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2016-09-02陈冰

当代经济 2016年4期
关键词:外汇市场市场化汇率

陈冰

(南京审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陈冰

(南京审计学院,江苏 南京210000)

本文首先介绍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几个阶段,然后分析了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伴随的各类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希望本文在及时帮助解决相关问题的同时,也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汇率制度

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概述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指的是基于特定制度的约束下,人民币汇率均衡价格伴随的一系列形成、管理以及调节的安排,汇率水平的变化实际就是其外在的表现方式。整体来说,我国人民币汇率机制形成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也分别与我国宏观经济改革有密切的联系。

第一个阶段是建国后到1979年。这一时期,我国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外汇市场,更不存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计划经济下的中国企业出口所获得的外汇收入全部要向银行进行结汇,当企业需要用外汇时,则需要向国家政府部门进行申请,并在金额上设置诸多的限制。

第二个阶段是1994—2005年。受益于改革开放后GDP高速增长和外汇储备的爆炸式增加,国家决定实行汇率并轨,建议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制度,并在上海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但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机制依旧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央行每天会公布人民币对几个主要货币的汇率中间价,市场交易主体只能根据这些指导价进行外汇买卖。

第三个阶段是2005年后汇率改革。这一阶段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下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更富弹性,不再只是单一盯住美元,对英镑、欧元、法币、日元等货币的汇率联系越来越密切。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改革特点主要有三点:一是汇率形成的机制需要市场化;二是将以往盯住美元的汇率形成机制取消了,转化为对一篮子货币的参照;三是采取的浮动汇率制度需要是有管理的。

同时,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尤其2007年后,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会员总数也得到增加(见表1)。

可见,将人民币汇率改为一篮子货币参照,不仅有利于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交易主体的扩大,促进市场竞争,提升人民币国际货币市场上的竞争力。

表1 2007—2013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会员总数

二、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伴随的各类问题

1、央行垄断现象严重

我国虽然实行改革开放几十年,但计划经济色彩还没有完全褪去,为了避免汇率的大幅波动对本国经济的冲击,央行和银监会仍旧会适时干预外汇市场,这不仅因为中国国际收支一直面临着“双顺差”的局面,长期的外贸顺差极易引发外贸纠纷,再加上央行对外汇市场上银行持有头寸的限制,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大幅度的增加,长期供大于求。外汇市场买方压力较大,为缓解压力,央行不得不提高在即期外汇市场上的交易额,长期以往,形成了央行在外汇市场上“一枝独秀”,一度占整个即期外汇市场交易额的比例高达65%,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极大阻碍了其他商业金融机构即期外汇市场业务的扩大。

虽然在2005汇改之后,由于外汇交易额大幅上升,政府允许汇率在合理的情况下波动,使得其他金融机构进入外汇市场的比例增多,央行外汇市场交易额占整个市场也维持在15%左右,但这一比例仍然高于西方发达国家,以同时期的日本为例,其比例只有3%。因此,外汇市场上央行依旧是“一家独大”。

2、利率市场化改革滞后

利率市场化为当今经济界的共识,成为越来越多国家改革的目标。政府放弃对利率的管制,使利率的变化完全按照金融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使得利率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绝对理想化状态下,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的状态,那样境内外的外币就不会存在利率稳定的利差。

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实践较短,又深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利率市场化改革比较落后,经常出现本外币利率差倒挂现象,这给国际金融巨头带来了投机的机会,在国内利率较高时,巨大的国际游资就会快速流入我国境内,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央行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就需要进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干预,最经常的一个手段就是公开市场操作,进而平衡人民币汇率的走向和波动。利率市场化的自由程度也不能完全依赖央行的推动和改革,利率市场化是一个综合化机制,也是对经济影响最大因素之一,利率市场化能够促进我国货币政策更加开放化。当然,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目前还不具备利率完全自由化的条件,但央行已经逐步放开存贷款的利率管制,这对实现利率市场化是个利好信号。我国利率管理体制的行政化和僵硬化,使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利率管制也难以激发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导致人民币汇率机制缺失了相应的避险工具。

3、本外币利差倒挂问题

本外币利差倒挂问题,虽然在别的国家也普遍存在,但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水平较低,因此,本外币利差倒挂对于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削弱浮动汇率产生的调节效果,最为明显的就是对国内通货膨胀的严重影响,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外币的持有者往往会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我国境内。因此,国内资本市场在短期内就会涌现大量的流动资金,外汇量的突然增加会造成人民币汇率的异常波动。

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波动局面,央行不得不在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从而维持汇率的稳定,被迫发行大量的基础货币,来购买国内过剩的外币,达到稳定人民币汇率的结果。但同时,大量增发国内基础货币会造成国内资本市场人民币流通量大增,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因此,央行迫不得己需要进一步提高利率以避免负利率的出现,而利率的提高又会进一步导致外币资本再次涌入中国,反复如此恶性循环,对我国货币市场的稳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图1 2005—2010年人民币的汇率指数

