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桐庐“五水共治”助推渔业发展

2016-08-30周艳萍刘清孙露陈睿杭州市桐庐县农业和林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杭州311500

水产养殖 2016年8期
关键词:龟鳖桐庐县五水共治

周艳萍,刘清,孙露,陈睿(杭州市桐庐县农业和林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1500)

杭州桐庐“五水共治”助推渔业发展

周艳萍,刘清,孙露,陈睿
(杭州市桐庐县农业和林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杭州311500)

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浙江省省委省政府提出”五水共治“——即“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防洪水、抓节水”的总体部署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桐庐县农林局“以治水为突破口”,以“优生态、抓转型、促发展”为核心,着力开展“渔业转型促治水行动”,大胆创新生态渔业发展模式,在渔业治水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结合桐庐“渔业转型促治水行动”的实施,分析了制约因素,提出了桐庐发展现代渔业的对策,旨在为如何又好又快发展现代渔业提供参考。

1 桐庐渔业产业概况

桐庐县水域资源丰富且优良,富春江、分水江贯穿全境,山塘水库星罗棋布。富春江自南而北流经全境,在桐庐县境内长33 km;分水江源于临安,从桐庐县西北部入境,到桐君街道汇入富春江,境内长53 km。全县总水面11.94万亩,宜渔水面66 781×667 m2。目前已形成温室龟鳖19万m2,外塘甲鱼1 300×667 m2、河蟹2 300×667 m2等特种水产优势产业带,年产龟鳖4 000 t,河蟹100 t,常规鱼3 800 t。2015年,桐庐实现水产品总产量8 500 t,渔业总产值2.1亿元,渔业经济处于较好的发展态势。

2“渔业转型促治水行动”主要做法和成效

为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发展,助力“五水共治”,桐庐县农林局以“保生态、保安全、保供给、促增收”为现代渔业的发展目标,着力开展“渔业转型促治水行动”,在提升渔业基础设施设备、推广高效生态技术、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养殖尾水处理、淘汰落后污染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2.1夯实生态渔业基础设施和提升生态养殖技术

近年来,桐庐县实施省、市“百万亩标准鱼塘改造”和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建设项目,总投入资金1 500余万元,建设池塘面积10 600×667 m2。通过池塘清淤挖深、塘埂护坡、池塘小改大、水泥路硬化、栽植绿化苗木、购置增氧设备等措施,有力夯实了渔业基础设施设备。通过“农民之友”等新闻媒体对生态渔业技术的宣传,“科技下乡”、“科技特派员”驻地等活动,以及示范推广鱼虾鳖生态混养、稻田综合种养、底部增氧、养殖水质综合调控、尾水处理等生态养殖技术,提高了全县渔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生态养殖技术水平。

2.2有序推进“三江两岸”整治工程

2011年杭州地区开始实施“三江两岸”景观保护工程,对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两岸500 m范围内进行综合整治。桐庐境内完成了天兹针织有限公司等公司的烟囱拆除工程、中水回用改造工程、污泥焚烧工程、污水治理工程;窄溪、环溪、金家等3个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分水江沿岸制砂企业整治,关停7家,暂停4家,改造提升9家;桐庐大路粮油专业合作社等16家肥药双控、测土配方项目和桐庐明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7家养殖污水治理工作以及合村乡瑶溪清理整治等15家小河道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三江两岸”工程的实施,对保护富春江水质、保护渔业资源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3逐步修复两江渔业资源

“小鱼治水,五水共治”。“五水共治”的小功臣,增殖放流的鱼类,特别是鲢、鳙、鲴鱼等滤食性或刮食性鱼类,能够摄食有机碎屑,降低水中有机物的负荷,对净化水质、保护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桐庐县农林局大力发展“资源养护”渔业,发挥渔业对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作用。自2006年,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加大了对桐庐两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区的资金扶持,该县也提高了财政配套力度。截至2015年年底,桐庐县两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区共增殖放流上述鱼类累计4 300余万尾(只),累计投入资金550余万元。通过标志放流和回捕、专业调查和检测、社会调查和抽样统计,发现增殖放流后放流种的产量明显好于未放流期。

