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国行动中的后勤考量

2016-08-31邱婷婷

现代军事 2016年4期
关键词:后勤人员战备方针

邱婷婷

编者按:自二战结束以来,多国行动已经逐渐成为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打击地区及国际社会共同敌人的有效手段。多国行动意味着统筹规划、合理调度,对联合部队的情报、后勤等工作压力巨大、要求极高。美国陆军《持续保障》杂志2015年9~10月号刊登了署名艾德里安·加梅中校的文章,详细阐述了多国行动中后勤保障方面的核心要素。

位于德国霍恩菲尔斯的多国联合战备中心(JMPC)的成功之处在于,这里不断训练出能够执行地面联合行动的部队。后勤人员在联合行动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他们既要持续保障所在部队的行动,同时又要执行自身的战时任务。旅和营一级的指挥官必须明白,如果没有这些后勤保障单位,机动作战部队将寸步难行。

旅级部队无法在燃料告罄时机动,装备无法自行维护和修理,士兵无法自我治疗,弹药无法自行分发,零件也无法凭空制造出来。

只有通过后勤保障单位的协调和努力,以上所有的一切才能得以实现。本文论述了多国环境中基本的后勤考量因素,这些注意事项在典型的多国联合战备中心训练活动中常常被忽略。

成功六要素

在JMRC实施多国作战行动的时候,为了赢得胜利,后勤人员必须理解和把握以下内容:

国家限制

特遣组织

指挥与保障关系

关键赋能系统

行动方案和保障方针

保障演练

当后勤人员理解了这六大要素后,他们就能更好地去为所在的特遣编队或多国部队计划和实施持续保障。

持续保障或许是一名后勤人员的职责,但指挥官不能因此削弱对于持续保障的关注。如果不对后勤保障能力进行充分考虑,机械化部队将无法实现远距离机动。

国家限制

受国际经济形势整体下滑的影响,世界主要国家在国际安全需求持续增加的同时,国防支出却逐渐减少。作为北约的武装力量,以多国部队的形式继续共同战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参与国,都有各自不同的国家限制。

这些限制划定了各国军人的行动范围,以及在训练和演习中能够提供的保障类型,覆盖了从医疗救治到装备采办的各个层面。

在后勤保障军官们能够真正了解特遣部队的组织架构和必要的保障要求之前,其参谋人员务必仔细考虑携带哪些资源投入战斗,以及具备何种必要的能力。

为了解决后勤保障问题,美国国务院、作战司令部和陆军勤务司令部(ASCC)不定期进行战略磋商,最终达成了采办与交叉服务协议(ACSA)。

ACSA是美国与其同盟国或联盟伙伴间以换取保障而制定的双边协议。这些保障包括Ⅰ类(给养)、Ⅲ类(石油、油料和润滑剂)、Ⅴ类(弹药)、Ⅶ类(主要成品)物资和运输。ACSA经过仔细修订,旨在提供相互后勤保障,以便减轻单个国家的负担,使重要的通用后勤手段更具灵活性,同时提升各国之间的互操作性。

ACSA已经纳入到演习保障协议(ESA)中,该协议清楚地界定了各国能否为演习提供保障。这些协议对于所有签约国来说都是合同性的,并且决定了费用预估。每个参与国家的国防部长必须签署这些演习保障协议,以便建立起保障关系。如果没有这些协议的清楚描述,在对多国伙伴实施支援的过程中就很容易意外地违反法律或开支未经授权的经费。

在多国联合战备中心,后勤人员必须仔细考虑各国所携带的资源,以及美国允许提供什么资源,因为所有的国家为训练提供的资源并非完全相同,美国也不能总是解决他们的资源短缺问题。

在多国联合战备中心最近一次轮训中,有一个最好的事例说明了这种倾向性问题。那就是某国携带了50口径的机关枪到达战备中心,却没有带相应的撞针。

多国联合战备中心看到其补给系统的库存中有同型号的撞针,但却不能合法地向这个国家提供,因为对武器零部件的再补给并没有包含在那场演练的演习保障协议中。如果没在演习保障协议中清晰地注解,以及地面持续保障人员没能清楚地理解,任何类型的保障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国家限制和国际协议都是与多国特遣部队协同行动的关键因素。通过多国联合战备中心的演练,可以洞察未来联盟伙伴关系将会面临的挑战。

