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鱼海棠》的艺术意蕴与文化内涵的深层解读

2016-08-27田雅岚

电影评介 2016年13期
关键词:大鱼海棠大鱼海棠

田雅岚

《大鱼海棠》的艺术意蕴与文化内涵的深层解读

田雅岚

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剧照

一、 蕴含在细节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2004年,一部长约7分钟的flash动画短片《大鱼海棠》在网络上获得了高点击量。这部由导演梁旋的一个梦境生发而来的少女与大鱼的故事曾触动了不少网友的心,也令它的创作者梁旋与张春坚定了将其打造为一部动画长片的信心。从2004年进入公众视野到2016年与观众见面,《大鱼海棠》有着12年的漫长成长史,在这12年间,数次跳票的影片经历的不只是剧本的更改和繁复的动画制作,还有颇为无奈的资金断裂与投资方撤资,以至于导演梁旋不得不在微博上向网友求助发起众筹,并在45天里获得了3000多网友约158万余元的筹款。然而,即便如此举步维艰,每一次前导海报和新预告片的出现,《大鱼海棠》都会引起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热议。影片还未上映,就已经在2010年至2016年间,斩获了第十四届韩国首尔国际动漫节最佳技术奖、第六届亚洲青年动漫大赛最受观众欢迎奖等多个奖项,并成功入选法国蓬皮杜当代艺术中心“亚洲50年优秀动漫”专场展览。

纵观当今的中国动画市场,制作粗糙、情节低幼是国产动画始终存在的问题,虽然《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等系列电影也曾刷新过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但其低龄化的受众限制和单一的情节设定只能给予其儿童动画的标签,优秀的成人动漫始终是中国电影市场的一块空白。2015年,田晓鹏导演的《大圣归来》以豆瓣8.3的高评分和9.56亿的高票房完美收官,让沉寂多年、始终不景气的国漫市场似乎看到了希望,而《大鱼海棠》的出现,无疑承载了更多人的期盼。

事实上,相比迪士尼、吉卜力等十分成熟的动画制作,《大鱼海棠》从背景设置到人物符号再到画面呈现等各个方面,都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原创动画的用心尝试和良心之作。影片首先在画面上十分精致唯美,无论是海天相接、海天倒置的奇思构想,还是大气恢弘的场景与精致细节的完美融合,都展现出了其他国产动画难以比肩的美感与高流畅度。在背景呈现上,《大鱼海棠》的创作团队进行了实景采风设计,包括福建土楼、西南梯田、茶卡盐湖等中国典型人文景观和自然山水,并为此绘制了1109张背景图,且对每一个场景的方位逻辑都进行严格把控;在色彩上,团队大胆采用了中国红为主色调,配以青绿色和蓝色,使得整个画面在满足视觉美感的同时,又保证了传统意味的传递。

故事的灵感的来源于庄子的《逍遥游》,同时借鉴了《山海经》《列仙传》《诗经》《搜神记》等多部古籍,除了主角椿、鲲、湫,还有祝融、赤松子、貔貅、帝江、鼠婆、句芒、嫘祖、后土等100多个人物和妖怪,每一个角色形象都进行单独定制,例如少女椿,通过简洁的装束、短发、只佩戴一只耳环来突出其性格中坚韧的一面,又通过轻盈的舞姿、俏皮的斜刘海来表现她小女孩柔和的一面,包括化作大鱼的鲲的形象,也都十分注重肌肉的流线型所带给人的视觉美感。同时,导演还准确地捕捉到了中国动画人物与众不同的地方,即静止状态下人物浮动的飘带、长白发等元素给予形象视觉上的“仙气”,这在欧美动画与日本动画中十分少见,是只有传统的中国国画及壁画中才真正能够捕捉到的特征。因此,影片中的嫘祖、后土、神鹿等角色都用借用“无风自动”的飘带设计使之更为柔和灵动、仙气十足。影片全程采用手绘特效而非CG特效,包括最难融合的火焰特效和水的特效,大到火焰的飘动方式,小到海浪溅起的水珠大小与散落方向,都严格遵循流线型状态;对于人物的每一个微表情、小动作以及日常生活细节,往往都会采取真人预演录制,再反馈给原画师作参考。而影片的配乐部分,则请到了日本著名音乐人吉田洁耗时整整两年潜心打造,空灵壮阔,纯真大气,又兼具宗教神秘之意味,东方独有的隽永之气在柔美的画面间流转,与渐进的情节结合得相得益彰。

