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Ⅹ)
2016-09-01昝廷全
昝廷全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系统经济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24)
系统思维(Ⅹ)
昝廷全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系统经济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24)
系统科学是二十世纪留给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其核心思想就是系统思维。本文介绍了与系统思维相关的8个专题。每一个专题的内容都由三个模块构成:所论专题+有关现有理论+系统经济学视角。这种联系相关专题介绍思维的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系统思维。
系统科学;系统思维;系统经济学
(260)人是世界的缩影
有句歌词唱到:“我还是我,你还是你,只是多了一个冬季”。其实,我不可能还是原来的我,你也不可能还是原来的你。人生的历程就是一个和外部环境不断系统化的过程。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是基本载体、是“基核”。这个意义上的人属于哲学意义上的“本我”。但是,随着人的成长,和外部环境的联系越来越多,或者说社会化和系统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一个人可以参与到许多组织和系统当中并成为其构造性元素。这些不同层次的组织和系统又反过来对“本我”进行塑造和折射,使人从“本我”变成“超我”,即:本我→超我,由此实现从“本我”到“超我”的升华。
由于人的系统化的水平不同,“超我”是分层次的。如果用(我)0表示本我,用(我)n(n≥1)表示超我,则有不同层次的超我,即存在一个从本我到超我的序列:
(我)0→(我)1→(我)2 ......(我)n→(我)n+1......
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都不是本来的自己,每个人都是环境的产物。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推论:每个人都不是纯粹个体化的,人是世界的缩影。当然,每个人的能力也不是纯粹个体化的,而是社会相应能力的缩影和折射。这就给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以通过描述一个人的成长历程来反映和映射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正因为如此,从绘画艺术来讲,通过人物着装的变化就可以反映出时代的变迁。
(261)功利约束的脆弱性与思想相知的稳定性
这次(2016-1-25)回郑州办事,只想“轻轻回来,不吵醒往事”,事先没有告诉任何朋友,自己住酒店,一个人吃饭。少了一些和朋友在一起的热闹,多了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我2001年开始在郑州大学担任商学院院长,带过不少博士生和硕士生,结交过不少朋友。多年之后,再回到郑州,虽然不想吵醒往事,但是,在心底仍有几个人还是想见一见。于是,就产生了两个问题:第一,到底想见谁;第二,谁还愿意来见。
仔细想想,当年随叫随到的人,可能仅仅是因为有功利约束。这个约束一旦解除,过去的种种就一去不复返了,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记得西方政治学中有句名言:“没有永恒的敌人,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国家利益”。但是,在人类社会进入系统时代的今天,国家与国家之间完全有可能通过有效沟通实现合作共赢。合作共赢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适合于各个层次的行为主体。这里暂且不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
当然,自己最想见、估计也愿意来见的人一定是在思想层次上相通的人。思想层次的相知来源于知识结构的耦合与重叠,从根本上无法解除。思想层次的相知相惜深入内心,属于长期记忆的范畴,相当于“灵魂深处闹革命”,不会轻易改变,除非知识结构发生突变,因而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于是,就更加明白了什么人值得永远珍惜,什么人只是曾经路过而已。思想上的相知相惜弥足珍贵、可遇不可求,有些人终极一生可能都没有一个“灵魂伴侣”,所以才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远古哀叹。
(262)单身男女的本质是“自成系统”
在特定的中华文化的语境里,单身男女是相对于结婚成家而言的。从系统思维的角度来讲,单身男女的本质就是每个人都“自成系统”,不需要婚姻的另一半。当然,从生物学的意义上讲,每个人都是一个系统。但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单身男女“自成系统”,是特指单身男女一个人作为独立的家庭存在。
个人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元素,家庭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基本组织单元。一般来讲,家庭至少包括夫妻二人和至少一个孩子。因此,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家庭是家庭的“极端形式”。人类社会从群居到出现家庭,一个重要的社会影响就是催生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财产继承制度。这是整个私有制度的基础。
