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和戏剧文学人物形象塑造对比探讨
——以《哈姆雷特》和《夜宴》为例

2016-08-27

电影评介 2016年13期
关键词:夜宴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潘 纯

电影和戏剧文学人物形象塑造对比探讨
——以《哈姆雷特》和《夜宴》为例

潘纯

作为世界戏剧史上的四大悲剧作家之一,莎士比亚以他独特的表现手法与深刻的思想内涵为我们呈现出了《哈姆雷特》这部世界级名著,这部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与价值。近年来,随着电影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一些导演开始将视野投向对名著的改编与呈现,《夜宴》便是在这种趋势下应运而生的。该影片一经上映,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并入围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1]本文将基于电影与戏剧文学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对《哈姆雷特》以及《夜宴》的剧情设置以及人物塑造进行比较分析,探究这两者所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电影《夜宴》剧照

一、 电影《夜宴》与戏剧作品《哈姆雷特》的异同

(一)《夜宴》与《哈姆雷特》的共同点

《夜宴》是由我国著名导演冯小刚执导的一部电影作品,主要灵感来源于英国戏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可以说《夜宴》是对《哈姆雷特》的改编,因此,在欣赏影片《夜宴》这部作品时,或多或少会看到《哈姆雷特》的影子。首先,从形式上来看,《夜宴》与《哈姆雷特》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夜宴》中的人物形象都能够在《哈姆雷特》中找到原型,可以说完全与《哈姆雷特》中的人物形象一致。[2]比如,《夜宴》中的皇子无鸾实际上就是王子哈姆雷特的原型;《夜宴》中的皇上厉帝也正与克劳狄斯相对应;而电影中的青女与《哈姆雷特》中的奥菲利亚也是相互对应的,甚至在影片中被无辜残害而设置的冤魂情节也是出奇的相似。另外,在影片的情节发展过程中,甚至剧情的线索都是完全依据《哈姆雷特》来设置的。在《夜宴》中,首先是皇子离奇死亡,然后太子被紧急召回宫中,却发现母后已经改嫁他人,然后便上演了一出“戏中戏”的精彩片段,双方都想对对方予以试探,并设下了阴谋诡计展开了谋害与反谋害的智谋斗争,将自己伪装成为一个善人的形象,背地里却设下圈套去进行复仇,故事最终也以一个悲剧结尾。[3]在这个过程中,“戏中戏”情节的设置完全与戏剧作品《哈姆雷特》相一致。从谋杀、复仇、爱情再到各种斗争,影片《夜宴》的情节设置几乎都是对《哈姆雷特》的效仿,两者具有极高的相似性。

(二)《夜宴》与《哈姆雷特》的区别

电影与戏剧作品毕竟不同,一部名著更多的是追求思想内涵以及对人物的完美刻画,而电影则偏重于追求场面的真实性与内在的商业价值,也就是票房。因此,从这点来说,电影《夜宴》与名著《哈姆雷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影片《夜宴》拍摄的初期,就决定了它的动机更多是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它在对《哈姆雷特》高度模仿的基础上,又添加了许多现代电影具备的基本条件,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与塑造以及故事情节的设置上有所欠缺。名著中的哈姆雷特本是一个充满矛盾斗争的个体,他的内心有着丰富的理想,但性格上又有延宕特征,做事过于小心谨慎,想得多做得少,以至于屡次错失机会。这种矛盾的心理使人物性格更加丰富。而影片《夜宴》中与哈姆雷特相对应的无鸾,则是一个缺乏生动性与丰富性的人物形象,其心理上的变化以及性格的转变未能完全表现出现,不容易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观众所看到的无鸾王子实际上一个任由环境摆布的懦弱者,与作品中的哈姆雷特有着明显的差别。[4]