二、 艺术意蕴与情节结构的断裂

《大鱼海棠》在视听艺术和技术难点的突破方面下足了功夫,历经12年打磨出来的影片颇具古典美学风韵,世界观宏大,人物造型各异,动作流畅,令人过目不忘。如此精良的制作,12年磨一剑的严谨创作态度,承载着公众国漫梦想的《大鱼海棠》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公众的认可,上映不到3天已突破2亿票房。但就是这样一部在技术和视听效果上都得到公众认可的片子,出现了口碑上严重的两极分化,原因之一在于,精致的视听外壳中,并没有一个能够打动人的、完整的故事内核。

影片以庄子的《逍遥游》为依托,讲述了处于两个平行世界的“其他人”椿、湫与人类男孩鲲的故事。作为“其他人”族群的少女椿拥有控制海棠花生长的能力,在16岁成年这天化鱼游历人间,意外被渔民的渔网所缠。自小生于海边的人类少年鲲看到了困于网中的椿,不惜牺牲自己救下了她。待椿回到自己的世界,为报答鲲的救命之恩,以自身的半生寿命为代价,与灵婆换取了鲲的灵魂——一条小鱼。自此,椿为了保护鲲的灵魂,引发了洪水等一系列灾难,不得不以死来化树补天。而一直默默喜欢椿的“其他人”少年湫,则为了拯救椿的性命牺牲了自己,最终成功将失去灵力的椿与变回人类的鲲送回了人间。椿是长寿之树,湫有水潭之意,这与椿化树补天、湫驭水开启海天之门相契合;椿所掌管的海棠花花语暗含离别苦恋之意,湫所掌管的西风是鲲化鹏飞翔的凭借之物,这是三者命运相互纠缠的第一层面。但是,椿、湫、鲲之间的爱意纠葛,缺乏最基础的感情渲染与逻辑,本该讲清楚的细节点一笔带过,致使剧情存在严重的漏洞和说服力。16岁的椿即将化为红色的海豚游历人间,临别前母亲反复叮嘱椿不可与人类接触却并未讲明原因,在椿意外邂逅乘船泛海的鲲时,镜头又给了椿一个明显的特写——眼眸闪动,并借由鲲的妹妹说出了一句“她好像喜欢你”,重现了俗套的一见钟情桥段。湫对椿的情感更是任性,除却青梅竹马的设定,两人之间并没有实质性的情感铺垫,反而为此随意地献出了生命,不得不令观众质疑。中国古典美学讲究含蓄之美,诸如“你拒绝的是一个天神的爱情”“我什么都不怕,但是最怕的是你受苦”之类的台词对白,使得古韵十足的唯美画面彻底沦为了现代青春爱情故事的包装品,自由、拯救、生死等宏大肃穆的主题也显得脆弱轻薄,缺乏意蕴。

