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照发展演变及其防伪技术应用

2016-08-30仁青群措张燕李泽坤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廊坊065000中国

中国防伪报道 2016年1期
关键词:防伪证件护照

仁青群措 张燕 李泽坤(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廊坊065000,中国)



护照发展演变及其防伪技术应用

仁青群措1张燕2李泽坤3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廊坊065000,中国)

随着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对外开放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的交流逐渐增加,国家之间的人员往来逐渐频繁,维护国家安全和出入境正常秩序的意识也逐步增强。各国先后通过证件形式的变化,使安全证件从无机读证件发展为可机读证件,再从可机读证件发展为电子证件。同时,研制和开发了更难伪造的防伪技术,使防伪技术有了质的飞跃。本文主要以广泛应用的护照类证件为主题,从护照类证件历史演变的角度出发,论述了防伪技术在各时期护照中的应用及其发展。

安全证件;防伪技术;护照

安全证件泛指由主权国家的相关机构为控制或管理本国公民或外国公民,签发的具有社会性和安全性可证明其身份的证件。可见,安全证件的应用范围很广,其中护照类证件是重要的一类。护照类证件是伴随着国际交往的发展而产生的,是国际交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指由所属国籍国颁发给本国公民,为该公民在国际旅行或居留时,提供身份和国籍证明的证件,主要包括护照和其他国际旅行证件。2013年世界移民数量已经达到2.32亿,近几年每年以2%的速度在快速增长[1]。护照类证件作为安全证件中典型的一类在世界移民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护照类证件的防伪不容忽视。

防伪主要是指以防止他人进行仿制、假冒等,在一定范围内能准确鉴别真伪为目的,而制造出的具有防伪功能的技术手段、产品、材料、技术装备等。纵观护照发展的历史演变,护照中防伪的思想由来已久,随着社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防伪技术在护照中的应用也得到了长足地发展。

1 “古代物件形式护照”及其防伪

世界上最早的“护照”可追溯到法老时代,法老时期发明了一种臣民安全进出其他国家的“木雕板”,此雕版的真实有效性是通过刻统治者的“亲笔签名”来证明的。在古代中国,以物件形式作为出入边塞关津、渡口的通行“护照”,也有近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护照”的渊源最初可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夏、商、西周时期的护照种类有牙璋、符节和圭璋等。“符节玺印”作为鉴别真伪信物需验合无误才可自由出入边塞。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护照种类有节、符、传、关照等。今敦煌市阳关遗址博物馆,就存有在两千年前西汉武帝时期签发的“阳关关照”,据传无论是西域人来汉,还是汉朝人西去,必须持有盖着阳关大印的关照[2]。汉代时期还出现过所凭证,过所一般为一式两份,为保证其真实有效,正本和副本都由主管官员与协管官员签名并加盖官印,确认无误后方可出入边塞。唐宋时期护照又演变为过所、公验、关引、文牒和符牌等。如《西游记》第十二回中记载了唐僧从长安城出发时,唐太宗“写了取经文牒,用了通行宝印”。另外在到达女儿国时写到,通关文牒上有“大唐皇帝宝印九颗、下有宝象国印、乌鸡国印、车迟国印”等[3]。明确了通关文牒需加盖官府盖章后才可自由通行。另在唐高宗李志时期,按照身份级别,制作黄金、玉石、白银、铜料等不同材质的符牌,出入边塞人员必须持符的同时持袋,戍边人通过确认“符袋”相匹配后才准予出入边塞,此类物品后面还注有伪造、出借和冒用的严重后果。元朝时期护照种类有公据、公验和腰牌。如在元代船舶司有明确陈告,“船商欲出海贸易,必须请领总司衙门元发下公据和公凭”。明朝时期护照种类有文牒、关照、符牌和勘合等。其中,勘合主要通过在契文上加盖骑缝半印,凭借板勘能否对合来防止作伪。

“古代护照”先后经历了传、过所、公验、度牒、关引、 封传、腰牌、文牒、关照和符牌等作为准予出入边塞关津、渡口时需要出示的身份证明(详见表1),其防伪理念主要以“亲笔签名”“符节玺印”“袋符相配”“图章印敲”“木刻印刷”“板勘对合”和不同材质的制作等形式运用到了“古代护照”中。可以说,“护照”在最初为“自由交通”和“安全保证”而产生,“防伪技术”是伴随着“护照”的产生而产生的。

