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人的“生物钟”被轻轨拨动(海外日记)
2016-08-31
如果你现在来到非洲最高的城市——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晚上10点左右,沿着亚的斯亚贝巴轻轨,你依然能看到热闹的人群。去年9月份之前,这种现象你是看不到的。这个农牧业国家,一直以来都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入夜街道上基本就看不到人影,是中国承建、中国运营管理的这条轻轨,改变了埃塞俄比亚人的“生物钟”。
作为埃塞俄比亚国内乃至东非第一条城市轻轨,亚的斯亚贝巴轻轨是由中国中铁承建。2014年建造接近尾声时,埃塞感觉到本国现有人才储备不足以胜任地铁的运营工作,因此在国际上招标地铁管理运营方。最终,由深圳市地铁集团和中国中铁组成的联合体竞标成功。
2015年初,我作为深圳地铁的“先锋队员”,来到亚的斯亚贝巴考察轻轨项目。飞机落地,当地给我的第一印象就和中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一样,虽然是首都,城市很大,但是交通比较拥挤,公共汽车少并且陈旧。当地的公共交通主要依靠巴士,以及当地人称为“蓝驴”的蓝白相间的出租车(小型巴士)。高峰时段,公交站排成一两百米长队,当地人不急不躁地等着,治安倒是很好。
早晨6点钟,你就可以和埃塞当地人一起坐上由深铁运营的亚的斯亚贝巴轻轨。实际上,一年前轻轨刚通车的时候,早晨6点到8点,以及晚上8点到10点,轻轨上几乎没有人。随着城市轻轨的开通,人们的生活习惯改变了,埃塞老百姓逐渐习惯早起工作,晚上甚至也有了夜生活。
当然,这些变化是有迹可循的。2015年9月到今年8月,是深铁运营埃塞轻轨的第一个年头。刚接触埃塞人的时候发现,他们基本上对轨道交通了解不多,缺乏铁路专业人才。而这一年,我们教会他们驾驶轻轨列车以及初步运营管理工作,已有130多名当地的地铁司机通过考核。
除了技术培训,我们也对工资制度提出改革建议。当地“大锅饭”制度实行已久。我们引进了深铁绩效工资考核制度,得到埃塞政府认可。
工作之外,我们也要普及轻轨安全性知识。埃塞轨道交通基本等于零,在这个国家,毛驴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从毛驴时代走向城轨时代,跨度是很大的。这里还经常性出现全城停电、行人穿越道口,我们早晨开门运营,多次发现夜间流浪汉躺在轨道上睡觉,稍微不注意,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所以,最初轻轨列车运行的速度非常慢。为此,我们经常深入学校、居民社区,宣讲轻轨知识,运营一段时间之后,当地人才对轻轨慢慢习惯。
我们运营亚的斯亚贝巴轻轨的时间是41个月,期满后该项目将移交给当地。目前,深铁是国内第一家输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企业。当然,头一个螃蟹确实很不好吃。作为运营者,我最深刻的体会是,管理承包商和建设承包商性质不一样,管理承包商在不知不觉中可能就参与了当地社会的管理。在一个相对成熟的社会,轨道交通必须配备成套法律法规,但埃塞当地都是空白的。我们参照深圳城市轨道交通法规,结合当地实际,起草《埃塞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建议稿,得到埃塞政府认可。
当然,轻轨的开通也带来沿线的商机,对于想进入埃塞寻找商机的企业来说,当地有一些事项需要特别注意。此前,我们和埃塞俄比亚人谈判期间,正谈着,当地人就开始祈祷了。对此,我们不能大惊小怪,要尊重当地民众的宗教信仰。这个国家的民众民族自尊心超强,不要批评他们没有时间观念、懒散之类,入乡随俗循循善诱可能效果更好。▲
(口述者为深圳市地铁集团埃塞俄比亚有限责任公司、亚的斯亚贝巴轻轨公司总经理高爽,文章由本报记者杨沙沙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