由此可见,受困于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附加带来的本外币利差倒挂问题如影如形,并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譬如说当我国的人民币在某一时期贬值时,中央银行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稳定人民币的币值,但由于市场上存在着太多流动性比较强的热钱,中央银行无法得出正确的金融数据,也就很难采取有效的措施。更有甚者他们会依靠手中的巨额资金在外汇市场上抛售打压和干预中央银行的金融救急措施。所以有人就说,如果某个国家能把投机性资金控制得当,那么就说明这个国家对金融的调控能力比较强大。这对一国的经济安全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建议

1、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推行利率市场化对实现人民币自由流动、提升人民币货币市场竞争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利率市场化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国内外存在的利差,对遏制国际游资的投机,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只要存在利率差,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就难以避免,改革开放之后,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国对利率还是实施管制,这种忽略市场因素、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的做法直接导致了利率差的存在。我们所熟悉的国际金融大鳄,譬如著名的索罗斯及其领导下的量子基金,总能将其手中持有的巨额闲散资金迅速地从一个收益低的地方转换到另一个收益颇高的地方,以取得国际汇率差带来的好处。

因此,无论从市场配置资源的角度来说,还是从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优化的角度来说,利率市场化都是必然的趋势。当然,推行利率市场化需要时间改革,要坚持以外币利率市场化为突破口,逐步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这一方面不会对居民储蓄产生太多影响,不会引发市场心理恐慌;另一方面也能给我国金融机构改革预留充足的时间,有助于提高金融业的竞争力,从而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打下基础。

2、增加国内市场交易主体,活跃远期市场

人民币目前还称不上国际货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远不及美元、日币、欧元等,开发远期市场能够增加投资品种,分散人民币的风险。与即期外汇市场相比较,我国远期外汇市场的规模不但小且影响力低下,交易的品种也屈指可数。以日本为例,日本远期市场交易品种高达1368种,而我国的交易品种仅仅有200多个。总的来说我国远期外汇市场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包括:第一,目前我国出口企业对人民币外汇风险的管理不重视,往往追求即期市场,为了快速实现资金回笼,进出口企业对远期外汇交易并不感兴趣。第二,我国处于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目的,对远期外汇市场实行严格的管制,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资金成本,这大大降低了企业和银行进行远期外汇交易的积极性。

如今亚洲国家日本和新加坡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资本远期市场管理体系,特别是对银行的外汇、汇率等业务的规范性管理非常的成功,我们可以吸收这些国家的先进经验,以此建立一个比较成熟的人民币汇率机制管理体系。例如加强对外汇资金流动的监控、打击通过网络进行的走私金融、时刻关注外汇市场动态。这样才能更好地化解国际游资对我国经济以及金融的冲击,增强其抵御投机资金破坏经济市场的能力。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国家也要积极与他国协商、参与金融市场的共同治理。

3、坚持扩大人民币汇率弹性

人民币汇率弹性其实质还是放松对人民币汇率的管控,按市场行为调节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央行最近十几年的改革思路也体现出这一点。譬如2005年,我国进行汇率制度改革,从传统政府政府管控到“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大人民币汇率弹性,能够真实反映出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而促进资本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结合国内外汇率机制改革经验,央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变革:第一,大幅度放松对汇率的管制力度,尤其是银行间市场汇率浮动管理,使得人民币汇率能够按照国际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和经济规律进行调节。第二,减少央行对汇率市场的干预,逐步弱化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强化市场对货币供求关系的调节。

当然,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也是有深刻根源的,那时我国外汇储备较少,难以抵挡外资的大规模涌入,而此时市场经济尚未完全建立,自我调节功能不完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抵御汇率风险有着积极的意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不完全遵守市场的运行规则、危害国际贸易的正常运行。因此,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也是完善市场机制自我调节功能的重要手段。放松外汇管制和外汇头寸管理是强化人民币汇率机制重要举措,过于严格的外汇头寸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外汇银行的市场行为,虽然降低了风险,但从长远看,不利于增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弹性和人民币良好的国际信誉。

[1]李谓文: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期间外部变量对货币供应量冲击的实证分析(2005—2009)[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

[2]何帆、徐奇渊: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经济学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3]何新华:世界经济解读:2010——危机、对策与效果[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4]李瑶: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研究(第三版)[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5]赵庆明:中国汇率改革:问题与思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6]张礼卿: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不稳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7]陈志昂、王义中:论人民币汇率的双重均衡[J].管理世界,2011(5).

[8]杜星:人民币汇率制度及其选择[J].中国外资,2012(1).

(责任编辑:胡婉君)

猜你喜欢

外汇市场市场化汇率
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下定额的再认识与建议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研究
羌绣市场化发展对策研究
歌剧艺术市场化运作的可行性研究
2016年11月外汇市场主要货币汇率
2016年9月外汇市场主要货币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