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家庭子女“留学派”
2016-09-02郑屹
郑屹
寒暑假是英语培训机构的“旺季”,在此期间,无数中产家庭的子女在各大小机构参加托福、雅思等海外考试辅导。这样的场景不仅在北上广深这几个一线城市司空见惯,更在南京、重庆、西安、宁波等二线城市遍地生花。
作为重庆市的一名海外考试教师,我每天都不可避免地与不同背景的学员打交道,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中产家庭的子女。在这篇文章里,我想记录一下他们的生活学习状态、心理状态、家庭境况如何,以及父母对他们的寄托。
暑假期间,小浩同学8:30分就来到培训机构,开始了一天的学习,包括上午上课和下午自习。小浩决定出国留学本是由于父母的一项提议,自己得知后也表现出极大兴趣,于是双方一拍即合,随即报名培训机构,参加托福考试辅导。小浩说,除了对自己能力的锻炼、学习国外文化语言等原因,国内教育质量不高也是他选择出国留学的一大考虑。
小浩今年暑假结束后就上高三,父母都是生意人,有自己的公司,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宽裕,是典型的中产家庭。在与小浩及其家长的沟通中,我了解到,其父母对他从小就严格要求,尤其在教育方面,从来不敢半点马虎,即便在生意刚开始起步那几年,对他的教育也丝毫不敢怠慢。随着家里经济条件不断改善,小浩还参加过钢琴、绘画等才艺培训,如今选择出国留学,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小浩自身也比较上进,他每天课下都会按时完成我布置的口语课作业,并将录音发送至我的微信,我会就此进行点评反馈。
在前不久的一次课间聊天中,小浩对我说,他打算8月初和朋友组团去泰国旅游,虽然还要备考托福,但是和朋友一起出游可是他们暑假的“必修课”。除了小浩,还有许多中产家庭的孩子都选择在暑假出国旅游,有的是和父母一起,有的则是和同学朋友一起结伴而行。不久后,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许多中产家庭的小孩和家人朋友分享的旅游景点、美食照。
虽然很多才15岁左右,但他们中有不少已经会自己办理签证和出国手续,预定机票酒店等琐事根本不用父母操心,相比普通工薪阶层的孩子,他们在“见世面”和办事能力上更胜一筹。
在日常生活中,中产家庭子女享受到的资源比一般家庭的孩子丰富得多。这些孩子的父母非官即商,大多数都在经营着自己的事业,父母们心甘情愿,更重要的是有实力,为孩子创造他们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同时还为他们的娱乐活动买单。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小丹同学在听力课堂上忽然想喝酸奶,于是,他问我能不能打个电话,我同意了。他对电话里的人说:“李叔叔,麻烦你帮我买一瓶某某牌的酸奶送到上面来吧。”后来他告诉我,这位李叔叔,事实上是他们家的司机。
生活条件上,中产家庭的小孩用的都是高级电子产品。近年来风靡全球的iphone,ipad以及苹果笔记本都是这些孩子的标配,据了解,他们中有的一个月的零花钱,就相当于普通白领一个月的工资。
不得不提的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所以即便大部分中产子女学习成绩并不算“拔尖”,有的甚至学习很差,但家里也能通过交纳动辄几万的“借读费”(如果成绩太差,甚至需要数十万),把子女“弄”到重庆市排名最靠前的某些中学就读,其中有的选择就读于这几所高中的“国际部”,直接针对出国留学。
这一社会群体中,真正特别努力学习的孩子仅占一小部分,他们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也有较强的自控能力。然而,大多数中产子女即便在智商和情商上已经高出普通家庭的孩子,但在学习的努力程度上还不算“最努力”的那拨学生。事实上,他们能学好其他科目,却学不好英语,往往是因为他们不喜欢自己班上的英语老师。此外,对他们来说,世界那么大,想出去看看,因此也不想把时间全部花在学习上。
从容、大方、阳光、自信是很多中产子女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小施同学是我托福口语课的学生,第一次给她上课时,她会特别自信地与我进行眼神交流,即便英语口语表达不太好,也并不显自卑,而是积极配合我的教学,充分参与进来。在交谈中,我还了解到,小施同学还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古筝,其娱乐活动则是和朋友一起玩“Dota”,出国旅游等。
家庭经济条件的厚实,让这些孩子显得“颇有底气”。哪怕是一对一课程的第一次课上,他们大多数都不惧怕与老师交流,有的甚至担心一对一课堂会“冷场”,反而比老师更积极地“活跃气氛”。
他们的内心深处是比较有安全感的,因为父母已经为他们“打点”好了一切,而他们自己,只需要好好学习,准备出国考试,其他的都不用自己操心。包括出国所需的其他材料,都可以花钱请留学机构“代劳”。相对工薪阶层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更加“无忧无虑”。
可是,随着进一步的学习交流,有的中产阶层孩子在面对学习上的挫折和来自老师的批评时,也往往十分脆弱。在听力课上,小雷同学未能完成我布置的课后作业,作为该课程的老师,我理应提出批评。可在稍微讲了几句道理(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批评)后,小雷同学开始嘟嘴,闹起了小情绪,从刚开始的活泼瞬间变脸,对接下来的问题板着脸勉强应和作答。
诚然,他们中间,也有比较自卑的孩子。有的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被别人看不起,有的是因为父母离异给他们留下了心理阴影。
