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现状与三大问题

2016-09-02魏安逸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127

人间 2016年14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本土化公共服务

魏安逸(西北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7)

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现状与三大问题

魏安逸
(西北大学,陕西 西安710127)

社会工作本土化从进入中国开始就不断有人提及,本土化的发展也将成为社会工作在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怎样发展和结果如何都是社会工作大家们关注的问题,现就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三大问题进行浅析。

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问题

一、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背景与内涵

王思斌教授将本土化定义为:“本土化所反映的是一种变化和过程,它指的是外来的东西进入另一社会文化区域(“本土”)并适应后者的要求而生存和发挥作用的过程。”本土化不但强调外来者对它所进入的社会文化区域的适应性变迁,而且特别强调后者的主体性,即它是站在后者的立场上来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

2010年中共中央发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15年培养200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2020年培养300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发展目标。2011年国家十八个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在全力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当前社会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问题的探讨和解决显得更为迫切。

二、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需要解决的三大问题

虽然社会工作在我国本土化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要使它适应我国的国情,必须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目前我国在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主要应解决三个问题:社会工作职业及其价值理念的确定问题,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者的界定问题,社会工作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关系问题。

(一)社会工作职业及其价值理念的确定问题。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制度、一种职业,必须有自己特殊的价值观予以指导和支配。在西方,早期社会工作者借助了慈爱、怜悯、同情、博爱等思想,新教伦理、人道主义和社会福利观念成为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深厚基础。从职业的角度讲,社会工作包含着许多人类共同的东西。因此,形成于西方社会的成熟的社会工作价值理论是可以被我国在本土化过程中予以吸收、借鉴的。但是,无论是文化传统还是社会制度,西方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都不完全适合我国。那么,应该如何构建我国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呢?一般认为,我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包括四个层次上的内容,即社会价值、专业价值、专业伦理和操作守则。其中,社会价值是根本性的,它是社会工作的生命线。同时,我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这是我国社会工作与其他国家相区别的显著标志。

(二)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者的界定问题。

由于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人们对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者的内涵和外延并不清楚。实践中,很多人并不是从社会工作职业的角度去理解社会工作的。有人把本职工作以外承担的不计报酬的兼职工作视为社会工作,认为社会工作就是做义工,有人认为社会工作就是民政工作,还有人认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工作就是社会工作。目前,我国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泛化,如将社会安全、信访工作、扶贫等都纳入社会工作领域,从而使社会工作者的数量扩大,但真正的职业社会工作者并不多。另一方面表明,究竟什么是社会工作者,如何界定其内涵和外延,对此如果没有明确、科学的标准。目前我国对社会工作的制度设计,都应该着眼于民间社会工作机构的建立和职业化的社会工作者或社会工作师的培养。如果混淆了民间社会工作机构与政府社会工作机构的界限,混淆了职业化的社会工作者与一般社会服务人员的界限,或者忽视了民间社会工作机构和职业化的社会工作者的特殊职业要求和价值理念,就会使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者失去存在的价值。

(三)社会工作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关系问题。

在强调加强社会管理和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时,不少人将社会工作等同于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并将社会工作人员的服务与政府的服务与管理相混淆。从本质上讲,社会工作不是管理,其首要任务是通过提供帮助,使人们获得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将社会工作的本质职能和基本任务规定为进行直接的社会管理,可能会使社会工作偏离其合法性目标并失去存在的特殊意义,最终影响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的效果。

目前,我国在社会工作制度设计中存在一种倾向,就是要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这意味着可能要有一大批社会工作者进入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承担起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直接相关的工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是政府的两大职能,社会工作可以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但不能将之完全融入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更不能将之归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我们需要大力发展的不是以往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而是以专业为基础、以助人为宗旨的社会工作,是以民间组织和职业社会工作者为主体的社会工作,通过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方法,以非政府工作人员的第三人身份服务个人,其根本目标是提高困难人群的发展能力。过分强调社会工作的管理职能,将使社会工作这一服务弱势人群的职业走上“官本位”、行政化的老路,使社会工作成为政府的管理工作。

[1]柳拯,黄胜伟,刘东升.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现状与前景[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4).

[2]倪勇.社会工作本土化之路向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7(11).

[3]药志.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中的几个关键点与实践[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6).

[4]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的经验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2 期.

[5]刘梦,张叶芳.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分析[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1(6).

C916

A

1671-864X(2016)05-0028-01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本土化公共服务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新格义”阐释:西方文学语言学阐释的本土化问题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部地区持证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状况研究
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
冬奥会背景下奥林匹克教育的本土化价值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