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租赁型保障房资产管理信息化

2016-09-04文|刘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6年17期
关键词:架构住房资产

文|刘

建设背景

租赁型保障房是指政府向城镇低收入及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的具有保障性质的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即两房并轨后的公共租赁住房。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租赁型保障房资产的管理与使用,维护住房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住房资产的使用效益,确保住房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更好的指导全省租赁型保障房资产的具体使用管理工作,建立全省统一的资产登记,指导资产的核定、管理和使用,我中心组织开发了陕西省保障性住房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对各级主管部门管理本辖区租赁型保障房的资产使用工作,各市(区)所建所管项目的资产核定、确权登记和房源分配、租金收缴、租赁补贴的发放、物业管理等日常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帮助意义。

架构体系

总体构架包括用户服务体系、数据体系、业务单元体系。

1.用户服务体系

服务是陕西省保障性住房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出发点,是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驱动力。本系统从公众、业务人员、领导和信息化管理人员等服务对象角度出发,分析各级部门职能关系,梳理服务需求和服务渠道,避免出现各自为政、分散建设、重复投资、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构建面向对象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建立面向业务人员的综合办公、面向领导的决策支持和面向信息化管理人员的运维管理。

系统界面

用户界面

2.数据体系

数据支持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包括网络、主机、存储、安全等设施,为服务体系建设、体系建设和信息资源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数据资源体系是保障性住房资产管理业务经办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信息,它通过支撑体系为上层的体系等提供信息支持。信息资源体系由业务数据库、系统数据库、基础数据库、数据仓库和电子档案组成。各数据分开存储管理,提高查询效率,提高数据安全性,账户权限分配明确,方便运维管理,节省人力成本。

3. 业务单元体系

租赁型保障房资产管理是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围绕资产管理核心业务,通过各业务模块实现对租赁型保障房资产管理的业务流程清晰化,工作分工具体化。该系统的基础信息由系统直接带出,无需填写。统计数据由系统自动计算,无需手动计算。各模块信息共享,避免重复打开页面查找数据,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陕西省保障性住房资产管理系统,分为三层:统计层、信息录入层、信息维护层。共计为九个模块,其中一个资产管理总体情况模块,一个房源管理模块(包含房源信息维护和楼盘表查看),七个信息录入模块,分别为:租赁型保障房项目投资(资产)信息录入模块、租赁型保障房资产(核定)信息录入模块、租赁型保障房项目资产(登记)信息录入模块、租赁型保障房资产(使用)信息录入模块、租赁型保障房项目资产(处置)信息录入模块、租赁型保障房项目(后期)信息录入模块、租赁型保障房项目(资金)信息录入模块。

资产管理情况模块为汇总层,是对七个信息录入模块录入的信息进行整体汇总分析,分为省级统计,市级统计,县级统计。呈现每个业务阶段性的工作计划,工作进展,完成情况,最终效果。以帮助管理人员进行分析,安排工作重点。统计模块共分为10张报表:项目计划管理表、资产投资情况表、资产现状管理表、资产核定管理表、资产处置情况表、资产登记管理表、资产使用情况表、资产后期情况表、资金管理表、房源管理表、统计分析表。

系统特点

1. 采用标准和开放的技术

针对系统要从业务管理应用服务的需求出发,以全省租赁型保障房资产管理为主线,按照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的策略开展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采用基于行业标准和得到广泛使用并已成为事实上的成熟技术和架构,充分融合陕西省电子政务基础设施资源,充分考虑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建设成集约化的系统软硬件环境,实现建设、运营、维护等成本的最低化。降低了技术风险以及特定供应商的依赖性;保持了系统的向后兼容性、可集成性和可扩展性。

2.采用SOA的系统架构

整个系统架构设计的出发点是帮助系统用户使用某种技术手段来完成应用服务,其本质是不同粒度的服务。在这一原则之下,系统的设计是围绕着“应用服务”展开的,整个业务功能的设计和实现采用SOA(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充分保证系统功能和流程实现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在SOA架构下,应用系统的接口被发布成服务,以服务的方式部署在系统数据与功能整合系统上。任何一个应用要访问其它一个应用可以通过服务的发现和服务的表述来确定被访问的服务的属性和调用格式,从而实现标准化的应用之间的协作,达到应用系统之间的松耦合原则,以避免因为单方面系统、程序内部的调整而冲击到双方的连接。通过建立SOA架构,实现系统的信息服务,不论是旧的或新的,通通都能够通过服务的包装,成为随取即用的IT 资产,以服务的形式对外发布,以松耦合原则实现共享。并可将各种服务快速整合,开发出组合式应用,达到“整合即开发”的目的。

3. 高内聚低耦合的多层架构

系统的建设采用高内聚低耦合的多层架构,分层从逻辑上将子系统划分成许多集合,而层间关系的形成则遵循一定的规则。通过分层,可以限制子系统间的依赖关系,使系统以更松散的方式耦合,从而更易于建设、维护和升级。各系统既能独立部署,也能有机的被整合在一起,杜绝了信息孤岛的产生。

采用多层体系结构,应用系统按照访问层、业务过程层、服务集成层、数据资源层和基础设施层。业务人员只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业务逻辑的实现上,并可以通过管理和配置的方式来适应未来业务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变化。

4、基于J2EE架构的组件化开发策略

系统基于基础应用系统进行开发定制,基础应用系统为应用系统提供了搭建与应用的环境,提供了二次开发的接口,供系统的二次开发,便于系统的扩展。基础应用系统支持主流J2EE应用服务器中间件,该技术路线,采用MVC体系架构和组件化开发的框架,保障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稳定性,并且系统具有良好的跨系统性,可以支持跨操作系统部署,支持UNIX、LINUX、WINDOWS等多种操作系统。

系统应用

陕西省保障性住房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充分立足于租赁型保障房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未来业务的发展,提供了从多种信息技术渠道获取信息的方式,有利于业务人员更加高效、便捷的开展业务。实现了各应用系统的用户管理及权限管理、表现、应用、流程、数据等不同层面的融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应用整合体系。

陕西省保障性住房资产管理系统是以陕西省电子政务基础设施、陕西省住房保障信息平台为依托,围绕全省住房保障重点工作和发展方向,结合租赁型保障房项目资产管理实际,拓展建设的租赁型保障房项目资产管理子系统,实现了租赁型保障房的项目计划情况、投资资产情况、资产现状情况、资产管理进度、资产核定情况、资产处置情况、资产确权登记情况、资产使用情况、后期管理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十个方面的及时反映,从而使各级租赁型保障房管理部门对租赁型保障房资产管理工作做到及时了解。该系统与陕西省住房保障信息平台项目管理、保障对象管理、房源管理、分配管理功能集成、整合,形成由省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各级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分级管理。各地将租赁型保障房资产的使用、租金收缴及使用、家庭变动情况等纳入保障性住房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通过系统数据交换、汇总集成建立起来租赁型保障房档案,同时通过公开了租赁型保障房的位置、房源数量、户型、面积、使用情况等,方便了保障对象的查询。按照总体设计原则,围绕项目建设的目标,形成服务是核心、应用是关键、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是主线、基础设施是支撑、政策与标准、维护与安全是保障的项目建设格局,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电子政务环境,有效推动保障性住房资产管理健康、快速、有序的发展。

汇总表

猜你喜欢

架构住房资产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基于云服务的图书馆IT架构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VoLTE时代智能网架构演进研究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