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魏源及其史学著作

2016-08-30刘泱泱

关键词:经世魏源道光

刘泱泱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3)



魏源及其史学著作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湖南长沙410003)

魏源开晚清经世学风与经济改革先声,是同时期经世改革派中著述最丰富、思想最先进的思想家,并成为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国家寻找救国真理的先驱。同时,他还是卓有成就的史学家。他的史学著述,多为积感而发,紧密联系现实,治学严谨,并在体例上有所创新。

经世改革派; 思想家; 史学家; 史学著作。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金潭(今属隆回)人。清道光二年(1822)中顺天乡试第二名,道光帝“阅其卷,挥翰褒赏,名籍甚”。道光五年参加会试,与龚自珍均意外落选,主考官刘逢禄“赋《两生行》惜之。两生者,谓源及龚巩祚(自珍字)两人,皆负才自喜,名亦相埒”。[1](P486)八年,纳资为内阁中书。二十五年(1845),年过半百,始中进士。但他博通经史,熟悉朝章国故,又广交游,早已以才高学博著称于时。先后入贺长龄、陶澍幕,佐贺长龄编《皇朝经世文编》,助陶澍办理漕运、盐政改革和水利诸事,开晚清经世学风与经济改革先声。鸦片战争时曾入裕谦幕,参加浙东抗英战争。中进士后,历任江苏东台、兴化知县,高邮知州。晚年潜心学佛。生平著述宏富,除编纂《皇朝经世文编》外,著有《古微堂集》《圣武记》《海国图志》《元史新编》《明代食兵二政录》《诗古微》《书古微》等凡数十种,是同时期经世改革派中著述最丰富,思想最广博、系统而先进的学者和思想家。

魏源的经世改革思想,贯穿于他的以经学经世、史学经世、学术经世的著述中,体现在他除弊兴利的改革实践中。他的激烈呼唤“变革”的改革思想,他的“缓本急标”,发展工商业的经济思想,他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既抵抗外来侵略又向西方学习的爱国思想和开放思想,振聋发聩,惊世骇俗,使他成为当时进步思想界一颗最为耀眼的新星。他说:“天下无数百年不敝之法,亦无穷极不变之法,亦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2](P443);“小变则小革,大变则大革,小革则小治,大革则大治”[3](P291);“变古愈尽,便民愈甚”[2](P48)。他提出:“语金生粟死之训,重本抑末之谊,则食先于货;语今日缓本急标之法,则货又先于食。”[2](P471)特别是在《海国图志》一书中,他破天荒地吹响了“师夷长技以制夷”[4](P1)的时代号角,并尖锐地指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提出要“塞其害,师其长”。[4](P37)同时又提出,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要重在学习自造,“一二年后,不必仰赖于外夷”。认为“中国智慧无所不有”, “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充满着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4](P1)魏源这些闪光的思想,影响深远,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国家寻找救国真理的先驱。

魏源不仅是当时走在时代前列的思想家,也是卓有成就的史学家。他编纂的《海国图志》,可谓近代中国第一部关于世界史地的著作。此外,他还先后撰著了《明代食兵二政录》《圣武记》《道光洋艘征抚记》《元史新编》等史学专著。兹将他的史学专著简要介绍如下:

《圣武记》14卷。道光二十二年(1842)成书于扬州,二十四年重订于苏州,二十六年复重订于扬州。魏源在《圣武记叙》中,开宗明义地叙说了他写作此书的原委:

荆楚以南,有积感之民焉。生于乾隆征楚苗之前一岁,中更嘉庆征教匪、征海寇之岁。迄十八载畿辅靖贼之岁,始贡京师;又迄道光征回疆之岁,始筮仕京师。京师,掌故海也,得借观史馆秘阁官书,及士大夫私家著述、故老传说。于是我生以后数大事,及我生以前迄国初数十大事,磊落乎耳目,旁薄乎胸臆。因以溯洄于民力物力之盛衰,人材风俗进退消息之本末。晚侨江淮,海警沓至,忾然触其中之所积,乃尽发其椟藏,排比经纬,驰骋往复,先出其专涉兵事及尝所议论若干篇,为十有四卷,统四十余万言,告成于海夷就款江宁之月。

可见,此书是他在鸦片战争时期,面对外敌入侵、国势衰微,庸臣误国,“积感”而发的忧愤之作,是其史学经世思想的重要体现。所写的是当代国史,主要纪述清初以来“专涉兵事及尝所议论”者,即军事史。期望通过宣扬清代过去“武功”,来促使清政府发愤图强,抵御外侮,同时激励人心,振奋士气。《叙》中特别寄希望于清政府整饬内政,“战胜于庙堂”,并引用古语“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兴之”,劝告说:“必虩然以军令饬天下之人心,皇然以军食延天下之人材。人材进则军政修,人心肃则国威遒。一喜四海春,一怒四海秋。五官强,五兵昌,禁止令行,四夷来王。是之谓战胜于庙堂。”

