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工程专业模块化培养体系探究与实践*

2016-09-03段永波赵丰兰吴晓敏宋运贤张海军

广州化工 2016年7期
关键词:淮北基础课模块化

段永波,赵丰兰,盛 玮,吴晓敏,宋运贤,张海军

(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生物工程专业模块化培养体系探究与实践*

段永波,赵丰兰,盛玮,吴晓敏,宋运贤,张海军

(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基于当前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淮北师范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在省级特色专业项目建设中对生物工程专业培养体系进行模块化设置和优化。在实践教学中引入教师科研项目为依托的科研训练,指导学生申请大学生开放实验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同时建设不同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和实训基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专业方向选择、科研实训及今后就业定位,取得较好效果。

生物工程专业;模块化设置;实践

自20世纪90年代起,生物工程一直被公认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型产业,在综合类、师范类、农林类和工程类高校都作为重点专业建设。然而,根据近几年就业情况统计,生物工程专业已成为十大难就业的热门专业之一[1]。该专业本科生毕业后面临的就业问题主要是“学无所用”,即大学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脱节、面临改行转型。这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对未来发展迷茫的心态,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严重阻碍创新型、实践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客观上说,我国生物工程完整产业链尚未形成是外因[2],但同时与高校在生物工程专业培养体系设置不无关系。

大学毕业生“难就业”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此教育部牵头成立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希望通过对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明确不同类型高校自身发展方向,推进高校培养毕业生的创新应用实践能力,进而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快速转型发展的要求。对此,淮北师范大学生物工程专业2013年申请并获批安徽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

1 当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就淮北师范大学生物工程专业而言,开设专业课程从化工

原理到生物制药、从工厂设计到环境生态学等各个方面,课程体系设置过于宽泛,并且部分课程内容重叠性较高。让学生频于应付各类课程听课及考试,同时如此宽泛的内容往往让学生“摸不着头脑”。

针对学生的各种困惑,2014年11月,课题组对生命科学院2013级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65份。100%同学认为对生物工程专业的认识较为模糊,认为所学专业课程只有通过下一学年课表才知道,对毕业后到底能做什么不清晰,严重影响学生对未来发展的判断与认识,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超过90%的同学认为目前课程授课模式多为“填鸭式”教学,学生只需要机械地“听课”即可,无法实现主动学习;95.3%认为实验课程授课内容离我们很遥远[3],未真正落地到生活中,对其理解不深刻,难以提起对实验课程的兴趣。

2 课程的模块化设置与实践

针对上述调研结果,对生物工程专业培养课程进行了模块化处理。将所开设专业方向课程划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实践教学4大模块(图1),并在新生入学时向学生做专业介绍,让其尽早对所学专业有大致轮廓。

图1 生物专业课程模块化设置

2.1公共基础课模块

主要安排在第1至2学期,培养学生的意识形态、语言技能、人文素养等方面基本功底。主要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政策、大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基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无机及分析化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普通生物学、物理化学和胶体化学、有机化学等。通过该模块内容的学习,学生在各方面基本素质得以提高,同时也在高中阶段内容基础上得以深入学习和储备,为进入专业基础课学习奠定基础。

2.2专业基础课模块

专业基础课模块安排在第3至6学期,培养学生工程技术、生物学实验技能、生物学基础等方面知识。主要课程包括生物化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化工原理、细胞工程、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生物工程设备与设计、生物工艺学、生化工程等。该模块内容持续4学期,占据大学学习生涯的大部分时间,此阶段学习将决定学生今后的专业基础知识。对今后无论是进入研究生阶段深造或从事专业相关工作都非常重要。

2.3专业方向课模块

专业方向课模块安排在第5至6学期,将该模块划分为为发酵工程、食品工程和生物制药三大方向,自主选择一个模块进行学习,各模块负责人和该模块研究组成员就该模块内容向学生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对该内容的认识,在对内容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可选课程包括生物统计学、机械制图、专业外语、应用微生物学、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免疫学、食品质量与安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发酵工厂设计和生物信息学等。通过该模块内容学习,可让学生对生物工程有深刻的了解,对今后职业方向的选择有较强目标性。

2.4实践教学模块

安排在第3至8学期,前期主要根据学生兴趣进入科研实验室开展以教师科研项目为依托的科研训练,引导学生申请大学生开放实验项目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后期主要开展

各专业方向模块学生到相应实训基地实习以及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在学校本科生导师制的背景下,学生有机会在一年级开始了解各科研实验室相关情况,有助于在二年级选择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进入相关实验室。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后可申请“大学生开放实验项目”及“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近年来大学生成功申报项目数年均30项左右。在项目完成过程中,部分学生即完成了自己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工作,增强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通过这些训练,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教师科研项目,也学习自己如何申请和完成科研计划,提高自身科研素养。

我校根据各方向课模块与校外单位合作,设立了若干校外实训基地。在第6学期,安排学生到相应实习基地进行实训学习。生物制药方向学生可到安徽康尔欣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淮北新兴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食品质量安全方向可选择淮北相山食用菌基地,发酵工程方向可选择到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淮北三和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实训。

在上述模块化设置的基础上,还对生物专业培养大纲就行了修订,对所开设课程中知识重叠部分进行相应学时调整,修订后大纲中总学时数减少,在传授相当知识量的基础上减轻了学生负担。

3 结 语

自20世纪末提出“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4]以来,生物工程专业在我国各类高校中均陆续开设。快速扩张加之国内生物产业链条发展的滞后导致该专业沦为“十大难就业的热门专业”之一。破解生物工程专业就业难的问题已成各高校都高度关注的课题。淮北师范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作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详尽的模块化培养体系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实践教学等模块。使得学生能尽早对生物工程专业有清晰的认识,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有被动的听课转变为主动的学习,积极增加自身知识储备。

通过上述实践和探索,生物工程专业考研率大幅度提高,2015年考研率达到41.8%,列全校第二名[5]。同时其他未考研的同学纷纷选择相应的制药、酿酒及环保等事业单位工作,就业情况显著好转。

[1]十大难就业的热门专业[J]. 新高考(政治历史地理),2008(09):64.

[2]周闻名,基艳. 生物工程专业学生“难就业”原因及对策分析[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12):49-51,79.

[3]赵丰兰,段永波,朱秀云,等. 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导向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5(05):139-140,142.

[4]虞和澍. 二十一世纪是生物世纪[J].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03): 58-61.

[5]关于公布2015届学生考研录取名单及录取率前八名专业的通知[OL]. http://www.hbcnc.edu.cn/Site/html/news/4885_43620.htm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Modulated Culture System in Bio-engineering Major*

DUANYong-bo,ZHAOFeng-lan,SHENGWei,WUXiao-min,SONGYun-xian,ZHANGHai-ju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Anhui Huaibei 235000, China)

Based on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culture system in bio-engineering major, modulated culture system was introduced during the provincial specialized major construction process, especially sci-tech program-based training, open project and provincial student innovation system. These practices have fruited good effect in guiding major choice, sci-tech training and employment orientation.

bio-engineering major; modulated system; practice

安徽省级/校级生物工程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13tszy018, 800862);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4jyxm164);淮北师范大学校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jy14105)。

段永波(1981-),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生物学教学。

G642

A

1001-9677(2016)07-0170-02

猜你喜欢

淮北基础课模块化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南朝宋齐的河济淮北诸戍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模块化住宅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基于云平台的计算机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探究
淮北 去产能的黑色面孔
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基础课的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