现代社会,男女平等,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财务独立和财务自由。由此,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了极大的解放。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实现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直接连通,使得个人可以彻底的“从组织中走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参与经济社会活动,使得所有的社会组织(包括家庭)直接“扁平化”到个人。这可能是单身男女现象出现的社会基础。
在一夫一妻构成的家庭内部,可以有男女分工。在一个人构成的家庭中,显然不存在这种分工,只能是“既当爹又当妈”。因此,无法享受分工带来的好处。当然,家庭的本质是契约。单身男女即使不成家,也可以使用“契约”的形式选择相对稳定的生活伴侣。这种非婚形式的生活伴侣虽然不受婚姻法保护,但可能更能动态的体现当事人的偏好。根据我们的观察,单身男女会越来越多,社会应当在单亲子女的教育与抚养方面给予更多的宽容与理解。
(263)一个人就相当于一个“优盘”
科学技术发展至今,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越来越多,能够观控的自然过程越来越多,对外部世界的干预程度达到了空间水平,以至于有人认为“人类已经变成了一种对自然界影响巨大的地质力量”。也就说,指向人类外部的认识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相对来讲却十分薄弱。
在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一直都是把人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即把人作为一个“黑箱”。经济学研究也是如此。本来经济学研究人的需求偏好时应当打开“黑箱”,探讨决定偏好和需求的影响因素。但是,经济学恰恰采用了回避的办法,直接从偏好假设开始,即假设偏好满足三条基本公理。这样一来,就直接阻断了真实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和经济学的联系,使得经济学成为了科斯所说的“黑板经济学”。在系统经济学研究中,我们将人这个黑箱打开,用“知识结构”来表征人,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知识结构。
我们认为,偏好是由人的知识结构决定的。知识结构可以通过学习不断改善和提高,因此,偏好也将随之发生变化。比如,本来不吃辣椒的北方人到了湖南久了,也会吃起辣椒来。这样一来,偏好就不再是不可分解的一个黑箱,而是变成了可以分析其变化机制的研究对象。
把人用知识结构来表征,对于信息产品的消费问题研究具有极端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讲,信息产品消费与消费者的知识结构密切相关。如果仅仅停留在人是一个黑箱的层次上,根本无法研究信息产品的消费机制,而只能做一些唯象层次的统计分析。
(264)每个人的决策都是最优的
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决策的过程。小的决策包括几点起床、吃不吃早餐、使用什么交通工具上班等;大的决策包括上学、就业、结婚等。所以,有人认为,经济学就是一门研究决策的学问。诗人柳青说:“人生的道路固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柳青所说的“几步”就是我们在系统经济学中提出的“临界点上的选择”,即临界战略。临界战略的意思是说,在临界点上,选择决定成败。有人认为,由于理性有限,人的决策不可能是最优的。我们认为,这里首先存在一个“参考系”问题,即是不是最优是相对于谁而言的;其次,必须搞清楚决策的机制和过程。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于别人的特定知识结构,当他从外界接收一条信息或者有一个“当前事件”进来的时候,他就会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对外来信息或“当前事件”做出反应、选择和决策。因此,传统控制论认为,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是不对的,信息只是决策的“启动”因素,相对于同样的外部信息和“当前事件”到底如何决策取决于当事人的知识结构。每个人的决策相对于自己的知识结构而言都是最优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人可理喻,才能对人进行研究,也才有各门以人作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社会科学。
也就是说,在每个人的知识范围内,他所作出的每项决策都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这里的“自身利益”是由他的知识结构决定的,并不必然的和他的真实利益一致。这里存在认知利益(Perceived benefits)和真实利益(Real benefits)的分离问题。即使是神经病患者的决策也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萨缪尔逊特别强调了最大最小原理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将其放在本文的框架内就会更加明白其积极意义和适用条件。
(265)“孟母三迁”:学区房的远古模型
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在孟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只剩下孟子和母亲相依为命。起初,他们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自然的就和其他小孩一起学起了丧葬游戏。孟母感叹:“这里不是孩子应该居住的地方”。于是,就搬到了集市旁边居住。这里靠近屠宰场,孟子又和邻家小孩学起了生意买卖和屠宰牲畜之类的事情。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孩子应该居住的地方”。继而又搬家到学府附近。每月初一十五,官员们纷纷进入文庙祭拜孔子,行跪拜礼,进退拱手相让。孟子见了,每每学习并记在心里。孟母喜叹:“这里才是真正适合我家孩子居住的地方”。这就著名的“孟母三迁”故事:墓地→屠宰场→学府。