影片中的所有元素都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场景设计奇幻而真实,油纸伞、红灯笼、中式绣床、莲花灯盏、陶笛、香囊等细节元素的运用独到而用心,包括建筑门口的对联都根据不同的人物的性格有不同的对应。如灵婆居住的如升楼——“是色是空,莲海慈航游六度;不生不灭,香台慧镜启三明”选自雍和宫法轮殿上的楹联,围楼廊间选用了“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所写的“清如瘦竹闲如鹤,座是春风室是兰”。精妙的点缀处处凸显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却也只是增强了电影的视觉奇观性,100多个取自不同古籍的人物与妖怪被生硬地拆分至两大阵营,沦为了“鼓励支持椿救鲲”与“反对阻碍椿救鲲”的脸谱化形象。尽管导演可能是出于片长的考虑,无法展现每个形象背后生动的文化内涵,但只停留于扁平的文化符号展示实在难以满足观众的期待视野,单薄的人物群像更像是一些可有可无的陪衬与附属,使影片流于尴尬的表面美感而非深层的文化意境描摹。

三、 自由选择对传统价值的背离

由此观之,《大鱼海棠》的叙事并不复杂,但在如此简单的情节结构中,导演却想要讲述一个关于生死、关于选择、关于责任、成长与自由的宏大主题,这显然是单薄的故事和并不丰满的人物难以驾驭的,最终造成了两者的脱节以及与主流价值观的偏离。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依借《逍遥游》而诞生的《大鱼海棠》,从一开始便奠定了整部影片的文化基调——即道家所追寻的自由与无为,也即对个人自由意志的顺从。有不少网友将《大鱼海棠》解读为三角虐恋的故事,可事实上,导演梁旋一心想要讲述的是一个寓言故事:“他们之间其实不是男女之爱,而是一种守护的爱。守护者的替代、责任、以及需承担的后果引发了故事。”

《逍遥游》中的境界是一种超脱一切束缚、忘却物我的绝对自由的境界。影片中的圆形土楼象征着族群状态下物化的束缚,暗含着中国几千年来盛行的儒家思想——即以家庭、族群为单位的集体意志,而主人公椿、湫所代表的是一种个体自由意志,其年龄设定也恰处于确立自我行为、形成自主选择观念的阶段。片中反复强调:“每个人都会找到一条属于自己大鱼。”大鱼“鲲”是灵魂的象征,释放大鱼、帮助大鱼回归大海正是对自由和自我的找寻。椿救鲲与湫救椿实际上是一种遵从内心选择、自我意识觉醒的行为,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可以用道家“顺心而为”的自由观来解释;在西方,可以理解为人对自我存在的确立。影片开头通过老年椿的旁白叙述到:“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椿和湫都选择牺牲自我成全他者,并始终忠于自己的选择,坦然面对其造成的一切后果。在这里,我们明显能看到主人公的成长以及对责任的承担。爷爷是一个典型的家庭守护者形象,椿每次遇到困难,首先都会向爷爷求助,但她一直在试着承担自身选择下应该肩负的责任,直到爷爷去世,面对洪水灾害,椿以自己剩下的半条命与爷爷死后化成的海棠树融为一体,才彻底完成了对自我选择的担负,实现了女性个体的成长。

然而,导演在影片中传达的自由意志与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德观念并不相符。孙隆基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表明,中国文化强调的是集体意志下人的生存[1],而椿一意孤行地守护大鱼、并致使全村人遭殃的行为,从根本上无法取得观众的心理认同。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选择上,人们往往更趋向于选择代表大多人的集体。个人选择的自由应适度的安放于道德之下,而非台词中所说的“只要你善良,所有的对错都是别人的”。否则,过度自由带来的不仅仅是灾难,还有社会秩序的崩溃与社会伦理的丧失。虽然影片中椿以死补天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导演在个体与集体观念上的妥协,但此种理想主义、两全其美的牵强建构更易引起观众的反感,也是影片被观众的吐槽的重要因素。

[1](美)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田雅岚,女,重庆人,重庆文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影视,动画方向研究。

猜你喜欢

大鱼海棠大鱼海棠
读《明天要远足》,写“我要去远足”
《大嘴狗》
找春天①
“会海”养不出“大鱼”
大鱼带来的启示
《大鱼海棠》在日本获赞(观察)
《大鱼海棠》的误解和正解
《大鱼海棠》,神作掉进“深坑”
海棠酒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