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义先生:一个以学术为日常生活的人

2016-08-30

传记文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老子庄子学术

文 荒 林

杨义先生:一个以学术为日常生活的人

文荒 林

杨义先生在邱吉尔庄园留影

在我还没有见过杨义先生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象过,著作等身的先生,会是我遇到的时候的样子。

之前在北京,我一直没机会见到先生。我接到过先生两次手书签名的邀请函,是参加社科院的研究生答辩。那时候,女性文学研究很热,作为专家,每到研究生毕业季,应邀出席北京不同高校的答辩是常事。不过,社科院的邀请很正式,是文学所所长杨义先生亲自签名,签名的独特字体也令我印象深刻。但答辩的时候所长并不出席,指导老师和专家们是真正的学术主角。那时候年轻的我还没有意识到,这种尊重学术的方式看似日常,给予的恰是学术自由的良性平台。讨论问题不在深浅,而是在讨论的时候不需要看上级的脸色,发言不在年龄,专家的身份来自专长。红色运动服的我坐在专家席位,对女性主义的问题款款发言,俨然是一个无所顾忌的学者,如今回想,真正是无知者无畏。那时候,社科院还有一位令我欣赏的学者,传说他拒绝参加我们都不得不参加的职称英语考试,他的勇气令我神往。而更令我羡慕的是,他的学术成果受到文学所所长杨义重视,得到了荣誉研究员的身份,从而摆脱了僵化的职称体制的困扰。

2010年秋天,我来到澳门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见到导师朱寿桐教授,他热情洋溢地鼓励我:“等我安排时间,让你和杨义教授见面!”

原来杨义先生也是在这一年从北京来到澳门,受聘为澳门大学讲座教授。讲座教授是澳门大学面向全球特聘相关领域最优秀专家而设立的殊荣,人文社科学院的文学讲座教授,只有杨义先生一位。杨义先生当年在武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早已功成名就,面对外界非议坚守个人选择,他对博士学位体制的尊重,赢得了在国际学术体制中的尊严和荣耀。

导师以杨义先生鞭策我,无疑是为人到中年的我打气。没有想到的是,虽然导师的安排就在隔天,我却在第二天早上,在澳门大学对面小潭山的山坡上与杨义先生奇遇了。

秋天的澳门丝毫没有秋意。当晨曦照亮海水的时候,整个澳门就像葡萄牙人当年所描绘的那样,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海上花园”。小潭山绿树葱茏,攀爬的健身道两旁,花开得色彩缤纷。有远足习惯的我一个人在晨光中攀登,不知不觉已抵达近山顶的分叉路口。

分叉路口如左右手臂张开,怀抱山顶和望海亭子,相当开阔,亭子里置放了供人休息的石凳。就在面向大海一边的石凳上,坐着一位晨练老人。老人头发花白,脸色红润,眼睛闪耀着孩子一般清澈的目光,他朝下看到我正往上攀登,在我抬头与老人目光相迎时,他朗朗大笑,右手还举着一支烟。

其实我很怕烟,但一个健身老人朗朗的笑声和烟组成的奇妙组合,已使我判断他是杨义先生。在我看来,只有高度脑力劳动的需要,才会在登山健康运动中出现不能自禁的抽烟习惯。于是我停步向老人问候致意,说:“您是北京来的杨义先生吧?”

先生笑眯眯不答,却很有滋味地吸烟,烟已过半,片刻只余烟蒂了。先生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长方盒子,把烟蒂放入其中,摁熄,重新收起小盒。这时远处的海风吹来,送来山上的树木发出的浓郁的清香,烟的余味隐入自然气息之中。先生说:“抽烟的坏习惯改不了,但我会严格注意防火。”

先生说出这句话的神态,竟然像一个课堂上无奈的小学生。小潭山入口处的确有一个注意防火的牌子,但一个学者站在没有树木的叉路口吸烟,并将烟蒂收入随身小盒带走,他将全部行为约束于自己身体范围,也自律于规则边缘,这份“严谨抽烟”的境界,完全在我的想象力之外。

后来见到先生抽烟多了,烟伴随着他的阅读研究和写作,师门都有些心疼。一次与师母在一起,我便请教如何阻止先生抽烟?师母说起年轻时的故事非常动情,说那时师母有孕在身,先生为了保护她和孩子,大冬天蹲到门外抽烟。“知道他专注学问,日常没有其他的爱好,让他连烟都不能抽,也太残忍了。”充满艺术气质的优雅的师母,用她对丈夫无限的理解如此述说,眼里都是湿润的光。

再说那天早上,当我和杨义先生一起步行下山,我认识到向先生请教的宝贵机会来了。我有两个学术疑问,一个是生命直觉和学术考证之间的矛盾,把前者带到资料文献的考证之中是否合适?另一个是日常生活与学术生活的矛盾,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与学术生活的研究思考可以相容相通吗?我隐藏起女性主义立场,因不能肯定先生是否接纳女性主义的生命直觉与日常生活价值,或者说,我希望得到确证的回答,很担心如被否证,将来相处就会很尴尬。

