究数据。为提高回收效率和扩大样本覆盖面,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发放问卷:一是对地处武汉、北京、厦门等著名高校的EMBA学员当场发放300份纸质问卷,回收235份,剔除缺失重要信息、填答前后矛盾、规律性填答以及对单个变量测项的作答率低于1/3等无效样本,得到有效问卷142份。二是通过项目小组成员的个人社会关系,采用直接拜访、传递电子邮件或发送问卷链接方式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13份,有效问卷91份。总计有效问卷233份,问卷合格率约为67%。样本中以私营所有制、属于制造行业、成立年限介于3~15年、员工规模处于30~500人之间的受试企业居多,依次占样本的57.1%、80.7%、44.6%、55.8%。对题项进行未旋转的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首个因子方差解释率(31.56%)没有占多数,可以忽略共同方法偏差。

3.2变量测量

为保证内容效度,测量条目均来自成熟量表,并通过该领域专家的探讨最终确定总共40个题项。采用5点Likert评分量表设计问卷,1表示“非常不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

①合作目标量表与竞争目标量表:采用Wong等[1]的研究成果。合作目标量表包括4道测项,Cronbach’sα=0.83;竞争目标量表包括5道题项,Cronbach’sα=0.73。②下游整合量表:借鉴徐可[3]的研究成果,形成4题项量表。Cronbach’sα=0.72。③探索式和利用式创新量表:采用Lubatkin等[10]开发出的每个变量6个题项的量表。探索式创新Cronbach’sα=0.82;利用式创新Cronbach’sα=0.77。④核心能力量表:采用谢洪明等[9]发展的测量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和营销能力的5题项、3题项、4题项量表,子量表Cronbach’sα值依次为0.80、0.68、0.77。总体量表Cronbach’sα=0.90。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为:CFI=0.95,TLI=0.93,RMSEA=0.07,χ2/df=2.10,量表效度良好。⑤技术环境动态性量表:选取Han等[11]开发出的4题项量表中载荷因子最高的3个条目作为量表题项。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一个主成分且方差解释率为70.53%。Cronbach’sα=0.80,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控制变量:本研究通过设置虚拟变量的方式将企业所有制、企业年龄、企业规模和企业行业纳入模型中分析。

4 研究结果

4.1问卷结构效度分析

问卷包括7个主要变量共40道题项,测量模型较为复杂且待估参数过多。为提高模型估计准确性,有必要对数据进行打包,将每个变量的测量条目缩减为三个,然后再进行效度分析和假设检验。利用AMOS21.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见表1。因子合并的主要依据是:将自变量与因变量进行合并,将概念较为相近的变量合并,将相关系数最大的两个变量合并,将所有变量进行合并形成单因子模型,结果显示7因子模型优于其他模型。

注:竞争目标合并核心能力,合作目标合并核心能力,探索式创新合并利用式创新,探索式创新合并为核心能力的一个维度(相关性r=0.78),按照Δχ2/Δdf大于3.84的标准排除其他模型。

4.2描述性分析

表2是7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本研究模型路径上相邻两变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且竞争目标与各变量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其他变量之间则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尽管下游竞争目标与各变量相关性较弱,但为确保理论建构完整性,仍须将其纳入结构方程模型中进行检验。

表2 变量描述性分析结果(n=233)

注:**p<0.01,*p<0.05,#p<0.10;Pearson双侧检验。

4.3假设检验

利用AMOS21.0建构的结构方程模型如图1所示,路径系数显著性情况和假设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图1 AMOS分析结构图

变量关系对应假设路径系数及显著性检验结果合作目标→顾客整合1a0.87***支持竞争目标→顾客整合1b-0.23**支持顾客整合→探索式创新2a0.80***支持顾客整合→利用式创新2b0.80***支持探索式创新→核心能力3a0.55***支持利用式创新→核心能力3b0.25**支持探索式创新×技术环境动态性→核心能力4a0.55**支持利用式创新×技术环境动态性→核心能力4b-0.39*支持

