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红散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及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2016-08-30翟雪芹王晓峰
高 玉,翟雪芹,王晓峰
芪红散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及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高玉,翟雪芹,王晓峰
目的观察芪红散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及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37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121例)与对照组(116例),两组均给予西医规范治疗及康复训练,试验组在西医规范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服芪红散,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明尼苏达心衰生存质量量表、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明尼苏达心衰生存质量量表计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红散联合西药及康复训练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改善病人生存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芪红散;左室收缩功能;生存质量;左室射血分数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组复杂、难治的心血管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具有极高的患病率、致死率及住院率。一项调查显示:2007年—2010年美国心力衰竭患病率为2.1%[1]。2007年美国心血管死亡率为33.6%,其中由CHF引起的占7.1%,心力衰竭病人住院率达17.3%,心力衰竭医疗支出占总支出的10.5%,高达300亿美元[2]。我国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也不容乐观,顾东风等[3]曾对我国10个省市进行调查研究,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其中男性患病率为0.7%,女性患病率为1.0%。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心功能,减轻或消除症状,提高病人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心力衰竭的治疗从最开始短期强心治疗到近期长期调节神经体液的“生物学治疗”,病人的死亡率虽然有所降低,但病人生存质量并无明显改善[4]。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好、副反应小、不良反应少,得到临床广泛应用,且能够有效改善病人心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治疗前景。芪红散是我院应用多年的院内制剂,具有益气温阳、活血化瘀、利水通络之功效,前期研究显示芪红散能够有效治疗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本研究应用中西医心力衰竭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采取多中心、随机、对照的原则,评价芪红散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及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2007年颁布的“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Framingham心衰诊断标准和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制定。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主症:心悸,气短,胸部疼痛;次症: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结代。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同时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西医Framingham心衰诊断标准、心衰定性诊断标准及Boston心衰定量诊断标准者;年龄35岁~75岁;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Ⅲ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50%;自愿接受临床观察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活动性心肌炎或心包炎及严重的心脏瓣膜病者;急性冠脉综合征;既往2周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PTCA)后;计划行心外手术者;合并严重肺部感染、合并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性疾病者;严重失代偿的心力衰竭等。
1.3一般资料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中医医院、昌吉州中医医院、阜康市中医医院、吉木萨尔县中医医院、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霍城县中医医院等8家医院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23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121例,其中男58例,女63例;年龄(65.40±10.88)岁;明尼苏达生存质量量表计分(41.5±18.28)分,左室射血分数(40.01±9.62)%。对照组116例,其中男56例,女60例;年龄(64.72±10.0)岁;明尼苏达生存质量量表计分(40.47±16.63)分,左室射血分数(41.69±8.03)分。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构成比、入组时明尼苏达心衰生存质量量表、左室射血分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4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硝酸酯类等。试验组另给予芪红散(每包6 g)6 g,每天3次,水冲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
1.5观察指标及方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明尼苏达心衰生存质量量表计分及左室射血分数变化。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前后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定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定总积分下降幅度要高于对照组(P<0.05)。以此模型为基础对两组差值进行估计,试验组下降18.52分,对照组下降7.93分,试验组-对照组的95%可信区间(-12.60,-8.59)。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表2。
表1 两组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积分比较(±s) 分
表2 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定总积分变化情况差值的最小二乘均数和95%CI