表1 “古代物件形式护照”及其防伪

2 “近代一纸公文式护照”及其防伪

学术界对“古代物件形式的护照”是现代护照雏形这一说法存有疑议,有学者认为公元 2 、3 世纪罗马帝国时期给担任国际信差的人颁发一个盖有罗马帝国官方印章的“特别证书”,这种以纸张形式出现的护照是最早护照,且持有的人凭借此“特别证书”在各国来往且享有特权和优待。另有部分学者认为最早的护照是至今保留历史最悠久的“安全保护”文件。在1414年英国亨利五世时期,议会颁发了一道国王可以颁发给任何人“安全保护”文件的法令。该“安全保护”文件内盖有印章,且持有这一文件的人,无论国籍,在英国不允许被伤害或抢劫,在其他国家,享受由英国政府替之支付税务的权利。1689年“护照”一词虽在《尼布楚条约》中正式出现,但是此时的护照是政府开具的一种集体信函,除盖有官方印章和签字外,并无其他防伪措施。到1706年,英国正式开始给所有的英国商船船长颁发一纸护照,防伪措施仍旧是通过确认上面有加盖官方印章才允许持照人自由通过。1791年,在法国宪法中,护照被认为是公民的权利之一,法令中明确规定法国国民出境移民必须持有护照。19世纪开始,绝大多数国家开始要求持护照入出国境。

在中国,“护照”由节符、官印变文牒,由文牒变一纸公文式是在清朝时期。后在中华民国时期,“护照”为盖有发照机构官方印章的“三联式”,正联给领照人,一联报外交部备核,一联存发照机关查考。2006年第10期《上海滩》杂志载胡孟浩先生《光绪年的护照和“震旦三文”》,内载1908年上海道蔡乃煌签发给翁文颧赴比利时留学的护照,上有由木刻印刷刻印的发照机构和发照人姓名[4]。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收藏有一份1907年宋庆龄赴美国的护照,护照正反面分别为中英文印刷,英文印刷以图章敲刻方式印有宋庆龄个人信息。

近代时期的“护照”虽不具备今日护照的条件。但是无论是外国还是中国,护照的持有权从少数人享有转变到绝大多数人享有。护照的形式从多样性转变到统一性。一纸公文式“护照”,开始详细记载有持证人姓名、性别、籍贯、年龄、职业、发证时间、发证机关名称及官方印章等。护照中的防伪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统一,以图刻敲章、木刻印刷、粘贴花税票、戳记、加盖官印、官员签字等方式确认有效和防止被伪造。

3 “现代本式护照”及其防伪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世界各国为了国家安全、利益和政治需要,普遍通过本国立法或行政措施建立健全本国的护照和签证制度。并于1920年正式召开国际护照会议,会议对护照的国际格式和简化入出境手续提出具体建议,各国开始采用本式形式颁发护照。1926年召开第二次国际护照会议,会议再次对统一护照格式、内容和使用办法,方便国际旅行手续等提出了建议。但是两次会议未明确提出防伪技术的应用。1980年,在国际民航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简称ICAO)的推动下,护照的国际标准化问题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国际民航组织公布了指导各国发行机读可读护照的技术文件(Doc9303号文件)。文件正式要求各国签发适于机器阅读的护照,还需将人面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和虹膜识别技术应用于护照中用于身份验证,确定旅行证件与持证人是否匹配。2003年,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再次通过一项将生物特征信息集成到护照(电子护照E-passport)的全球统一计划。自此,携有生物特征的电子护照签发计划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大力发展与提高国家安全防范力度密切相关的重大项目。截止到目前,实施电子护照的国家已经达到90多个,全球大约已发行一千五百万份电子护照。

在中国,1922年出现最早的“本式护照”,该本护照资料页为16页,有效年限为三年,护照上载有持证人中英文姓名、出生时间、身高、体貌、现居住地、出境时间、签发机构、官印和多达8个国家的(法国、英国、葡萄牙、俄国等)译文。由于译文部分占据了近10页页码,该本护照仍不具备现代意义上的护照条件。现代意义上的护照产生于1950年,50版护照正式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本式护照,分别为外交、官员、普通护照。1951年和1964年分别启用公务护照和新版官员护照。1991年启用新版外交因公和因公普通护照。在1992年之前,50版、51版、53版、58版、64版护照中有俄文对照,1971年版和1975年版本将中俄文对照改为中法英对照,1981年版护照号码从6位数升为7位,以上护照受到技术限制,除加盖有签发机构官章和签名外几乎没应用防伪技术。1992年,中国参照国际民航组织护照标准启用新版因私普通护照,在92版护照上设置机读区。1997年启用新版普通护照,采用了机读码、数码技术、激光打印等防伪手段,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国际标准化。2012年启用新版电子护照。正式采用电子芯片和多种先进的防伪技术。