我说:“久闻先生在做诸子研究,诸子之中,我对庄子的文字和身世一直有一种直觉,可能因为我是湖南人,对楚国自然山水和文化有一种内在的生命呼应。我认为庄子是楚国人,而且一定是楚国的王室贵族。他写出那样大气的文字,应该是那个时代大文化的产物,那个时代大文化在楚国呀。”

我的运动鞋滑了一下,先生让我小心下山的路,他稳健的步子踏在石级上,饶有兴致讲起庄子的故事来。

原来庄子真的是楚国人,不是什么漆园吏,在宋国蒙地,他只是故意用这样不起眼的身份,把他王室公子的身份隐藏起来。先生考证楚国朝廷的权力斗争与代际更替,阐释那时候的发配制度和流放现象,指出庄子先辈蒙冤的历史。作为流放的王室贵族后代,庄子在文本中常以鸿凫、鲲鹏之类的自然意象,隐喻家族的精神历史和个人精神指向。庄子文本对大自然意象的使用是一个系统,呈现与人类关系系统的对应,这种心理文化隐喻的创造,折射了那个时代丰富复杂的精神生活。先生说,庄子为什么那么喜欢用比喻?他的每一个比喻,不仅体现他的博物知识,更体现他丰富的精神阅历。先生继续说,文学地理学研究,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文学是充满了生命直觉的艺术,庄子的文本唤醒我们生命的直觉,反过来,阅读文本的直觉,也可以上升到探究史实的学术层次!

先生的滔滔不绝,使我获得一种山上千年的学术穿越感,我于是再大胆说出我的直觉:庄子的老师老子,据说是中国最长寿的人,也许他根本没有岁数,因为他是那个还没有纪年划分的母系时代的智慧人物呀!他是永远的活火,如希腊哲学家们所形容的一样。他是母系文明的集大成者。说到最后一句,我的女性主义本色已完全露出狐狸尾巴。

没有想到的是,杨义先生点头称许,并用他精彩的地理学考证方法,再一次给我惊喜。原来,先生竟然亲自去过老子出生的家乡,一个如今还是偏僻的楚国苦县——厉乡,他的地理学考证,要取山水为证,要用民俗为佐,使得文化文本接上地气!那里的流水,现在还是老子文本中所描绘的样子;那里的民俗,现在还是母系文明式的尊母。老子是他所在时代地理文化的产物。老子重视“玄牝之门”,即重视生育、生殖经验对于人们认知世界和事物的重要性,《老子》六章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这样高度看待生育、生命体验与世间万物之互动认知的关系,意味着老子哲学是生命哲学,也是母系社会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当老子在周朝国家图书馆任职,目睹周王室的腐败和崩溃的即将来临,本着生命哲学的立场,他开始了私家著述。在著述中,他宣扬了母系文明的理想,所谓“小国寡民”,其实是对生命群体为单位的和平氏族生活的美化。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私家著述作者,老子声名远播,远在鲁国的孔子不远千里来向老子讨教。后世为了独尊儒家,很少宣传老子对孔子讲述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种“玄之又玄”的哲学,这种包含有更多女性经验和女性认知因素的生命辨证法,只讲孔子“问礼于老子”,但是,孔子的“克己复礼”也是从反战争的角度,对生命规律的推崇,不能不说受到了老子的影响。

小潭山与澳门大学相向而望,中间为南北东西相汇的通衢。山上遇师,下得山来,阳光灿烂,一片开阔。之前我担心,在中国的女性主义者们看来,随着中国经济崛起的传统国学复兴,伴随着中国父权思潮的复兴,将极不利于女性主义的知识传播,有可能导致性别不平等的社会现实更容易被国人视为理所当然。与国学大师杨义先生的一路晨起神侃,不仅令我疑云顿消,而且让我相信,真正的学术探求是正本清源,这与女性主义的生命求真,恰是殊途同归。

之后,在澳门大学博士学位攻读期间,我对杨义先生的学术求真,更有了日常生活角度的观察和确证。我发现一位真正的学者,他的日常生活的确与普通人不相同,他几乎时时刻刻都生活在思考中,压缩了一般生活中的享受和琐事。然而,正是一位学者的日常生活让我看到,学术和日常生活的相融和相通,即思考着的日常生活是值得拥有的。

澳门是一个繁华的花花世界,凡来澳门的人,很难拒绝华丽赌场的诱惑。除了把赌博做成N种心理学的游戏,用无数种仪式吸引眼球,更有充满艺术氛围的购物和美食,把普通日常生活的渴望,演绎成华美的享乐滋味。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时的澳门大学门口即是希腊赌场,古希腊美神们的雕塑,在喷泉水柱之间发出诱惑享乐的光泽。每到黄昏和夜晚,霓虹灯下的海上花园,可谓风情万种。

