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课程的问题讨论模式初探
2016-08-29左玉强
左玉强
(河北唐县第三中学,河北 保定 071000)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课程的问题讨论模式初探
左玉强
(河北唐县第三中学,河北 保定 071000)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通常都会空出一些时间让学生间进行自由的讨论,可以说讨论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它不但可以强化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还可以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所以,就要求老师要利用好课堂,对学生索要进行讨论的问题、方式等进行全面的考虑,以做足充分应对的准备,避免讨论过程出现问题。此篇文章就对在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教学中问题讨论方式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课堂讨论;老师;学生;合作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材对教学方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教学方法,明确的指出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把老师的主体地位转换成主导地位,将学生改被动为主动,师生间要建立良好的关系,相互探讨、学习,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和互助学习的意识。高中的历史课程不单是让学生对历史事实有相应的了解,而是在历史事件中挖掘出让我们思考、探讨的问题及意义,学习前人的明智之举,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所以,为了让学生充分的思考,激发其探究意识,除了要老师讲述启发外,还应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接受,主动探索。
一、仔细斟酌讨论的问题,把握好讨论时机
老师应在提出讨论问题之前,对各个学生的基础以及学习能力进行充分的了解,要确保所提出的问题难易相当,尽可能的略高于整体水平的平均数。如果所提出的问题难度过高,就容易让学生浪费过多的时间在上面,而且也不会有明显的效果。若难度太低,就不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问题的提出,以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作用。老师还可以结合当今时代的历史及形式进行问题的设置,强化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使其可以将过去、现在、未来更好的结合在一起。此外,老师还要善于把握时机,好的讨论时机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还有助于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若需要将讨论的问题联系到整节课的内容,则尽可能的将其设置在课前或者课后,课前可以让学生带有疑问的去上课,为讲课做好铺垫,能让学生专心投入到这节课当中;放在课后讨论,则就会让学生有一个总结的过程,弥补学生在这节课中的不足;如果是对课文中的一个重点子目来讨论,那么最好选择在一节课的后半段时间,因为这个时间段学生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而这个时段讨论的问题也是课下容易记住的。
二、引导学生正确的讨论
要想让讨论充分发挥作用,首先老师就应该让学生了解课堂讨论,告知他们看课堂讨论的必要性,让他们在讨论中不断的强化自己,提高团队和合作意识,使其可以自主地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从而提高自己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提高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其次要组建学习小组。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可以全班集体讨论或前后两座四人为一组或同桌两人为一组。集体讨论、小组讨论和同桌讨论的作用各不相同,所适用的问题也不同,课堂讨论小组以四人或六人为一组为最佳。可以让学生自主建立小组,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性格特点给学生分配小组。同时还要设置小组长,因为组长可以起到组织的效果,使讨论变得有秩序,组长最好要选择历史成绩好且拥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
再次,要留有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因为中国的历史渊源,有很多相类似的事件,因此在开始讨论之前最好给学生一些时间先进行独立思考。等学生处理好自己的思路、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后再进行交流讨论。这样就会大大加强讨论的效果。告诉学生发言时一定要以理服人。当别人对自己的意见表示不赞同时,不要大声喧哗,用高嗓音来压倒对方。不要说与讨论话题无关的事,发言一定要围绕讨论的问题。
最后要让学生学会倾听,欣赏别人的发言。当不同意别人的发言时可以举手示意,不要随意地插话打断别人的发言。学困生的发言时,一定要尊重和欣赏他的发言,不要有蔑视的心理。在讨论的过程中要告知学生应有团队意识,发言时,其他的学生除了倾听外还要做好纪录,把发言者的话记录下来然后再集体讨论。最后由小组长统一组织,做好总结,然后进行展示。
三、在进行课堂讨论时老师要有具备组织能力
(一)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教师的角色就好比一名主持人,要有很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当学生讨论过分激烈或学生冷场时或有其他情况发生时,必须由老师站出来控制这种不利场面。
(二)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历史不像别的科目一样有一个科学依据,它会因具体的时代和具体的过程不同而不同,因此,讨论好一个关键的历史问题是要舍得花时间的。
(三)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对学生提出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一定要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启发引导,组织讨论。当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能直接去指出他们的不足,而是要以委婉的方式逐渐引导并以理服人,让他们诚恳地接受。
(四)教师要参与其中并走下讲台。教师要以参与者的身份、积极的态度扮演好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走下讲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决不能只做一个忠实的观众,袖手旁观。
四、客观的看待讨论结果
对待讨论的结果教师一定要有总结。教师设计总结时,一般有两部分内容:一部分内容是对现场讨论情况作总结,侧重表扬讨论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和独立钻研思考的精神;一部分内容是对学生所发表的各种见解、观点进行总结,抓重点,把有关知识内容统一到《课标》的要求上。比如我们讨论“焚书坑儒”也好,讨论毛泽东思想也好,最后都要统一到中国思想发展历程的观点上去。通过总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中,很好地组织一场讨论会让学生有深刻印象,真正起到学史明智的效果,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能力。其实在快乐地讨论中让学生学到知识,培养其强烈的情感价值观以及为自己的人生道路找到航标,这是我们在历史课上采取讨论的形式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
[1]陈莹静.高中历史课中主题式教学初探[J]. 丽水学院学报,2012,04.
[2]杨 波.谈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生活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2.
[3]刘 乐.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J]. 赤子(上中旬),2015,18.
[4]兰明喜.高中历史教学中常用的导课法及其注意的问题[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10.
[5]胡同帝.高中历史课改中自主探究教学的技巧与方法研究[J]. 才智,2016,09.
G633.51
A
1671-864X(2016)08-02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