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美在韩部署“萨德”系统对邻国安全利益的损害
2016-08-31
郭衍莹
自2016年初朝鲜进行核试验和弹道导弹试射后,国内外媒体关于美国将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报道和宣传可谓沸沸扬扬。先是韩国总统、国防部长官等高官亲自出马,声称将考虑部署“萨德”的必要性。部分媒体认为这只是韩方向中国施压的借口。3月初,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严厉制裁朝鲜的决议,少数媒体认为美韩的态度将会有所松动。然而,仅过了2天,美韩就正式成立在韩部署“萨德”的联合工作组,并举行第1次会议。3月22日,美国防部长卡特在国会作证时说,部署‘萨德”一事“已经与韩国原则上达成了协议”。但为了打消中国的担心和疑虑,将由负责国家安全事务的副国务卿与中国方面会谈,解释此举完全针对朝鲜,而非针对中国。有媒体竟然将卡特的狡辩曲解为美国向中国抛橄榄枝。4月8日,卡特扬言,部署萨德“不关中国的事”,因此将不理会中方的强烈反对,按计划进行部署。实际上,在韩国部署“萨德”,既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一部分,也是其遏制中国的既定方针,不达目的不会善罢甘休。
我国政府曾多次强调:“‘萨德的X波段反导雷达覆盖范围可深入中国内地,对中国的安全构成威胁。任何国家在谋求自身安全时,都应考虑别国的安全利益和地区的和平稳定。”我国外长王毅更是明确指出:“中国绝不会坐视国家的安全利益受到无端损害!”
但美韩官员和西方媒体一直在大肆制造舆论;美韩政府高层甚至在各自的国会上信誓旦旦地“作证”,表示萨德是防御性武器,是当前韩国的急需,而对邻国无害。很多美韩媒体指责中国故意夸大“萨德”的威胁;还提出种种奇谈怪论。有的韩国媒体还邀请所谓军事“专家”,编造部署“萨德”的科学依据。这类报道混淆视听,必须坚决反对并据理驳斥。对于某些造成大众困惑和误解的论点,则应通过宣传进行解说。
对X波段雷达的再认识
要揭秘美韩部署“萨德”何以损害邻国的安全利益、损害程度多大,首先需要了解“萨德”系统的相关特点。美国构建的“导弹防御系统”分三段对来袭的敌方弹道导弹进行拦截,即飞行的助推段、中段和末段。而“萨德”系统原来的设想,是处于中段和末段之间,实现二者无缝衔接。该系统本身就是一种车载可机动部署的,探测距离达500千米,可独立作战的反导系统。其最大亮点,在于既可在大气层内40千米以上的高空,又可在大气层外180千米以下的高度进行拦截,是目前唯一具备在大气层内外对弹道导弹进行拦截的陆基系统。这个高度正好是远程/洲际导弹的末段、中近程弹道导弹的中段。“萨德”系统能在大气层内外对目标实施多次拦截,还可为低层末段拦截系统提供目标指示信息。
“萨德”系统由雷达、拦截弹、发射装置和C2BMC指控中心四大主要部分组成。系统中有一部X波段多功能有源相控阵雷达,兼作探测、搜索、跟踪和目标识别。雷达天线有25344个辐射单元(即振子),孔径达9.2米,平均功率约300千瓦,探测距离大于500千米。拦截弹的战斗部装备有动能碰撞杀伤器(KKV),导引头采用多波段红外成像主动寻的制导技术,其杀伤力远胜于常规破片拦截弹。
“萨德”系统的X波段雷达还具有以下特点:
输出功率大
根据美国官方发布的数据,“萨德”系统采用的AN/TPY-2相控阵雷达的探测距离为500千米,作战(即拦截)距离为200千米。
但是,雷达探测距离与其要探测的目标的雷达反射截面积(RCS)密切相关。反导雷达要拦截的是弹道导弹的弹头(与弹体早已分离),由于一般都要采取隐身措施(如在表面涂覆隐身材料等),这些弹头的RCS一般都只有0.01平方米或更低。但对发射场上的中远程和洲际导弹而言,在起飞的助推段,由于弹头和弹体尚未分离,RCS将超过10平方米,甚至可达100平方米。根据雷达基本原理,雷达探测距离的四次方与雷达截面积成正比,即如果目标的RCS增加10倍,雷达的探测距离就能增加1.8倍。如果面积增加100倍,距离就增加3.24倍。以此类推,不难算出该雷达对助推段起飞导弹的探测距离将超过2000千米;即使作非常保守的估算,也当在1500千米以上。
