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学一做”中忠实践行民政为民宗旨
2016-09-01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在“两学一做”中忠实践行民政为民宗旨
本刊编辑部
我们要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忠实践行民政为民宗旨进一步提高政风行风建设水平和为民服务能力推动民政效能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事业大发展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要求全党同志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这为我们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什么是初心?顾名思义,就是最初的理想、信念、目标。初心之可贵,就因为它是梦想起飞时最纯真、最纯洁、最炽热的情怀,是遭遇困境时坚定信心、增添力量、鼓舞勇气的精神支撑。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共产党员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八十字誓言,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一根本宗旨的确立和坚守,旗帜鲜明地揭示了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执政为民”的施政纲领、根本目的、依靠力量和评价标准。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
民政为民是对党的宗旨的生动诠释和具体体现。民政起源于民事,植根于民众,服务于民众,民政之要在于为民。“为民”既是其永恒主题,也是其核心职能和神圣使命。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惠民之政,在很多方面是通过民政体现出来的。“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本质要求决定了民政服务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推进民政事业发展的深厚根基和力量源泉在人民群众。
民政部门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民政工作的成效直接涉及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当下,民政肩负的责任不可谓不重大,它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阵地,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渠道。民政发挥的作用不可谓不重要,它事关党和政府形象,事关民生建设成效,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这个“重大”和“重要”,要求我们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以践行“民政为民”核心理念为主线,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目标,突出作风建设这个主题和解决问题这个导向,把合格党员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进一步提高政风行风建设水平和为民服务能力,推动民政效能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事业大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部署,也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繁重的背景下,要履行好民政为民的重要职责,不仅需要用共同的行为规范来统一民政系统党员的意志,而且需要用科学理论武装每个党员的头脑,用每一位党员的合格体现“民政为民”的力量和作用。
党章党规是党员必须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要坚持把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融会贯通学习,切实掌握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新形势下党员的职责使命,打牢思想基础。要把自觉践行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四讲四有”与大力弘扬“民政为民”的核心理念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以民为本、为民服务、为民解困”的民政工作宗旨,牢固树立群众观念,不断增进群众感情,以菩萨之心、大爱之心把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社会服务各项工作做细做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坚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脚踏实地,勇于开拓,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真抓实干,敢于担当,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实好,将惠民利民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问题,在补齐短板上投入更多力量,使基本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治理更加协同协作,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更加公平均衡;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传承与变革的统一中不断探索民政工作新思路和新办法,在转型与发展的结合中努力开创民政工作的新局面;坚持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职业伦理,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孺子牛”精神凝聚到新时期的民政工作实践中来,进一步展现民政工作者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民政事业的执着追求。
期待民政系统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民政干部精气神进一步提振,民政部门优良传统更加发扬光大,民政改革发展难题全面破解,民政事业科学发展不断推进。
(联系:cgeditor@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