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观测业务调整给气象观测工作带来的变化
2016-08-26周继先秦畅畅
聂 云,周继先,秦畅畅,罗 俊
(1.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气象局,贵州 凯里 556000;2.贵州省思南县气象局,贵州 思南 565100;3.贵州省三穗县气象局,贵州 三穗 556500)
地面观测业务调整给气象观测工作带来的变化
聂云1,周继先2,秦畅畅3,罗俊3
(1.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气象局,贵州凯里556000;2.贵州省思南县气象局,贵州思南565100;3.贵州省三穗县气象局,贵州三穗556500)
传统的地面气象观测记录较为复杂,为逐步实现观测自动化,减轻观测员工作负担,2013年12月31日20时,中国气象局对全国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进行业务调整。此次业务调整给观测工作带来重大变化,该文根据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实践经验和对业务改革技术规定的理解,主要对业务调整后天气现象记录、天气现象编码、正点数据维护和重要天气报的编发等方面的变化及注意事项进行总结,供同行参考、借鉴和共同进步。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自动化;注意事项
1 引言
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工作的基础[1];而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观测精度、观测效率和观测业务现代化水平[2]。因此,为逐步实现地面观测自动化,减轻观测员工作负担,中国气象局2013年12月31日20时对全国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进行业务调整。此次业务调整对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特别是对基准站和基本站的观测业务影响较大。如:基准(本)站人工观测时次调整为每日5次(08、11、14、17和20时),天气现象白天(08—20时)保持连续观测,夜间(20—08时)按照一般站执行。在传统的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中,天气现象的观测记载最为复杂,加上观测业务人员多年来的观测习惯,使得在业务调整初期容易造成地面测报人员对天气现象的观测、记录和编报等与旧规定相混淆[3]。本文以三穗国家基准气候站为例,对天气现象观测、记录和编报等的主要变化及注意事项进行总结,以方便观测业务人员在地面气象测报工作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和共同进步;同时对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后天气现象的准确记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2 地面观测业务调整给天气现象记载带来的变化
2.1观测时段
按照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技术规定,基准站、基本站天气现象白天(08—20时)保持连续观测,对天气演变进行密切监视,根据有关业务规范准确记录天气现象;夜间(20—08时)不守班,夜间出现的天气现象观测员要尽量准确判断记录,且天气现象一律只记符号,不记起止时间。
2.2天气现象种类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后,天气现象种类从传统的34种减少为21种,取消:①霰、米雪和冰粒(降水现象);②烟幕、吹雪和雪暴(视程障碍现象);③雷暴、闪电和极光(雷电现象);④飑、龙卷、尘卷风和冰针(其他现象);共13种天气现象。其中,当出现霰、米雪、冰粒或雪暴时记为雪,与雨同时出现时记为雨夹雪。
2.3能见度观测
此次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给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的观测记录带来明显变化,提高了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的自动化观测水平。对于能见度自动观测已正式业务运行且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由软件自动判别的观测站,此类天气现象观测记录以软件自动判别为准,当自动判别出现明显错误时,仅对定时观测时次的现在和过去天气现象进行人工订正,能见度记录仍以自动观测为准,允许能见度记录与该类天气现象不匹配;对于能见度自动观测已正式业务运行,但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以人工观测为准的观测站,原则上能见度以自动观测记录为准,当能见度自动观测出现明显偏差时,以人工观测能见度作为判断依据,能见度记录仍以自动观测为准,允许自动观测能见度记录与该类天气现象不匹配;对于没有实现能见度自动观测的观测站,能见度以人工观测为准。
