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巧论调情志
2016-08-30水波明
水波明
《科学生活》:现在,很多中医医院甚至不少综合医院都没有关于心理疾病的诊疗,而您作为一名内科的医生却擅长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心理指导。请问,您为什么这么重视心理问题呢?您认为心理问题会引起怎样的危害?心理问题是否还会影响基础疾病的治疗呢?
许主任:2004年,我参加了精神卫生中心主办的第一批上海市卫生局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及考核,从此可以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一方面,以中医“七情”理论为指导,重视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学习了现代心理知识,可以对患者进行更规范的心理指导。情志病患者的治疗并不能仅仅是一张处方,预后、康复中都要包括养生指导、心理指导,生理、心理两者同样重要。
如今,疾病谱发生了变化。以前我们认为某些疾病与生活因素、社会因素相关,现在我们认识到所有疾病与生活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我们处于竞争社会的环境下,或多或少都会受心理、社会影响,甚至还会诱发疾病。所以,我们对于疾病的概念拓展到“心身疾病”。可以说,“心因”引起的躯体疾病,且“身因”也会反过来影响心理,两者相互影响。
《科学生活》:中医从何时开始认识到“情志”也影响人的健康呢?又有怎样的记载呢?
许主任:《黄帝内经》就有关于“情志”的记载,中医将人的情绪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心主喜、肝主怒、肺主忧与悲、脾主思、肾主恐与惊,五脏相生相克,七情也是如此。如思可用怒来克制,忧可用喜来承制,这种方法有可取之处,但治疗时比较机械化。后来,金代大医学家张子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得出了“惊者平之”的治疗方法,就像脱敏疗法一样,让恐、惊等向上扬情绪的患者慢慢地平静下来。对于忧、思等心情低落的疾病,我们王翘楚老师提出可以“从肝论治”的方法,用疏肝的方法治疗效果较好。这样综合各家的治疗方法,再对症时就比较灵活,不刻板。
《科学生活》:我们都知道,《红楼梦》里悲悲戚戚的“林妹妹”是有“心病”的,忧伤肺,所以一直咳嗽不断。中医认为情志病是由什么问题引起的?所以,情志病是因人而异,有好发人群吗?
许主任:《红楼梦》中的林妹妹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忧伤肺,所以她常年咳嗽。“范进中举”的范进也是很典型的痰迷心窍,因为肺是贮痰之器。中医认为这种痰为气“郁”而成结的“无形之痰”,“无形之痰”慢慢累积变为有实体的“有形之痰”,情志方面的疾病大多是由于“无形之痰”导致的。
情志病的范围很大,我们从睡眠疾病入手,具体讲情志病有五大诱发因素。首先,精神心理因素,包括有心情不畅、精神过劳、思虑过多,通俗地说就是考虑问题较多、加班加点工作。其中也包括社会应急事件,如突发的灾难等,刺激性较强,都会影响精神、心理,容易引起情志不遂的情况。其次,体质因素。性格内向、敏感体质的人容易患情志类疾病。第三,躯体因素。有生理疾患,如前列腺疾病、肝炎、心肌炎等这些疾病容易诱发情志类疾病,也就是“因情致病”或“因病致情”。第四,药物因素。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时就会导致情志类疾病。第五,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内环境、外环境、社会环境,长期处于不良的环境里必然会导致情志类的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发现,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喝酒、熬夜等,都会诱发情志的过激,虽然个人的体质情况不一样,暴露的问题不一样,但不能排除不良生活习惯对情志疾病的影响。
《科学生活》:中国人养生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讲究淡泊宁静,反对情绪过激。古人为什么认为七情过激会致病呢?
许主任:“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人正常的生理现象,每个人都具备。没有七情也要生病,所以七情要有但不能过激。很多疾病都是因为“过”产生的问题,比如我们常说的“怒伤肝”“喜极生悲”都是这个道理。我们需要平衡七情,可以通过医生的指导,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等,如太极拳、瑜伽,让心情平静下来,情志就会平衡,气血就会调畅,阴阳平衡,发生疾病的可能性也就减少了。
《科学生活》:我们都知道中医辨证不辨病,怎样症状的患者可能有了情志问题呢?如果想看中医,选择哪个科室比较好呢?
