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华颠覆行业?
——NO!!! 澳华只是在颠覆自己!
2016-09-03当代水产卫丹凤微信公众号tsfish
■ 《当代水产》卫丹凤 文/图 [ 微信公众号:tsfish ]
澳华颠覆行业?
——NO!!! 澳华只是在颠覆自己!
■ 《当代水产》卫丹凤 文/图 [ 微信公众号:tsfish ]
这是一个颠覆的时代,你不颠覆自己,别人就要颠覆你。
放眼水产行业,这样一句话在很多企业身上都得到了印证。30年的水产风云变幻,多少企业曾经红极一时,如今早已掩埋在了历史的车轮里,只留下一声叹息。
我们目睹了许多企业的衰退,也见证了一批企业在不断颠覆自己的变革中蜕变和转型,开辟了行业新格局。强者之所以愈强,是因为他找到了在商界里生存和发展的法门,一直坚持做行业的颠覆者。
成为颠覆者,需要具备怎样的特质和基因?经历怎样的历练和洗礼?
澳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范本。
颠覆,从“势场”到“市场”
如今的澳华,在行业里并不缺少鲜花和掌声。但是在3年前、5年前,澳华迈开颠覆自己的第一步时,并没有多少人看好。
“那时候,我们谈澳华的理念,很多人是嗤之以鼻的。我们推“鱼安康”、“虾安康”,有些经销商一听到价格,直接把我们的业务员给撵出门去。”澳华集团副总裁许愿斌说。
要知道,当时的虾料市场,四大饲料集团几乎在整个虾料板块形成了价格和市场的双向垄断。配方水平和利润水平也趋于平衡和透明。在几乎铁板的虾料品种上打差异化的牌,当时许多业内资深人士都断言,澳华会死得很惨。
但是,这样的艰难局面似乎并未持续太长时间。很快,澳华通过会议营销,成功打开局面。当时,会议营销并不火爆。许多人抨击澳华“不实在,尽玩虚的”。
许愿斌作为会议营销的开创人,对此也有自己的理解。“有些公司开会是为了造势,我们做的每一场会议都很实在。每一场会议都要讲结果,不是为了开会而开会。会议一方面是灌输我们澳华的理念,另一方面把我们的产品带给客户,如果没有结果,这个会议就没有意义。”
澳华活了!从“虾安康”到“鱼安康”,从“罗非26”到“草鱼28”,一系列差异化的产品和声势浩大的会议活动在整个行业的经销商、养殖户层面不仅吸引了眼球,还带来了销量。
澳华赢得了“势场”,还收获了“市场”
当竞争对手的业务人员下到市场里被经销商追着问“澳华料怎么样的时候”,许多饲料厂家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澳华究竟对经销商养殖户做了什么?
澳华成为行业众多饲料厂家研究的案例和范本,也就是这两年的事。毫无疑问,澳华在颠覆自己的同时,确实让整个饲料行业都“不得安宁”。
澳华的会议营销也成为了眼下炙手可热的饲料营销模式,许多厂家争相效仿。但是,这样的转变,对于大多数的料企而言,是否就能平安守住自己多年打下的江山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没有进攻能力的企业,只会消亡在各种疲于应付中。
任何一个行业从来不缺乏颠覆者。那些年,海大首先提出服务营销,快速发展上市;恒兴稳坐虾料老大位置,销量每年都在稳步上升;粤海把虾料和海水鱼料做到了极致;通威坐拥北方淡水料市场,同时紧锣密鼓扩张华南市场……
那时候的澳华,也曾在大厂的颠覆性发展中困顿与迷茫。然而,从被颠覆者,到颠覆者的转变,对于很多企业老板而言,缺的只是一个决心。澳华的老板王平川做到了。从此江湖里有了澳华的传说。
颠覆者最爱闪电战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当行业已经出现了寡头,并且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以后,要想虎口夺食,没有雄厚的资本,没有深厚的市场资源,是做不到的。
想做行业颠覆者,不仅仅是要有好的思路,超强的执行力和市场的快速反应也是必不可少的。市场瞬息万变,今天的好决策到了明天也许就会变成垃圾。
王平川早就意识到,与大厂斗,绝非局部市场的一城一池。而是要看准趋势,打造团队,在诸多品种和市场尚存一丝机会的时候,迅速上规模。
2015年,本刊记者曾经报道:《澳华疯了!许愿斌说要开100家公司》。4月上旬,在湛江澳华的一场会议上,再见到许愿斌。他告诉记者,他们的布局速度远远比去年想象中快。“目前我们已经成立了4个分公司,8个事业部,福建澳华下个月投产,四川澳华工厂这个月(4月)已经投产。”
