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泗河1991~2015年洪水特性分析
2016-09-01陈国浩郑卫东郑喜东
陈国浩 郑卫东 郑喜东
防汛与抗旱
淮河流域泗河1991~2015年洪水特性分析
陈国浩郑卫东郑喜东
泗河是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的重要防汛河道,发源于山东省新泰市太平顶西侧,自东向西流经泗水、曲阜、兖州、邹城、任城区、微山七县(市、区),于济宁任城区辛闸村南入南四湖,河道全长159km,平均坡度1.13‰,流域面积2366km2。流域水系发达,有大小支流30条,其中集水面积100km2以上的河道5条。泗河干流为古老的天然河道,河道弯曲,河槽上大下小,堤身矮小单薄,防洪标准较低,中游以下防洪标准不足20年一遇。如遇超标洪水,将严重威胁津浦、兖石铁路,104、327国道,兖州煤矿,曲阜、兖州等沿岸重要城镇及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991年7月泗河出现了特大洪水洪峰流量1710m3/s,超过下游安全泄量l倍以上。下游普遍超过警戒水位lm多,给下游河段造成严重威胁,准确的资料分析为制定抗洪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避免了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2007年8月17日17时30分泗河书院水文站出现了最大洪峰流量1070m3/s,为1996~2015年最大的一场洪水过程;18日16时又出现了一次复式洪峰流量,为706m3/s。20世纪90年代河道进行治理后,洪水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根据此次降雨,对泗河流域1991年和1995年出现的洪水进行了对照分析,提出了1991年以来的泗河洪水特点,为以后泗河洪水预报分析和调度提供了科学的技术依据。
一、河道治理概况
泗河自1958年后干流中下游堤防多次进行了治理,上游陆续修建了大型水库1座(尼山水库),中型水库3座和小型水库30多座。修建了黄阴集闸、故县坝、泗水大闸、红旗闸、龙湾店闸等拦河蓄水工程。1991年泗河“9·17”洪水后,对下游8km的卡口段进行了移堤拓宽工程,大大提高了河道下游的防洪能力。从1991年和2007年泗河书院站大断面过程线可以看到河底发生的变化(见图1)。
图1 1991年和2007年泗河书院站大断面图
二、泗河历年洪峰特性
泗河上游为山洪河道,洪水暴涨暴落,源短流急,峰量高,历时短,破坏性极大。洪峰起涨急剧,一般为孤立峰或复式洪峰,洪水期洪水受涨落影响,水位流量关系呈连序绳套曲线,洪水基流小,基流对洪水基本无影响,下游无变动回水影响。
书院水文站为泗河中上游干流控制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书院镇书院村,东经117°00′,北纬35°38′,为山东省南四湖湖东山区区域代表站。书院水文站自建站以来,相继发生了 1957年、1970年、1974年、1991年、1995年、2003年、2007年特大洪水和较大洪水。书院水文站实测最大洪水发生在1957年7月,最高水位69.92m(冻结基面,以下同),最大流量4020m3/s,最大流速为6.49m/s,最大水深6.7m,流量测验采用中泓浮标法。该站多年平均径流量1.578×108m3,6~9月占全年的 84.4%,7~8月占全年的74.0%,枯季占全年的15.6%。1990以来各年最大流量见表1。
三、典型年暴雨洪水分析
1991年以来前三位年最大流量发生在1991年、1995年和2007年,2007年最大流量1070m3/s,也是1996~2015年连续19年最大流量,代表了1990年以来泗河流域的洪水特性。因此选用2007年洪水与1991年和1995年洪水进行对比,来分析泗河1991~2015年的洪水特性。
1.降雨频率分析
根据泗河流域时段最大降雨情况进行频率分析,流域7日、3日和1日最大雨量统计采用尼山、罗头、贺庄、华村、龙湾套和泗水6个国家基本雨量站。泗河书院水文站(桩号:64+500)是1957年设立的国家基本水文站。
(1)降雨特性
根据资料分析,2007年、1991年和1995年的7日、3日和1日最大降雨量情况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2007年和1991年降雨主要集中在3日,1995年降雨主要集中在7日,2007年1日和3日最大降雨量均大于1991年和1995年。
(2)降雨频率
泗河流域分布在山前冲积平原,河体坡度大,洪水汇流时间短,2007年最大1日降雨量为143.5mm,3日雨量为228.3mm。根据流域降雨特点分析,造成此次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主要是3日雨量形成。根据已有长系列资料,对泗河书院水文站以上流域年最大3日雨量进行频率分析,资料采用了1957~2007年的实测系列,经分析2007年8月最大3日降雨量频率为3%,重现期为30年一遇。
2.洪水特性分析
主要从洪峰流量、洪水总量、洪水历时、洪水超过500m3/s的历时等指标对2007年、1991年和1995年洪水进行了对照分析,见表3。
表1 1990~2015年泗河书院站年最大流量表
表2 降雨特性分析表
表3 洪水特性分析表
(1)洪水总量大
书院水文站断面2007年暴雨洪水的洪峰流量小于1991年和1995年,洪水总量与1991年持平,高于1995年。
(2)洪水持续时间短
2007年洪水持续时间小于1991年和1995年,超过500m3/s流量的历时也比1991年和1995年短。
(3)降雨集中在上游,水库拦蓄洪水量大
2007年洪水降雨集中在上游,造成了泗河书院断面上游的龙湾套水库和尼山水库均超过历史最高水位,4座大中型水库共拦蓄洪水0.43亿m3,高于1991年和1995年水库蓄水量,同时该场降雨造成了上游3座中型水库全部溢洪。
四、结论
泗河2007年暴雨洪水是1996年以来最大一次洪水过程,通过与1991年和1995年特大洪水对比分析,总结泗河流域1991~2015年洪水主要特性如下:
(1)降雨量大,洪峰流量相对较小。降雨时段主要集中在1日和3日;2007年洪水重现期为30年一遇,1日和3日最大降雨量均高于1991年和1995年,洪峰流量均低于1991年和1995年,从河道大断面图可以看出,河道断面面积增大加快了洪水波的坦化。
(2)水库调蓄洪水显著。2007年暴雨主要集中在中上游,4座大中型水库共拦蓄洪水0.43亿m3,削峰75%~80%,充分发挥了水库调蓄洪水作用。
(3)洪水总量大,持续时间短。2007年洪峰汇流时间较1991年和1995年短,充分体现了河道治理后,增强了河道的排洪能力。
泗河流域1991~2015年洪水过程中充分利用水库和河道治理后的调蓄削峰作用,避免了较大洪峰流量的出现,成功保护了泗河流域社会和人民的财产安全。此次洪水特性分析,为今后泗河洪水预报和科学调度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价值,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水文局272019)
(专栏编辑: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