许主任:其实我们现在诊断患者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辩证为主,适当辨病。
出现了情志问题,首先出现的症状就是失眠。其次,会出现轻度的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然后,会出现抑郁、焦虑。再者,工作、生活中反应能力下降,精神不振。
可见,不能单纯地治疗情志疾病本身,要整体看问题。一般的患者,因情志不协调导致的问题,一般可以先前来情志病科(或心身科)就诊,筛查,我院可以前往神志病科。患者没有年龄限制,老、中、青都可以前来调理治疗。
《科学生活》:您是治疗失眠的专家。您平时工作中,在治疗失眠的同时,进行情志疏导有怎样的意义?反之,改善失眠症状会不会调节情志呢?
许主任:来我门诊就医,一般患者都会拿到两张处方:一张辨证论治的处方,另一张是心理指导处方。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通过望闻问切问诊以后,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治疗、指导。比如生活习惯问题、饮食习惯问题、环境问题,往往要帮患者纠正,所以要有两张处方。这样,对患者的治疗有益处,也对今后的康复、预防有帮助。很多患者存在认知不足与认知错误,一旦得到正确的指导,就能有效地自我预防,减少复发。
我们中医的优势并不仅仅只看疾病本身,还要进行整体的调理、改善,再加上后期心理的疏导,复发率会得到进一步控制。情志问题可能会复发,但通过反复疏导,患者会慢慢懂得预防,重塑自己的人格。一旦情志病的症状得到改善,患者的其它状况也会得到改善。
《科学生活》:中医有很多中成药,如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琥珀多寐丸等,我们往往认为是治疗实质疾病的,对于情志并没有帮助。在您看来是这样吗?
许主任:治疗实质疾病对于情志是有一定帮助的,但一定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审因辨证综合地治疗疾病。我们主张中草药治疗,可以一人一方、辨证论治,以肝论治为主,但也要适当地从心、从神论治。如治疗失眠患者,我们不仅仅治疗失眠症状,也治疗失眠为主的相关问题——一张处方不仅仅只有宁心安神的药,还要治疗患者其他疾病,如月经不调等全身疾病。
过去,我们主张从心论治,然而发现养心、宁心、安神没有起到一定的效果,而疏肝解郁再加上一些宁心安神的药物,反而效果好。也就是说,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琥珀多寐丸并不是没有效果,而是不能成为主导药物,辅助治疗方面可以选择性服用,或是在疾病治疗完毕后进行收工治疗。
《科学生活》:如今,大多数人都知道,有了心理问题要看心理医生,却不知道中医也有治疗“情志病”的方法。现代的中医如何治疗情志病呢?
许主任:那我们举个例子来解释吧。现在,很多家庭的孩子动手能力很差,只读书,几乎不做家务,这样的孩子适应能力很差,一遇见问题就容易苦恼、生气。有的孩子发脾气很严重,不仅摔东西,甚至可能打父母。基于“惊则平之”的理论,要慢慢使其火气降下来,心情得以平之。同时,我们认为这样的孩子可能会伴有一定的躯体疾病,一方面,需要进行中医汤剂的治疗;另一方面,由于孩子气血不调畅导致阴阳不平衡,出现过激的行为,所以家长不要让孩子仅仅在房间中看书,而是要引导孩子做一些家务,使四肢活动起来,整体气血就可以得到调整,并予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使他逐渐平静下来,遇事不怒,这样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科学生活》:在生活中,不同情志问题的人可以通过饮食或者是按摩缓解吗?麻烦您给我们读者举例讲一讲。
许主任:我们发现,出现不开心的事或者是工作太劳累时,可以洗一个热水澡,放松身心。没有条件的话,可以泡个脚,对大脑的放松、气血的流畅很有帮助。
还有几个比较常见的穴位,可以自行按摩一下。风池穴、颈动脉这些部位负责大脑供氧,可以调节大脑气血、养料循环。太阳穴、印堂穴等都可以松弛放松大脑。往往失眠、焦虑、紧张时,大脑都处于焦虑、紧张状态,自己按摩可以使其得到放松。
我主张晚饭后散散步,散步让自己心情平静下来,不过,没有必要跳广场舞。也可以听听广播,看看杂志,纸质产品不伤大脑,电子产品由于光、磁场的刺激,会扰乱生物钟,故不提倡。
在饮食上,现在很多人喜欢吃得很咸或是很辣,或是很油,中医主张饮食要清淡,不要“过”。“淡”也是一种“平”,可以平衡内心的情绪,让心情平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