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县域经济”接轨“区域经济”
2016-09-03郑海蓉
郑海蓉
突破“县域经济”接轨“区域经济”
郑海蓉
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区域竞争与合作不断强化,县域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按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求以及率先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升级版要求,县域经济势必通过拓宽空间、优化布局、加快集聚、有机更新、配优资源,提升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黄岩区属于长三角经济圈,在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要跳出传统县域经济发展框架和行政区划束缚,主动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谋求发展新路径。
更新理念
要强化经济区域理念。必须以区域一体化的统筹协调发展理念来谋划,实行错位竞争,发挥比较优势,奉行“优势互补、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合作原则,加强区域内外多重合作。尤其是以台州市区实现对接共建、要素相融、高效一体发展为目标,依托黄岩独特的资源禀赋、原有的产业和平台建设基础,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着力提高区域资源配置效益和城市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共同繁荣发展。
要淡化行政区划理念。县域经济由于行政分割碎片化,往往出现临近县域产业同质化、布局雷同、无序竞争严重现象,阻碍了产业集聚、产业链延伸和产业竞争力。而县域内块状经济又大多地处乡镇,块状特色产业往往呈“一乡一品”、“几乡一品”的发展格局,规模小而散,资源利用率低,品牌建设滞后,创新能力不足,服务供给不够,竞争压力日渐增大,市场拓展形势严峻。如永康、武义、缙云为了提升产业竞争力,抱团打造大型五金产业集聚区。这对黄岩摆脱行政区划理念局囿,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实现县域经济转型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要树立规划引领理念。按照“相向建设、融合发展,全力构建台州城市群中心城市”的总要求,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区为目标,加强城乡规划编制与研究,深化城乡规划实施管理,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和空间资源的调配作用,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在现有土地资源等要素制约条件下,加强黄岩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做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在院桥镇“多规合一”试点的基础上,尝试开展全区“多规合一”编制工作,形成统一的城市开发边界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生态环保控制线、基本农田控制线等管控体系,实现区域空间信息“一张图”全覆盖,指导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城乡区域发展格局、合理配置空间资源、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优化布局
台州市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通常将一般加工制造业向外转移,主要发展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周边中小城市则承接中心城市转移出来的加工制造业的全部或部分产业链,在区域内形成从高端到低端的产业结构、由外向内层层升级的产业梯度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服务业比重。
按照差异化空间开发策略,“十三五”期间,黄岩在生产力空间布局上,继续实施“东部提升引领、中部优化发展、西部生态开发”战略,并建设山江湖联动的生态发展轴带。一要借助市区融合、相向发展之机,统一思想认识,努力消除行政区划壁垒,加强江口、院桥两个市区融合区块建设,并由此带动整个东部、中部地区发展。二要利用中西部农林资源、水资源、动植物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和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使之融入整个浙东南旅游体系之中,接轨长三角旅游圈。同时,中西部又是黄岩区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域,要依托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建设,构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输出基地。
集聚发展
区域内产业集群发展促使本地政府加大开放程度,加强分工协作,能更大程度上实现本地区发展和区域整体发展的耦合。着力打造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较强、产业层次较高、拥有区域品牌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既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又是提升黄岩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强化政府的引导、规范和扶持作用,推进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编制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要与中心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台州市区融合发展,重点是确立一盘棋产业发展理念,引导三区、乡镇产业集聚打破行政区划锁定和产业锁定,向更具规模优势的大产业集聚区发展,更好地提升特色经济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同时,进一步制定和落实产业集群发展的财政、税收、土地、技改、项目审批等优惠政策。
重点支持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重点扶持新材料、特色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
工业园区建设与产业集群发展相融合。要加强工业园区规划编制,优化园区产业布局,积极推进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中,不断增强园区的聚集能力。依托主导产业发展上中下游配套产业,形成一个或若干个产业集群,并使产业集聚区与工业园区实现资源共享、功能叠加、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引导发挥好专业市场对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如加快黄岩模具博览中心等与特色产业相配套的、辐射国内外、经济拉动力强的专业市场建设,使之成为产业集群的产品销售中心、价格形成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信息传导中心。
引导服务业集聚发展与本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特征和城市功能定位相结合。在老城区、江北商务区、商铁新区、委羽山新区、新前城市新区、江口区块,培育若干个商贸、金融、现代物流、工业设计、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加快推进智能模具小镇建设,积极培育永宁江创客小镇和鉴洋湖都市湿地风情小镇。
建立产业集群发展的协调推进机制。在跨区域整合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跨区域整合中的作用,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发展要素保障机制,优化产业集群空间布局。
合理配置
台州市在长三角城市群中不具有明显的竞争力。2012年度长三角城市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排名中,台州市居第21位,较之于2011年度排名退后三位。台州加快市区融合发展的目的就是增强中心城市发展的统筹向心能力、协调推进能力、凝聚辐射能力,提高新型城市化水平。因此,黄岩区要克服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引致的区际冲突,充分发挥县域比较优势。在一体化的行政模式与运行机制下,积极参与分工协作,优化配置要素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一是县域内城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建设,要与台州市构建市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市政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生态绿地体系相结合。二是主动参与要素跨行政区划合理流动,以及中心城市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着力推进城市投融资、城市管理等体制机制创新,有效破解新型城市化发展中的难题和瓶颈,不断激发城市发展活力,形成市场主导、政府管理的发展新模式。四是推动建立陆海产业联动发展机制,使位于内陆地区的黄岩,真正能够对接和联动开发沿海产业带、共建工业园区,培育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陆海联动产业集聚区。
综上所述,“十三五”时期,黄岩区要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格局,以“一盘棋”发展为主线,加强市区有机衔接,实现空间对接、经济互促、资源和服务共享。围绕“一都三城”建设,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结合,大力推进永宁江发展带建设,重点建设六大片区,构建“一心三区三带”的空间发展格局,强化城市功能支撑,打造山水宜居魅力之城,成为彰显现代都市核心区的靓丽门户;积极推进模塑、电动车(汽摩配)、医药化工等支柱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发展智能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研发设计、休闲旅游等新兴产业,探索山区绿色发展模式,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成为台州市最佳宜业宜居城区。
作者单位:黄岩区发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