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别伊人,脉脉柔情
——词曲《长亭怨慢》演唱时所表达的美学意境
2016-09-03安欣华广东南方歌舞团有限公司510000
安欣华 (广东南方歌舞团有限公司 510000)
惜别伊人,脉脉柔情
——词曲《长亭怨慢》演唱时所表达的美学意境
安欣华 (广东南方歌舞团有限公司 510000)
宋代文人音乐家姜夔创作的《白石道人歌曲》是中国古代声乐史上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带有记谱的词曲集,其中的十七首自度曲更是词曲音乐中的精华。《长亭怨慢》是其中的一首,表现的是姜夔与昔日情人分别时的场景,词曲中表现出了一种哀婉的脉脉柔情美学意境。
姜夔;词曲;美学意境
长亭怨慢
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予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
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
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
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中国古代的文人音乐家有着独特的审美品位与审美追求,他们怀着入世之观念,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态度,观察着这个世界。“他们具有优良的教育背景和敏锐的思维模式,他们把握着当时历史最为深刻的思想和文化内容,在他们的文艺作品中,有着对历史、对社会、对人生、对艺术的最为深邃的思想,实践经验与理论深度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契合。”1姜夔正是这样一位文人音乐家。
姜夔作有自度曲十七首,而其中的《长亭怨慢》是他的优秀作品之一。“长亭”,这个词语总能引起人们内心无尽的惜别之情,很多古人用“长亭”“古道”来表达内心的送别之情。姜夔正是借用古意,用“长亭”来抒发他对昔日恋人的内心独白。姜夔在1190年期间回到合肥,与合肥初恋女子回忆往日旧情。此曲是1191年姜夔离开合肥时,与恋人惜别而作,整曲都流露出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忧思与惆怅,感情深浓真挚。
一、《长亭怨慢》上阕表达的音乐美学意境
乐曲采用F宫调式,旋律委婉起伏,情意绵绵。上阕并没有正面道出离别的情景,而是借景物来抒发内心的离愁。起句“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已让人感受到了缕缕孤意,春风吹尽了枝头上的柳絮,处处人家都柳荫深浓,遮蔽着门户。此曲虽是宫调式,但起句却以“羽”音进入,立即给乐曲蒙上了一层忧伤的色彩。(见谱例1)
谱例1:
第二句“远浦萦回,暮幡零乱向何许。”远处的堤岸迂回曲折,暮色与船帆浑为一体,船儿交织穿梭,行色匆匆,暗示着词人将乘舟离去。此句旋律已不是一音一字相对,而更多使用的是三音对一字或两音对一字(第5、6小节),这样延缓了旋律的进行,更使人觉得思绪漫漫。(见谱例2)
谱例2:
第三句“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词人借柳树发挥,叹息自己经历的人很多,却没有一个像长亭柳树那样不见衰老的。词人特意在“矣”字处运用了一个延长音(第11小节),把离愁的无限感慨在余音中尽情流露。(见谱例3)
谱例3:
第四句“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紧接上句提出的反问,证明如果长亭树有情的话,见到这么多黯然神伤的离别场面,也早就憔悴不堪了。此句旋律作者笔锋一转,旋宫转调到了G宫系统(第13-14小节),这种短暂的转调只有一个乐逗的时间,但给人一种突然迷离之感,这也正是为了表现要对上一乐句的反问做一个解释,所对应的曲文“树若有情时”在词意上是一种假设,这种假设与转调的乐句相结合,更能体现出词人惘然若失的内心感受。(见谱例4)
谱例4:
二、《长亭怨慢》下阕表达的音乐美学意境
下阕道出了词人在别后途中的思绪。首句“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其中“日暮”二字与上阕结尾的“如此”二字在音乐上采用了叠尾的手法(第16-18小节),使两个乐段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形成平稳的过渡。下阕开始,旋律线条起伏变化较大,跳进增多,预示词人内心的情感波澜已迭起云涌,因为暮降船行,行者回首翘盼,只有乱山耸立,连“高城”都看不见,更何况城中的伊人的踪影呢?(见谱例5)
谱例5:
第二句“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作者借用唐代韦皋、玉箫的典故,回味着临别时伊人的叮嘱,表明自己不会像韦皋那样忘记叮嘱之言。乐句前半句多是三音或二音对一字(第22-23小节),旋律在高音区徘徊,后半句突然下行八度跳进,然后旋律再以三度上行(第23-24小节),起伏如此之大,行者对恋人难舍难分的情怀不言而喻。(见谱例6)
谱例6:
紧接着“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音乐情绪仍在激动中,旋律线条多起伏变化,表明了词人对誓言的决心,一定要早早回来,但又怕红花般的歌女飘摇不定,不能自主命运,前途难测。如此矛盾的心理真是思绪繁重,故以“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来收尾,此处作者所作旋宫转调与上阕音乐相同,这使得乐曲在变化的同时又形成了统一的因素。乐句中四次跳进的出现(第31-32小节),把词人心中满腔的感慨一并迸发出来,即使有再锋利的剪刀,也剪不断这千缕的愁思。(见谱例7)
谱例7:
整首乐曲十分细腻地表现了词人与恋人分别时的内心感受,情意真切,感人至深。上下两段的变化对比,既让我们看到了其各自的特点,又看到了其内在的联系,无论是词风还是曲风都有姜夔独自的特色,韵味让人愈品愈深。
注释:
1.赵建学.实践美学视域下的姜夔音乐美学观[D].星海音乐学院,2015.
[1]刘明澜.论姜白石歌曲的风格[J].音乐艺术,1995(1).
[2]修海林.宋代词乐的创作特点[J].音乐研究,2003(1).
安欣华(1981-),女,汉族,籍贯黑龙江,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本科学历,工作于广东南方歌舞团有限公司,三级演员职称,研究方向为声乐演唱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