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电缆”对接“智慧城市”

2016-09-04王纯林文锐王辉孙武斌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6年17期
关键词:运维管线电缆

文|王纯林 文锐 王辉 孙武斌

“云共享”模式从技术层面为地下管线治理提供了手段,但协调各权属单位共同根治城市“地下病”,还必须依靠政府出台一系列配套管理规定。

2015年苏州供电公司售电量达1160亿千瓦时,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而电力电缆正是输送这些城市能源的主要载体。截止2016年7月底,苏州大市范围内有10-220千伏不同电压等级电缆管线11700公里,通道结构涉及隧道、沟道、排管和直埋等多种形式。电缆管线是苏州市规模最大、网络拓扑最复杂、通道结构型式最多样的地下管线之一,其运维管理水平对城市地下管线的综合治理至关重要。苏州供电公司作为苏州市电力电缆的权属单位,积极对接地方政府“智慧城市”建设,构建了以开放、智慧、共享、共赢为目标的云平台智慧电缆管理体系,助力政府打造共享、共治的地下管线安全生态圈。

融入政府统筹管理,提升电缆管线数据准确性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4年6月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号),其中明确要求各地在2015年底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并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

为了满足电缆管线精益化管理需要和政府关于地下管线治理要求,苏州供电公司主动对接苏州工业园区“智慧城市”建设,率先开展电缆管线数据清理和数据共享工作。公司把测绘理念引入电缆专业,建立电缆管线数据测绘标准和作业指导书,规范测绘过程和成果数据,主动把专业管理融入政府统筹治理。2014年起,公司对管辖范围内的存量高压电缆管线进行补测补绘,确保存量数据的准确性;同时针对新增电缆和通道建立竣工测绘制度,随工程同步开展测绘工作,对于非开挖工艺的电缆通道开展陀螺仪三维测绘工作,测绘费用从项目费用列支,测绘资料作为竣工资料的组成部分移交运行单位保管。

截至2016年7月底,苏州供电公司已经投资700万元完成一起园区核心区域150平方公里电缆管线的三维测绘工作,平台数据总量高达120G,电缆三维图形多达20余层,其中涉及输电电缆207公里、配电电缆2000余公里;二期将扩至整个园区278平方公里范围,涵盖207公里110kV及以上电缆、2975公里10(20)kV电缆的三维测绘工作。

搭建智慧电缆云平台,以信息化实现数据共享

公司利用园区智慧城市三大基础数据库之一的地理信息库,搭建“智慧电缆”云平台,以空间图层叠加为基本手段,实现大量电缆通道数据从终端向云端迁移,形成电缆信息“私有云”,进而与地下管线系统这个“公有云”形成数据交互,通过“云共享”模式实现电缆专业平台与地下管线综合系统数据的及时交换、信息共享和动态更新。

为了保证数据安全,电缆数据中仅通道信息可在地下管线综合平台上显示,其他数据存储于本地服务器,实现了电缆管线数据的分权、分层和分类共享,确保电力数据安全。电缆管线的共享方式打消了其他管线单位关于数据安全性的疑虑,燃气、移动等单位也相继与政府共享数据。这种分权、分层和分类的“云共享”模式将以往的“市政管线信息系统+各专业管线信息系统”几十个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融合成一个“平台”,在全国创新地破解了各管线单位安全管理“个性”和政府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共性”的难题,助力政府实现了“一张图管理一张网”的目标。

公司已实现500余公里电力电缆管线与市政管线的三维信息共享,通过电缆“云平台”可以直观查看地下管线三维空间分布。基于共享的三维信息,云平台可以测算电缆管线与其他市政管线的距离,为排查管线间平行、交叉安全距离不足等隐患提供精准化、智能化的手段。

“智慧电缆”对接“智慧城市”示意图

应用智慧电缆运检模式,示范带动管线管理水平提升

电缆管线与其他地下管线共同存在地下有限空间当中,具备“开放性”、“隐蔽性”和“共存性”等特征,运维工作具有很多共性特征。公司打造智慧电缆管理体系,以期在对电缆进行专业化管理的同时,示范带动其他地下管线单位提升运维管理水平。巡视、抢修、管孔资源审批和状态评估是地下管线日常管理核心工作。

巡视方面,以往的人工周期性巡检很大程度依靠现场经验和人工记忆,随着管线规模快速增长,传统这种方式很难满足工作需要,公司基于“云平台”精确的电缆走向数据和地理信息背景,开发了运维循迹终端,实现电缆线路的导航巡视,提高了巡视工作的精益化水平。

抢修方面,电缆埋设在地下,故障抢修的关键环节是故障位置查找,公司开发了智能定位系统,智能调用“云平台”电缆数据,能实现故障位置一分钟定位,极大提高了故障抢修效率,提升供电可靠性。

管孔审批方面,地下空间资源有限,管孔的高效利用至关重要,公司开发了智能管孔审批平台,自动规划电缆线路路径走向和穿孔孔位,提高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状态评估方面,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合作,构建了江南多水地区特大城市电网寿命评估模型,精确预测电缆使用寿命,并把电缆更换决策主动融入市政规划当中,助力政府规划高效科学。

推动政府机制建设,以典型示范完善制度保障

“云共享”模式从技术层面为地下管线治理提供了手段,但协调各权属单位共同根治城市“地下病”,还必须依靠政府出台一系列配套管理规定。为此,公司积极推动苏州市政府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苏州工业园区城市道路和绿地挖掘(占用)管理办法》等文件,推动建立由政府牵头,由各管线单位密切参与的新型地下管线综合治理新模式。

该模式以苏州市已有的“云共享”等先进技术为基础,参考美国“811”一呼通地下管理体系,推动建立全区统一的地下管线综合管理“111”方案——即用1个专线呼叫电话,在1套政府管理机制下,依托1个综合信息平台,严格实施地下管线规划、施工审批、巡护和隐患排查制度,把庞大的地下管线有效管理起来,确保城市“血管”的健康通畅,为城市机体的健康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能量。

信息共享后初步取得的成效

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电缆专业管线数据与政府管理的融合,并以电缆管线示范带动,目前形成整个园区全区域、全管线类型、全建设时段数据的共享,缩短电缆通道附近施工审批流转周期达60%,降低电缆管线外力破坏事故发生率达70%。未来,随着“智慧电缆”和“智慧城市”的深入融合,电缆与其他管线信息必将进一步深度交互,实现地下管线和城市道路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减少反复开挖,马路拉链现象;此外还可以借助“数字城管”技术,将城市居民视为潜在的地下管线运维力量,即居民通过手机APP等媒介将缺陷和隐患上传到智慧城市后台,实现地下管线运维的全方位、无死角监控。

猜你喜欢

运维管线电缆
海中“透视眼”快速定位海底电缆故障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海底电缆——将世界连接起来
风电运维困局
基于Android的移动GIS管线应用设计与实现
杂乱无章的光伏运维 百亿市场如何成长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
配电线路的运维管理探讨
高温超导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