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海智慧城建档案管理平台建设

2016-09-04陈桂龙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6年17期
关键词:威海市城建管线

文|本刊记者 陈桂龙

“智慧管网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应分阶段进行,逐步推进管线管理信息化建设,最终构建“智慧管网”体系,更好的为公众和社会服务。

威海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和信息管理起步较早,1999年组织了一次市区地下管线普查测绘工作,取得了首批测绘成果。随着城乡建设不断加快,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地下管线不断建设、更新和延伸,2009-2010年,实施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市区地下管线补测补绘工程,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城建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及为民办实事项目,取得了较为集中和完整的测绘成果,并据以开发了“威海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

威海市“智慧城建档案软件平台”项目建设是威海市创建“国家智慧城市”、“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的组成部分,是威海市2014年的城建重点工程之一。市建委十分重视,成立了专门工作班子,拿出了建设方案,经过了多轮的专家评审,最终由市政府批准实施。本项目将对现有地下管线系统进行升级,建立城市地下管线动态更新机制和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地下管线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威海市城建档案馆与各权属单位、威海各区市之间数据共享交换;丰富城建档案数据中心,建设智慧城建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对工程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存储、利用,使其能够更好的为威海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面向政府决策层、行业管理部门、权属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支持服务、数据共享与交换服务;大大提高政府办公效率,为政府决策和紧急事故处理提供依据;为建设“智慧威海”提供基础。

技术要点

根据项目建设需求和保持适当的先进性原则,项目中将运用当前行业内最新的技术,并创新性地融合了其他行业技术。

1、基于ArcGIS共享技术实现管线市域一体化管理

利用ArcGIS REST服务共享技术,实现市档案馆与区县档案馆、市档案馆与管线权属单位之间的管线数据共享交换,消除信息“孤岛”,实现相关数据实时归集到市城建档案馆,由城建档案馆对数据进行统一分类、转换、集成后再以开放接口的途径提供给所需部门;实现威海市至文登、乳山、荣成骨干管网测绘,统一软件平台集中管理;利用云计算平台,将本项目系统统一发布到智慧城市数据共享体系中,供所有相关管理部门、权属单位在线应用;真正体现威海市及区县管线的市域一体化管理。

GIS技术下的地理信息共享有其自身的复杂性,不同于普通非空间数据的共享,主要表现为GIS数据共享。研究GIS数据共享是以最终实现地理信息共享为目的。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解决数据本身的共享问题以及数据所表达的语义共享问题。实现GIS语义共享必须解决数据共享、空间概念一致性和空间概念描述方式一致性三个问题。

实现两个或多个异构系统之间数据和语义共享的第一个层次是数据使用的共享,包括获取、交换和语义的解释。以服务的方式提供一个统一的共享数据的层,数据的语义表示由具体服务来解释,统一异构平台的数据共享模式,以数据为中心,从根本上改进GIS应用的开发模式,这是第二个层次。REST Service是一种灵活和面向服务的架构,可满足上述两个层次的需求。对于空间应用,REST Service需要解决关于空间数据相关的问题,包括统一数据的存储表示和交换,空间数据的查询、索引,并提供空间数据的语义支持;还需要提供统一的数据共享服务和操作类服务,包括多数据节点的互操作方案和面向具体应用的服务。

2、跨平台融合技术实现地下管线信息的全生命周期闭合管理

系统不仅支持ArcGIS地理信息服务,还支持符合OGC标准的通用地理信息服务接入、共享,创新性的建立了从管线工程立项/年度建设计划、现状资料查询、规划审批、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程报建、联合会签、现场详查、施工许可、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稽查及声像资料制作、覆土前测量、竣工测绘、竣工资料移交到竣工备案以及管线报废管理的地下管线的全生命周期闭合管理模式,解决了城建档案的及时归档,地下管线信息的动态更新和高效利用等问题。

通过工作流整合规划、住建、城管等工程项目所涉及的各政府部门,实现规划、住建、城管等政府部门在建设工程(地下管线工程)审批和监管过程中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全面掌握地下管线规划、审批、施工建设等信息,审查并督促各阶段针对地下管线管理、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齐抓共管,预防因施工建设引发的地下管线事故。

对地下管线危险源进行估评定级。通过危险源评估,指导地下管线管理单位制定合适的巡查、维护策略,并应用物联网技术实施地下管线的在线检测。

对地下管线(特别是重要区域的重大危险源)实施远程实时监测。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地下管线的流量、温度、压力等重要运行参数,对管线运行安全进行实时评估、预警,以保证管线安全、稳定运行。

将所有地下管线基础数据,以及管线管控活动中产生的规划建设数据、管理与技术标准、日常运维数据、实时监测数据、事故及处置数据、报废处理数据等进行汇总,形成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数据,完善地下管线管理信息。