全书14卷,大略为:卷一“开创”;卷二“藩镇”;卷三至卷六“外藩”;卷七“土司苗瑶回民”;卷八“海寇民变兵变”;卷九、十“教匪”;卷十一至卷十四“武事余记”。每卷各分若干篇,全书共62篇。其中卷九、卷十“教匪”原道光二十二年、二十四年刊本均各5篇;二十六年刊本则在卷十目录中,增置“补刊:《道光夷艘征抚记》(上、下)”2篇,而正文中仍缺。直至魏源逝世21年后的光绪四年(1878)上海申报馆铅印本,才将此2篇补入正文,并将篇中的“夷”字改为“洋”字。

《圣武记》内容详明,资料丰富。梁启超说:“《圣武记》,记清一代大事,有条贯。”[5](P45)又说:“默深观察力颇锐敏,组织力颇精能,其书记载虽间有失实处,固不失为一杰作。”[5](P414)因而刊出后,很快风行海内外,翻刻翻印的很多。除魏源自己审订刊行的3种古微堂刊本外,自道光末迄清末60年间,国内陆续有上海、广州、成都、扬州、山东等地各种印本10余种;日本亦出版有《〈圣武记〉采要》《〈圣武记〉附录》《〈圣武记〉拔萃》等数种。民国时期,先后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印本(易名为《清代武功记》)、世界书局印本和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今有中华书局点校本,岳麓书社《魏源全集》本。

《道光洋艘征抚记》,原名《道光夷艘征抚记》,分上、下二篇。成书与《圣武记》差不多同时或稍后。其初并不是作为宣扬清代武功的《圣武记》的一部分而写作的,魏源手订的道光二十二年和二十四年古微堂刊本《圣武记》,均未将此二篇纳入;道光二十六年再次重刊《圣武记》时,魏源虽曾想将其纳入,并在卷十目录中增入了“补刊:《道光夷艘征抚记》(上、下)”字样,但在印刷时,仍然将其割爱了。可以说,魏源在世时,始终没有将此二篇纳入《圣武记》,也未将其单独公开刊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屈辱的鸦片战争够不上清代的“武功”,更可能与魏源此书文笔锋利,严厉抨击统治当局腐败无能和投降卖国有关,即恐触时忌,刊行时不能不谨慎从事。因而写成后,作者也并不署名。其后30余年间,世上只有一些抄本辗转流传,并且各抄本书名有异,有《夷艘入寇记》《夷艘征抚记》《夷艘寇海记》《英舶入寇记》《英舶寇海记》《英夷入寇记》《英人入寇记》等多种。直至光绪四年上海申报馆铅印本《圣武记》,才将此二篇补入卷十,并将其更名为《道光洋艘征抚记》,自此公之于世。

此书写的是作者当代史事,真实地纪述了刚刚过去的鸦片战争的全过程,深刻地总结了战争失败的经验教训,为研究鸦片战争的历史名著。书中无情地揭露英国走私鸦片,发动战争,侵略中国的种种罪行;热情地赞扬林则徐、邓廷桢等的坚决抵抗和三元里等地人民的抗英斗争;而对清政府昏庸无能,特别是琦善、奕山、耆英等屈辱求和,割地(割让香港)赔款的丑行,皆据事直书。作者于上、下篇末各有一段“论曰”,总结鸦片战争的历史经验,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如认为,要战胜外来侵略者,“必沿海守臣皆林公而后可,必当轴秉钧皆林公而后可”。主张“购洋炮洋艘、练水战火战”,“尽收外国之羽翼为中国之羽翼,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希望清政府“过时而悔,悔而能改,亦可补过于来者”等。

《元史新编》95卷。咸丰三年(1853)基本脱稿。六年,魏源将原作《序》改写成《拟进呈〈元史新编〉表》上奏清廷,其中写道:“臣源于修《海国图志》之时,知元代西域远徼,皆西北接鄂罗斯(即俄罗斯),西南连五印度,与今西洋夷接壤。自国朝以前,疆域未有廓于元者。而史书之芜蔓疏陋,亦未有甚于元者。爰发愤重修,采四库书中元代各家著述百余种,并旁搜《元秘史》、《元典章》、《元文类》各书,参订旧史,成《元史》本记十二,列传□□,表□,志□□,凡□□卷。”[6](P225)但书稿未及全部完成,魏源就于次年(1857)去世了。后来,该书稿辗转流入他人之手。至光绪中叶,才经其族孙新疆布政使魏光焘访得购归。嗣后,魏光焘请邹代过、欧阳俌代为校勘补订,历8年完成。光绪三十一年(1905)由魏氏慎微堂开雕,次年刊成行世。1936年上海光大书局出版《史学丛书》,收录了该书。今有岳麓书社《魏源全集》本。

