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科普场馆真正成为公众接受终身教育的场所

2016-08-27舒建兰

中国科技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科技馆场馆科普

舒建兰

2016年6月20日,星期一,一个原本是博物馆、科技馆闭馆日的日子,而上海自然博物馆的临展厅内却从一大早开始就已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原来是140名来自52家科普场馆的科技辅导员正在各自展位上紧张地忙碌着,他们携带着各馆优秀的科学教育项目为第2天要正式开幕的第3届科普场馆科学教育项目展评作最后的准备……

2006年,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和中国科协联合开展了“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2012年,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科技馆、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和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共同发起,面向全国范围内的科技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及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机构开展了首届“科技场馆科学教育项目展评活动”(以下简称“展评活动”),以隔年培育和评比的方式,鼓励科普场馆生成青少年科普教育资源,培养优秀科普专业人才,催生并培育了一批优秀的科学教育项目。

展评活动举办之初的目的是展现和检验“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开展6年的科学教育活动成果。在此之前,科普场馆间的科学教育项目的切磋和交流机制和模式还没有形成,这样的活动也为科普场馆开发、设计和实施青少年科学教育项目提供展示和交流平台。同时,主办单位希望能够引导和鼓励更多科普场馆参与组织实施科学教育项目。

通过已经举办过的2届展评活动,各科普场馆已经逐步认识到:教育功能正在成为科技博物馆、科技场馆等科普基础设施的最主要功能,科普场馆不应该仅仅只有展览,还应该有更多经过专业策划的活动,他们开始有意识地采用科学教育项目的方式推广和开放科技场馆的教育资源,为学校、学生和教师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同时,建设现代科技馆体系也把场馆的教育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提到了更高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体系,真正发挥好科普场馆的科学教育功能。

展评活动的举办吸引和倡导了科普场馆投入科学教育领域,在行业内倡导了创新、探索和进取的风气。这种科学教育项目的交流模式,在全国科普场馆中发挥了较好的引导作用。2016年,是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的第11年,也是“十三五”工作的开局之年,主办单位希望展评活动能够成为“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的一个品牌,也能够成为深化该项工作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和拓展的途径。

科学教育项目百花齐放

进入本届展评活动终评的66个科学教育项目是在全国79家科技馆、科技类博物馆及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提交的167份项目方案的基础上,由经过1年培育的48个科学教育项目和在展评活动初评中脱颖而出的18个科学教育项目组成。按照基于展品开展的教育项目、科普场馆拓展类教育项目和综合利用场馆资源开展的教育项目等3个类别分组。其中,拓展类教育项目占总体参评项目的50%,基于展品类的教育项目占比为20%。

来自中国科技馆的评委朱幼文已经是第3次参加展评活动,他说此次感受最大的是参评项目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最突出的是在特色化、多样化、常态化方面的探索与进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重庆科技馆的馆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该项目获得了特别奖,该奖项是展评活动举办以来首次设置。项目针对学校课程内容、课时和班级组织形式,开发了多层次、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共5大系列85个教案,能满足19年级学生的不同需求。该项目试点仅半年,就已接待了学校团体约14000名学生,而且有更多的学校强烈希望参加到此项目中。该项目之所以获得特别奖,是因为它代表了“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的工作目标,充分体现了场馆展品资源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同时从以往“场馆求学校上门”变为“学校主动来场馆”,非常值得各地科普场馆学习。在这方面,合肥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等也在进行积极的探索。

今年,主办单位对评比方式进行了创新,突破以往评委只进行分组问辩的评比方式,采用了在展位上用海报展示和评委实地问辩的方式,立体展现各教育项目的设计理念和实施方式,试图最大限度地还原场馆教育活动的原貌,体现展览教育人员在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核心工作。评委的问辩也更加关注教育活动的设计思路,以及如何引导观众探究、如何设计问题、是否实现了教育功能等方面。

参评选手在各自展位前,自行选择适合自身项目的展示形式,在10分钟时间内向评委和同行展示本馆的项目,有的选手将评委当成学生演示项目的一个环节,有的选手利用展品与评委进行互动,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进行项目汇报……每个项目展示后,评委会就项目开展、设计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等相关问题进行提问,还会给予项目进一步完善的建议或意见。

