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标杆

2016-09-04沈鹏飞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6年17期
关键词:深圳市深圳智慧

文|沈鹏飞

深圳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大力提升信息化能力和水平,以信息化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致力于成为新型智慧城市标杆。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城市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为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发展理念、建设目标、实施途径、核心功能、资源和形态上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深圳从全局视角出发,根据国家总体规划、城市现状、城市功能定位、城市发展规划,对城市的特点、竞争力、吸引力、发展驱动力、信息化可提升的点线面进行全面分析,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大力提升信息化能力和水平,以信息化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致力于成为新型智慧城市标杆。

“十三五”领跑智慧城市

今年1月31日,深圳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全国经济中心城市、智慧城市等战略发展目标。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信息经济为先导的智慧城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建设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培育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构建交流共享的服务平台,拓展安全有序的网络空间,推进信息产业化、产业智能化、城市智慧化,抢占信息经济发展制高点,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慧之城。《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宽带深圳”行动计划,构建高速大容量光通信传输系统,提升高速传送、灵活调度和智能适配能力。全面推进光纤到户改造,加快建成“全光网城市”。推进4G网络深度覆盖、演进升级和协同发展,启动5G商用项目。《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互联网平台经济,支持建设移动电子商务和智能物流开放平台,提升电子商务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促进大规模协作、大众智慧在生产性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积极培育分享经济新模式,鼓励在汽车租赁、房屋出租、家政服务等消费领域开展分享服务。到2020年,家庭宽带用户光纤接入能力达到300Mbps,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99%,重要公益性公共场所免费无线宽带覆盖率达到99%。到2020年,在通讯设备等领域培育规模超万亿元的产业集群,在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领域培育规模超过2000亿元的产业集群。

6月17日下午,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他强调,要进一步创新城市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创建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的目标,结合“城市管理治理年”要求,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大力提升深圳市信息化能力和水平,以信息化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7月13日,中国电信广东公司与深圳市政府签署《创建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加快“十三五”信息化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整合优势资源,共同推进高速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提升深圳市经济社会各领域互联网应用水平,积极打造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深圳市市长许勤,中国电信董事长杨杰、副总经理高同庆等出席签约仪式。深圳市副市长陈彪、中国电信广东公司总经理钟平代表双方签约。

根据协议,中国电信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在深圳投入135亿元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着力提升光纤网络建设与改造水平,打造全球首个规模商用“千兆全光网标杆城市”(Gigaband City),大力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和资源在深圳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双方合作领域还包括“互联网+惠民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信息安全建设等,主要为拓宽深圳城域网出口,实现10T带宽直达国家骨干网,建设4G+和无线局域网(WLAN)相融合的安全高效泛在的无线宽带网络,率先开展5G试点部署,加速100M及1000M带宽普及,带动“智慧家庭”体系化产品及服务升级。未来五年内,实现10T的优质带宽出口,依托“8+2+X”云资源丰富云应用,汇集4.4亿全集团用户数据,加强产业链合作,促进数据开放共享。大力发展深圳市医疗、交通、教育等行业应用,创新互联网民生服务模式。中国电信将积极参与深圳平安城市、舆情监测、移动执法、应急指挥等建设,加快推进市、区、街道三级城市管理网络联网。积极开展互联网信息安全建设,参与政务信息加密通信服务、移动安全办公等信息化服务。

马兴瑞表示,深圳需要借助中国电信的专业能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政府将提供产业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希望双方通力合作,加强在惠民服务、政务服务、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务实合作,对标世界先进城市,不断提高智慧深圳建设水平,为落实国家“互联网+”行动、服务“网络强国”战略作出贡献。

签约现场,中国电信广东深圳分公司还与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区政府、华为公司、深圳水务集团签订了四个子协议,各方将分别围绕“平安深圳”、“双创示范基地”、全球首个规模商用“千兆全光网标杆城市”及“互联网+智慧水务”等内容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推进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的创建工作。

信息经济为先导

深圳市市长许勤在深圳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圳市2015年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制定实施“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深圳行动计划,支持产业升级项目2350个,强化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继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试点,加快建设产业基地和集聚区,七大产业增加值增长16.1%,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产业分别增长19.1%和19.3%。加快培育未来产业。落实生命健康、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五大未来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快阿波罗等未来产业园发展,建设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市,成立航空航天、无人机等创新联盟。未来产业规模超4000亿元,已成为新增长点。优化发展现代服务业。制定实施金融创新“36条”、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新增法人金融机构20家,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5.9%,占GDP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

