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希拉里与奥巴马“亦敌亦友”

2016-09-02

凤凰周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兰德外交政策克林顿

在希拉里·克林顿与贝拉克·奥巴马的关系中,存在某种令华盛顿的记者们强烈着迷而又进退两难之处。《纽约时报》的马克·兰德勒写出了《另一个我:希拉里·克林顿、贝拉克·奥巴马以及对美国权力的隐约争夺》这本书,承诺描述奥巴马与希拉里关系的内情。结果就是,一部关于过去7年里美国外交政策的杰出著作。

然而,该书没有对这两位领导人之间的关系进行特别惊人的描述,也没有令人清晰地感到二人持有截然相反的外交政策理念。尽管兰德勒强调不同之处——“希拉里·克林顿和奥巴马体现了两种彼此竞争的对美国在世界上担当角色的看法”,但在这方面,不存在世界观的真正冲突。正如作者承认的,“必须要说,(他们的)一致之处多于分歧之处”。在出现分歧时,更大程度上是关于方式和本能,而不是实质和原则。

但是,方式和本能是重要的,在兰德勒笔下,关于它们的那些叙述值得一读。从“阿拉伯之春”到俄罗斯的复兴再到伊朗核协议,兰德勒展现了一位一心要创造历史的总统和一位从她个人提升角度考虑每项举措的国务卿。

在华盛顿,抢功劳是一场血腥竞争。在班加西事件前的平静日子里,美国对利比亚的干预似乎取得了成功,希拉里团队希望确保每个人都知道这全部是她的功劳。奥巴马对干预较为慎重。当时任白宫助手、作家萨曼莎·鲍尔在时局值班室中就美国保护利比亚平民的道义责任大胆直言时,奥巴马反驳说:“这不是你为自己的书写下新篇章的机会。”

政府的“战略重心向亚洲转移政策”——兰德勒称之为奥巴马与希拉里之间的“健康协作”也导致“那些试图对此提出所有权的人展开了一场激烈拔河比赛”。荒谬可笑的是,奥巴马的国家安全顾问汤姆·多尼伦和希拉里争相写作有思想的期刊文章,以能够如插旗宣示主权般对这项政策提出所有权。多尼伦当时为《外交政策》双月刊写作一篇文章,但耗时过长,未能完成。与此同时,希拉里为《外交政策》双月刊写作一篇相同主题的文章。后来希拉里赢了,她在2011年10月发表了《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吹嘘自己的多次亚洲之行。

但是,在希拉里从国务卿变为总统竞选人后,她拒绝接受“战略重心向亚洲转移政策”的一个重要部分:被称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贸易协议。兰德勒指出,尽管她在任国务卿期间支持这一协议,但她在预选期间的政治考量是“明确的”。此举取悦了一些重要的民主党利益团体,但刺痛了她在政府中的前同事。当然,希拉里考虑自身政治利害反映了官僚现实。兰德勒解释说,总统喜欢在白宫西翼内制定外交政策,而“希拉里难以打入奥巴马这个排外的内部圈子”。这个内部圈子致力于为他们的头儿找到留遗产的象征性机会。

如今是希拉里在竞选总统,而奥巴马知道,他的遗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她的成功。兰德勒断言:“她的竞选运动也是奥巴马的竞选运动。”历史似乎决心让奥巴马和希拉里继续“亦敌亦友”的关系。

猜你喜欢

兰德外交政策克林顿
奥巴马、克林顿收到可疑炸弹包裹
默克尔的“德式”风格外交
一类广义平均曲率Liénard方程周期解存在性与唯一性(英文)
“小鲜肉”蜘蛛侠
克林顿基金会被指“瞒报千笔外国捐款”
美国《外交政策》:美国错判中国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