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大教授黎祖福悼念鱼院士:给我们留下了“多宝”的雷院士

2016-09-03

当代水产 2016年1期
关键词:通威工厂化老先生

中大教授黎祖福悼念鱼院士:给我们留下了“多宝”的雷院士

昨晚(2015年12月16日),窗外风萧兮,寒意袭人。就在这个黑色的夜晚,上天带走了我们敬爱的雷院士。国家失去了一位海洋科技的引路人,我们失去了一位好老师!

失亲之痛,难于言表。现拙书祭文,以寄托哀思。

这两年,因参与了海洋产业开发的工作,多次前往青岛拜访雷院士。这位德高望重的资深院士,对我们的每次登门都热情接待,甚至还陪同考察,令我们非常感动。这一些的接触机会,让我多次聆听了老先生的教导。老先生满腹经纶,古往今来,出口锦绣,令人折服!尤其是对海洋发展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更值得我们晚辈学习!

老先生倾其毕生专注于海洋,为我们留下了可贵的“多宝”。

今年(2015年)4月,就是在他青岛的家里,老先生给我们看了一幅上世纪50年代由他亲手绘制的工业化养殖设计图。在当时海水养殖还处于原始状态的时候,老先生就大胆提出“海水养殖要走工厂化养殖道路”的科学观,并在山东日照市模拟自然生态环境,设计建造了一座大型的梭鱼潮汐环流产卵池和一座玻璃温室,据说这是我国最早的海水鱼类工厂化育苗车间雏形。后来经过逐年的改进和提高,如采用沉淀、过滤、紫外线消毒等措施净化水质,开发深井海水推广开放式流水工厂化养殖,建立起从亲鱼培育到人工授精、孵化、鱼苗培育等系列生产工艺,达到稳定的工厂化苗种生产技术建立。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当我国绝大多数养殖业尚处于传统模式之时,老先生就开始了多种优质鱼类(主要是肉食性鱼类)的室内工厂化育苗与养殖探索。进入90年代,开辟了针对鲆鲽类的“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初级工厂化养殖模式,赢得了我国发展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的先机。

针对近年来由于受经济利益驱动,各个产区的养殖面积无序扩大、养殖密度不断增加、生态环境恶化,使产业的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的问题,老先生牵头举办了中国工程院高端科技论坛——中国高端养鱼模式构建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一共举办了六场。

而这六场会议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主题贯穿其中——从本质上讲,老先生把自身对于“现代渔业”的理解,彻底贯穿到整个鲆鲽产业技术体系,将其打造成为一个成功的样板,然后通过研讨会或论坛的形式再把成果和理念展示给产学研同仁。如此,便不难理解老先生为何频频办会的缘由。

2010年9月2日举行的“首届全国鲆鲽类产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青岛),相当于老先生对鲆鲽产业技术体系前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一次梳理和总结。随后2011年9月18日,老先生通过“鱼类工业化养殖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北京),将鲆鲽工业化养殖的研究思路和经验推向海、淡水鱼类养殖界。

在2012年年初中央下达了“科技兴农,良种先行”的一号文之后,老先生于9月27日筹办了“鱼类种子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科技论坛”(青岛)。此次论坛,恰逢大菱鲆引种20周年,给业界的启示是:大菱鲆的引进,时间虽短,但建树了一个工业化雏形的、稳速、提质、增效的新兴养殖产业,成为海水良种引进的典范、新产业开发的样板。以充分可信的实例说明,海水养殖抓住了良种牛耳,推动良种养殖大有可为。

2013年10月17日,由林浩然院士、雷霁霖院士等发起的“全国石斑鱼类繁育与养殖产业化论坛”,其第四届论坛第一次移师北方的青岛举行,并由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综合实验站之一的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参与承办。以莱州明波这个工业化养殖的成功样板,实例说明了企业参与现代渔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诠释了工业化养殖模式与“南北接力”、“南北兼容”的密切关系。同年10月10日在上海举行的“海水养殖鱼类病原与病害控制工程论坛”,老先生认为这是探讨以免疫方法防控病害、提升工业化养鱼技术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团队研制的鲆鲽类系列疫苗产品,极可能成为国内首批商品化海洋鱼类免疫产品。

“现代渔业”在老先生的心目中,其核心内涵,基本可以解读为工业化养殖。工业化养殖以品种为单元,集工程化、工厂化、设施化、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标准化、数字化和信息化于一体,也符合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循环经济的大政方针和产业发展目标,这就是现代渔业的实际内涵。

“工业化养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行业的执着追求,携手共克难关,优化每一道生产环节,集成多元高端技术,同时还必须要有国家层面的鼎力支持和政策推动,才能创造出国产化的工业化养殖新模式。”

可以说,老先生虽然走了,却为我们留下了可贵的“多宝”。

让我们沿着老先生所指引的道路继续努力前进吧!我想,这可能是对老先生最好的告慰!