在展评活动举办前的半个月,主办单位还在工作网站上设置了面向公众开放的网络投票页面,在短短14天时间里,项目总浏览量突破30125次,总投票数达到5227票,通过网络投票诞生了5个“网络人气奖”。本届展评活动还重视公众参与和体验,活动现场邀请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的观众亲身体验参评的教育项目,鼓励选手向观众展示教育项目,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虽然本次参评单位的类型多样,但是教育项目策划的出发点有着一定的共性。“机器蟑螂实验课程”、“探秘水族馆幕后”系列动手科普活动、“认识我们的身体”等项目均有明确的科学教育目标,整体活动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能够较好地提升青少年的科学探究能力,设置的学习情境也能够有效地促进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展青少年对于核心科学概念的理解。“我们来造船”、自然探索移动课堂“鸟类是如何适应飞行的”、“湿地与候鸟”等项目运用了3D打印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和立体书等前沿技术,个别项目还设置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活动,最大限度地让青少年理解科学知识。还有一些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的项目,都立足于提供学校所不具备的专家资源和实验条件,并通过校外科技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来自东南大学的评委叶兆宁认为,本届展评活动的展示项目在质量和水准上都较前2届有较大的提升。教育项目的开发更加注重体现科技教育本身的特点与价值,关注内容上的深度挖掘、提高互动的有效性、在形式上开展实实在在的探究,其中一些项目让人印象深刻。比如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探索者联盟系列活动之‘恐龙盛世失窃案”项目和北京自然博物馆的“自然学堂”项目。前者充分利用自然博物馆丰富的资源,以“失窃案”为主线串联起场馆资源,让参与者在破解疑案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展品,学习知识。项目线索的设计非常巧妙,运用了解锁、寻找密码等各种激发青少年探索热情的方法。项目所用道具也经过精心设计,展现了设计者的匠心独运之处。后者同样充分利用了自然博物馆的丰富资源,同时将展品、展厅、科学探索实验室结合起来,在参与者整个的探索过程中展品和实验室成为学生收集探究证据和开展探究活动的场所。实物和模型的使用恰到好处,完全符合学生科学探究的需求。

评委面对众多构思巧妙、策划周密、实施完整、特色鲜明的项目,既感到惊喜,又觉得难以取舍,为了鼓励表现突出的场馆展教团队,大力推广优秀教育项目,评委会经过商议,并经主办单位同意,将总体奖项数量作了适当扩充,最终评选出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0项、优秀奖11项、特别奖1项,以及网络人气奖5项。

科学教育项目将为科普场馆添上更加绚丽的光彩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题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重要讲话,针对科普工作特别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刘云山同志在科协九大的祝词中也特别指出“要坚持面向基层、面向青少年,建好用好科技馆、博物馆等科普基础设施,推动形成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加快建立普惠共享的科普体系。”

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动工建设的科技馆超过110座,纵观世界科技传播的发展过程,以科技博物馆为代表的科普基础设施正在成为社会科学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具有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提供重要基础教育资源支撑的功能。科普场馆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是拥有多样化的科学教育资源;二是能为公众提供自由和社会化的学习环境;三是能有效促进公众与科学家进行交流和对话。经过几年的实践检验可以看到,科普场馆的教育项目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部分场馆成立了教育活动组,安排专职人员从事教育项目开发工作。教育项目的实施给很多科普场馆带来了新的活力,不仅观众人数有了保障,甚至还成为了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关注的焦点。正如展评活动的主题“科学教育——从课内到校外”,科普场馆只有不断推出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科技活动,研发推广创新性的科学教育资源,才能在培养未成年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发挥作用。

希望更多的科普场馆能够更广泛地联合学校和社会科普机构,建立科普场馆的科学教育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社会科普教育相结合的衔接方式与运行机制,促进校外科技活动与校内科学教育的有效衔接,搭建起科技馆与未成年人沟通的桥梁,为提高我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作出更大的贡献。

背景资料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由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共同发起。自2006年开展以来,一直在科技馆行业内倡导开发和整合科技活动场馆的科普资源(功能),与学校科学教育的要求(包括科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进行有效衔接,提升科技活动场馆工作人员根据学校科学教育的需求设计和组织实施未成年人科普活动的能力。经过多年实践,参与此项工作的科普场馆从观念到行动上都开始有所转变,科普场馆的校外科普教育活动逐步向系列化发展,内容、形式和层次都更加丰富,努力满足青少年对多种形式的校外科技活动的需求。各单位利用和开发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资源的意识逐渐增强,以资源带动活动开展,为科技场馆的教育项目增添了内涵与魅力。

通过开展科普场馆科学教育项目展评活动,提高了科普场馆业务人员开发并组织实施青少年科学教育项目的质量和水平,加强了科普场馆的教育功能和服务水平,搭建了各类科普场馆间的学习交流平台。5年来,“科技场馆科学教育项目展评”共培育资助项目101个,奖励项目103项。

猜你喜欢

科技馆场馆科普
北京冬奥会场馆:科技“建”证可持续发展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基于建构主义的中小学生场馆学习活动设计
找出口
我在四川科技馆
《UFI全球场馆地图》发布亚太区展馆总面积为全球第二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科技馆惊魂之旅
科技馆惊魂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