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汇国际化:战略的胜利

2016-09-01农经杨雪孟非白

农经 2016年8期
关键词:双汇集团双汇国际化

文|《农经》记者 杨雪 孟非白

COMPANY公司

双汇国际化:战略的胜利

文|《农经》记者杨雪孟非白

万洲国际登上世界500强,被认为是其走出去国际化发展的结果。下一步,双汇以国际化战略布局全球市场的步伐或许会更加坚定。

万洲国际有限公司以营业收入212亿美元,上榜《财富》世界500强第495位,成为国内唯一上榜食品企业。

“经过30年的发展进入世界500强,标志着我们进入了全球最具实力企业的行列,这是我们走出去国际化发展的结果,是全球10万多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球逾百万客户携手奋斗的结果。”7月21日,76岁的双汇创始人、万洲国际董事局主席万隆专门致信全体员工和广大客户。

双汇从“本土化”到“国际化”的千里之行,始于与美国Smithfield公司的一场并购。距离2013年的这次并购悄然过去了三年,Smithfield品牌系列产品终于在今年面世。很快,万州国际进入世界500强的消息就传来了。

初来乍到的“水土不服”

年初,Smithfield产品投放到国内一线城市,4月正式登录北京城。然而进京后不久,Smithfield产品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促销,买一送一,第二包半价等促销标签纷纷出现在各大超市中。记者观察发现,即便是如此大的促销力度,选购的消费者也并不多。

洋品牌在国内消费市场的遇冷,使得双汇对Smithfield独立品牌运作的策略开始受到质疑——是洋产品在中国的水土不服?还是双汇的国际化战略出现了偏差?

2013年双汇以71亿美元完成了对全球最大猪肉食品企业美国Smithfield公司的并购,成为中国农企走出去的标志性事件。

当时,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就表示,双汇不会到美国去建新的肉制品加工厂,同样,Smithfield也不会来中国建工厂,但双汇会考虑将Smithfield的品牌和产品引入中国市场。随后双汇在郑州投资8亿元建设现代化美式工厂。在美国专家团队的主持与帮助下,从设计到建设,经历了两年的时间,工厂在2015年12月中期竣工投产。该厂主要生产美式培根、火腿、香肠三类产品,全线引进美国生产设备和技术工艺,让中国百姓不出国门便可尝到纯正的美国味。

双汇集团在接受《农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依靠双汇强大的市场网络优势,Smithfield美式产品年初上市以来,已经迅速铺货到全国各地大、中城市。为加快推广,提高消费者认知度,美式产品上市同时,双汇就举办了各种形式的促销活动,包括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大型商场及超市内设立“店中店”,做品尝促销,也有买赠促销活动。对于中国市场和消费者来说,Smithfield是一个新的肉类品牌,肯定有一个接受的过程。

Smithfield在中国采取了独立品牌运作,在价格方面与双汇原有的产品分出层次。也就是说,Smithfield走的是高端肉制品路线。而双汇认为在现在的国内高端低温肉制品市场上,还未有让大众记住的知名品牌,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市场空白,而Smithfield系列产品的出现可以填补该空白。

双汇品牌认可度较高的北方地区,消费水平相对有限,未来双汇需要在运作中根据Smithfield的定位,建立独立的渠道,与市场有效对接。据悉,Smithfield产品未来将在酒店、餐饮等渠道进行推广,打开新的局面。

双汇集团把Smithfield引进中国市场,希望通过对高端品牌的运营,来提高双汇集团的盈利能力。但新品问世不久后就遇冷,是否会对双汇集团的盈利带来影响?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分析称,“试水阶段的降价会对双汇集团短期利润及品牌有所影响,但长期影响并不大。但双汇品牌认可度较高的北方地区,消费水平相对有限,未来双汇需要在运作中根据Smithfield的定位,建立独立的渠道,与市场有效对接。”据悉,Smithfield产品未来将在酒店、餐饮等渠道进行推广,打开新的局面。

虽然新产品在消费市场上遇冷,但是却并未对双汇的整体业绩带来太多影响,特别是2015年,双汇实现利润总额56.75亿元,同比增长5.9%,明显好于市场预期。2016年一季度,双汇更是实现了同比增长28.28%的营业收入,达到了127.4亿元;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达到了10.74亿元,同比增长16.65%,可谓是开门红。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双汇借助Smithfield的国际渠道成功获得大量廉价进口猪肉。