特遣组织

多国联合战备中心坚持认为,三组军人必须既了解特遣组织又了解指挥与保障关系。这些军人分别是:(旅和营一级)指挥官,(旅和营一级作战部门)作战军官和后勤人员(包括保障行动军官[SPOs]和旅级后勤部门军官)。

每个人都能看到指挥所公布的特遣组织表——用实线或虚线盒子描绘的那些单位排列在一个司令部分队的下方。特遣组织代表了编队因在战场上的不同功能而划分的不同类型。美军的旅一般拥有两个诸兵种合成营,一个装甲兵中队,一个炮兵营,一个旅属工兵营和一个保障营。

在支援一个装甲团的时候,应该了解清楚一个坦克连有多少辆坦克,这些坦克将消耗多少燃料,以及多少人员将需要的食物、水和弹药的基本携行量。通过研究特遣组织,指挥官可以确定以现有装备和人员其部队能够执行什么任务,以及什么是后勤能够保障的或不能够保障的。

后勤人员必须对后勤无法保障的情况有相应的缓和策略,或是必须向其指挥官明确报告短缺情况,以识别在作战过程中该部队在哪儿可能和将会遇到风险。

同样,指挥官们和后勤人员必须理解多国伙伴在旅特遣组织中的作战行动。支援多国伙伴并非一个新的概念,透过美国历史,透过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我们早已对其熟知。

美国军队不仅必须接受而且要掌握在其配属特遣组织中行动的多国部队,克服这当中的障碍,通常可在指挥所编配带有适当通信设备的联络官。

为了克服固有的语言问题,联络官们应该将注意力聚焦于有关编队的关键信息。例如它们可能包含如下问题:

他们有多少人?

他们携带有什么装备?

他们的散装燃料的容量是多少?

他们使用什么类型的燃料?

他们怎样维修和申请零部件?

他们需要什么弹药?

概述参与国所做及所供的国家限制是干什么的?

他们能用什么资源实现持续保障?

法律上允许他们提供什么资源?

尽管各国军队存在差异,但其基本需求是相同的。各类补给品对维持任何部队都十分重要。美国后勤人员无法一直按照国家限制、采办与交叉服务协议或演习保障协议为多国部队提供持续保障,所以旅的后勤主管(保障行动军官)必须弄清楚这些多国部队能自我保障什么以及如何保障。

一旦后勤人员清楚了多国特遣部队的特遣组织、多国部队将如何自我维持,以及美国部队能够提供什么保障,那么他们就可以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接下来对持续保障计划的影响上了。

艾德里安认为现在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确定编队能力、支援要求以及美国上级后勤部队或伙伴国家的后勤短缺上来。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勤人员就能够开始分析多国特遣部队的指挥与保障关系了。

指挥与保障关系

除了了解特遣组织之外,计划人员需要重视指挥与保障关系。从最基本的层面来看,这些关系确定了在特遣组织中谁负责再补给和谁保障谁。通过国家限制和国际协议,我们能知道哪些被授权,但指挥与保障关系才能准确地反映由谁负责。

尽管指挥关系可能发生改变,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保障关系也将随之改变。一个连可能会因为某项特殊任务被临时指派到另一个不同的营,但其原本的保障关系仍然保持不变。这将影响再补给行动和整个保障方针。

另一个常被忽视的涉及指挥与保障关系的是旅保障地域(BSA)。许多单位,比如多国部队和美国部队中的后勤保障连,就在旅保障地域驻扎和行动。更高级别的后勤梯队可以部署在旅保障地域。旅工兵营的分队一般也部署在旅保障地域。

旅保障地域不仅部署有旅保障营(BSB),还有汇聚到一个地方、处于旅保障营营长控制下的混成编队。这就使旅保障地域内的指挥与保障关系(BSA)至关重要。

旅保障营不可能独自防护旅保障地域。因此,旅保障营营长必须与部署在旅保障地域的部队建立一种指挥关系,并经旅长批准。旅保障地域内的这种关系被称为战术控制。

每支借驻的部队必须整合到基地防御计划中。尽管接敌前的地点和阵地明确规定了谁提供支援和安全保护,但现有力量也同样是个考量重点。确保清楚掌握整个旅作战地域内所有可用的后勤保障力量,避免将所有的直接保障责任放在旅保障营一级并就该类事情向指挥官提供建议,是后勤人员的职责。