二、 电影《夜宴》与戏剧作品《莎士比亚》人物形象塑造比较分析

(一)阴谋伪装下的悲剧人物

在《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亚通过精心的塑造,使王子哈姆雷特成为经典的文学艺术形象。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被定位成一个新时代的具有人文主义的人,他有着自己独特的人生追求,并且喜欢思考,具有着鲜明的个性,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由于在他的身上存在着理想与现实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断折磨着他,为了生存他只能屈从于残酷的现实,承受着强大的压力,所以他总是比常人更多地思考。由于哈姆雷特自身有着非常强的责任感,他通过认知和探索家庭之中所存在的矛盾与悲剧,而联想到外面的世界和社会中的相关问题。为了看清事实的真相他更加努力去发现、探索,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找到所需要的答案,并最终完成自己复仇的目的。由于莎士比亚使哈姆雷特所具备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使这位王子在行动过程之中也体现出多愁善感的特征,使人物的性格更加丰富,也为他最终选择刺杀自己的叔父,并与之同归于尽作出了思想铺垫。而在电影《夜宴》之中,冯小刚对无鸾太子这个人物的塑造就显得比较单薄和苍白,而且无鸾太子不具有哈姆雷特那贯穿始终的思考精神,使他只是为了复仇而复仇,缺少了更深层次的思想境界。更有一些影评人指出,在电影《夜宴》之中无鸾太子的性格太过阴柔,缺少男性角色所应有的张扬与刚强。当他喜欢的对象却被自己父亲册封为皇后之时,他却只是心灰意冷不敢面对这个现实,因此他逃离宫城,并且离开了一直深爱着自己、一起青梅竹马长大的婉儿,到了吴越选择用舞蹈音乐来麻痹自己。虽然无鸾太子和哈姆雷特有着一样的家庭背景,都是国家的王位继承人,但是无鸾太子的多愁善感用舞蹈音乐去逃避,他离开宫城也只是因为在宫城之中难以找到理解他的人,他选择带上素白面具来逃避现实,而不是像哈姆雷特一样去努力思考寻求解决方法。因此《夜宴》中的无鸾太子形象在思想境界上还与原著哈姆雷特有着一定的差距。

(二)追逐权力而无所依

哈姆雷特中的克劳迪斯和《夜宴》中的厉帝都被塑造成反面人物,他们两个都通过谋杀自己的兄长而得到了最高的权力,成为了君主。他们为了获得世人的仰慕、为了自己心仪的权力而不顾伦理世俗,通过卑鄙的计谋,以弑兄的方式来获得王位,而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们却没有一点忏悔和良知的挣扎,他们的内心已经被野心吞噬,只剩下阴暗与邪恶。[5]从古到今,人们对于权力的争夺就从没有停止过,不择手段谋取政治权力的故事也极为常见。但往往所处的地位权力越高越难以获得温情与幸福,那些夺取权力地位的人内心所剩下的也只是冰冷与寂寞。因此,从政治权力的角度分析《夜宴》中的厉帝与《哈姆雷特》中的克劳迪斯在性格,有一定的相同之处,而单从人物感情角度分析二者又有些许不同。[6]在《哈姆雷特》中很难发现克劳狄斯与皇后乔特鲁德的感情因素,他只是一个极其渴望政治权力的人,他只是想满足自己的私欲,不会顾及到皇后以及其他人的感受,更不会为了皇后而放弃皇位。而厉帝却是一个痴情的人,他虽然也对于权力疯狂的追求,但是却始终爱慕着皇后,他在政治上虽然冷酷而残暴,但是却极力讨好皇后,最后甚至接受了皇后敬的自知是毒酒的酒杯。与《哈姆雷特》中的劳迪斯相比,《夜宴》中的厉帝性格更为多样。