杨义先生在哈佛燕京工作坊讲演庄子身份考证,主持人是张凤

然而,杨义先生的日常生活可以说是固定的三点一线:办公室、课室和师生共用的餐厅。有一次,我和同学们邀请先生散步,到校园不远处的新濠锋,这座赌场的顶楼是露天花园,可以欣赏大海美景。先生竟然没有上去过。我们领路,让高速电梯把大家带到楼顶。还没来得及极目海景,先生说要请大家喝矿泉水,一问,一瓶矿泉水80葡币,先生便谢绝了服务生,让我们和他一起又坐电梯下楼。为什么要浪费呢?我们散步还可讨论问题,回去写成文章赚稿费嘛。先生用他的经济学,给我们上了一课。还有一次师生散步,我向先生介绍了一家澳门传统的凉茶店,那家店主从南洋留学归来经营祖业,特产是龟苓膏,清凉明目,清香不贵。先生立刻同意一起去店里品尝龟苓膏。我们一伙人吃了,他很高兴,于是抢着买单,我正想莫非他认为龟苓膏给我们滋补眼睛很合算?他却很学术地教诲道,做学者嘛,维护当地文化小吃是份内的事。

先生诲人不倦的精神,被我们做了一个量化的描绘:他说的话,比吃的饭粒多!那些年师母还在北京,杨义先生完全和我们学生一样,在学校的小泉居餐厅吃例餐,几乎都是周而复始的二菜一汤。听我们抱怨餐单太单调时,先生总说他没那么高的要求,有时还会回忆往昔的艰苦,说可以坐在餐厅边吃饭边谈学术,是一种满足。他用自己的学术吸引学生们与他同桌,学生包括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还有法律系、电脑专业、商学院及体育系的学生。他们围绕过来,不论先生在讲什么主题,听下去都会感到花开一枝又一枝,满是历史的故事、文学的感觉和中国文化的魅力。自然,先生一说起来就常常忘记吃饭,幸而澳门气候温暖,饭粒不会结冰,但看在眼里的我们,内心纠结,一方面渴望继续听下去,另一方面又觉得对不起先生。

澳门大学的花园里有一尊高大的孔子雕像,长着高鼻深眼,体现出澳门的雕塑家中西文化交融的想象力。在人类轴心时代,孔子曾率领他的弟子们在黄河边散步,讨论学术,感叹逝者如斯夫。在全球化的今天,在海水环绕的澳门大学,杨义先生创造并让他的学生们领略了国学复兴的黄金岁月。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为什么分为五大洲?1910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魏格纳为自己的推测进行了艰苦的考证,在大量考证的基础上首创了大陆漂移学说。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为什么是儒法道互补存在?杨义先生为我们研究生授课《诸子还原》,颇像带领我们在中华民族已经形成的文化地球上考察生动深入的文化形成过程,在他的还原、生命、全息的研究方法引导下,在他资料翔实的考证展示中,我们一一领略。春季的课程引人入胜,秋季的课程更上一层楼。杨义先生的《老子还原》《庄子还原》《墨子还原》《韩非子还原》和煌煌大著《论语还原》上下册,探索中华民族文化源头构成,开掘原创生命源泉活水,深刻启迪我们:学问乃生命之学习与生命之追问,是人类文化文明连续的过程和需要,是中华文明能够绵延于日常生活的花朵和阳光。

澳门大学实行西制,行政工作人员极少,研究生不上课的时候都上班,学校和院系的日常工作,很多都是由研究生们在自己的办公室完成。整个办公楼每间办公室,工作时间一律开门,休息时则将门锁好。我所在的办公室,就在杨义先生隔壁。我的记忆中,每次早上我到办公室时,杨义先生那边的办公室门已打开;每当下午我离开办公室,杨义先生那边的办公室还没有关门。到达澳门大学的第六年,杨义先生在他的办公室完成了1000万字的学术著作,每天的写作量之大,难以想象。我本人写35万字的博士论文,每天千字的进度,几乎都花了两年,原因是,难以像先生一样,把昼夜中的三分之二时间用于写作研究。写作过程的寂寞足够考验毅力,写作时间的保证,也意味着学术已变成日常生活本身。每当写作推进困难,精神快要崩溃,我都会选择到杨老先生的门口走廊踱步,他老人家房间的烟味淡淡流出,令我冷静和反省。博士论文答辩的时候,我的论文获得包括先生在内的海内外学者高度评价,先生却不知道他自己是我写作过程的精神偶像。我相信,先生不仅激励了我,也激励着整个澳门大学的学者们。我不止一次听到年轻的老师们说他们感到压力,说老先生如此发力,年轻人也不好意思不努力。果然,每一次学校学术成果年展,都是累累硕果。

澳门大学科研氛围浓厚,在教学区、办公楼和住宿区,公共空间的24小时电视大屏幕滚动,让师生们随时了解各种科研动态。搬入新校园的第二个夏天,我有幸成为先生的博士后,所住的学者楼里,每天都能看到杨义先生学术讲座的录像在滚动播放,从老子、庄子到韩非子,再到孔子,一部中华文明创生、创新史历历在目。先生还在不断创造新成果,他已有的学术硕果,正在不断转化成为我们的日常精神生活。

责任编辑/胡仰曦

猜你喜欢

老子庄子学术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中国实践的学术在场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智者老子
《庄子说》(十五)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