“孟母三迁”可以看作是“学区房”的远古模型。这里涉及经济学中的外部性问题。墓地和屠宰场直至今天也依然存在负外部性。孟母认为,在目的和屠宰场周围不适合她家孩子孟子居住,其实别人家的孩子在此居住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显然,“学府”具有正的外部性。直到今天,学校周围的房价也依然明显高于其他同类房价。
继“孟母三迁”之后,南朝又出现了一个“百万买房,千万买邻”的故事。南朝有一个叫宋集雅的南康郡守被免官之后,在吕僧珍家旁边买了一处住宅。吕僧珍颇具军事才干,为人鞠躬谨慎,素有极高的声誉。有一天,吕僧珍问到了宋集雅这个住宅的价格,宋集雅回答说:“一千一百万”。吕僧珍惊奇买价太贵。宋集雅说:“我是用一百万买了这个住宅,那一千万是买了个好邻居”。好人散发出正能量,具有正的外部性,因而也抬高了周围的房价。
(266)理性有限的真正原因
古典经济学假定,每个人都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这个假定被后人称为“经济人假设”。这个假设是整个古典经济学的基石。这个假设又暗含了这么两个假设:1、个人认识到的个人利益(认知利益)和个人的真实利益是一致的。我们已经指出,二者并非总是一致。例如,糖尿病患者在发现糖尿病之前可能偏好甜食,认为甜食能够给他带来更高的效用和满足。而实际上,甜食对他的“真实利益”是有伤害的。2、完全理性。即经济人所做的所有决策都完全是“客观上”最优,即满足真实利益最大化原则。
社会协作系统学派创始人切斯特-巴纳得(Chester I.Barnard,1886-1961)认为,人并非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而是只具有有限的决策能力和选择能力,并从“有限理性”的原则出发对“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假设进行了修正。诺贝尔奖得主西蒙(Harbert A.Simon)继承并发展了巴纳得关于人的决策能力有限性的思想,在1947年出版的《管理行为》中对“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假设提出了质疑:“单独一个人的行为,不可能达到任何较高程度的理性。由于他所必须寻找的备选方案如此纷繁,他为评价这些方案所需的信息如此之多,因此,即使近似的客观理性,也令人难以置信”。他认为,由于人们通常都不可能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况且人的大脑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人在一般条件下都只能拥有“有限理性”,人们在决策时不可能追求“最优”的结果,而只能追求“满意”的结果。
西蒙把理性有限的原因归结为“信息不全”和“能力有限”。我们曾经指出,信息是决策的启动因子。面对同样的信息或“当前事件”,做出如何的选择和决策完全取决于决策人的知识结构。能力是比知识结构更加综合的概念,但和知识结构也密切相关。在西蒙的表述中有两个关键词:单独一个人和客观理性。
知识分为三个层次:个人知识、社会知识和客观规律。根据“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原理,社会知识大于任何个人知识。按照哲学原理,客观规律只能逼近、不能完全达到。因此,个人理性弱于集体理性或社会理性,社会理性相对于客观规律而言又是有限的。所以,贝克尔认为,可以利用市场理性去整合企业或个人的非理性。从本质上讲,理性有限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对于客观规律认识的局限性。只有掌握了客观规律,才能发现真实利益。
(267)长安易居与北京房价
北京的房价一直是近几年的热点话题,由此引伸出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宜居问题。从统计意义上讲,房价高,宜居指数下降。但是,对个人来讲,因人而异。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当年参加科举考试,刚到京城,拿着自己写的诗集去拜见当时的名流顾况。顾况看到白居易名字中的“居易”两个字,凝视着白居易说:“(长安)米价很贵,因此居住不易呀”。顾况边说边翻阅诗集,当他看到第一篇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马上惊讶的赞赏说:“吟出这样的诗句,居住长安算是容易了”。从此,顾况开始向人宣扬和推荐白居易,使白居易名声大震,实现了从“长安米贵,居住不易”到“有此诗句,居天下亦不难”的转变。
从上述“长安易居”这个故事可以引伸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城市是否宜居还与个体因素有关。从二十多岁开始,先后同意、邀请和欢迎我去工作的单位至少包括: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安徽大学、河南大学、四川大学、深圳大学等等,遍布现在所谓的北上广深等大城市。这些都是我没有去工作的单位。有的大学甚至给我办好了工作证,开好了工资卡,安排好了住房。我后来做了个别大学的兼职博士生导师。就我自己的生活经历而言,一个人最为重要的就是不断的超越自己,做更好的自己,每天前进一点点,慢变量决定人生的最后高度。
[1]昝廷全.系统经济学进展:2013-201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昝廷全.系统经济学史记:1985-2012[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昝廷全.系统经济学探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昝廷全.系统经济学学术散墨[M].北京:中国书店,2012.
[5]昝廷全.系统经济学原理:概念、原理与方法论[M].香港:经济与法律出版社.
