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理念下提高科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思考

2016-08-29陈静娴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养蚕科学目标

陈静娴

从科学课程性质来看,它是以生命关怀为指归的。但当前教育的事实是,对学生的生命关注并不够,新课程中“三维目标”达成度不高,儿童的情感、心灵和个性被略。因此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兴趣个性和心灵感受,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生命的绽放,是当代每—位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

一、尊重体验,有效科学探究经历

生命的成长需要生命自身的体验,只有亲身体验的东西,才能真正意义上去获得。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有着不同的体验水平。

如学习《雨下得有多大》一课前,不局限于教材把了解降水量作为重点,而是把学生想研究的一些关于的雨的问题作为本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小组合作,每人制作了雨量器,又恰逢一段时间的雨季,学生把制作好的雨量器带回家中进行野外测量,通过观察、实验、收集资料等活动,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研究,通过这项活动,孩子可以真正地接近自然,在掌握关于自然知识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也会受到自然启发,在更深层次上对自然有了理解。进而在之后的课堂上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所以特意设计了学生互问环节,看他们都有哪些收获。下面是《雨下得有多大》的教学片断。

生A:野外测量要注意什么?

生B:雨量器放的地点应当偏僻,以免雨量器被碰倒。

生A:下雨一般都会有大风的情况出现,怎么办?你怎么测量呢?

生B:我会将两块石头靠紧雨量器,将雨量器固定牢,以防被风吹倒。

生c:我反对他的做法,那样固定的话,如果雨下得大的话,打在石头上,石头溅起的雨会进入雨量器,那样测量就不准了。(师: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的是吗?生c:是的)

生D:老师,我想补充一下,我觉得测雨量的时候,还要注意安全,如果下雨的时候还有闪电打雷出现的话,我们还要注意避雷避电。(学生与大自然接触后,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也是额外的一种收获。)

因为感觉这个世界远比知道和理解这个世界更重要。所以经历科学探究的活动,让孩子走进自然,感受自然。他们就会从更深层次匕产生了去关心它的责任感,进而也促进了科学素养的内化。

二、尊重选择,有效科学课堂教学

在科学课的授课过程中,很多老师都想尽量多做—些学生实验,但是往往面面俱到,做得越多,反而效果越不好。不是教材上有什么,老师就教什么,不管学生以前有没有学过。其实学会放弃也是一种选择,要集中精力和时间让学生做好重要的科学研究。

例如三年级的学生在综合实践课上已经研究过往水里加盐可以使沉在水里的鸡蛋浮起来,也做过实验,但许多科学老师还是为了在科学课上让学生有所表现,再让学生反复“探究”一番后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盐水可以让物体浮起来。这让学生成为教师和教材的奴隶,所以如何使科学教学突破传统的束缚,焕发出它的生命活力,激荡起创新的火花呢?我认为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时,给学生以自主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能够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处于主动激活状态而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尊重差异,达成科学教学目标

在科学教学课堂中,新课程标准提出:尊重儿童在科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所以科学学科本着关爱生命的角度,对学生呈现出的个性差别,应实施差异教学。可以从目标分层、内容自主、材料多样、方法灵活、评价多元等方面进行教学尝试。

例如四年级下册《养蚕》单元中有养蚕的活动,有的孩子有过养蚕经历,有的孩子是第一次,有的孩子兴趣很浓,有的孩子则还带有对长得像“毛毛虫”的动物的恐惧。所以不同的孩子对这一活动探究的起点是不一样的,他们能达到的探究目标也就随之不同。所以要制定面向全班每个学生不同的探究学习目标是不切实际的,但制定分层的目标则是可行的。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探究目标,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把目标分成基本目标、中级目标和高级目标:基本目标(针对没有过养蚕经验的、能力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在家亲自饲养几只蚕,在养蚕的过程中去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加深对动物的爱心。中级目标(针对能力相对好一些的学生):制定一个较为全面的饲养计划,坚持长期的观察和记录。高级目标(针对探究能力更强的、研究兴趣比较浓的同学):在饲养过程中能够提出2-3个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计划并进行研究,写出研究报告。所以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达到统一的探究目标,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兴趣、不同能力的学生给予不同的目标要求。并在每个学生饲养或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点滴的反馈给予鼓励和赞许,适时地为他们设计下一步计划,鼓励他们尝试写观察日记,他们在饲帮可护的过程中也慢慢体会到付出的艰辛和对生命的价值,可能这也是学习以外的不期收获吧。

生命关怀是一种态度,它表现为保护生命、尊重生命、相信生命和敬畏生命。学生生命的成长,需要孕育,需要养成,更需要教师的关怀和呵护,需要有着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只有形成关爱生命的生命观,才能开启学生心灵大门,才能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所以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建立在每个学生个体生命基础上发生的,如果离开了学生个体的生命,教育就凸显为一种抽象的东西而失去它的本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只有把自己的根基建立在每个学生个体生命的基础上,它才能坚定自己的位置,才能拓展自己的活动,才能达成自己的使命。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在爱的教育的驱动下,教师会真诚、善良地对待每一个生命,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绝不会歧视任何一个学生,也绝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科学课堂是一个进行热爱生命教育的极好场所,让科学进入生命,唤醒生命,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美丽与宝贵,探索生命的方向与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与品位,是科学教育的重要使命。

猜你喜欢

养蚕科学目标
养蚕不易
养蚕记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嫘祖养蚕的故事
养蚕记
科学拔牙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