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难忘带曾孙回“山东家”认祖归宗
2016-09-03讲述人马春娥84岁第一食品厂退休员工
乐活老年 2016年1期
讲述人:马春娥,84岁第一食品厂退休员工
乡情难忘带曾孙回“山东家”认祖归宗
讲述人:马春娥,84岁第一食品厂退休员工
马春娥是山东人,12岁时跟父母闯关东到沈阳,落脚到中街铜行胡同,在那里开了家染坊。来沈多年,她的山东口音始终没变,饮食习惯也没变,爱做面食,喜欢吃鱼,尤其是偏口鱼,孙子记得小时候,奶奶每次做鱼时都要说:“这里的鱼赶不上山东家的好吃,海边的鱼,吃起来就是蟹子味。”
她的故乡在山东蓬莱海边的一个村庄,村子靠海吃海,村民们以打鱼为生。马春娥的口味,生生被大海养刁了,她不吃河鱼,觉得有“土腥”味,吃海鱼也要挑,最好是冰鲜的,冻鱼肉发澥,不好吃。前些年,听说市面上开始流行吃海参鲍鱼,老太太撇撇嘴,“那有什么好吃的,当年在山东老家,都没人要,捡了喂鸡鸭。”
“山东家”,是老人心中的一个执念,也是对远方最美好的回忆,如今老家的兄弟姐妹们大多不在了,她还和小一辈保持着联系,前年,侄子打来电话说老家的苹果滞销,她急得上火,连忙让侄子开大车把苹果拉到沈阳,再让儿子女儿托各种关系帮着销售,折腾了2个多月,她瘦了3斤。
20年前,老伴刚刚退休不久,她曾经和老伴带孙子回过一次老家,让孙子认认人,看看老家谱,上面的都是至亲。一晃20年过去,老伴早已去世,不知怎地,近些年马春娥又动了回老家的念头。去年她和儿子提过,儿子耽搁了,今年3月,大儿子就能退休,她已经计划好了,5月就走,3岁的小曾孙和在医院工作的孙媳妇是一定要去的,其余的人,自愿参与,越多越好。她总喜欢对子孙们说:“别忘了山东家啊,那是你们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