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赤眼鳟生产性能、消化率的影响

2016-09-03陆娟娟冯宗友李太元刘寅初

当代水产 2016年3期
关键词:糖酶常德消化率

陆娟娟冯宗友李太元刘寅初

(1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湖南 常德,415001; 2 常德新希望饲料有限公司,湖南 常德,415001; 3 常德畜牧水产局,湖南常德,415001)

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赤眼鳟生产性能、消化率的影响

陆娟娟1冯宗友1李太元2刘寅初3

(1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湖南 常德,415001; 2 常德新希望饲料有限公司,湖南 常德,415001; 3 常德畜牧水产局,湖南常德,415001)

非淀粉多糖(NSP)酶制剂的应用已在欧美国家得到普遍认可。主要能够降解存在植物原料中β-葡聚糖、阿拉伯木聚糖等一些列非淀粉多糖,包括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的。NSP不能被水产动物内源消化酶所降解,为提高饲料利用率,应用NSP酶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日益为人们所重视。饲料中添加NSP酶一方面可以降低动物消化道中食糜的黏度,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以消除饲料中普遍存在的抗营养因子,分解饲料中可溶性非淀粉多糖。本试验选用NSP酶制剂添加在赤眼鳟养殖饲料中,研究其对赤眼鳟生长性能和消化率的影响,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粪便排放,发展绿色、高效、环保、节粮型水产养殖业具有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用鱼

试验用鱼购于湖北仙桃优质良种鱼苗繁育场,为当年产的赤眼鳟。采用3%的食盐水对鱼体消毒,在水泥池中用基础饲粮暂养3周后,选取体格健壮、规格整齐,平均体重20g左右的赤眼鳟,共600尾。

1.2 试验用NSP酶

试验饲料用NSP酶复合制剂,粉末状,广西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包括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

1.3 试验方法

本试验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体重20g左右的赤眼鳟600尾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4个处理组,共5个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 0尾鱼养于网箱中,网箱规格为(100cm×100cm×110cm),共用5个水泥池15个网箱。水深约0.7m。各组赤眼鳟初始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时间为8个周。各组饲粮处理见表1:

1.4 饲养管理

试验在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水产养殖基地中进行,按“四定”原则,每天按鱼体重的3%~5%分2次(9:00、17:00)进行投喂,每个网箱设置圆盘投饵台,挂入网箱中,便于观察赤眼鳟吃食情况。每天记录水温、投喂量、鱼的死亡量并观察鱼的健康状况,每15d称取各组鱼体重1次,统计成活率,调整投喂量,称重前停喂12h。每15d清理水泥池及清洗网箱、换水一次。试验期间水温为26℃~30℃,溶氧>4mg/L,pH约为7.5,氨氮<0.2mg/L ,亚硝酸盐<0.02mg/L。

1.5 试验饲粮

试验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2:

1.6 测定指标及方法

1.6.1 生长指标

在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停喂18h,以重复组为单位,空腹称各组鱼总重。计算公式如下:

相对增重率=(最终体重-初始体重)/初始体重×100%

饵料系数=总投喂量/(最终体重-初始体重)

脏体比=(内脏重/鱼体重)×100%

肝体系数比=(肝脏重/鱼体重)×100%

特定生长率=100×(㏑最终平均体重-㏑初始平均体重)/实验时间

肥满度=(鱼体重/鱼体长3)x100%

1.6.2 消化率指标

本试验采用内源指示剂法测定饲料养分的表观消化率。试验最后2周,连续3d采集赤眼鳟粪便放置于培养皿中,保存于4℃的冰箱中,于烘箱中65℃烘干,取出48h回潮制成风干样品,待测。 测定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磷、总表观养分消化率。

表1 实验设计

表2 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1.7 数据分析

试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Exceal进行数据的计算,用SPSS16.0软件对全部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用平均值±标准误(M±SE)表示,用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显著水平为0.05。

表3 NSP酶对赤眼鳟生长性能的影响

表4 NSP酶对赤眼鳟饲料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指标

试验各组的生长性能见表3。由表中可以看出,随着NSP酶添加量的增加,平均末重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添加组较对照组末重均有所增加,无显著差异,前三个添加组较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最后一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提高13.87%(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NSP的处理组相对增重率都有所提高,其中添加300g/tNSP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提高16.86%(P<0.05),其他各组增重率差异均不显著。各个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均能降低饵料系数,添加300g/ tNSP酶组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降低了12.85%,其他各组饵料系数差异均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组间特定生长率都有所提高,其中添加300g/tNSP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高了11.45%,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各组的肥满度、肝体比、脏体比差异均不显著。