深圳市2015年出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4.05%,PCT国际专利申请1.33万件,占全国46.9%,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4项,中国专利金奖获奖数占全国1/5。实施科技创新券制度,新设创新引导基金。市区财政科技类支出209.3亿元,重点支持前沿技术、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研发,组织重大技术攻关156项。提升创新能力。新增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176家。组建神经科学、大数据等新型研发机构。入选“千人计划”38人,引进“珠江人才计划”、“孔雀计划”创新团队9个和20个。强化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出台促进创客发展政策,建成深圳湾创业广场,举办国际创客周,打造国际创客中心。大力发展创业投资、股权众筹,新注册股权投资企业超2万家,达晨、深创投居“中国最佳创业投资机构”前两位。首只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落户深圳。净增商事主体42.2万户,增长24.5%。

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实施智慧城市项目。出台宽带中国示范市实施方案,新建4G基站1.7万个,新增光纤入户67.2万户。建成全市统一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首批国家信息消费的试点城市,“宽带中国”的示范城市,深圳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近年来出台了《智慧深圳规划纲要》、《深圳市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行动计划》、《深圳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

数据显示,2014年,深圳软件业务收入超过了3500亿元,软件出口约占全国的40%,信息制造业的产值达到了13800亿元,约占全国的1/7;2015年深圳软件业务收入突破4500亿元,增速达到19%。

深圳市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该市违规失信监督管理信息平台正式上线运行,30家企业因有违规失信行为被纳入平台管理。推动设立电子商务产业投资基金、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基金。印发实施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大力推进光明市场建设项目、平湖海吉星冷库与废弃物处理项目、农产品供需对接电子商务平台项目等公益性项目建设。推动保税展示暨跨境电商交易中心建设,统筹推动实现加工贸易全程信息化管理,企业单项业务办理时间缩减70%以上。成功获批自动进口许可证通关作业无纸化试点。

深圳市推动出台并组织实施了《“中国制造2025”深圳行动计划》,重点发展数字化网络设备、机器人等11大领域。制定创建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市实施方案,聚焦发展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电子信息等领域,抢占海洋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7万亿元。

深圳市发挥信息化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全力开展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创建工作,统筹推进组建智慧城市研究院和智慧城市企业联盟。出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新建4G基站17000个,新增光纤入户40万户。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实现市、区、街道互联互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接入10个区和43家市级单位。政府各部门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和政府信息网上发布率达100%。开展全市党政机关信息安全联合检查,加强对全市重要信息系统监测预警。

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公共服务

据了解,深圳是首批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已初步建成“一厅一线一卡一证一平台一门户”电子公共服务体系,统一对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包括统一的电子公共服务门户、网上办事大厅、“12345”服务热线、数字证书“一证”通用体系和移动信息惠民服务平台。深圳以信息共享为支撑,推进公共服务改革创新。截至2015 年底,涉及到民生领域的10个部门完成32项一站式办理、105项同城通办、59项就近办理、135项网上办理、342项主动服务。深圳市还涌现出很多国内领先的创新案例,如率先实现商事主体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刻章许可证和社保登记证的“五证合一”,且实现全流程无纸化网上办理;公安户政九类二十一种户籍业务可在全市任意同级窗口办理,为全国首创。

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主要目标,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进,实现国家与城市协调发展。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可以概括为“六个一”系统工程。

一是构建一个开放的体系架构。新型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巨系统,需要遵循体系建设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构建开放的体系架构,通过“强化共用、整合通用、开放应用”的思想,指导各类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二是构建共性基础“一张网”。为了实现城市的精确感知、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惠民服务的无处不在,要构建一张天地一体化的城市信息服务栅格网,夯实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

三是建立一个通用功能平台。为有效管理城市基础信息资源,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要构建一个通用功能平台,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调度管理和服务化封装,进而支撑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智慧化。

四是建立一个数据体系。海量数据是新型智慧城市的特有产物,要建立一个开放共享的数据体系,通过对数据的规范整编和融合共用,实现并形成数据的“总和”,进而有效提高决策支持数据的生产与运用,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的科学性和智能化水平。

五是建立一个高效的运行指挥中心。为更好对城市的市政设施、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宏观经济、民生民意等状况有效掌握和管理,需要构建新型智慧城市统一的运行中心,实现城市资源的汇聚共享和跨部门的协调联动,为城市高效精准管理和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支撑。

六是建立一套统一的标准体系。标准化是新型智慧城市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需要通过政府主导,结合各城市特色,分类规划建设内容及核心要素,建立健全涵盖“建设、改革、评价”三方面内容的标准体系。

“深圳作为经济特区,自诞生起就肩负为国家先行先试的崇高使命,新时期理应勇当‘四个全面’排头兵,在决胜阶段加速‘领跑’,这是特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明确指出。

“新型智慧城市不是一种智慧,而是一种城市,这种城市要以智慧的方式运转;不是一个工程,而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要以工程的思维驾驭;不是一次创新,而是一次改革,这次改革要以创新的手段驱动。”中国工程院吴曼青院士表示。

猜你喜欢

深圳市深圳智慧
深圳市鑫钻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朗仁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