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戏曲音乐与民间音乐的关系
2016-08-29邢曼
邢曼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演艺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00)
论戏曲音乐与民间音乐的关系
邢曼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演艺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在民间音乐中,戏曲音乐是十分重要的的内容,它会在民间音乐中吸收营养以促进其自身的发展,针对戏曲音乐与民间音乐的关系,本文主要从戏曲音乐的综合性、象征性和规范化等特点着手进行阐述。
民间音乐;戏曲音乐;传承进步
在中国戏曲中,其中的音乐部分即为戏曲音乐,包含了器乐部分的开场、伴奏和过场音乐以及声乐部分的韵白、唱腔。作为民间音乐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戏曲音乐不但秉承了民间音乐的一般性特点,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渗透了地方性的特色,本文从戏曲音乐入手,尝试对于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关系进行探索。
一、戏曲音乐的综合性决定于民间音乐的大环境
以中国其他传统文化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为基础形成了戏曲音乐,它对很多不同因素进行了有机的融合,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对多种艺术表现手段例如音乐、武术、文学、舞台美术、表演和杂技等进行了融合。综合性是戏曲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戏曲音乐是长期以来各民族共同创作的成果,并非单纯的出自某位艺术家之手,并且纵观我国的发展历史,它的传统就是在同一场所对很多表演艺术进行集中进而表演的传统
因为时间发展的原因,我们当前所看到的戏曲音乐体系具有综合性、完整性的特点,就拿黄梅戏来看,不难看出,在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的过程中戏曲音乐在不断取得进步,从纵向来看,黄梅戏总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自乾隆时期一直到辛亥革命前后,采茶调是这一阶段黄梅戏的主要形式,是对当时小农经济特点的真实反应;第二阶段是自民国时期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期,务农歌曲是这一阶段黄梅戏的主调,其地位在不断的得到提升,职业化的演出活动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并且这一阶段还对原先繁杂的唱词表演进行了简化,以胡琴伴奏代替原先的帮腔,此外,与原先农村的草台子相比较,无论是舞台布置还是演员的服装都有很大的进步,这众多的变化是戏曲音乐逐渐走向高雅的标志,昭示着戏曲文化的不断成熟:第三阶段是自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经典曲目,如《打猪草》《女驸马》等,同时还为黄梅戏培养了一批专业和知名的表演艺术家,是他们将黄梅戏传遍祖国大地,使黄梅戏得到了广大民众的认可和喜爱,进而将黄梅戏发展向世界,就如曾被俩次制成影片的由严凤英、王少舫担任主演的《天仙配》,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反向,使得黄梅戏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因此,纵观作为戏曲音乐的黄梅戏的整个发展历程,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个道理,民间音乐在不断的进步,伴随这一变化,戏曲艺术也在相应的进行转变,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戏曲音乐逐渐的发展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的体系,并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和喜爱。
二、在戏曲音乐中,民间音乐的程式化具体表现为规范化
对表演的格式进行基本的固定即为规范化的程式活动,这与戏曲的综合性是密不可分的,其内在的联系会在各种因素彼此协调好后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得以形成,直接源于自然的原貌是不被允许在舞台上进行呈现的,要遵守一定美的原则对原始素材进行提炼、概括、夸张等,因此,在有综合性提供保障的基础上,规范化也是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特点。
“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是按照黄梅戏剧目对其具体内容进行的总结,这些内容表现的都是当时的人民对阶级压迫的反抗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是一种规范化、程式化的思想,在黄梅戏所有曲目中都有体现,《荞麦记》和《天仙配》就是这其中突出的代表,当时的封建统治已经十分恶劣,《天仙配》中的董永为了爱情反抗天庭即是反映了当时人们心中的抗争,以至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很多剧种的黄梅戏都被拍成了影视作品。就如《小店早春》、《蓓蕾初开》这样的改革开放后独立创作的曲目依然贯穿着这一程式化的思想。
实际上曲目的发展和创新都会相应的受到这一程式化思想的限制,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戏曲贴近群众生活的特性会因这一思想而得到一定的保证,这个特性正是戏曲发展的基础。从横向角度而言,系统化、程式化的舞台艺术在组织和表演方面做的很好,它给演员提供了十分接近人们生活的表演环境,同时它也对演员的表现提出了要求,舞台上演员的表演不能是单纯的临摹或复述生活中的言行,而要以夸张的形式再现生活中的言行但也决定了演员在舞台上进行表演不再是对生活中的言行,这是艺术需求和物化的需求,只有具备了这种物化,舞台艺术才能更具有吸引观众的张力,这样的表演才会丰富多彩,观众也不会感到乏味,因此说舞台艺术(戏曲音乐的一部分)的灵魂正是这种程式化,它也正是在民间音乐这个大的系统中戏曲音乐得以大发展的亮点
三、戏曲文化的象征性是其与民间音乐相区别的闪光点
戏曲文化的象征性正是戏曲音乐别具一格的表现,戏曲音乐是民间音乐下属的一个流派,这也就决定了戏曲是在民间草台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意会是最早期戏剧在进行演出和排练时强调的一点,那时道具的要求也以简单为好,长此以往,音乐象征性的特点也就培养出来了,就以黄梅戏《逃水荒》和《夫妻观灯》为例,其唱词很明显的一点就是在表达情意,湖水、满地的铜钱、扁舟和“面筋”形象的妆容都是在当时无法真正做到的,因此就必须借助唱词和配乐表现出来,这也就是戏曲艺术象征性和意会性得以形成的原因所在了,即便是当前已经是科技化大发展的时代,传统戏剧已经可以通过荧屏进行呈现,但是戏曲音乐的这一特性仍未曾改变
在民间音乐的发展中,象征性是其同性,对民间音乐的众多支流起着沟通连接的作用,它作为戏曲音乐的专利同时也是民间音乐的特点。就宏观角度而言,象征性是所有民间艺术进行传承和流传的特点,实际上象征性所反映的是民间文化的朴素性,在长期的沉淀积累中,朴素的民族文化才得以形成,朴素是艺术成熟的表现,也是其传承的精髓之处。
结语
戏曲音乐源于民间音乐,历史悠久,在新时代环境下它又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生机盎然,这不单单代表的是戏曲、民间音乐的发展,更展露出了一个民族悠久浑厚的文化。就微观角度而言,戏曲音乐别具一格的能力得益于民间音乐的狭隘性,而就宏观角度而言,民间文化的源远流长正是因戏曲音乐的广泛性而得以保证,总体而言,不能将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拆开来看,它们互为表里,并且要想取得长足的进步发展,就必须立足于传统文化。
J617;J607
A
1671-864X(2016)08-02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