注:***p<0.001,**p<0.01,*p<0.05;χ2(472)=792.48,χ2/df=1.68,CFI=0.92,TLI=0.90,RMSEA=0.05。

5 结论与建议

企业与下游厂商间合作目标通过促进下游整合对两类创新产生积极影响,进而增强企业核心能力;企业与下游厂商间竞争目标通过阻碍下游整合对两类创新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削弱企业核心能力;在较强外部技术动态性环境中企业采用探索式创新更有助于增强核心能力,而利用式创新更不利于核心能力的增强;相比利用式创新,探索式创新更有助于增强核心能力。

对于高层管理者,我们有三点建议:第一,尽可能与现有下游厂商建立合作目标,或者与企业目标具有合作性的下游厂商建立供销关系;第二,从下游整合和企业创新两个环节克服竞争目标的不利影响;第三,在技术动荡程度高的环境中,采用探索式创新增强核心能力。

[1]WONG A,TJOSVOLD D,YU Z.Organizational partnerships in China:self-interest,goal interdependence,and opportunism[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5,90(4):782-791.

[2]DEUTSCH M.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upon group process[J].Human relations,1949,2(3):199-231.

[3]徐可.社会资本对产品创新影响研究:知识管理和供应链整合中介效应[D].天津:天津大学,2013.

[4]WONG A,TJOSVOLD D,WONG W Y L,et al.Relationships for quality improvement in the Hong Kong-China supply chai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y & reliability management,1999,16(1):24-41.

[5]JANSEN J J P,VAN DEN BOSCH F A J,VOLBERDA H W.Exploratory innovation,exploitative innovation,and performance: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 antecedents and environmental moderators[J].Management science,2006,52(11):1661-1674.

[6]陈文沛.市场导向,创新与核心能力:路径和机制[J].中国科技论坛,2013(12):24-30.

[7]GAO G Y,XIE E,ZHOU K Z.How does technological diversity in supplier network drive buyer innovation? Relational process and contingencies[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15,36:165-177.

[8]简兆权,李雷,柳仪.服务供应链整合及其对服务创新影响研究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35(1):37-46.

[9]谢洪明,王成,葛志良.核心能力:组织文化和组织学习作用[J].南开管理评论,2006,9(4):104-110.

[10]LUBATKIN M H,SIMSEK Z,LING Y,et al.Ambidexterity and performance in small-to medium-sized firms:the pivotal role of top management team behavioral integration[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6,32(5):646-672.

[11]HAN J K,KIM N,SRIVASTAVA R K.Market orient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is innovation a missing link?[J].The Journal of marketing,1998,62(4):30-45.

(责任编辑沈蓉)

Will Goals Interdependence with Downstream Firms Affect Company’s Core Competence

Yang Linbo1,2,Zhou Xing1

(1.School of Management,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5,China;2.Business School,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211,China)

This paper develops a model,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to clarify the downstream relationships and interactions that contribute to company core competence.Results of SEM analysis from 233 firms support our argument completely.Results show:Downstream integration is reinforced by cooperative goals rather than competitive goals;And then this type of integration has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impact on the exploratory innovation and exploitative innovation of firms;These relationships in turn contributes to core competence.Technological turbulence significantly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loratory innovation and core competence positively.And it plays a negative moderator rol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loitative innovation and core competence significantly.

Cooperative goals;Downstream integration;Exploratory innovation;Core competence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服务型组织中主动性氛围的内涵、形成机制与影响后果:一项多层次的追踪研究”(7157216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质量和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的新疆地区和谐社会建构机制研究”(71463049),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新疆地区企业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关系研究”(14XJJA630001)。

杨林波(1986-),男,湖北利川人,博士;研究方向:组织与管理研究、科技创新。

F272

A

投稿日期:2015-10-09

猜你喜欢

动态性厂商竞争
自组织多主体系统动态性的推理研究
离群动态性数据情报侦查方法研究
管理者认知视角的环境动态性与组织战略变革关系研究
玩具厂商及合作机构新年进步
厂商对北京卡车市场不抱希望
国土资源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动态性探讨
感谢竞争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电视厂商与好莱坞公司将制订超高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