集团高管和老板在发展理念上的高度一致,体现出来的就是强而有力的执行力。在许愿斌看来,速度是现在的澳华唯一的优势。“因为我们的市场基数比别人小,唯有在速度上加快发展,抓住这几年的机会,才能更快赶上甚至超过别人。”
但是,快速的扩张也给集团的管理带来了“甜蜜”的负担。2014~2015年短短两年时间,澳华通过在成熟的市场上新厂或者设立销售公司的形式一共开了12家公司,由集团总部统一进行管理。很快,这种管理的弊端凸显出来。为了适应公司快速的发展,今年,王平川董事长和公司高管商议后采取了“实体工厂-销售公司-事业部”的三级管理模式。
“之所以成立事业部,主要是因为现在澳华总部的配套还不够完善,总部的职能还不够强大。另外,成立事业部,也可以让老公司带动新公司的发展,例如武汉澳华可带动荆州澳华、仙桃澳华。这样一来,在管理上,可以减小总部的管理压力。”许愿斌说。
澳华集团副总裁许愿斌
澳华集团副总裁,集团董事,饲料界传奇人物,开奔驰的饲料人,行业正能量传播及践行者,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3年时间从业务员成长为江门澳华总经理,入职6年多成长为澳华集团董事、副总裁。
创新基因是颠覆者的标配
如今,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颠覆者,走在颠覆行业的道路上。短短几年,澳华根基未深,行业依然有人质疑。早两年,有人半开玩笑地说,“澳华只是运气好,站在风口上了。”这两年,依然有人质疑,“不知道澳华还能在风口上飞多久?”
对于这样的话语,许愿斌也只是笑笑。“一个企业能够走多远,取决于其创新的基因。饲料的技术也一样,我认为饲料的技术两年就是一个大变革,如果我们今天还在用两年前的配方,那就跟不上时代了。有一些饲料厂的老板跟我说,我们现在用的配方基本还跟十年前一样。我认为这样的做法对市场是不负责任的,这样能够给客户带来什么?”
想当年,澳华最早推广主打的产品是草鱼安康,第二是虾蟹料,第三是罗非料。“罗非料我们之前占的比例就比较大,因为这两年行情不是很好,所以在主打的顺序上我们也做了调整,从去年开始,排在第一位的是草鱼安康,我们在草鱼上的资源是最大的,也会集中精力来做这一块。”许愿斌分析说。
据许愿斌介绍,今年,澳华又推出了两个新产品,“驯化料”和“虾奶粉”。“驯化料”主要在华中、华东、华北区推广。在北方,鱼经过一个冬天没有喂料,肠道会变细变薄,消化吸收差,这个时候用“驯化料”,切入点非常好。
以前的“驯化料”属于沉水料,且质量差,但是澳华把它做成膨化料,并提高饲料的营养程度,鱼浮到水面上吃料,水温相对比较高,可以起到快速驯化的效果。至少可以提前10天到半个月让鱼驯化。“之所以我们能把驯化料做成功,是因为我们意识到这个阶段需要修复鱼类的肠道,这个是我们最核心的技术。”许愿斌说。
泰州澳华本是去年才成立的新公司,因为“驯化料”的带动,今年3月就已经开始平本。因为一个产品快速打开一个市场的,“驯化料”并不是第一个,但却是速度最快的一个。
再如“虾奶粉”,也是市场需求和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虾苗在苗场的时候吃得很好,但一到大塘,在营养供应上出现断层,如果在苗场标粗的时候就使用“虾奶粉”,到了大塘继续使用,就可能很好地解决这个营养断层的问题,让虾苗入塘后的成活率大大提高。虾奶粉不单单可以应用在虾上,在鱼身上也可以应用,特别是鱼苗开花阶段,对开花的成活率至少可以提高30%以上。
“不少企业认为,饲料产品是没有技术的,而且饲料产品已经高度同质化。所以,许多料企把竞争的焦点放在了打价格战、营销或其他方式。但是我们并不认同这一点。在我们看来,在饲料板块尤其是水产饲料,技术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大的进步发展空间。澳华的产品一直离不开技术创新。可以说没有澳华的技术创新,就没有澳华的今天。”许愿斌说,“外界很多人说我们野心很大,甚至要颠覆行业,其实我们并没有这样的想法。只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行业的痛点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
正是这一个又一个小小的改变让澳华成为了行业的颠覆者。创新的基因,深深地埋在了澳华的土壤里。