AN/TPY-2雷达的超远探测距离首先得益于有源相控阵体制。所谓有源,就是在常规(即无源)相控阵天线阵上每一辐射单元(即振子)的后面配置发射/接收组件(T/R组件)。众多的T/R组件中的小发射机就能在空间合成很大的微波功率。AN/TPY-2雷达的天线阵共有72个子阵模块,每个子阵有11个T/R组件(每个子阵还配有A/D变换器和波束生成器),每个T/R组件对应32个振子。依靠792部小发射机,使雷达的总输出功率达300千瓦。
该雷达6平方米的天线阵列,可获得较大的天线增益。为了便于车载、机动灵活,参考了以色列“绿松”雷达的做法,天线阵面采用横向放置。
由于地球曲率的影响,微波雷达的探测距离无法超过视距。但根据“地球曲率半径与雷达探测距离关系”的简单经典公式来估算其影响,只要导弹起飞后离地高度足够,并且处在弹体分离点之前,AN/TPY-2雷达就完全有可能发现目标。实际情况是,由于中远程弹道导弹起飞后,弹体分离点的高度大约是100~200千米,即使以100千米的最低高度进行估算,探测距离仍接近1500千米。
特宽频带
AN/TPY-2雷达不仅波束窄、精度高,而且有特宽频带(据美军称,其带宽为“爱国者”系统雷达的167倍,至少1吉赫兹以上;时问分辨率可小于1纳秒),被称为特宽频带相参雷达。特宽频带使得该雷达能很好分辨物体的细节,具有很强的目标识别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信号处理能力强
美国长期来一直处心积虑在建立国外导弹特别是弹头的数据库。美军一直将此项工作作为武器目标识别的重要基础工作。据媒体报道,美军的“丹麦眼镜蛇”雷达、“朱迪眼镜蛇”雷达、“双子座眼镜蛇”雷达等专门用来收集各国弹道导弹数据。特别是“双子座眼镜蛇”雷达,可以装船,也可进行空运。据媒体透露,美军在吉尔吉斯斯坦的马纳斯基地,就部署了该型雷达。
通过C2BMC实现联网
每套“萨德”系统,都有一个被称为C2BMC的指控中心站,其全称是“指挥控制和作战管理通信系统”,是整个“萨德”系统的神经中枢。作战时它接受来自雷达获取的数据,下达拦截指令,引导雷达跟踪目标,向拦截弹发送指令,直至拦截成功。但C2BMC远非一般意义上的作战指控系统。目前服役的“萨德”,系统软件为6.4版本,已具有“初步的全球作战管理能力”。而即将推出的8.2版本,“可以实现全球反导一体化”。每套“萨德”系统中的C2BMC,都已和美国全球反导系统中的其他“萨德”系统联网,而且所有的C2BMC均可通过卫星、光纤,以及全球各地部署的“飞行中拦截弹通信系统”(IFICS),将美军在全球的各种防御武器进行综合、集成,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协同作战。通过C2BMC,“萨德”系统首先就必须接受美国早期预警体制以及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控制。因此一旦在韩国境内顺利部署,韩国将作为监视、防御周边国家中远程弹道导弹的“前哨”,将自己捆绑在美国的战车上,充当遏制中国的马前卒。
美国正在欧洲推行的EPAA反导计划,将在波兰和罗马尼亚部署陆基宙斯盾反导系统,实际目的是围堵和震慑俄罗斯。当时俄罗斯政府就曾发表严正声明:“美国和北约的陆基反导阵地,既可部署反导系统拦截俄弹道导弹,同样也可部署进攻导弹打击俄境内目标,从而对俄国家安全产生极其严峻的威胁,其影响远比上世纪60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更为严重”。今天,美国要在中国大门口部署“萨德”,其后果和影响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国外媒体关于部署“萨德”的一些奇谈怪论
怪论之一:韩国只有依靠美国,才能抵御朝鲜的导弹威胁
韩国和朝鲜相隔咫尺,韩国面临主要威胁是朝鲜的近程弹道导弹、大口径身管火炮和远程火箭炮。朝鲜人民军的炮兵部队威力大、射程远、精度高、费用低、数量多、机动性好,足以对首尔的核心都市圈、鸡龙台的三军指挥中心、平泽的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部等地实施有效打击。这种攻击绝非各种反导系统所能拦截的。
韩国长期来一直致力于发展国产反导系统。其自主研发的“铁鹰-2”地空导弹系统已于2011年底正式服役,主要用于拦截飞行高度10~15千米的弹道导弹或战机。另一型自主研发的L-SAM地空导弹系统也于2015年服役,该系统的射程更远,主要拦截飞行高度超过60千米的弹道导弹,且能同时拦截多个目标。这2种导弹基本上已能覆盖低空和中高空防御。韩军声称,它们是防御朝鲜导弹的“空中大坝”和“国之精粹”。