2.4降水观测
按照降水现象自动化观测的要求,确保各时段降水现象记录的准确性、代表性和比较性,结冰期间(12月—次年2月)降水天气现象观测以称重式雨量传感器记录为准,以人工观测作备份;非结冰期间(3—11月)降水类天气现象以翻斗式雨量传感器记录为准,按称重式雨量传感器、备份站翻斗雨量传感器的顺序代替,无雨量自动观测备份设备的,应按规定及时启用人工补测。
3 天气现象记录和编码
3.1天气现象编码
天气现象编码分为现在天气现象编码ww和过去天气现象编码w1w2;此次业务调整给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天气现象的记录和编码带来极大影响,减小了天气现象编码的复杂性,提高了地面气象观测效率。
3.2夜间天气现象编码
业务调整后,基准站、基本站夜间不守班,观测员要按照综合判断、准确记录的原则记载夜间天气现象;针对夜间天气现象一律不记起止时间的情况,ISOS测报业务软件对08时定时观测天气现象自动编码有时不准确,08时天气现象编码www1w2需进行人工研判,当编码不准确时要及时进行订正。
例3:三穗气象站2014年2月17日夜间出现小雨,08时定时观测小雨天气持续;由于夜间不守班,不能判断小雨天气是否占满夜间“过去12 h”整个时段,应按未占满“过去12 h”整个时段处理,08时天气现象编码人工修改为6060。
例4:2014年2月5日夜间22时—23时观测员观测到测站视区出现小雨天气,08时观测小雨天气持续,但夜间未出现降水量,08时测报软件自动编报0060,说明08时天气现象自动编码出现错误,08时及时启动台站地面综合观测业务软件,在“12小时雨量”栏人工输入“00”,并将天气现象编码人工更正为“6060”。
3.3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的正确记录
三穗站多大雾天气,现以大雾为例;雾出现时,相对湿度常接近100%,风力微弱,气层稳定,天空状况有时可变,有时不可变,视观测员观测时天空具体实况按实记录;按照天气现象变化的连续性,出现雾之前,先有轻雾,轻雾之前,一般会有露水;当观测有雾时,要记录最小能见度(轻雾不记录最小能见度)。
3.4过去天气现象编码
按照《地面气象电码手册》[4]规定,过去天气现象的编码具体分为4种情形:只有一种天气现象且出现在过去1 h之内,则w1w2编报00;只有一种天气现象且出现在过去1 h之前,未占满过去整个时段,则该天气现象编报w1,w2编报0;只有一种天气现象且该天气现象占满过去整个时段,则用该天气现象编报w1w2;有2种或以上天气现象并出现在过去1 h之前,则按照码大原则,最大的编报w1,次大的编报w2。业务调整后,《地面气象电码手册》[4]规定的一些气象电码编码已不实用。表1为业务改革前后天气现象电码的主要区别。
4 发报任务调整
4.1正点数据维护
按照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技术规定,夜间非守班期间,如果正点数据出现异常时,在当日07时40分之前完成修改、上传。白天值班期间,当定时时次观测记录出现异常时,应立即进行处理,其他正点时次观测记录出现异常时,应在下一定时观测时次之前完成修改上传。对于已实现自动观测的气象要素,当正点数据出现异常时,按正点前10 min记录→正点后10 min记录→备份自动站记录→内插记录(风、降水和能见度不做内插)的顺序进行代替;当无自动记录可以代替时,仅对定时时次数据进行人工补测,其他时次按缺测处理。例如:某日中午11时45分—12时17分自动站温湿传感器出现故障,11时、13时温湿度记录正常,对于有备份自动站的测站,12时正点记录用备份自动站数据代替,对于没有备份自动站的测站,12时温湿度用内插法求得,再用内插值反查水汽压和露点温度。
表1 天气现象电码变化情况
降水量和降水天气现象保持一致性。①当无降水天气现象而雨量传感器空翻时,在正点时次打开“正点观测编报”界面手工删除空翻雨量→点击“保存”→点击“编发”→重新生成正确的“新长Z文件”→数据上传;②三穗县大雾天气多发,在大雾天气出现降水量时,应视测站视区内具体情况,如果确因雨或毛毛雨带来降水量,则按实际情况记录雾和降水现象;如果无降水现象而由纯雾带来的降水量,则在相应正点时次手工删除降雨量,并重新生成正确的“新长Z文件”上传;③如果在降水现象停止后出现滞后降水,超过2 h判定为无效滞后降水,在出现滞后降水的正点时次将降水记录删除,重新生成正确的“新长Z文件”上传;在2 h内出现的滞后降水为有效滞后降水,将滞后降水量移至降水停止的最后一分钟,并 “补调”生成相应正点时次正确的“新长Z文件”上传。上述情况均应在值班日记中交代和注明。
例6:三穗气象站2015年1月10日下午13时25分降水停止,15时自动站软件采集0.1 mm滞后降水,该滞后降水出现在降水停止2 h内,判定为有效滞后降水;为确保降水记录与降水现象保持一致性,正确操作步骤为:将15时出现的0.1 mm滞后降水手工删除→打开“正点观测编报”将正点时次改为14时→点击“补调”并在降水栏点击“修改”→将0.1 mm有效滞后降水加入13时25分栏→点击“保存”→点击“编发”重新生成14时00“新长Z文件”上传→在“正点观测编报”界面将正点时次改为15时→点击“补调”→点击“编发”重新生成15时“新长Z文件”上传;上述情况应在值班日记中交代,使气象数据订正有据可查。
4.2重要天气报
按照业务调整技术规定,重要天气报发报种类包括大风、雷暴、龙卷、冰雹和视程障碍类现象(雾、霾、浮尘和沙尘暴),取消了降水、雨凇和积雪重要天气报的编发,将降水、雨凇和积雪数据合并到“新长Z文件”中上传。
