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刊

2016-09-02

南风窗 2016年17期
关键词:外表追星民意

看到这篇文章是一位大学老师所作,心里还是很开心的。因为在一个为金钱所蛊惑的时代,并不缺乏真正关心劳苦大众的学者。作为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不仅付出与所得不相称,而且由于生活环境与所受教育的限制,使得他们难以维权,没有发声的渠道,最终成为被社会遗忘的人群。社会在发展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人被“落下”,但是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那么这些人的利益是不是能够的到保障也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至少应该给他们公平的待遇吧!

—落叶知秋(读第16期《流动地活着,他们是长期的“临时工”》)

理念成为创意,创意成为产品,产品进入市场,一直都是中国创新无法走出的尴尬怪圈,如何打破,还有待时日,改变求噱头的思维是首选。

—文臣武将(读第16期《别只想着和机器人下棋》)

舆情是民意的一部分,但不是民意的全部呈现,更不能等同于民意。网络上不断爆发出焦点事件,甚至到普通事件,娱乐八卦都会有舆情的出现。面对这些舆情热点,很容易被牵着鼻子走。事实上,一方面这些热点有些是人造的,我们成了被利用的发声器,帮着幕后人把它炒热,正中下怀;还有的热点后浪推前浪,你还没来得及关注就被新一波的热点所取代,本身不具有价值,这也是网络舆论的常态。走群众路线和群众舆情是两码事,那些点赞排前几名的评论,大部分都是自身存在着偷换概念等逻辑谬误,利用一些看似有理的煽情话语,冲击理性思考。有时,需要将所谓的“民意”放一边去,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做合理的决策,让群众检验。

—meadow(读第16期《舆情不等于民意》)

人都是视觉动物,有一个令人称赞的外表才会比较容易被注意到。但理智的人追星不是只关注帅气美丽的外表,而是会从自己喜欢的偶像身上获取一些正能量,能够从他身上获取更多的鼓励和希望,使自己在生活上能更加成功,这满足了粉丝的心理需要。从某种程度来说,追星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Mm(读第16期《偶像的昨天与今天》)

大学你上不上,它就在哪里,国家的大方向,全面提升国民素质是不会变的。首先,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你的。职业教育也好,素质教育也好,根据自身条件与各方面因素去选择,而不是活在“别人家的孩子”的世界里;其次,理论与实际的差距是永远存在的,我们只有尽可能地使差距变小;最后,社会是由很多种不同职业的人组成的,有职工、医生、老师、售货员等等,每一个职业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作为父母,尽量不要在职业上给孩子太多的干预,而是应该引导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

—简宇翔(读第15期《不是每个孩子都要上大学》)

猜你喜欢

外表追星民意
简简单单的追星时光
我们班的追星风
编辑部追星日常
可爱的外表下藏着恶毒的“心”
建议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昆凌 甜美只是外表,我的心里住了个男孩
低调外表下的大惊喜 Rosso Fiorentino Pienza
直接民意、间接民意及司法应对——分类学视角下对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再审视
汇聚民情 畅达民意
央企高管薪水何时不再是民意问题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