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附:从《宫中朱批奏折》看苏杭织造承办晚清宫廷后妃便服

2016-09-01殷安妮

紫禁城 2016年8期
关键词:龙袍衬衣宫廷

殷安妮



附:从《宫中朱批奏折》看苏杭织造承办晚清宫廷后妃便服

殷安妮

故宫博物院宫廷部副研究馆员

清晚期政府因奢靡加速了腐败,政以贿成,因循懈怠导致清政府逐渐失去对社会诸多方面的控制,社会处于变动相对激烈的转型期。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各种时尚流行,清政府不再把服饰制度作为继承和巩固政权的手段和基础,整肃日渐衰微,因此如《嘉善县志》所云:「咸同而后渐染苏沪风气,城镇尤甚,男女服饰厌故喜新。」《清稗类钞》记载:「同光间,男子衣尚宽博……上海繁华甲于全国,一衣一服,莫不衿奇斗巧,日出新裁。其间由朴素而趋于奢侈,固足证世风之日下。」

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虽然礼、吉服尚有典章制度不可逾度,宫廷中的后妃便服还是首先时尚起来:不仅在款式上追求宽襟博袖的舒适、图案上追求鲜丽华美的奢侈、工艺上追求巧织细绣的精致,在功用上甚至也不再遵循祖制,不再上下、内外有别。从故宫博物院藏老照片上可以看到,当时最高权力者慈禧皇太后在会见外国公使夫人时竟也穿着便服中的衬衣,实在有悖清代作为立国之本的服饰制度。

从故宫博物院藏服饰文物中可以看到,道光朝以后的便服实物数量增多,款式变化,图案越来越华丽,装饰越来越繁复。翻阅档案,从《宫中朱批奏折》中可以看到,清中期以后,便服的制作数量已经非常多,说明其后宫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同治十二年十月,「传派苏州织造毓秀造办缂丝龙袍褂三套,氅衣三十六件,衬衣五十九件,解到银八万五千两,其中工料银七万五千八百一十八两」。如此大量的氅衣、衬衣的制作,说明了当时后宫

嫔妃穿着的场合较多,因此才导致需求量的增多。

再如,光绪二十年二月八日:

杭州织造英瑞奏为奉传活计,现已一律办成,报解运京交纳,恭折仰祈圣鉴事。窃奴才衙门承准内务府文开:光绪十九年七月五日奉旨;着三处织造织办龙袍褂面、氅衣、衬衣、马褂、紧身等件,各随本色本花样边,赶紧照单织办,限于本年十二月内解京,钦此。奴才伏查前项奉传龙袍褂面、氅衣、衬衣、马褂、紧身共计八十七件,系属要需,遵即照案核估料工,呈请户部指款。一面咨商浙江抚臣转饬迅速筹款,当经藩司先行拨到银两,购料开工,严督匠役攒赶。

慈禧皇太后与外国公使夫人旧影故宫博物院藏旧影中可以看到居中而坐的慈禧皇太后穿着便服中的衬衣

史料说明,到了光绪时期,由内务府督办的便服不仅款式丰富,而且已经成为宫中需用量较大的日常服饰,便服「系属要需」,说明其是比较重要的服饰,穿用场合比较多。另一方面,清晚期便服已有成熟的「本色本花样边」,可以「照单织办」,而不再是我们所见到故宫博物院藏道光以前镶边与制作都比较简单、窄袖束身、素色或暗花的满族传统便服。清晚期宫廷的便服,逐渐成为宫廷重要的服饰之一。

从史料记载管窥清代晚期宫廷便服,其制作数量较多,品种增多,设计花样完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后宫嫔妃便服背离了清初统治者的立国之本最初的清代宫廷便服相对简单洗练,装饰较少,实用性较强。后来逐渐受民间「十八镶」(即镶十八道花边)影响,边饰繁复起来,并有「越繁越美」的趋势。这不仅反映了晚清统治者不再将保持游牧民族服饰束身、窄袖、简约、实用特点的服饰制度作为维护巩固政权的手段之一,也反映出服饰制度在政治制度中重要性的衰微。服装款式逐步追求舒适、华美和奢侈,是政治衰落的必然结果。

从另一方面来看,清末至民国以后,华美的氅衣、衬衣与满族服饰特点鲜明的袍服相融合,逐渐演变成为旗袍,进而成为中华民族服饰中的亮点。

清 线描半彩云凤纹纸衣样故宫博物院藏

清道光 绿色团龙纹暗花直径纱单氅衣身长一三六厘米 袖长一一〇厘米 袖口宽三〇厘米 下摆长一一二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猜你喜欢

龙袍衬衣宫廷
衬衣面料三维虚拟展示系统的开发
明代宫廷队舞考论
传承传统美食,匠心守护美味——龙袍蟹黄汤包
神奇衬衣
歲朝图 帝王宫廷篇
夕为“皇室宫廷饮” 今入寻常百姓家
宫廷古法白米饭
衬衣男vsT恤衫
花田种画
解开偶像的衬衣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