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井降水法在沙河渡槽工程中的研究和应用

2016-08-27

甘肃科技纵横 2016年3期

刘 嘉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管井降水法在沙河渡槽工程中的研究和应用

刘嘉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通过对管井降水法进行分析,并根据工程实际地质情况进行现场降水效果试验,确定了满足工程要求的管井井型结构及管井布置方案,查明了工程区含水层的地层结构,获取工程区内地层渗透系数k、影响半径r值等;将管井降水法应用于沙河渡槽基坑降水,有效保证了降水效果,改善了土的性质;大大改善施工操作条件,提高了工效,加快了工程进度。

关键词:管井降水;井型结构;布置方案;降水效果

DOI10.3969/j.issn.1672-6375.2016.03.012

1 工程基本情况

沙河渡槽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复杂的控制性工程之一,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沙河南~黄河南段沙河渡槽段工程位于河南省鲁山县城东,箱基渡槽段总长3 534 m,设计桩号SH(3)4+504.1~SH(3)8+038.1,位于沙河左岸,穿越漫滩,I级阶地、II级阶地。

2 存在的问题

按设计要求,所有沙河渡槽主体工程建筑物的基础开挖应在旱地进行施工,保证地下水位在基础设计高程以下50 cm。基础开挖设计基底标高112~117.512 m(包括换填基础段)。通过前期在工程现场开挖探坑显示,施工区地下水位高程约115.266 m。基坑开挖时需要进行降水,降水深度0~4 m,以保证基础在干地环境施工。

3 井点降水法简述

井点降水法就是在基坑开挖前,沿开挖基坑的四周或一侧、二侧埋设一定数量深于坑底的井点滤水管或管井,以总管连接或直接与抽水设备连接从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落到基坑设计底高程0.5~1.0 m以下,以便在无水干燥的条件下开挖土方和进行基础施工。

井点降水方法的种类有:单层轻型井点、多层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深井井点、无砂混凝土管井点以及小沉井井点等。

4 井点降水方案设计

根据地层透水层位置、厚度、土层的渗透系数、水的补给源、井点布置形式,要求降水深度以及施工技术水平等情况,作出技术经济和节能比较后确定,选用满足降水要求的方案。表1为各种井点适用的土层渗透系数和降水深度情况。

表1 各种井点的适用范围

本工程透水层为砂卵石层,水层渗透系数达75m/d,同时开挖范围较大,降水持续时间较长,降水深度约为1.0~4.0 m,现场集水井开挖施工,成孔困难;布置轻型井点降水井点管打设有难度(地层中有较大卵石),加之轻型井点降水出水量小等原因,不适宜现有地质条件,为此拟采用管井井点法降水。

5 管井降水现场试验

(1)根据工程降水要求及现场条件,为取得合理的管井参数及布置方法,确保工程降水效果满足基础施工要求,在沙河渡槽桩号SH(3)6+604.1适当的位置进行了现场降水试验。

(2)水井设计:井深15 m,井径600 mm,混凝土无砂井管外径420 mm,内径330 mm,过滤器采用混凝土无砂管;采用3~5mm砾石作滤料。井的布置:其中4眼井布置在正方形的4个角点,边距为15 m;1眼布置在正方形中心(见图1、2所示)。

图1 试验井点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 混凝土无砂管井构造

(3)成井工艺

抽水井及观测井采用反循环施工工艺,清水钻进成孔,孔径Ф600,一径到底,滤水管内径330 mm,填砾厚度100-150 mm。管井成井工艺流程为:测放井位—钻机就位—钻孔—清孔换浆—井管安装—填砾—洗井—置泵试抽水—正常抽水试验。

6 现场抽水试验

采用稳定流抽水试验与群孔干扰抽水试验。稳定流抽水试验:在1个主孔内抽水,1个观测孔观测地下水位。

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在影响半径范围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管井中同时进行的抽水试验;通过干扰抽水试验确定水位下降与总涌水量的关系,从而预测一定降深下的出水量或一定定额出水量下的水位降深值,同时为确定合理的布井方案提供依据。

6.1第一阶段(稳定流抽水试验)

4#孔为抽水孔,1#孔作为观测孔,先期用QS80-20-7.5水泵试抽,直接转入第一次降深动水位稳定后,第一次降深结束。立即进行恢复水位观测,与静止水位接近后,换用QS140-20-13水泵做S2、S3降深,为了验证在经多次抽水后地下水降深变化情况,又用QS140-20-13水泵作了二次降深值测试(见图3、4所示)。

6.2第二阶段(群孔干扰抽水试验)

5#井为观测孔,1#、2#、3#、4#为抽水井,做一次降深测试。

抽水试验基本数据见表2、3,各观测井降深情况见表4。

表2 抽水孔4#抽水试验基本数据表

7 研究结论

(1)根据稳定流抽水试验,按照《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SL320-2005)中提供的公式进行计算:

表3 抽水孔4#抽水试验基本数据表(复测)

表4 各观测井降深情况表

k——含水层渗透系数,m/d;

Q——管井涌水量,即抽水量,m3/d;

H——含水层的厚度,m;

S1——第一个观测井水位降深,m;

r1——观测井与抽水井的距离,m;

b——抽水井到河的距离,m。

图3 抽水井抽水总过程S-T曲线

(2)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实测数据计算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中的公式进行计算

k——含水层渗透系数,m/d;

图4 抽水井抽水总过程Q-T曲线

S——观测井水位降深,取0.99 m;

H——潜水含水层厚度,取11.5 m;

Q——总涌水量m3/d;

R0——基坑等效半径与降水井影响半径之和,,其中R采用稳定流计算结果的51 m;

r1、r2、r3、r4——观测井与抽水井的距离,取11 m;

n——抽水井数量,取4。

图5 群孔试验过程S-T曲线

图6 群孔试验过程Q-T曲线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计算分析,对稳定流具有观测孔时计算k值111.25 m/d,群井干扰抽水计算k值为179.36 m/d,两者相差较大(见图5、6所示),工程降水中采用了稳定流计算结果,抽水影响半径约51 m,满足施工降水的要求。

8 结束语

(1)通过对井点降水法进行工艺研究和现场试验,确定了满足工程要求的管井井型结构及管井布置方案,查明了含水层的地层结构,复核含水层的渗透系数获取本地段综合地层渗透系数k、影响半径r值等;

(2)通过管井降水法在沙河渡槽基坑降水的应用,有效保证了降水效果,同时由于土中水分排除后,动水压力减小或消除,并防止流砂现象的发生,大大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边坡可适当放陡,减少土方开挖量;

(3)采用管井降水工艺后,由于渗流向下,动水压力加强重力,增加土颗粒间的压力使坑底土层更为密实,改善了土的性质;大大改善施工操作条件,提高了工效,加快工程进度。但井点降水设备一次性投资较高,施工降水运转费用较大,在工程施工中应合理地布置和适当地安排工期,以减少作业时间,降低排水费用。

参考文献:

[1]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范[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2001.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主要技术标准汇编[S],2009.

中图分类号:TV67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2-11

作者简介:刘嘉(1983-),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大学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课程的讲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