同其他国家的部队一起进行特遣编组的多国连或排将提升战斗力;但是,这也会造成后勤上的短缺。就国家限制而言,有可能某个国家将不同意为配属单位提供给养和燃料,从而造成后勤短缺。

例如,把一个丹麦的坦克连特混编组到罗马尼亚的特遣部队中,旅的后勤军官就得考虑将如何为这个发生了临时变化的特遣组织提供持续保障。如果特遣组织没有发生变化,这个丹麦的坦克连会从丹麦的后勤连得到持续保障,而罗马尼亚特遣部队会从罗马尼亚后勤连那里获得补给。

正是由于特遣编组的变化,罗马尼亚的后勤连不能为丹麦的坦克连实施持续保障行动。因为装备的不兼容,罗马尼亚后勤连无法为丹麦坦克连调拨维修部件或是提供燃料。所以,丹麦后勤连必须与配属的丹麦坦克连保持保障关系。

当把美国连队特混编组到其他国家的特遣部队时,这样的问题仍然存在。比如,一个美国坦克连被配属给罗马尼亚特遣部队,罗马尼亚前方保障连并没有配备维修美国装备的设备,同时燃料的兼容性也是个挑战,因为美国部队用JP8,而北约的部队用的是柴油燃料。由于国家限制,这支罗马尼亚的特遣部队也不能为美国编队提供补给。

解决的方法可能是使美国前方保障连仍对配属的美国坦克连或旅保障营遂行直接保障,为支援美国坦克连而向罗马尼亚特遣部队输送补给品。

同样,谁负责报告配属的美国编队的后勤数据呢?这要求对保障计划有同步和共同的理解认识。若不了解特遣组织的变化和指挥保障关系,部队将很难弄清楚谁将保障谁。

关键赋能系统

下一步后勤人员要帮助本旅看清自身的战斗力量。后勤人员必须协助他们的旅通过理解可用的关键赋能系统,更好地实现战斗力量的可视化。美国编队中的后勤人员必须考虑部队的编制和装备修正表,知晓关键作战装备,并关注规定的领先武器。他们应该根据战斗功能看待关键赋能系统,并通过使用“射击,机动,通信和维持”方法评价其完好性。

为什么需要按战斗功能来跟踪装备呢?装备设计出来是为了遂行某项特殊任务和达成目的的。例如,M9装甲战斗推土机,高机动性工程挖掘机,以及D7推土机都是防御准备过程中的关键性赋能装备。如果没有适时跟踪这些装备,那么部队可能在需要的时候就不具备完成任务的足够能力。

反之,当部队转入到进攻时,突击开道车辆可能是最需要的装备。了解任务,熟知装备,以及明确什么是旅级战斗队想要实现的,是一个协调平衡的行动。

通过了解关键赋能系统,后勤人员能够建议改变维修优先顺序以保障任务所需。这同样适用于多国部队。

后勤人员主要关心的是用来分发、加油、储存、搬运、抢修,以及后送人员与装备的设备。多国编队的后勤部门或后勤连长必须为保障行动军官提供有关他们后勤装备的信息。通过了解关键后勤赋能系统,人们就可以收集有关散装燃料容量、后送资产,以及抢修资产的信息。

后勤人员必须界定与战斗力量相关的资产,并开发便于阅读和展现这些信息的手段。编队的战斗力量和持续保障能力的图示,被称为后勤通用行动图。

后勤通用行动图是一个起点,即我们所谓的初始演习数据,它使得部队在行动开始前能够从后勤角度审视自己。没有初始演习的基准数据,后勤人员就不能提供可行的或适合的能够持续保障机动特遣部队的保障方针。

行动方案和保障方针

制定保障方针,要求后勤人员(旅保障营营长、旅后勤军官和保障行动军官)了解旅的行动方案。行动方案的制定是关键性的一步,后勤人员必须全程参加。

后勤人员的工作是利用对关键赋能系统和战斗力量的运行估算去决定怎样为机动部队提供持续保障。后勤人员评估每个推演的行动方案的后勤可行性,确定每个后勤功能的关键性需求,识别潜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决定保障是否能跟上作战行动的节奏。

