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富有活力的世界创新城市

2016-09-03陈桂龙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6年23期
关键词:层面国家企业

文|本刊记者 陈桂龙

打造创新型城市

张国华(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改革中心交通规划院院长):

在国家中心城市视野下对建设国家创新城市的思考,首先,我们的城镇化与创新发展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 城市应该是创业的乐园、创新的摇篮,城市发展是高度不确定的,可以说不确定才是城市发展的本质,确定不是城市的本质,所以说看到不确定,以及不确定的思维,才是真正的市场思维。进一步来看,我们既然什么东西都不确定,我们是不是就不要研究了?我们中国国人已经告诉我们了,这个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有一些东西是不变的,在这里面我们就面临一个问题,我们的外部环境是在不断的变化的,这是不确定的,对于不确定,应该要让市场去创业创新,我觉得这才是创新和城市的关系。发展规律是确定的,对于这种规律我们政府应该正面、正心、正形。那么回到城市本身,大家对这一句话也比较的理解,政府不能够确定企业是否到那里去投资,也不能够决定人才是否到你这里,但是能够创造和改善企业和个人发展的空间生活以及制度环境,企业在这个地区更有竞争力,让人在这个地区生活得更加有创造力。

其次,在国家中心城市下,城市的创新怎么样做?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小城镇很火,特别是“十三五”规划期间,国家要加速发展十个左右的国家中心城市去承担一些功能,国家中心城市应该是在国家和国际的层面上,代表国家去参与全球的合作和竞争。在城市群的层面上,核心的城市怎么样把中小城市和特色城镇整合进一个高效的产业体系,在城市的层面上,怎么样去指导这个城市,真正成为创新城市。

司劲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调研员):

北京、上海两市都有国内最好的创新基础,并且“十三五规划纲要”以及“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对其都有明确的定位。

从创新区域来讲,北京的创新功能主要是在城市功能拓展区,自主创新和外向服务功能不断增强,而上海创新的区域主要是在都市优化功能区,功能定位是应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从创新主体来讲,“十三五规划”里面明确了各类创新主体的功能定位,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网络,但是同时强调了另外一句话,就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但在这种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企业家是处于这样的一种收缩心态,从创新政策角度讲,我们的政府应该怎么样鼓励把他的创意进行转化,转化成现实的经济利益,这个是要思索的。从具体的创新机制来讲,如果要实现创新,真正使创新能够产生效果,首先它是要面向需求,是能够解决现实中的需求问题,第二个能够有效的集成各方面的要素,这样创新才能够真正得以生存,能够发挥作用。

创新型城市离不开企业

毛涛(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合作中心全球能源资源环境研究所副所长):

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工业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但是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引发了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

之前参与过有关中国制造2025的研究,主要就是创新的问题。现在的两大目标,一个是绿色化,一个是城镇化。我国从创新的表面数据上看都是好的,科技人才量世界第一,国际专利也是仅次于美国、日本,排在世界第三。但从含金量来讲,确实差距是蛮大的,每年中国创造这么多的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并为社会服务的也比较少,我们发现美国和西欧的一些国家,工作时间超过了1万个小时的工程师是很多的,但是在中国数量是有限的,很多的工程师干到2、3千小时的时候,有一些非常关键的研究岗位就不再继续坚持了。包括投入这一块,我看到世界排名前50名的只有华为。有关科研投入量占到销售量的比例,国内的很多企业不到1%,所以差距就非常大。

王晓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教授):

创新型城市离不开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我觉得中小企业是创新城市的一个最微观的基础,那么应该说,一个城市是否是创新城市,首先就要看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是否适合创新。目前特别是文创产业主要是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比如软件、研发和设计等。

我们中小企业的创新环境还不够好,比如德国的创新主要是靠中小企业,德国之所以成为一个世界制造性的中心,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两大两小,小企业大市场,小商品大市场。那么我觉得将来的产业政策,更多的要靠市场来对接,我们过多的由政府来主导产业,更多的干预,已经扭曲了生产的资源配置。那么怎么样为中小企业营造一个好的创新环境、创新的生态?我觉得一个国家,它的企业生态好不好关键是看中小微企业做得好不好,它的创新能力,最后是取决于中小企业的创新。所以创新生态环境非常重要。产业政策更多的要去考虑营造环境。

成果转化关键在落地

眭谦(清华大学城市品牌研究室副主任、教授):

城市品牌的创新问题。就是说,这个城市面临的一个大的经济环境,这种经济新常态的环境下,很多城市都面临的一个经济转型的问题,而且每个城市都在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那么这些城市转型当中,事实上会对城市整个的形象存在一些影响。

特别是随着新的科技产业出现,城市的品牌形象随之又有改变。我们所做的创新创业方面的研究,有很多是在制度层面,然后是在经济层面。我个人认为这是带有一定刚性的,是靠数据的,但是我们在城市沟通层面、传播层面,很多问题不是可以用数据来量化的,更多的是基于人的认知模式来构建一个模型,城市品牌跟人的心理学是非常密切的,我们对一个城市来说,传播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东西,每个人、每个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对于同样的一个城市的看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可能有交集但是可能也会有分岐。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城市的认知,是很难聚焦在一个方面,这一点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做城市品牌不太一样的地方,就是强调个性,才能够对不同的受众,产生一种特殊的吸引力。

秦怡(中国科学院中科实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

科研成果转化难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我们的科学家和研究者本人要去转移转化是有一定障碍的,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激励机制,所以科研成果到产业化的路还是非常漫长的。科研成果只是科学家做到一个点,但是要真正的大规模去产业化,还是需要技术的成熟度和政策的支持、资金的支持,这个不是科学家擅长的,是企业擅长的,但是我们又有很多的政策方面的制约因素,导致了我们很多的成果不能够拿到企业去投产,这就需要一个好的平台和好的产业政策,让科学家能够把自己的科学成果拿出来,让企业来孵化,来真正的落地。

猜你喜欢

层面国家企业
江阴市三个层面构建一体化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机制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