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业界同悲悼雷老,斯人已逝志长存!雷院士,走好!

2016-09-03本刊编辑

当代水产 2016年1期
关键词:工厂化鱼苗工业化

■ 文/图 本刊编辑

业界同悲悼雷老,斯人已逝志长存!雷院士,走好!

■ 文/图 本刊编辑

犹记旧日音容,悲闻今朝陨落,大恸业失泰斗,余志尚在人间。

2015年12月16日晚8点43分,中国鱼类首席科学家雷霁霖院士在青岛仙逝,享年80岁。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著名海水鱼养殖学家、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导,山东大学教授,工厂化育苗与养殖产业化的主要奠基人和学科带头人,被誉为中国“大菱鲆之父”。

突闻讣闻,悲夫!不敢置信者有之,难以接受者有之……

忆往昔,老先生为了一条鱼,潜心研究,如今,这条多宝鱼(大菱鲆)得以上到普通老百姓餐桌;

为了一个梦,先生废寝忘食,让工厂化养殖从北到南,开始蓬勃发展;

但先生依然没有停止追梦的脚步,2013年,已近杖朝之年的他,提出的工业化养殖,伟志尚未实现,音容笑貌宛在,先生却已远走,业界同悲!

雷霁霖院士生前在视察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 林永南供

少年立志,终成栋梁

1935年5月24日,在福建省宁化县诞生了一个小婴儿,谁都没料到,在70年后,他会成为水产界举足轻重的鱼院士,他就是雷霁霖。1954年,这个畲族少年就开始了自己的追梦旅程。

1954~1958年,他就读于山东大学(时在青岛,为中国海洋大学前身)生物系动物专业,师从童第周等著名生物学家,学习胚胎学。

大学时代是青年学子最重要的转折时期,也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刻。入学之初,先生便踌躇满志,决心倾注全部的精力,学好专业课程,以备将来报效国家,成就一番事业。在那四年的求学生活中,不论严冬酷暑,他每天都过着教室——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式的生活,教室和图书馆是他最爱去的地方。“宿舍不得不去,那是休息的地方,但图书馆是我们自习的地方,尤其是冬天,既暖和光线又好,当时每一个同学都形成自己的习惯,有一个固定的位置,彼此见了面点点头微笑一下。”先生曾如此回忆。

大学毕业后,先生一直投身在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从事鱼类养殖研究。5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在科研生产第一线,系统地研究了22种海水鱼类的增养殖理论与技术,其中8种已实现产业化。他以亲身实践丰富了鱼类养殖学理论,引导了海水鱼类养殖向工业化方向发展,是我国海水鱼类增养殖学科带头人、工厂化育苗和养殖产业化的主要奠基人。

醉心“多宝”,不计名利

1992年,我国引进欧洲开发成功的冷水性良种多宝鱼,将其培育成为我国北方工厂化的主要养殖对象。然而,多宝鱼产卵非常困难,即使在当时生产技术最高的欧洲,也被认为是一个世界难题。而在欧洲,多宝鱼生产技术已经成为一个专利,购买这个专利的价格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为此,先生毅然决定依靠自身实力,自主研发,攻克难关。

为了研究多宝鱼养殖,先生查遍文献无所获,决定自力更生。

“第一次培养多宝鱼时,开始几天鱼苗生长很顺利,可到了第三第四天,几乎所有的鱼都下沉死了。不停地在心里问自己为什么,想从中找出鱼苗死亡的各种可能性。第二年,将所有的可能性都排除后,却依然没有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为此,他寝食难安,常常在显微镜前一呆就是一整天,不停地观察死鱼和活鱼的差别。功夫不负有心人,先生终于找到了鱼苗下沉死亡的真正原因——鱼的鳔器官中,因为鱼鳔开口充气过少或过多,才导致鱼苗集中死亡!至此,多宝鱼养殖技术宣告突破。

在多宝鱼突破鉴定会上,相关部门都劝他赶紧去申请专利,没有专利的保护,成果很快会被别人窃取。面对别人的劝告,先生却自愿放弃了申请专利,反而将研究成果立即公开,并且帮助企业扩大生产。

“当时我这一池子鱼苗就等于一辆奔驰,这几十个池子所创造的财富都不是我的,而是企业的。”当时有不少人问先生:“你这不是傻吗?人家一年赚一两个亿,你却拱手把技术让出来,什么回报都不要。”而在他看来,只要突破这项技术,便是胜利。“能使我聊以自慰的,不是我获得多少奖励或者是我获得多少的金钱,而是把多宝鱼变成产业。我只是一门心思想把它变成产业。”

2005年,出于先生对我国的水产科技和产业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生物学家之一。

老骥伏枥,业界痛失泰斗

除了多宝鱼,先生的尊名几成循环水养殖的代名词。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了倡导工业化养鱼上。他先后多次在国内相关会议上明确提出:走工业化养鱼之路可以实现节能减排、环境友好,可以有效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是水产养殖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无论什么场合,什么形式,他的出现,总是备受关注,而他带来的话题也总离不开从“工厂化养殖”提升到有“福利”内涵的“工业化养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010年时,他说到目前为止仅有少数几个品种,连同产业链可以带动上百亿元的产值。这是其他传统养殖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也只有工业化养殖才能得到实现。

2011年,他高呼,现在世界各地都在大力发展“蓝色经济”,水产养殖业如果跟不上时代发展潮流,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势必会在海洋经济的博弈中错失良机。

2012年,他指出,工业化养殖就是集工程化、工厂化、设施化、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标准化、数字化和信息化之大成于一体的现代化养殖产业新模式。

2013年,他坚持,工业化养殖应成为发展“现代渔业”的主体,也是我国从“养殖大国” 转变到“养殖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

如今,他提出的工业化养殖理念,已不再是一个口号,不少企业已把由“工厂化”提升为“工业化”设定为自身的奋斗目标。

但先生还是不满足,他曾表示,关于工业化养殖的报告,自己曾在很多地方,以不同形式讲过,主题思想和结构基本一样,但他说还有很多地方不够完整,还需要继续修正和完善。

2014年,先生已届杖朝之年,依然在为行业奔走。在中国高端养鱼论坛上,接受本刊采访时,他还提出了高端养殖的核心是六大板块和四化养殖(装备工程化、技术精准化、生产集约化、管理智能化)。

2015年12月16日晚8点43分,得悉讣闻,业界大恸!

言犹在耳,先生却已远去,留给我们的是他慈祥的音容,和为行业发展奋斗不息的遗志。

猜你喜欢

工厂化鱼苗工业化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惨!海南再现死鱼事件,石斑鱼养户亏上百万,刚投放鱼苗几乎全军覆没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钢结构工厂化预制质量控制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工厂化生产的钢结构桥
鱼苗养殖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
G0-7“工厂化”井组钻井工艺技术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