2.4温室龟鳖拆除整治促治水

自20世纪90年代,桐庐温室龟鳖产业突飞猛进,截至2013年温室龟鳖养殖面积已达34万m2。龟鳖产业是桐庐县主导优势产业,是渔农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温室龟鳖养殖产生的废气废水对周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针对桐庐龟鳖产业实际情况,桐庐县农林局组织水产技术员等相关人员,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制定整治方案。整治方案包括桃源溪50 m以内的龟鳖养殖场全部拆除,桃源溪300 m以内为限养区,规模小、效益低的温室养殖场拆除,继续保留的温室龟鳖养殖场需建立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必须达标排放。截至2015年年底,已经拆除温室龟鳖养殖面积15万m2,累计投入资金8 120万元。

2.5全面启动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建设

近年来,桐庐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而随之带来的养殖水体污染、富营养化也日益严重。水产养殖通常采用无节制的大排大换的方式,极少采用人工调控的方式,对周边水域环境和农业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危害[1]。结合浙江省级现代渔业等项目的开展,自2015年,桐庐县渔业开始了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建设探索。现已有13家单位着手养殖尾水设施建设,其中3家为温室甲鱼尾水设施建设,其余10家为池塘尾水设施建设。温室甲鱼尾水污染重,主要采用“污水→污水收集池兼沉淀池→生化池→沙滤池→表流人工湿地→回用”模式;池塘尾水设施主要采用三级沉淀池、生态净化池、生态沟渠等模式。目前,温室甲鱼养殖尾水设施和池塘尾水设施已经投入试运行。经浙江省淡水渔业环境监测站检测,采集经尾水处理的水样总磷、氨氮、重铬酸盐需氧量(ODcr)指标显著低于未经处理的养殖废水,养殖尾水处理效果明显,达到养殖水排放标准。

2.6有序发展稻田养鱼工程

稻田养鱼是养殖业和种植业的有机结合,集传统农业、生态农业和现代高产低耗农业为一体的复合型农业,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2]。自2013年,桐庐县全面实施稻田养鱼工程,推广稻鱼、稻鳅、稻鳖、稻虾、稻蟹、茭鳖、茭鳅共作,面积达2000余亩,被列为浙江省稻田养鱼示范县。稻田水产品绿色生态,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价格高,经济效益好。茭白田养鳖、稻田养鳖等项目亩产值均超万元,与单一品种养殖相比,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2.7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工程试验探索

2015年,桐庐县农林局从美国大豆协会引进了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该技术由美国奥本大学设计,是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模式创新为新型的池塘循环流水“圈养”模式[3],其原理是通过添加气提式增氧推水和废弃物收集处理等设备,对鱼类排泄物和残剩饲料进行收集和再利用。该技术不但可以解决水产养殖的自身污染问题,而且可以将收集的鱼类排泄物和残剩饲料转化为高效有机肥,化废为宝,增加效益。目前,桐庐试点开展了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罗非鱼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罗非鱼养殖成活率和饲料利用率都大幅提高,收集的废物转变为有机肥,经济效益明显。2015年下半年又有两家企业池塘循环流水养殖工程项目竣工,准备开展鲈鱼等品种的养殖探索。

2.8兴建无害化处理池杜绝二次污染

病死鱼携带大量的病原微生物,不仅污染养殖水体和周边环境,并且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和渔业健康发展。桐庐县农林局率先开展了水产无害化处理试点,在规模化养殖场、合作社等基地推广无害化处理池。具体做法是建造“一户一池”的小型处理池,每个池子2~4 m3,如发生病害将病死鱼集中投入无害化处理池进行发酵,发酵后作为农业用肥,杜绝二次污染。

