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6-08-29周雯婷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胖大海谜语图画

周雯婷

三年级是学生的作文起步阶段,再加上农村学生大多数视野较狭窄,知识量小,词汇贫乏,写起作文来那自然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下面就从实践出发,谈谈自己在开展起步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课前积累,奠定基础

学生习作首先需要积累。我们的大脑好比一个仓库,写作时就像“取货”,只有不断地把货物存放于仓库之中,才能随心所欲地从中取出。那这些“货物”从哪“采购”呢?

1.参与活动,丰富体验。叶圣陶老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再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孩子的生活丰富了,感受才会深刻。尤其是小学作文起步阶段,只有学生自己经历过,体验过,才会有话可写,写得真实。比如这几天的大课间活动,学生玩起了新鲜事物——跳跳球,会玩的同学是如何示范给其他同学看的,不会玩的同学又是如何练习的,这期间有什么有趣的场面,我指导学生将这些写成习作《玩跳跳球真快乐》,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也写得自然、精彩。

2.拓宽阅读,积累语言。《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可是,学生的语言材料从哪儿来呢?从阅读中来!一方面是课内阅读,课本上的很多语言精华积累起来,就可以为学生习作所用。但课内知识毕竟是有限的,真正的“源头活水”,更多的当从课外阅读中来。因此,每个星期我会用两天的早读要求学生阅读优秀作文选或推荐课外读物,并要求学生准备一本“采蜜本”,将看到的好词佳句记录下来,以便随时读记。我还利用班会课等阵地,进行课外阅读交流。只有量的积累,才能有质的提升,才能为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库”不断地注入“活水”。

3.留心观察,乐于表达。《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留心观察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生活中,观察的对象无处不在,但小学生观察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往往只浮于对事物表面的认识。所以,在一次小练笔之前,我拿来一杯子热水和—颗胖大海,先提出观察要求:细心观察,用心思考,注意胖大海的变化过程。然后将胖大海放入热水中,学生目睹了胖大海由枣核那么大渐渐变成猕猴桃那么大的整个过程。他们在默默观察感受惊讶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变化的乐趣,因此写出来的作文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想象合理,还有不少学生用上了不错的比喻句呢!

学生的大脑“仓库”充实了,“提货”也变得如行云流水般自然,何愁无话可写,写不好呢?

二、课时添趣,增强自信

增强写作指导课的趣味性是进行写作指导的关键,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我们不妨采用以下添趣方法:

1.谜语引趣。在教学描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时,我有时会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在教学三年级匕册的习作六(写一种文具)时,我首先出示几则谜语让大家猜,学生一看到谜语,就来了兴致,他们在兴致勃勃的猜谜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体验到了抓住特点描绘事物的方法,为接下来的“写”奠定了基础。一位学生在他的作文开头中模仿运用了谜语形式:“它是我的好朋友,每个同学全都有,笔墨纸砚帮我拿,可我还得背它走。你们猜这是什么?它就是我形影不离的伙伴——书包。”读来多么生动有趣啊!

2.图画激趣。低中年级的小学生对于图画也是有一定偏爱的,特别是那些色彩艳丽的图画。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习作三时,首先将课文插图出示给大家,然后激趣:这么美的图画,如果添上—些动物,相信一定会有有趣的故事发生……学生当然是兴趣盎然的。有了图画,他们首先对景物有了深刻的感受,很快,“绿意盎然”“五彩缤纷”“一碧如洗”“白云悠悠”等词跃然纸上,对于所添动物的描写也是栩栩如生。可见,—幅图就是—位无声的老师,它不仅可以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更能帮助学生开拓无限的想象空间。

3.故事增趣。三年级下册的习作以叙事类为主,因此“讲故事”便成了作文课导入的主要手段。在教学《习作四》时,课伊始,我便深情并茂地说:同学们,我们知道当乌鸦还小的时候,他们的妈妈不断地为他们衔来食物,哺育着小乌鸦们,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小乌鸦们渐渐长大,而乌鸦妈妈也老了,再也飞不动了,小乌鸦们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妈妈的呢?以故事开头设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例文的兴趣。

可见,一堂有趣的习作指导课不仅给学生的感官带来很大的享受,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习作的兴趣,增强了习作的自信心。

三、课后分享,取长补短

对于写得好的习作,可采用分享的方式交流,目的是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整合他人的智慧与对事物的认识,取长补短,从而提高作文水平。对于分享,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互改分享。“好作文是改出来的。”这个“改”,既包括别人改,也包括自己改,这里谈的是互改。互改主要有三种方式:—是能力相当者互改,他们之间相互提醒,相互纠错;二是能力强弱者互改,对能力弱的同学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对于能力强的同学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三是各显神通大家改,老师出示一篇典型的习作,让学生各抒己见,语句是否通顺,修辞是否恰当,描写是否生动……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也分享到了他人的优点,取长补短。

2.展示分享。习作评改结束后,教师可以把优秀习作在学习园地展出,也可以推荐给学校“红领巾广播”或相关报刊录用、发表。这样,对于文章的小作者是一次很好的激励,相信对班里的其他同学也是—次很好的学习。

3.小报分享。学生对于优秀作文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可以在班级里开展优秀作文小报比赛等,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规定主题,如“写人篇”“记事类”“状物篇”“写景篇”等,然后小组内每位同学都提供一至两篇自己的符合主题的最优秀的习作作为小报的素材,通过版面设计、誊写、展评、同学交流等过程,无形中形成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不断写出优秀作文的积极性,相信学生的受益也是匪浅的。

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有一句诗恰如其分地点出了写文章的秘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的素材,为学生增强习作的信心,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才能写出好文章。

猜你喜欢

胖大海谜语图画
胖大海
有趣的胖大海
识字谜语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奇妙的“变身”
谜语
图画捉迷藏
谜语两则
谜语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