沉痛哀悼先生

对我国杰出的鱼类学家—雷霁霖院士仙逝表示沉痛哀悼!老先生走好! ——中山大学教授黎祖福

驾鹤西去音容在,乘云化仙笑貌存。缅怀尊敬的雷院士。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张文兵

惊悉我敬重的雷院士驾鹤归去,是水产界的巨大损失,他倡导和推崇的工业化养殖尚在征途,而他却先行而去……记得上半年他老人家到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授课,连夜到我司视察,他在跨入我司车间的第一刻即情不自禁地说:"在这里看到的,离我工业化养殖的梦想越来越近了";还记得今年5月24日在老人家80大寿的晚宴上,老人家与出席第一届鱼类工业化养殖会议的水产人共同庆祝的热烈场面……老人家亲切的音容笑貌宛在,却已阴阳两隔,敬爱的雷院士一路走好!

——厦门新颖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永南

哀悼!水产界少了位鱼院士!老先生为中国鱼类产业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犹记去年老先生还一手操办高端养殖模式论坛,会议期间还坐动车奔走于青岛济南两地,风尘仆仆归来还耐心接受我们的采访,老先生一生高风亮节,无私为行业奉献,愿一路走好!

——《当代水产》杂志编辑部

雷院士作为水产行业大菱鲆研究领域的泰斗级人物,治学严谨,奋斗一辈子,一直为通威这样的水产企业全心提供支持和服务。今早听到院士去世的消息,我们深感悲痛,谨代表通威股份技术体系对雷院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切的缅怀!

——通威股份总裁助理、技术中心办公室主任刘辉芬

以前在中国海洋大学上学时,黄海水产研究所就在我们旁边,每次和雷院士接触都能感觉到他对学术的一股热情和执著劲,也能看出他对年轻技术人员的关照。水产行业的院士本来就不多,雷院士走了我们深感悲痛,向雷老致敬!

——通威股份水产技术总监张璐

我和雷院士认识有10多年了,他一直对我们的底排污技术、电化水技术、网箱鱼粪回收技术非常支持,忘不了和他探讨学术的场景。听闻雷院士去世的消息非常震惊,沉痛哀思雷老先生!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通威股份设施渔业工程研究所名誉所长吴宗文

雷院士一生高风亮节,学识渊博,开创了中国大菱鲆事业。他的离去,是水产行业的损失。雷老师的功绩,将永远记录在中国水产行业发展历史当中!

——通威股份特种水产研究所所长陈效儒

在我心中,雷院士是一位知识渊博、受人尊敬的老师,学生时代雷老师对于我们的问题总是细心又耐心地解答,给我指导毕业答辩的情景还记忆犹新。8年的师生情,雷老师一路走好!

——通威股份配方师金国雄

雷老师是一位了不起的学者,待人又和蔼可亲,沉痛哀悼雷院士!

——通威股份特种水产研究所研究员袁禹惠

老先生为中国鱼类产业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老先生一路走好!

——海南天之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长刘志利

2015年12月17日是国家鲆鲽类体系年终考评会召开的日子,作为首席科学家,却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他一手创办的体系,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深表哀悼!

——广州联丰水产梁聪

行业泰斗,一路走好!

——海南中正水产总经理王平

有幸曾亲自聆听先生之教诲,先生神采奕奕、才思敏捷让人印象深刻!往事历历在目,无奈先生现已乘鹤西去!愿先生一路走好!

——广东恒兴股份副总裁陈晨

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多宝鱼产业犹在,工厂化养殖模式犹在,鲆鲽类体系犹在,却不见了引路人!

——广东海大教授鲁义善

为了大菱鲆事业鞠躬尽瘁,您留给了我们太多太多,向您致敬。愿一路走好!

——微友@缘

受人尊重的行业院士,为行业鞠躬尽瘁,愿永垂不朽,精神长存!

——厦门科环海洋姜秋岑

雷院士为海水鱼类科研奋斗了一生。亲眼见老人家数次主持会议,胸怀天下,出口锦绣。无数次聆听教诲。至卧病在床仍头脑清醒,挂怀鱼类养殖。呜呼,痛失贤能智者,业界同悲。明波水产全体员工永远怀念!

——莱州明波水产总经理李波

(以上是笔者选取网络部分内容,言少情悲。鱼院士,一路走好!)

猜你喜欢

通威工厂化老先生
风向标!通威独创“一年两季鱼”新模式,如何为养殖户鼓起“钱袋子”?
从千亿市值到万亿市值,行业大佬通威正在做哪些准备?
绿洲里的老先生
100万只猫
连续三年保持50%增长,入驻通威、新希望养殖基地,这家渔机企业将打造未来无人渔场
老先生要关注前列腺问题
算卦
钢结构工厂化预制质量控制
工厂化生产的钢结构桥
通威股份并购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