[6]昝廷全.系统管理模式[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音像教材出版社,2003.
[7]昝廷全.沟通就是零距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8]昝廷全.产业经济系统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9]钟学富.社会系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0]何正斌(译著).经济学300年[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11][美]加来道雄(MichioKaku)(著),伍义生,杨立盟(译).物理学的未来[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2.
[12]清崎·莱希特.穷爸爸富爸爸[M].海口:南海出版社,2008.
[13]塞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与重建世界秩序[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14]昝廷全,昝小娜.系统需求理论初探[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
[15]昝廷全,刘彬,徐林发.特征尺度理论:经济学中的短期、长期与可持续发展[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2,(6).
[16]昝廷全.临界战略初探[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2,(10).
[17]昝廷全.层级战略初探[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2,(10).
[18]昝廷全.创建企业的三个理由[J].企业活力,2004,(4).
[19]昝廷全.关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问题的系统经济学透视[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
[20]昝廷全.经济系统的认识和描述:认识相对性原理[J].经济学动态,1997,(2).
[21]昝廷全.企业实现可发展的资源位对策[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2).(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2年3月转载.)
[22]昝廷全.如何从‘零’创建大型企业[J].企业活力,2002,(1).
[23]昝廷全.特征尺度理论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层级结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2,(5).
[24]昝廷全.系统经济学研究:层级过渡原理[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
[25]昝廷全.系统时代:从“规模经济”走向“系统经济”[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8,(2).
[26]昝廷全.系统营销的三个基本原理[J].企业活力,2002,(9).
[27]昝廷全.制度边界的类型与意义[J].经济学动态,2008,(12).
[28]昝廷全.制度研究的历史深度[EB/OL].昝廷全博客,2013-05-29.
[29]昝廷全.资源位第三定律:连通性的经济学[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
[30]昝廷全.资源位定律及其应用[J].中国工业经济,2005,(11).
(责任编辑:龙学锋)
【系统思维】
激励思维分享智慧
Systems Thinking(Ⅹ)
ZAN Ting-quan
(Chinese Center for Systems Economics Research,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24,China)
The system scien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chievements of sciences in the 20th century.Systems thinking is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among systems sciences.8 topic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Every topic encompasses three modules:related topic + related theories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s economics.It will be very helpful for the readers to 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systems thinking that introducing systems thinking with concrete topics.
systems science;systems thinking;systems economics
2015-11-12
昝廷全(1962-),男(汉族),安徽界首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tingquanzan@cuc.edu.cn
F092
A
1673-4793(2016)04-007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