2.2 消化率

试验各组的消化率见表4。由表中可以看出,随着NSP酶添加量的增加,赤眼鳟饲料中各养分的消化率也随之提高。其中,添加300g/ tNSP酶组除粗脂肪外,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酶添加量的增加,各组较对照组粗蛋白消化率逐渐提高,添加300g/tNSP酶组较对照组的粗蛋白消化率显著提高4.95%(P<0.05)。添加300g/tNSP酶组较对照组的粗纤维消化率显著提高35.45%(P<0.05)。添加300g/tNSP酶组较对照组的粗灰分消化率显著提高12.36%(P<0.05)。添加300g/tNSP酶组较对照组的总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8.59%(P<0.05)。添加300g/tNSP酶组较对照组的磷消化率显著提高6.20%(P<0.05)。

3 讨论

3.1 饲料中添加NSP酶对赤眼鳟生长性能的影响

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在畜禽动物上的研究较多,但水产动物上的研究较少。用于水产饲料原料中小麦养分含量,如蛋白质、氨基酸、有效磷和钙等都高于其他能力原料,但是小麦中含有大量的木聚糖,单胃动物体内缺乏相应的消化酶,木聚糖在水产动物消化道中会产生抗营养作用,增加食糜的粘度,阻碍水产动物对养分的消化吸收,从而直接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性能。张兴(2013)等在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NSP酶能够显著提高黄羽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重和日增重。王金伟(2013)等在小麦型基础饲粮中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非淀粉多糖酶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王纪亭(2006)等在奥尼罗非鱼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非淀粉多糖酶能显著提高其生产性能,并建议奥尼罗非鱼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200ml/t。周小秋(2001)等在鲤鱼饲料中添加酶制剂,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徐国武(2000)等在鲤鱼饲料中添加β-葡聚糖,降低了饵料系数,提高了鱼体的增重率。以上试验在生长性能上和本试验得出的结论均一致。本试验表明饲粮中添加NSP酶对赤眼鳟的生产性能有显著影响。

3.2 饲料中添加NSP酶对赤眼鳟消化率的影响

淀粉、蛋白质和脂质等营养物质,如它们都被包裹在细胞壁中,当酶制剂被添加时,能增强对细胞壁成分的降解,能释放更多的营养成分进入消化系统中被的动物体吸收。Bedford,Schulze(1998)认为动物能够更好的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是添加非淀粉多糖酶能够降解细胞壁的非淀粉多糖。Kang等(2013)在肉鸭的日粮中用20%稻谷替代玉米,添加复合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能够显著提高表观代谢能、粗蛋白的利用率。李成良(2009)等在1日龄的肉鸡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能提高日粮粗蛋白、粗纤维钙和磷养分消化率。王纪亭(2006)等在奥尼罗非鱼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非淀粉多糖酶能显著提高其消化率。徐国武(2000)等在鲤鱼饲料中添加β-葡聚糖对饲料养分的消化率有显著影响。在本试验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能显著提高了赤眼鳟粗蛋白、粗纤维和总表观消化率(P<0.05),但对脂肪的消化率影响不显著。

4 结论

在饲料中随着NSP酶添加量的增加,有提高赤眼鳟生长性能的趋势,降低饵料系数,提高鱼体肥满度。可提高饲料干物质的消化率。这和大多数试验者的结果是相同的。建议在赤眼鳟饲料中的添加量300g/t为宜。(参考文献略。)【项目资助:湖南省教育厅科技处项目(12C1149)(13C603);常德市科技计划项目(29-2013NK21)。】

猜你喜欢

糖酶常德消化率
《扶琴》
钢琴组曲印象常德
如何提高高粱中蛋白质的消化率(2020.8.20 生物帮)
《清溪雅集》
美丽常德
不同复合酶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发酵麸皮多糖酶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泽兰多糖酶提工艺的优化
不同锌源及锌水平对冬毛生长期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影响的研究
裸燕麦多糖酶解产物OP-1纯化组分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