打通国内外资源与市场

在国内,双汇面临金锣、雨润等品牌的围攻,仅依靠国内市场,利润上升空间有限。双汇希望通过国外资源和国内市场的对接,打造具有竞争力的肉类产业链。所以双汇在并购后取得美国低廉的生猪资源,可以在源头上保证猪肉的高品质,借助Smithfield丰富的养殖经验和精深加工技术,降低生鲜、高温、中温以及低温食品的成本,创新国内产品,加速产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有证券投资人士表示,双汇的Smithfield主打产品和营销策略可能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中国美式高端产品受众有限,价格贵也是降价的原因之一。培根火腿在欧美是必需品,但在中国不是,所以以国内的饮食习惯来讲,推广恐怕需较长的时间。但单从海外并购策略来说,双汇的并购不存在失败一说,中国的品牌如果想要上升到全球性的大品牌,这种并购是一种必然。

收购Smithfield是双汇国际化战略的标志事件,并购对双汇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根据双汇提供的数据显示,并购后让双汇业务辐射到全球40个国家,拥有了100 多家子公司、12 万名员工、生产基地遍布欧美亚三大洲,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猪肉加工企业。双汇品牌从此走出了国门,迈向了世界。

另一方面,并购同样促进了Smithfield的发展。三年来,Smithfield逐渐融入了双汇的管理文化,在卓有成效的目标管理、激励和约束机制下,Smithfield经营业绩得到提升,员工人数也增加了1000多人,达到了近39000人。

双汇还向《农经》记者表示,在并购企业的融合方面,双汇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坚持科学管理,中国人管理中国的企业,美国人管理美国的企业,欧洲人管理欧洲的企业,对管理层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同时,也必须认同我们的管理文化。并购后我们的企业分布在多个国家,虽然语言和文化不同,但目标一致,实现了很好的融合。我们推行目标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管理团队的积极性来提高运营质量。”

国际化是双汇改革新的着力点,双汇期望通过业务布局国际化、资本国际化、技术国际化等来谋求企业的发展壮大。万隆曾谈到,“河南企业处在内陆,比较困难,要想走在我们同行业前面,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引进国外的资金,在体制机制上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加快推进全球化战略

然而,双汇的国际化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双汇做大做强、走向国际进程中,金融资本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2013年并购,双汇利用了国际银团的资本71亿美元,这也使得双汇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2014年,万洲国际在香港成功上市,募集资金23亿美元,通过募集资金和自身盈利,偿还了债务,降低了并购带来的高负债风险,公司财务杠杆率由当初的2.5倍不断下降到1倍之内。

此后双汇再次出手,母公司万洲国际在2014年6月又完成对西班牙肉制品巨头康博菲尔37%股权的收购,进一步推进国际化进程。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万洲国际在一年之后宣布以3.54亿美元的价格将所持有的康博菲尔全部股权售出。并且,双汇管理层去年大幅变动,更被媒体广泛解读为“失意的国际化倒逼高管层变动”,一时双汇的国际化战略饱受质疑。

当时就有投资人士分析,在双汇国际化和资本化道路上,“债务”成为了其不可忽略的致命弱点,缓解负债是万洲国际出售康博菲尔资产最重要的因素。

“万洲国际收购Smithfield欠下了债务,尽管收购完成后业绩的提升缓解了债务压力,但是业绩增长幅度并不大,企业要寻求发展空间就需要资金,但万洲国际股价不是特别靓丽,依靠增发融资偿债的可能性也不大”,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因此出售部分资产是个不错的选择。

双汇也开始谋求解决之道。去年6月,双汇集团财务公司成立运营,为国际化后的双汇进一步做大做强提供了一个金融资本运作平台,其公司财务杠杆率也进一步下降到0.4倍。

尽管充满了风险,但是双汇以战略性的眼光在海外并购之路已经占据了先机。在双汇之后,随着国内生产成本的上升、行业竞争的加剧,国内有实力的肉企才开始布局海外市场。海外优质低价的原材料、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都是国内肉企十分渴望的。

双汇表示,下一步将以全球化视野审视发展机遇,以国际化战略布局全球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各种优势,发挥协同效应,整合全球资源,做大做强。

“进入世界500强,是企业发展的里程碑。我们要把它作为新征程的起点。”万隆在致信中表示,“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加快推进全球化战略,持续提升竞争力,使万洲国际及其下属公司向更高的发展阶段迈进,为社会、员工、客户和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

猜你喜欢

双汇集团双汇国际化
双汇发展的高股息能否持续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我国上市公司高派现股利政策研究
双汇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本量利分析法在双汇集团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