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飞学生思维,创造精彩瞬间

2016-08-29贾建萍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荷花课文语言

贾建萍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文教学离不开对语言的修炼,因而,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而让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这是21世纪未来社会向学校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理应主动适应时代的这种新要求,在教学中积极实施思维教育,尤其是创造性思维。

一、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1.问题要能达成学生的移情。在教学过程中情感目标的达成是内在的,“润物无声”的。学生的情感要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所设计的问题自然也要考虑到这一点。如在教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离别之苦、思念之情,我并未急着讲解作者的情思,而是先延伸了这样一个问题:无法排遣的乡愁融在了游子的血液里,凝聚在他们的笔端,在文学史上绽放着迷人的光彩,你读过这类作品吗?请把你读过的内容或经典语句给大家说—说,好吗?学生很快调动积累,背诵了很多有关“乡愁”的诗词,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学生在背诗句的意境中,尽情体验着思乡之情。

2.问题要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判断一个问题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效的标准之一就是看是否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例如我教学《自己去吧》一文时,我设计问题:小鸭学游泳会碰上哪些困难?为了让学生说得合逻辑,我首先引导学过游泳的小朋友说说学游泳会碰上哪些困难?有的说会沉下去,有的说会喝很多水,有的说眼睛看不清了,有的说腿会抽筋……在此基础上,想象小鸭也会碰上这些困难,还有被水草绊住,遇到蛇的攻击等。小鹰学飞翔又会有什么困难?学生也充分发挥想象,说得很真实。既然有那么多困难,他们如果害怕了,妈妈又会说什么?小朋友都说:要坚持、勇敢,不怕困难……我微笑着对他们一—表示赞赏,同时又暗自赞叹他们准确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我深知:这都是放飞思维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啊。

二、巧妙捕捉教学亮点

1.善于捕捉辐射点。课文中暗藏——些辐射点,把握住这些辐射点,好似抓住了一条线,可以把课文的文字像珍珠一样串联起来。能使我们更快地进入与文本的对话状态。如《检阅》中的“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等词句,它们统领全文,具有辐射作用。再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一位老师在执教这一课时,就利用这句话进行辐射全文的教学:我至今忘不了那一幕幕……学生从文中感悟到了一幕又一幕的情景。教学过程没有烦琐的提问,有的是学生的思索。

2.重锤敲打精彩点。有的课文有—些典型的语言现象和关键语句,我们要牢牢把握,重锤敲打。如《荷花》一课有这样—段话: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写荷花的这个“冒”字,内涵丰富,可引导学生用其它词换“冒”字,比方“长、钴、探、露……”,接着读读这段课文,体会体会,怎样的“长”出来才叫“冒”出来。(使劲、用力、拼命、一个劲儿、争先恐后、生机勃勃……)然后在“冒”前加上这些词再读这个句子。通过换读学生明白,因为荷叶多,“挨挨挤挤”,所以荷花只能从中“冒”出来。“冒”不仅写出荷叶数量之多,还写出了荷花生命力旺盛。“冒”出来给人们一种不可抗拒的生命力,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经历这样的敲打语言的过程,学生咀嚼出了精妙词语的个出特征,同时,思维也得到了质的飞跃。

3.巧妙运用发散点。文本中有许多精彩的发散点也靠我们去把握。《绝招》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围绕“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的主题设计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的篇幅很长,但描述小柱子练绝招的只有很简单的一句话:“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柱子始终没有忘记大树下的尴尬,暗暗在练自己的绝招。”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课文并没有对此进行详细的描述。于是,我在教学中就抓住文章的这个留白点,引导学生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让学生把小柱子苦练绝招的情景写成一个片断。写片段的过程更是学生放飞思维,走进小柱子内心思想的过程。

4.着重突破疑难点。文本中还有—些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地方,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去猜测揣摩这些语言点,并预设突破的方法。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的教学中,在读到村民乱砍树时,作者用了“拎起”一词,引导学生读读这个词,对作者的描写有什么疑问?让学生体会作者不用“拿起”“背起”,而用“拎起”这个词,是作者告诉我们村民们砍树是多么随意。这个“拎”揭示了后果的必然性。经过这样的换词思考,顺利突破疑难点。

三、力求进发灵感火花

1.进发自身激情。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不是无情人。教师从进入教室那一刻起,其精神状态就直接影响着教室的气氛,并为此节课奠定了感情基调。在教学中,想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首先要充满激情!如《妈妈的帐单》中有一句话: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不难发现这句话中隐藏着一个进行价值取向引导的良机。学生联系上下文对羞·隗万分“一词已经有了比较到位的认识,但教师若能顺水推舟,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是啊,妈妈为小彼得付出这么多,却不计任何报酬,你们说此时此刻小彼得的内心还能平静吗?这颗不平静的心在为什么感动呢?你们平时有过这种温馨、激动的体验吗?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了,各种动情的感人肺腑的语言脱口而出。

2.激发学生情感。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实在是道出了“读书”的真谛。因为“读”的本身,就是一种琢磨、思考和体验的过程。如《爬天都峰》一文中的第二自然段“……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盘古开天地》中描写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让学生精读、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者的文章中描绘的人和景,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

总而言之,学生的智慧是多元的、多样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放飞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才能自由邀游在知识的海洋,学生的大脑这台机器才能灵活的运转起来,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他们心灵深处碰撞出创造力的火花。

猜你喜欢

荷花课文语言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端午节的来历
荷花
背课文
荷花
我有我语言
夏天的荷花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