建立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监管档案,通过统一标识编码对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数据进行管理,使其在各项应用中发挥更好的支撑作用。

3、地下管线三维可视化管理

利用参数快速建模技术,实现管线三维可视化、地上地下一体化管理,使地下空间展现更加直观、形象、立体。同时能有效降低管线建模成本,提高建模效率,并且管线数据更新后,能实时更新三维管线模型。

4、多源、多粒度、异构管线数据管理维护和多元化共享服务

系统提供对多源数据的标准化管理,对各数据源采用物理分散,逻辑统一的思路进行管理;系统提供对多粒度数据的管理,实现各比例尺、各粒度数据的无缝结合;系统提供综合管线系统和各个专业管线系统之间异构数据的接口,实现对多来源异构数据的统一维护,并对外提供管线数据多元化共享服务。

各部门可以综合自身业务需求、根据共享地下管线空间数据特点及网络连接情况等,采取适当的数据共享方式,通过系统提供的一系列空间数据服务接口,加载已经发布共享的地下管线空间信息,并叠加自身业务专题信息,完成相关的地下管线空间数据的查询、定位、分析等功能,实现地下管线空间数据的共享服务。

管线建设、维护、管理等属单位保持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便于管线信息的维护、更新与管理,保证了地下管线信息的完整性和现势性。通过地下管线数据共享交换服务,管线管理部门与权属单位的数据信息相互交换、共享,权属单位把最新数据上传到系统中。管理人员对数据进行监理检查、入库,实现数据的动态更新。同时,共享平台对添加进来的数据对外发布,提供最新的数据给其他有需求的部门。

威海市智慧城建档案软件平台

管线三维管理系统功能模块

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政府其他部门和广大社会公众能够查询访问经过授权的各种管线信息资料。

5、管线空间数据库回滚和自动容错

系统实现管线空间数据库的回滚机制,实现基于时间维度的版本管理和历史数据回溯。系统提供预审过程中管线空间数据库的回退,提供针对管线空间数据库的自动容错,实现各相关子库更新至管线空间数据库过程中的错误自动处理。

6、城建档案管理与房屋管理一体化

系统将城建档案和城管办房屋系统进行紧密结合,实现城建档案和房屋信息的无缝融合,将城市档案与房屋信息进行一一对应,通过图查档案,实现城建档案和房屋信息的互联互查。可实现城建档案和地下管线信息检索过程中的快速匹配和高效展示。

7、由传统归集管理转变为在线收集管理

将城建档案归集管理由城建档案部门向前推移到建设单位,通过档案远程归档实现各类工程档案资料在线预著录和审核著录,转变城建档案传统管理方式,提升城建档案行业整体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保障建设工程施工过程各类档案资料全面收集和覆盖。

成果应用

“智慧管网”系统的建设将实现多种类型、多种格式地下管线数据的有效组织与管理,控制地下管线数据的进出入口,对地下管线数据进行图属一体化管理,提供多种格式、类型的地下管线数据共享服务及决策应用。

变静止为动态。管网信息共享平台存放静态管线数据的同时,融合其他权属部门的专业管网监测数据。通过管网动态监测数据和管线静态数据相结合,实现地下管线的智慧管理,为城市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和执法依据,提升为民服务的质量。

变事后为事中。改变以往工程竣工验收后才能收集档案的被动局面,做到实时在线收集建设项目的档案信息。从项目之初就发挥档案信息的作用,并贯穿始终,为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也为市民参与城市管理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变零散为集成。改变城市建设数据由规划、建管、市政、城管及权属相关单位分散管理的状态,消除信息“孤岛”,实现相关数据实时汇总,进行统一分类、转换、集成管理,再以开放接口的途径提供给所需部门。

变内部为公开。改变以往管线信息只在专网共享查询利用的模式,实现面向公众网络的管线档案信息发布,供公众检索查询经授权的管线信息。

变本市为地级。威海、文登、乳山、荣成统一数据标准,统一软件平台,在智慧城市数据共享体系中,市、区互联共享,实现管线信息的一体化管理。

总体看来,“智慧城建档案”项目—“智慧管网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应分阶段进行,逐步推进管线管理信息化建设,最终构建“智慧管网”体系,更好的为公众和社会服务。

猜你喜欢

威海市城建管线
隧道股份城建置业瑞创谷
是“生”不是“牛”
城建档案工作要为城市建设与发展服务
My perspective on going global and acting local
城建工程管理中如何加强施工过程控制
基于Android的移动GIS管线应用设计与实现
GIS在风景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以威海市圣水观风景区为例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
信息化建设的创新与城建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