如今,现代各国所采用的本式护照防伪技术主要是物理学防伪和化学防伪的综合运用,经历了造纸环节、印刷环节、装订环节再到签发环节。造纸环节的防伪技术主要是纸张,各国护照所使用的纸张是与钞票相同的高级专用防伪纸(又称安全纸张),与普通纸张相比具有坚实耐磨、防折、抗湿能力强、强韧度好、平整度高、易吸收油墨等许多方面的特点。并且安全纸张制成的证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良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能够使安全纸张适用于各种要求的印刷方式。因此,各国在其纸张制造过程中加入了水印、活性试剂、防伪彩点(满天星)、安全纤维、染色标签和安全线等具有高防伪性能的防伪措施。世界各国的护照证件印刷随着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已从传统模拟印刷逐步向计算机制版及数字化印刷发展。印刷环节的防伪采用了如平版印刷、凸版印刷、丝网印刷、凹版印刷、背景印刷、彩虹印刷、缩微印刷和潜影图文等先进技术。在使用多种印刷方式的同时,使用了特殊的油墨,如光变油墨、荧光油墨、珠光油墨、同色异谱油墨、反斯托克斯油墨等。并且在印刷基础上还增加有防复印图文、变形图文、缩微文字、正反对印图文、防伪暗记等防伪措施。在完成证件纸张的制作和印刷以后,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式将证件纸张装订成册,并覆上封皮。为防止证件被拆装、变造,在使用装订线材质,装订方式、边角切割及穿孔号码等过程中,采用了不少防伪技术。最后,护照的签发程序和个性化过程也是防止证件被伪造的重要环节。因此,各国发证机关在出入境证件添加持证人信息过程中采用了喷墨打印、激光打印、热腊转印、热升华、激光蚀刻和显影技术等较为先进的防伪措施。签发过程中的塑封膜采用了有普通塑封膜、超薄安全塑封膜、全息防伪膜、同轴光膜和多层聚合物膜等防伪措施。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护照类证件在国际旅行和维护国家安全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各国高度重视护照防伪技术的研究,不断通过高新科技成果来提高安全证件的质量与可靠性,采用磁条写入、芯片写入和指纹、声纹、眼纹、掌纹及手的几何形状等自动识别技术为主的生物技术防伪措施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应用,未来会有更多的防伪新技术出现,多种防伪技术和新型防伪技术在安全证件中将会以更加全面化和更快的速度发展。

注释

[1]王耀辉 刘国富.《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M].社会科学文化出版社,2014(01).01页.

[2]赵亚辉.《两千年前的护照-阳关关照》[N].行走,2007(03).87页.

[3]马长泉.《漫谈通关文牒》[N].雄关万里,2015.22页.

[4]薛理勇.《中国护照的起源》[N].史卷拂尘,2007(03).48页.

[5]梁治寇.《护照防伪技术及发展趋势》[J].警察技术,2001(06).

[6]何星亮.《护照的产生及其发展演变》[J].思想战线,1998(06).

[7]钟瑜婷.《护照史》[N].文化品鉴,2014(04).

[8]申小飞.《电子证件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防伪报道,2009(08).

[9]黄文.《新启用的防伪电子护照有五大特点》[J].中国品牌与防伪,2012(06).

[10]中国防伪报道.《护照的历史演变》[J].中国防伪报道,2009(09).

Passport evolution and anti-counterfeit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REN Qingquncuo ZHANG Yan LI Zeku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exchanges around the world gradually increase and the personnel exchanges between the increasingly frequent, safeguarding national security and the normal order of exit and entry of consciousness also gradually increases.Countries successively through the documents in the form of change, to develop safety certificates from inorganic read documents into machine readable documents, again from machine-readable identific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documents. At the same time,to research and develop higher performance anti-counterfeiting technology, make it a qualitative leap.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ssports historical evolution,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ti counterfeiting technology in the passport of each period are discussed.

security certificates; anti-counterfeiting technology; passport

1 仁青群措(1989-),女,西藏那曲索县人,研究生三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警务硕士边防领域边防检查方向。

2 张燕(1976-) ,女,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副教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证件研究室。

3 李泽坤(1988-),男,云南普洱人,研究生三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警务硕士边防领域边防检查方向。

本文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重点预研项目《国家法定证件真伪认定研究》和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2013年至2015年新版出入境证件样本采集与防伪技术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防伪证件护照
INTEGRITYTM ECO100再生缝纫线引入防伪技术
刚捡的
你知道古代圣旨和纸钞是怎样防伪的吗
电子防伪技术专利综述
如果护照快过期,如何保住有效签证?各国规定有不同
2016全球护照排行榜
中国人一生要办证件、证明超过400个
护照力
河北省高速公路通行卡信息防伪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