当08、14和20时正点前半小时(30—00分)内观测到大风、龙卷和冰雹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其相关内容合并到正点“新长Z文件”中,不另发重要天气报;白天其他时次观测到上述重要天气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应在10 min内编发出重要天气报;
非守班期间各定时30 min前出现的霾、浮尘、沙尘暴、雾、雷暴等重要天气现象,且持续到定时前30 min之后,达到始发或续发重要天气报标准时,应编发一份重要天气报,此时GGggW0中GGgg以正点前31分编发;
当出现雷暴和龙卷天气时,将该天气现象的出现时间记录在值班日记中作为重要天气报发报依据。
例7:三穗气象站2014年5月8日13时17分出现雷电活动,观测员以13时17分(第1次闻雷具体时间)在10 min之内发出雷暴重要天气报,并在值班日记中记录雷暴出现的具体时间作为雷暴重要天气报的发报依据。
5 结束语
上述是对业务改革技术规定的理解和地面测报工作的实践总结,可为广大地面气象测报业务人员在地面气象观测实际工作中提供参考,确保完整准确的气象数据正常上传上级各级气象业务部门,进而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准确的气象数据。
[1]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1-3.
[2] 黄思源,傅伟忠.露、霜、结冰天气现象综合判别[J].气象科技,2014,42(3):359-363.
[3] 张翠华,曹春莉,廖颖慧.观测业务改革调整中有关天气现象记载方法解析[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3,1:121-123.
[4] 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地面气象电码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1:11-23.
The Changes of Meteorological Work Brought about by the Reform of Groun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NIE Yun1,ZHOU Jixian2,QIN Changchang3,LUO Jun3
(1.Guizhou Qiandongnan Meteorological Bureau, Kaili 556000, China; 2.Guizhou Sinan Meteorological Bureau,Sinan 565100, China; 3.Guizhou Sansui Meteorological Bureau, Sansui 556500, China)
The documentation of traditional groun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is relatively complex. At 20 o 'clock on December 31, 2013, 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reformed the national groun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which contributed to the gradual realization of automation of observation and reduction of the observers’ workload, and brought major changes to the work of observ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reform on record of the weather phenomenon,coding of the weather phenomenon, data quality control of Per hour, significant weather messages,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and so on was summarized ,based on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the groun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reform technical regulations, which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ersonnel of the same field.
groun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the reform of observation; automation;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1003-6598(2016)01-0072-04
2015-07-06
聂云(1989—),男,助工,主要从事短期天气预测预报工作,E-mail:476820730@qq.com。
P49
B