3“渔业转型促治水行动”实施中的制约因素

一是养殖户“治水”意识淡薄,一味追求产量效益,无视水产养殖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二是温室龟鳖拆除整治困难,龟鳖养殖户依赖财政补助思想重,不补助不处理废水废气,渔业环境执法困难;三是循环水养殖、池塘循环流水养鱼工程等基础设施投入大,特别是额外支出的养殖尾水处理投入,养殖户对此积极性不高;四是全县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水平不高,抗自然灾害能力低,养殖池塘自然生态和生产功能下降,生态修复任重道远;五是缺乏渔业资源基础调查,不能科学有效指导增殖放流,渔业资源恢复缓慢。

4 桐庐现代渔业发展对策

4.1因地制宜,搞好现代渔业发展规划

根据桐庐水资源特点和乡镇实际,统筹规划,发展生态渔业。利用富春江优质水源,在江南镇窄溪、横山埠等地发展生态养殖河蟹产业;在分水镇、百江镇等粮食功能区,大力发展稻田养鱼产业;在莪山乡茭白田,大力发展茭鱼产业;在地理环境优势的横村镇,大力发展休闲生态渔业;对大中型水库,大力发展洁水渔业;在瑶琳镇温室龟鳖片区,拆除整治温室龟鳖,兴建尾水处理设施,要求达标排放;在大面积池塘建设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工程;在省级两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区,加强渔业资源情况调查和评估,明确资源量和可利用度,逐步建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改善两江渔业生态环境和种质资源量。

4.2依靠科技,拓展渔业发展新模式

一是优化养殖种类结构,对于常规鱼养殖,全面推广80∶20模式化养殖,同时根据生态学原理,适当搭配如青虾、黄颡鱼等名特优水产品种。二是推广种养结合模式,在有条件的池塘引导渔民推广鱼-种植类型(稻田、莲田、茭白田、桑和草等)、鱼-畜禽类型(猪、鸭、鹅等)等生态养殖模式,推广温室甲鱼转外塘养殖和鳖稻模式,河蟹养殖推广蟹塘种植芦苇稻模式。三是使用设施设备,推广底部增氧设施,推广使用水质监测、产品快速检测、病害诊断系统,温室龟鳖的养殖废水经沉淀和净化后进行循环水养殖,大面积池塘推广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四是注重投入品管理,选择优质苗种和环保饲料,使用水产疫苗、微生态制剂、中草药,以及向水体投入特定培养基质和定向培育能够消化分解养殖系统废弃物、改善养殖水环境的生物絮团来实现生态养殖[4]。

4.3狠抓质量安全,推动现代渔业健康发展

一是逐步建立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形成以县级水产品检测中心为龙头,乡镇检测站、市场检测点为补充,生产主体快速检测室为基础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二是逐步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有管理制度、有专门人员、有生产记录、有质量检测、有产品标示、有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水产品产地准出管理,规范记录投入品使用、病害防治等情况,真正实现水产品生产过程可追溯;三是加强渔业执法和管理,建立渔业安全预警机制、快速反应机制以及渔政与公安派出所联合执法长效机制,提高渔政执法装备水平,保障渔业资源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

4.4筹措资金,加大对现代渔业建设的投入

一是要积极拓展资金渠道,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社会上的各类投资主体向现代渔业投资;二是根据县农林局“向上争项目,向下比服务”活动,争取更多项目资金扶持和技术扶持;三是积极探索财政贷款贴息、以物代资、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扶持方式。

doi:10.3969/j.issn.1004-2091.2016.08.010

收稿日期:(2016-02-17)

猜你喜欢

龟鳖桐庐县五水共治
创新稻田龟鳖养殖促进龟鳖产业发展(上)
操场上真热闹
龟鳖类不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
来自一线的声音! 泥鳅、牛蛙、龟鳖等被一刀切禁售,整条产业链受重创
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五水共治”视阈下高校生态德育建设研究
发挥媒体作用 助力“五水共治”——《绍兴日报》推进河长制报道的实践探索
借力地方特色,打造分水“生态民生品牌”——访桐庐县分水镇党委书记施建华
杭州“五水共治”公众参与调查与对策探究
顺势而为 勇担责任 发挥优势 学校召开“五水共治”专题工作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