魏源《元史新编》原是为纠明宋濂等所修《元史》“芜蔓疏陋”之弊而撰写的,因而在内容、史实方面做了大量补订,在征引资料方面也更加丰富,并注意搜取域外史籍。特别是此书在著述体例方面有重大创新,受到了后世学者的肯定。梁启超说:“魏著(《元史新编》)讹舛武断之处仍不少,盖创始之难也。但舍事迹内容而论著作体例,则吾于魏著不能不深服。彼一变旧史‘一人一传’之形式,而传以类从……但观其篇目,则可见其组织之独具别裁。章石(实)斋所谓‘传事与传人相兼’,司马迁以后未或行之也。故吾谓魏著无论内容罅漏多至何等,然固属史家创作,在斯界永留不朽的价值矣。”[5](P423)当代学者陈其泰写道:“《元史新编》的史学价值主要在:(一)在评论元代导致衰亡的原因和处理疆域问题上显示出进步史识;(二)编撰体例上有明显的创新;(三)第一次突破中国史料的局限,并首创西北诸传,有开榛莽而启津途之功。”[7](P93)然而,《元史新编》仍未能跻入正史之列。近人金毓黻对此有一段评论:“魏氏之《新编》,于中国本部之史实,已极尽订补之能事,可谓无憾。然仍不能比于《新唐书》、《新五代史》而列入正史者,正以西方人所辑蒙古史籍多纪三大汗国故事,魏氏未能兼采,不得谓备耳。”[8](P167)

《明代食兵二政录》78卷。辑录编次于道光六年至十七年之间(1826-1827)。惜其书未见传本。仅存文字略有不同的二篇《〈明代食兵二政录〉叙》,一为当时流传于世的《古微堂集》抄本所录,末署“道光十有七载,岁次丁酉,邵阳魏源序于江都絜园”,一则刊于光绪四年(1878)淮南书局印行的《古微堂集》中,文末未署时间。今中华书局版《魏源集》,以《古微堂集》刊本为主,而附以抄本,二者兼收。从《叙》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此书辑编的缘起、立意和大体内容。关于缘起,《叙》写道:“少游京师,好咨掌故,曾以道光五载为江苏贺方伯辑《皇朝经世文编》。继又念今昔病药之相沿,常以对治而益著。爰复仿宋臣鉴唐、汉臣《过秦》之谊,故集有明三百年文章议论……”[9]可见此书辑编于《皇朝经世文编》成书之后,二者体例相仿,立意亦同,都是针对时弊而辑编的经世资治之作。所不同的是,《文编》辑编当代文献,《二政录》则辑编前代文章议论,因而更具有史鉴意义;又,前者内容宽泛,包含学、治、吏、户、礼、兵、刑、工等各个方面,后者则集中于当时最为急务的民生和军事两个方面。具体内容,《叙》详列说:“言食政之类十有三:曰理财,曰养民,曰赋役,曰税课,曰屯政,曰仓储,曰荒政,曰盐法,曰宗禄,曰水利,曰运河,曰河防。兵政之类二十有四:曰兵制,曰京营,曰亲军召募,曰战车,曰屯饷,曰茶马,曰防守九边形势,曰薊镇、宣、大边防,曰辽东边防,曰西番,曰西南土司,曰朝鲜御倭,曰款贡,曰盗贼。”特别是,清朝本来是推翻明朝而立国的,但是《叙》中却列举了清朝许多地方还不如前代即明朝,如说:

无一岁不虑河患,无一岁不筹河费,前代未之闻焉;江海惟防倭防盗,不防西洋,夷烟蔓宇内,货币漏海外,病漕、病鹾、病吏、病民之患,前代未之闻焉。

东南之漕运困于输将,中外之仕途困于需滞,沿边之军饷诎于度支……

士之穷而在下者,自科举则以声音诂训相高,达而在上者,翰林则以书艺工敏、部曹则以胥史案例为才,举天下人才尽出于无用之一途,此前代所无也。

其他宗禄之繁,养兵之费,亦与前世相出入。

连续用了3个“前代未之闻焉”( 或“前代所无”),4个“病患”,3个“困诎”,2个“与前世相出入”,对当朝的腐败无能,揭露和抨击得可谓不遗余力,这或许也是此书难以流传于当世的一个原因吧。

[1]清史稿(J486) [M].上海:中华书局,1977.

[2]魏源.魏源集[M].上海:中华书局,1976.

[3]魏源.魏源全集[M].长沙:岳麓书社,2004.

[4]魏源.海国图志[M].平庆泾固道署刊本,光绪二年(1876).

[5]朱维铮校注.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6]黄丽镛.魏源年谱[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7]白寿彝主编.中国史学史(近代时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8]金毓黻.中国史学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9]魏源.古微堂集刊本[M].

Wei Yuan and His Historical Works

LIU Yang-yang

(Hun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hangsha 410003, China)

Wei Yuan initiated statecraft ideology and economic reform in late Qing Dynasty, and became the ideologist who had the most abundant works and the most advanced thoughts among all the practical innovationists at that time, and the pioneer who sought truth from western countries to save modern China. He was also an accomplished historian whose historical works were exploded not without reason,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reality, exact, and showed innovation in style.

practical innovationist; ideologist; historian; historical works

2016-05-18

刘泱泱(1935—),男,湖南洞口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B252

A

1672—1012(2016)04—0005—04

猜你喜欢

经世魏源道光
一道光
情怀:照亮忧伤的一道光
龙猫,你爱的那道光是爱情
论魏源早期理学思想及其转变
熊十力《儒行》诠释中的经世意蕴
曾国藩“以礼代理”的经世思想产生缘由
历史与记忆
白成一道光
漫画
魏源对西汉四家诗的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