后勤人员必须不断评估保障行动方案所需的所有后勤功能的状况,并将其与可用的资产进行比较。对于后勤人员来说,现有资产不仅包括战场上使用的装备,而且还包括那些不能遂行任务的装备(NMC)。因此后勤人员必须让旅级战斗队指挥官了解NMC能否在执行任务时及时可用。

后勤人员必须查明潜在的后勤上的短缺,并制定缓和策略以消除或减少这些短缺的影响。准确地预测每项后勤职能的需求,能够保证不间断的保障。

后勤人员要核实输送次数,并确保有用于保障各行动方案的手段。批准行动方案的结果是预先号令,它明确旅的中心任务和下属营的任务(主要行动和保障工作),实时更新的指挥官意图,行动方针(什么部队正在去哪,以及将做什么),分配给下属部队的主要任务,更新的时限和演练。

一旦后勤人员理解了经批准的行动方案,他们就能够拟制保障方针了。当后勤人员参与行动方案拟制时,要在平行和一体化的同时细化保障方针原则,而不是在旅制订计划工作之后。当后勤人员等到作战行动命令出台后才拟制保障方针,那麻烦就会随之而来。

保障方针要详述后勤人员将如何在作战行动的各个阶段持续保障部队。多国联合战备中心的轮训通常分三个阶段:接敌、防御和进攻。三个行动阶段需要三个截然不同的保障方针。

阶段的变化是任务变化了,任务的变化是行动方针变化了。如果行动方针发生了变化,保障方针也随之改变。一旦保障方针制订了后勤计划就将成为—项可执行的行动。

保障演练

旅的后勤领导必须确保其他领导明白行动方针、保障方针,以及输送、维修、医疗后送和再补给的协同性。为此,旅的后勤人员应通过进行保障演练将之明确。

演练表明了指挥官的意图,并为共同理解行动方针创造了条件。指挥官通过演练可以确定额外的摩擦点和增加的风险,并为其制定缓和措施。

后勤人员进行持续保障演练是为了确保下属后勤部队明白,在各个行动阶段的时间和空间中持续保障将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及怎样遂行。这样的演练使得领导能够具体确定某旅将做什么,以及后勤人员将怎样对战斗进行持续保障。

演练计划是理解作战行动的关键。计划是聚焦演练、组织演练,并保持演练顺利进行的起点。保障演练计划为作战行动各个阶段的协同设定条件,确保所有参与者知道他们各自扮演的角色和期望他们演什么。如果没有计划去聚焦演练的话,协同的缺乏会导致缺乏对时间、空间、邻近部队以及下属后勤编队的共同了解。

按计划演练存在一些挑战。例如,在演练过程中逐字逐句地阅读计划可能会造成缺乏灵活性。下属部队是否能够意识到他们所传递相关的信息和协调所有事务的机会,这很重要。

在多国编队中,如果合作伙伴们,由于语言障碍而无法理解他们正在读的东西,或对所说的感到困惑,有可能造成执行过程中的后勤短缺。如果该演练计划不允许有丝毫误差,或是没有人事先花时间确保所有的美军术语已被清楚地翻译好,则美国士兵和多国合作伙伴都将面对失败。演练计划应该为发挥创造力、辩证思维和原创精神创造机会。

多国盟友和合作伙伴来到多国联合战备中心与美国编队一同训练,提供了_一起训练、一起发展壮大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包含了改善后勤行动和互操作性。

为了有效地实现这一点,后勤人员必须了解多国部队中工作的复杂性,面临的国家限制和命令、复杂特遣组织、不寻常指挥与保障关系和未预料到的关键赋能系统方面的独特挑战,以及包含所有多国合作伙伴制定的保障和持续保障演练方针。

后勤人员不能成为多国行动中的薄弱环节。来到多国联合战备中心的所有人都要以开放的心态去准备训练并愿意学习。多国联合战备中心会履职尽责训好每支部队。

猜你喜欢

后勤人员战备方针
比尔·盖茨的育儿方针
以“战备”状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做好疫情防控
在园务管理中提高后勤人员工作积极性
医院后勤社会化的优势及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供电企业后勤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的完善策略分析
日本制定“新睡眠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