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卫星,为公共服务插上翅膀
2016-09-0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卫星直播管理中心杨一曼
● 文|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卫星直播管理中心 杨一曼
直播卫星,为公共服务插上翅膀
●文|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卫星直播管理中心杨一曼
☆ 杨一曼主任
拒绝山寨 全面扩大用户覆盖
从2008年我国发射的第一颗直播卫星中星9号到现在已有8年,目前,我国直播卫星总用户数已超过8000万,是全球规模最大、用户最多的直播卫星平台。直播卫星“村村通”、“户户通”以其覆盖范围广、接收成本低、信号质量好等突出优势,解决了广大边远地区用户听广播看电视的难题,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2015年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下简称“总局”)逐渐关停直播卫星清流(免费)节目信号政策的积极引导下,达到了疏堵结合的效果,使原来收看“山寨锅”、“境外锅”的用户逐步转到“户户通”平台,直播卫星用户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15年12月31日,直播卫星户户通用户超过5000万户,第二批15个整省推进户户通工程取得重要进展。宁夏、甘肃、青海、贵州、广西、新疆、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省(区)已基本完成了“村村通”和“户户通”建设任务,基本实现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全覆盖。目前二期工程正在进行中,还将有超过1200万用户受益。同时通过遍布全国的直播卫星专营服务网点,属于直播卫星服务区域的老百姓可以自行购买直播卫星接收机,享受广播电视公共服务。
中国东海近海海域高分一号卫星影像该图(成像时间2014年12月20日) 为中国东海近海海域高分一号卫星影像(16m分辨率)。图中蓝色的海域中有许多规则形状的黑色矩形或多边形为筏式吊养或网箱海洋养殖。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供图
推动定向覆盖。定向覆盖,指的是省级地面频道广播电视节目的上星。有很多省直播卫星的用户量非常大,而省台节目有很多老百姓在本省还看不到,需要通过直播卫星来实现省台节目的扩大覆盖。地方节目上星定向覆盖工作目前已取得可喜进展,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贵州省、西藏拉萨市、海南三沙市等四个地区14套地方电视节目上星播出,为上述地区的700多万户农村家庭提供本地节目服务。
项目带动 重点推进行业应用
大力推广直播卫星移动接收行业应用,配合浙江、广东、海南等省推进海洋渔业“渔船通”项目,装船1.8万艘,覆盖人数20万人。以海南省为例,截至2015年12月,海南省南海渔船通广播电视工程第一期工程的A、B两包共2617套设备已全部完成安装,并通过了联合验收组的整体检查验收。南海“渔船通”广播电视工程是一项维护国家主权、服务渔民生活的政治工程、民心工程、创新工程,通过在大中型渔船上安装卫星广播电视船载移动接收系统设备,让渔民在出海作业期间能够收看58套电视节目、收听44套广播节目。
2016年,总局卫星直播中心的主要落地项目是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合作的“供销通”。2015年10 月27日,总局卫星直播中心与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声像中心签约启动《三农视窗》卫星数据广播覆盖工程及“供销通”直播卫星推送平台建设项目。该项目拟对分布在全国乡村的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点,供销合作社主办的综合服务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社员分期分批部署“供销通”卫星接收终端设备,在全系统组织和动员其所属机构、单位、公司和服务网点在保证定点、定时接收《三农视窗》数据广播节目和供销视音频推送节目的基础上,为中国供销合作社开展“互联网+”业务提供支持,努力打造“供销通”《三农视窗》卫星数据广播平台。“供销通”推送平台将形成全国供销系统的“供销通”行业专网,并通过分布在全国乡村的100多万个供销合作社实体经营服务网点,搭建落地终端无线移动覆盖网络,实现对系统及农村用户的电视信息接收服务,为农民群众提供综合资讯服务,进行文化宣传、科学普及、政策传递,让广大农民群众尽快体验到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节目与信息服务。
另外,中心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共同推进直播卫星民航机载接收业务,2015年9月3日试飞成功,机上乘客收看到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天安门阅兵活动的直播节目,第一次实现了在飞机上收看电视直播节目。2016年将在国航客机上分批安装机载接收系统,届时将有更多的乘客在飞机上享受到直播卫星节目,为旅途增添新的色彩。
融合发展 大力实施“广电+”战略
2016年直播卫星将迎来更具挑战的一年,我们必须走融合发展之路,以合作共赢谋长远发展;必须走发展与管理并重之路,以规范管理谋长远发展;必须走公共服务与产业发展结合之路,以用户需求谋长远发展。
一是扩大直播卫星惠民群体。推动公共服务向标准化、均等化、高水平迈进。加快整省推进地区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实施步伐,加快推进省级和地方节目上星定向覆盖。完善直播卫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调动广电部门、生产企业等各方的积极性,加强有线未通达农村地区专营服务网点建设的密集度和延展度,逐步形成“县级及以上有机构管理、乡镇有网点支撑、村组有专人负责”的售后服务体系,让更多的老百姓能够便利地享受到直播卫星公共服务。
二是加强对市场的规范和引导。积极管控,主动作为,完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规范企业生产行为,加强对专营服务网点销售、安装行为以及售后服务质量的监督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对零售市场销售渠道、代理机制、用户行为的研究分析,优化专营点审批的流程和方法,使布局合理,信息真实,管理有效,确保直播卫星户户通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提升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综合客服系统的部署和上线运行,进一步丰富微信客服平台功能应用,积极推进属地客服建设,努力打造有特色的方言、少数民族语音服务。依托公共服务用户数据分析平台,深入分析、挖掘现有各类信息数据,为实施精细化服务提供决策依据。适时开展收视率调查试点,采集分析用户收视数据,实现超大规模用户的精细化管理和服务。完善前端播出平台,确保安全播出。
四是深化直播卫星公共服务范围。创新业务形态,丰富服务内容,积极开展高清业务、推送点播业务和智慧家庭业务。推动民航飞机通、铁路火车通、长途客车通和航运船船通,满足移动人群的实时收视需求和行业用户的内容分发需求。加快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共同构建新型农村电视电商服务平台。
五是提升技术支撑水平和竞争能力。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做好用户管理系统升级和扩容工作,完成统一门户的建设部署。推进智能终端,形成直播卫星终端系列,方便业务应用的加载,为行业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业务应用和技术手段。开展直播卫星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应用研究,形成完整的内容传输保护机制。适时推出具备内容分发功能的终端,推动直播卫星机顶盒本地WiFi交互应用,扩展综合服务供给能力,提升公共服务行业竞争能力。
六是探索直播卫星融合发展之路。把握国家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的契机,大力实施“广电+”战略,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加快直播卫星广播电视与互联网、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努力实现农村直播卫星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升级。制定直播卫星增值服务总体规划,适时开展增值服务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