颠覆者遵循的不是常识,而是真理
管理流程理顺之后,澳华以事业部为单位展开的新一轮扩张,已经在各个市场层层推进。对于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缺人才的难题,澳华却并不明显。
不难发现,这几年起势后的澳华,也具备自己特有的文化属性,这样一种积极向上、价值导向、结果评估的澳华文化,如一个强有力的磁场,吸引了大批有能力、有资源的人加盟。
“许多人认为,企业大了靠规章制度和管理,不可否认,制度这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但是,我认为,除了这些利于企业发展的条条框框,我们还应还有“正”的文化。所谓“正”的文化,其实不是简单的常识,而应该是真理。”许愿斌说。
俗话说得好,小企业留人靠待遇,大企业留人靠上升通道。那么澳华呢?
在许愿斌看来,分配是第一生产力,澳华在这一点上,从来不含糊。“要让真正做出效果的人获得更多的收入,而不是搞内部平均化。”
这也意味着,有资源有业绩的人在澳华会比在其他企业获得更高的收入,如果没有业绩的,在澳华,可能连汤都喝不上。能力和资源在效益上的最大化,在澳华的分配机制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诚然,如果澳华是一个纯粹追求结果导向、利益至上的企业,他也无法走到今天。澳华给员工提供足够的晋升通道,这远比金钱的激励更加有效。放眼澳华,各分子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者,80后、90后这个群体已经有所担当。
除了会打仗,价值感和荣誉感在每一个澳华人的身上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很多人都说,有些人在进入澳华之前都是很低调的,进入澳华之后,每个人都会变得开朗自信。每次有关于澳华的文章报道,不仅是澳华的销售人员,连财务人员甚至是最基层的员工也会自发地刷朋友圈。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许愿斌笑着说道。
这些年,虽然澳华有了快速发展。但还是时刻保持危机感和紧迫感。“比如在湛江地区,我们现在有两个公司在做,因为我们要在内部保持相对竞争的压力,激发团队的活力。如果内部没有竞争,对外部的竞争力肯定不够。”许愿斌分析道。
在内部生产这一块,澳华也在不断完善标准。许愿斌认为,“没有竞争就没有标杆,我们的膨化料,生产费用控制在180元/吨左右,倘若哪一个分子公司没有达到这个数值,那就必须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找出差距不断改进。”
谈起今年初华中掀起的饲料价格战,许愿斌不以为意。在他看来,企业把利润让出去,称之为价格战;如果把档次降低,这不叫价格战,这是在损害养殖户的利益。因市场竞争需要被动拉低产品价格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做法,经销商也没钱赚,养殖户用的是最差饲料,最终受害的还是养殖户。
“澳华的饲料,永远围绕鱼虾的健康生长需要来做配方,不会受到竞争对手干扰。做养殖户需要的优质饲料,以不变应万变。这就是真理!”许愿斌说。
作者后记
这是一个资本可以让大象跳舞的时代;也是一个梦想可以让人疯狂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创造传奇的的年代。想要成为颠覆者,就要有一颗求变的心,走一条大多数人不愿意走的路。此刻的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明天是变成别人眼里的疯子,还是成功开启梦想大门的人生赢家。
正如唐僧西天取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一个企业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与重构中,在无数鲜花和掌声下,你依然能够嗅到浓浓的血腥味。
澳华用自己的成长和蜕变的故事,给我们拉开了水产行业的新时代。这样一个时代里,有人彷徨、有人恐慌、有人兴奋、有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