(三)欲望斗争的牺牲品

电影《夜宴》与名著《哈姆雷特》中都塑造了一个悲剧的人物形象,王后乔特鲁德与婉儿。首先乔特鲁德是一个性格懦弱的悲剧女性形象,她的丈夫意外身亡,而她自己也即将成为新任国君的王后,她的内心是痛苦的,但是行为上却只能逆来顺受,接受命运的安全,完全没有一丝一毫的反抗。她对自己的儿子也充满了情感,因此当她看到儿子与新任丈夫敌视、仇恨时,只能在心中暗自落泪,却不能化解二人之间的矛盾,她唯一拥有的就是她的美丽,而也正是因为她的美使她更具悲剧特征。最终她只能选择死亡来实现心灵的救赎。而《夜宴》中的婉儿则与乔特鲁德有着极大的不同,当她成为王后之后,她的政治野心逐渐暴露出来,她将自己的所有希望都放在无鸾身上,然而无鸾只属于他的艺术,无心参与政治,这无疑使婉儿处于一个绝望的境地。在对太子无鸾数次激励无果后,她只能凭着自己的力量去追逐理想。她与乔特鲁德同样是欲望斗争的牺牲品,但是与后者相比,婉儿的人物性格更加丰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 艺术样式塑造人物形象的差异性

在《哈姆雷特》这部作品中,莎士比亚将哈姆雷特塑造为一个具有矛盾性格的人物形象,他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且十分有头脑,然而,他的理想与现实的残酷构成了极大的矛盾,使他的性格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为了探索真相,找到杀害父亲的凶手,他忍受着屈辱与折磨,甚至安排了一出“戏中戏”来对叔父和母亲进行试探,这也是他责任感的体现。当他发现父亲的确是由叔父设计杀害时,他的内心是极端痛苦的,再加上性格上的延宕,他的复仇之路受到了阻碍。最终他选择了与自己的叔父同归于尽,这无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而在影片《夜宴》中,太子无鸾这一人物形象就显得单一、无力,他的身上缺乏哈姆雷特的责任感与思考精神。作为影片的主人公,他的身上更多体现的是懦弱与柔媚,缺乏雄性男子气概。作为王位的继承人,没有太多的谋略与社会责任感,反而整天多愁善感。[7]他的心中倍感寂寞而又无人倾诉,因此他选择了离开皇宫,然而当他最终无法彻底摆脱世俗限制时,他的悲剧特征逐渐显露出来。与哈姆雷特相同,无鸾对母亲也是充满了爱,这种爱甚至让他对母亲选择了宽容,这一点哈姆雷特的情感相对更为深刻。

结语

电影《夜宴》以《哈姆雷特》为原型,为观众呈现出了一部丰富的视觉盛宴,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然而,在电影界,关于这部影片也存在一些争议,将《夜宴》认为是对《哈姆雷特》的完全抄袭,这是不公平也是不科学的。电影艺术与戏剧文学艺术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在对《夜宴》进行评价时,要注重把握其与《哈姆雷特》的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不同,体会两者不同的价值与魅力。

[1]杨淑敏.一个无鸾和一千个哈姆雷特——从《夜宴》和《哈姆雷特》看电影与戏剧文学的形象塑造[J].电影评介,2013(23):31.

[2]米学军.《夜宴》是东方的《哈姆雷特》吗?——评冯小刚的《夜宴》[J].电影评介,2007(6):31-32.

[3]李彦春.从《夜宴》和《哈姆雷特》看电影与戏剧文学的形象塑造[J].戏剧之家,2014(17):150.

[4]高旭东,蒋永影.《哈姆莱特》在当代中国的研究、改编与艺术重构[J].外国文学研究,2014(6):128-135.

[5]冯凯宁.外国文学中国影像化改编中的文化碰撞——以《哈姆雷特》和《夜宴》为例[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30-33.

[6]董丽敏,吕姣荣.对月流珠鲛人泪——从《夜宴》的人物塑造中再读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艺术形象[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4):15-17.

[7]周忞.《哈姆雷特》在商业化解构中性别魅力的缺失——浅析《哈姆雷特》到《夜宴》的电影改编[J].剑南文学(上半月),2015(4):57-59.

潘纯,女,湖北黄冈人,湖北商贸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方向研究。

猜你喜欢

夜宴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邂逅 《唐宫夜宴》
莎士比亚(素描)
细数《唐宫夜宴》中的“国宝”
表演哈姆雷特的经历
向威廉·莎士比亚致敬
对表演《哈姆雷特》的不同看法
哈姆雷特延宕问题再思考
论《哈姆雷特》中良心的分量
你在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选译3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