不仅如此,据韩联社2016年1月报道,韩国近年来还致力研发一种被称为“杀伤链”的新型导弹防御系统。该系统集探测、识别、决策、打击于一体,可以高效拦截来袭导弹,包括朝鲜正在试验的潜射弹道导弹。鉴于半岛形势紧张,韩方将加快研制进程,届时其弹道导弹防御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以上情况不由使人怀疑美国急于在韩部署“萨德”的真实意图。韩国海洋战略研究院李存根博士的一席话,代表当前很多韩国人民的无奈心情。他说:“我们都很清楚,‘萨德系统部署在韩国,我们可能得不到实际的好处,也许获益甚微。这是为了保护日本和美国安全的防御系统。但是,在很多方面我们并不自由,特别是在安保方面,我们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美国”。
怪论之二:韩国可以只部署“缩水版”的“萨德”,不影响中国安全
这句话从专业技术角度分析近乎自欺欺人,极不可信。因为从技术上讲,要缩短雷达作用距离,一般无需采取重大的技术措施就可做到;例如降低发射机功率等较为简便的手段,甚至还可做到自动(或人工)切换。
另外正如韩国媒体自己所说,即使韩国有诚意,如何让中国相信在其境内部署的“萨德”系统是“缩水版本”完全是一种无法监督、无法落实的空头支票。而手握‘萨德”实际控制权的美国,从来就无信誉可言。美国在东欧部署的陆基“宙斯盾”反导系统,原本也宣称只针对伊朗中程弹道导弹,但经过不断改进升级,最终已具备洲际弹道导弹防御能力。
实际上,早在2014年就有国外媒体透露,美国自2010年就已启动“萨德”系统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改进和提高相控阵雷达T/R组件性能指标,大大提高雷达探测距离;拦截弹增加一级发动机,使拦截距离从200千米提高到500千米,导引头末制导改用双色红外成像制导,提高了对目标识别、跟踪、截获和抗干扰能力;提高“萨德”系统联网和协同作战水平。据透露这一消息的美国导弹防御促进联合会主席埃里森称,这些举措主要是针对中国高超声速飞行武器的迅速发展.。
怪论之三:中国夸大了“萨德”的威胁
韩国《朝鲜日报》2016年3月曾发表署名文章,无端指责中国政府和媒体夸大“萨德”的威胁。一些外国媒体纷纷帮腔,甚至认为美国的侦察卫星天天飞过中国上空拍照,却从不见中方提出抗议。
事实是,今天的美国的确在利用从卫星、网络到民用通信,甚至监听盟国领导人的电话等在内的一切手段获取情报,以确保美国自身所谓的“绝对安全”。但用雷达摄取战略性情报,特别受到美军青睐。因为雷达本身是一种全天候武器装备,一有情况,就可立即投入作战。不像卫星需要进行变轨、照相、传输和分析,还受到时间、气候、距离等条件限制,而且卫星本身目前并未军事化,国际社会还不允许在外太空进行军备竞赛。雷达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一些武器无法替代的。
美国媒体也承认,“萨德”系统的相控阵雷达放在前沿和后方,其功能大不一样。放在前沿阵地时,它能探测到很远处对方发射阵地导弹起飞助推段的情况,从而起到获取情报和监视对方军事活动的作用。而放在后方阵地则主要担负末段高空防御任务。
结语
综上分析,在韩国部署“萨德”对我国安全利益有三大损害:
第一,在平时监视邻国导弹发射情况,窃取军事情报;
第二,有能力随时拦截尚处在助推段的弹道导弹;
第三,有潜力在战时发射导弹主动攻击邻国的纵深腹地。
某些国外媒体对美国在韩部署“萨德”抱有幸灾乐祸想法,认为一旦成功,中国将束手无策,“一些中远程导弹可能还没出大气层就被击落”,“中国的战略导弹威慑力量或将贬值”,“将是中国在地缘政治上一次不小的挫败”。
有矛必有盾。同样,有制约也必有反制约。中国肯定会采取多种有效的反制约措施,但中国人民和东北亚各国人民都不希望看到对抗局面的出现,因为这将导致东北亚回到冷战时代,这是历史的倒退,是各国人民所坚决反对的。中国政府和人民也不愿看到当前良好的中韩关系因‘萨德而遭受破坏。所以朝鲜半岛能否实现无核化和持久和平稳定,只能回到六方会谈寻求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