小辉也是我之前的一名学生,当时他正面临初中毕业会考,不过,他并没有中考的打算,因为以他当时的成绩,无法被国内的高中录取。在学校,小辉无法跟上进度,因学习成绩实在太差而被同学看不起,甚至被父母看不起,最终选择出国留学以逃避国内的种种不如意。父母同意并支持他的决定,也很清楚,孩子出国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远离国内学业的压力和旁人鄙夷的目光。当然,对父母来讲,自己家小孩能出国留学,在外人面前也是一件“特有面子”的事。
小辉虽来自于中产家庭,但其父母刚结婚时,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乐观,当时的房子也是贷款买的。那时,其父亲在某国有银行上班,母亲则是普通的公务员。直到后来,小辉的父亲创办了自己的小额贷款公司,家里的经济状况才逐渐有所改善。但是,由于金融贷款公司面临着客户拖款欠款,甚至跑路的风险,业务的开展也并非一帆风顺。直至近两年,小辉父亲公司的业务才开始进入成熟期,他们也从普通的楼房住宅搬进了价值数百万的小别墅。
在和小辉父亲的沟通中,我了解到,在小辉的成长过程中,其母亲对他都超乎寻常的严厉。小学时的一天,小辉放学和同学出去玩电子游戏,被母亲发现后,小辉被严厉批评,母亲甚至给了小辉两记耳光,并把小辉赶出家门外过了一夜,直至小辉下跪认错。类似小辉因犯错而被母亲严厉惩罚的事还时常发生。
在学校,小辉也十分爱玩,经常和同学结伴出游。光是自行车,他就骑坏了六辆。自然,小辉的学习成绩成了班里“垫底”的。如此一来,小辉便失去了信心,又不肯奋力直追,于是,成绩越是下滑,小辉越是被同学看不起,自卑感进一步加剧,从而放弃努力,进入了恶性循环。
眼看就要中考了,小辉才决定仅参加会考,放弃中考。会考之后,小辉立即到培训机构投入到托福考试的准备,期望能够顺利出国念高中,从而逃避国内的生活学习压力和自卑情绪。可是,由于他已经懒惰成性,即便来到一对一辅导的培训机构,也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在准备托福考试的时候,依然保持着原来的习惯,能逃避记单词就逃避,能不做题就不做题。
结果可想而知,小辉因托福成绩太低,只能选择一所只需交钱就能进的三流美国高中。据知情人士介绍,这样的高中录取中国学生,目的就是为了赚中国人的银子。这些学校把成绩差的中国学生以国际生的名义录取,而在实际的课程安排中,往往把情况相似的中国学生分配到一个班级,甚至一个宿舍。这样,即使这些孩子到了美国高中,和他们打交道的大多数还是中国学生,日常生活中更多还是说中文,与中国同学做朋友。最大的不同就是,和中国的经纬度地理坐标不同,而生活环境实则大同小异。
类似小辉这种情况的中产子女并不少见。他们的父母往往是最近几年开始“赚大钱”,但本身文化程度比较低,因此在教育子女方面一直没太在意,有所疏漏,认为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便万事大吉,甚至有的家长希望花高价把孩子全权交给培训机构托管,让培训机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孩子的学习习惯。他们拼命赚钱,忽视了对子女的关爱、教育和陪伴,赚钱之后,则期待花钱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小杨同学来自重庆一所中学的国际部,刚上完高一,8月下旬就要去美国做交换生了,一年后回国读高三,高中毕业后直接去美国念本科。小杨同学的家境算是比较好的,一家人都已经拥有了美国绿卡,从国籍来看,她是美国公民。其父母本身也是通过去美国留学起家的,都是生物科技专业,毕业后直接进入美国知名的生物科技公司;工作几年后,他们创办了自己的公司,目前在美国和中国都有业务。
对于偏爱理科的小杨,其父母更是殷切地希望她到美国上大学时也会选择生物方面的专业,以便继承家业。但在和小杨的交谈中,小杨坦言自己的压力很大。一方面,父母实在太优秀,自己很难超越父母的光环,而亲朋好友聚会时小杨又经常被问道,为什么有这么优秀的父母,自己连英语都学不好,这让小杨很尴尬;另一方面,小杨说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投入很大,不仅花钱让小杨来培训机构参加英语辅导,还为小杨请了小提琴老师,提供艺术方面的熏陶,小杨说,如果自己不能顺利出国,就感觉辜负了父母的期望和投入。
然而,最大的矛盾还是在于,小杨自身对计算机程序很感兴趣,而父母则希望她能够学习生物,这让小杨十分为难。对于以后上学究竟选什么专业,小杨的回答是:“还没想好,到时候再说。”此外,小杨还说,自己常常因为这件事和父母发生争执。
我们可以看到,选择出国留学的中产子女主要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中产子女从小就受到父母精英思想的耳濡目染,通过教育来提高自我的意识较强,本来就出生在家庭条件优于工薪阶层家庭的他们,很清楚如何才能开阔眼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努力成为未来的精英。
第二类中产子女就比较自卑了,虽然家境不错,但自己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在国内学校,他们因学习成绩太差而被身边的人看不起,最后选择出国留学以逃避国内的种种。他们在条件殷实的家庭里成长,却未能发展出与之对应的个人能力。
在当下中国,中产家庭子女出国留学已经成为一个日益增长的趋势,而背后个体的故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选择出国留学,不仅是个人在教育上的选择,更是一项重大的人生决定,而这一群体折射出来的社会现象,还需要我们更多的观察和思考。
(文中人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