2.2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比较治疗前行心脏彩超病人共181例,其中试验组90例,对照组91例。两组治疗前后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LVEF比较(±s) %
3 讨 论
中医理论认为,心力衰竭的病机是气虚,气虚逐渐发展为阳虚,而后导致气阳两虚,最终阳气虚脱。心气虚在心力衰竭中主要体现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RAS)系统的激活以及心功能不全。主要病理结果是“痰”“瘀”“水”,使脏器瘀血,血栓素升高,血小板活化等,揭示了 “虚”“瘀”“水”作为心衰的中医物质基础,使中医理论更具客观性和科学性[5]。“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每每导致多脏腑功能失调,最终五脏精髓俱耗,阴阳两竭,病势重笃;或致喘脱、厥脱而阴竭阳亡,生命危殆”,说明心气虚与心功能不全,其本质相同。许多研究发现血瘀证表现轻重不同时,红细胞沉降率、血黏度、微血管的张弛度和血管壁应力亦有不同,从血液流变学方面来说,红细胞变形能力及聚集性的大小与血瘀证有一定关系。宋婷婷[6]认为:因虚致瘀体现在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改变与气虚血瘀证有关。而在心力衰竭早期,还伴随着痰浊和瘀血[7]。另有研究[8]也发现:心衰气血、血瘀、气虚血瘀三个证型的病人,与正常人比较,红细胞比容和全血黏度均偏高,故心力衰竭时,“气虚”能使血流变缓、血液黏度升高,而导致血瘀,血瘀又进一步增加心脏负荷而加重心力衰竭,故血液黏滞度增高是心力衰竭病程进展气血与血瘀之间一个重要环节,可以为治疗心力衰竭提供思路。上述研究均显示:气虚、瘀血与心功能下降有着密切关系,与微循环异常、血液流变学改变有关[9]。杨秀仙等[10-11]以益气活血中药治疗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病人,均得到良好的效果。我院心脏专科前期通过对新疆部分地区门诊及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辨证分型调查,结果显示:新疆地区慢性心力衰竭中医主要证型以气虚血瘀型为多见。因此,本研究取气虚血瘀证为主要研究证型,采用芪红散以益气温阳,活血化瘀,利水通络治疗。
目前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大部分临床试验都以心血管事件或死亡作为主要终点,对生活质量的改善却不够重视,事实上有些药物虽然能改善病人的长期预后,但对病人短期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的改善并不明显,甚至有恶化的趋势,使部分病人不能耐受,造成生理及心理的双重压力,所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生活质量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不可忽视的一条。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表由21个问题组成,包括体力、社会、经济和情绪方面的限制性项目,与呼吸困难和疲劳有关的问题有8个,同时还有涉及情绪方面的问题,病人听完填表指南后,自行完成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表计分,分数越低提示生活质量越高。本研究针对心力衰竭病人的生活质量,采用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定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定总积分下降幅度要高于对照组(P<0.05)。可能由于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运动康复使病人逐渐适应运动状态,呼吸困难及易疲劳性得到改善,提高自理能力;另外体力的改善减轻了病人的心理负担,缓解其紧张情绪,从生理、心理两方面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究其原因,考虑与基层医院病人多为农牧民,对慢性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认知不够,且由于经济原因,出组时心脏彩超未能全部完成,使数据缺失,样本量不够所致。
本研究在西医基础治疗结合康复运动治疗慢性心衰的基础上,配合中药芪红散,研究芪红散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及左室射血分数的改善,以期为综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依据。
[1]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tatistics Committee and Stroke Statistics Subcommittee.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13 update: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Circulation,2013,127(1):e6-e245.
[2]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 2011Up: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Circulation,2011,123:e118-e209.
[3]顾东风,黄广勇,吴锡桂,等.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3-6.
[4]McKelvie RS,Teo KK,Roberts R,et al.Effects of exercise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The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Trial(EXERT)[J].American Heart Journal,2002,144:23-30.
[5]解海宁,张艳,胡晓虹,等.气虚血瘀水停在慢性心衰实质研究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2):2603-2604.
[6]宋婷婷.慢性心衰RAS系统激活与气虚血瘀证的相关性[J].中医药学刊,2005,12(12):2230-2231.
[7]周迎春.对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研究思路的几点思考[J].中医研究,2006,38(1):5-6.
[8]关继华.94例心衰气虚血瘀证的血液流变学分析[J].四川中医,1994,2:16.
[9]周金黄,王建华.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5.
[10]杨秀仙.保元煎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心衰32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6):32.
[11]孙灿朝,高嵩山.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心衰病气虚血瘀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7):62-63.
(本文编辑郭怀印)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课题《沈宝藩临床诊疗经验及传承方法研究》(No.JDZX201214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乌鲁木齐 830000)
王晓峰,E-mail:wxf8711@sina.com
R541.6R256.2
A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14.002
1672-1349(2016)14-1572-03
2016-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